曹操劉備孫權臨終前在幹什麼?或忙或閒,比較出三人的差距

瀕臨死亡時,回顧一生的所為,有些事沒來及做,也有些事悔不當初,或安慰、或遺憾、或悔恨、或者還有其它!

官渡之戰,曹操在北方稱雄,赤壁之戰,孫權據有江南,劉備佔據荊州一部併入川,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而這三位梟雄,死前如何安排後事的呢?

曹操劉備孫權臨終前在幹什麼?或忙或閒,比較出三人的差距

曹操

公元218年,曹操已經63歲,四方仍征戰不息,也許他預感到時日無多,頒佈了《終令》,對自己死後的事務作出安排。

首先,是主張薄葬,並沒有後世所傳的七十二疑冢。他將西門豹祠以西高原地帶的貧瘠荒地劃為墓地,不用古制,不加封土,不植樹木。這是一片巨大的墓區,預留了家人、大臣、武將們的陪葬位置。

219年,曹操與劉備爭奪關中,又逢關羽北伐,征戰不斷。

220正月,魏王從關中回到了洛陽,身體不支,頒佈《遺令》,他先做了檢討,不該隨便發脾氣,然後,交代瞭如何舉辦自己的葬禮:穿戴只用平時的禮服,文武百官來弔唁,哭十五聲就得啦,入土之後,你們就脫掉喪服,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墓地設在鄴城西面的山岡,跟西門豹的祠堂靠近,不許用金玉珍寶陪葬。

交代完公事,他又想起了自己親近的人,我的婢妾和服侍我的藝人都很勤勞、辛苦,將她們安置在銅雀臺,好好地善待他們。把我留下的薰香分給諸位夫人,不要用來祭祀,各位夫人房中的人如果沒事做,可以學著做些鞋子去賣。

最後的瑣碎之事,哪裡像是叱吒風雲的英雄,分明是個老財主,也證明了他內心的平靜,天下事他已盡力,“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反倒是將依靠自己生存的女人們縈繞於心。

曹操劉備孫權臨終前在幹什麼?或忙或閒,比較出三人的差距

劉備

221年,劉備欲為關羽報仇,率兵伐吳,時年60歲。

222年7月,被吳將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劉備退至永安。戰爭的損失讓他懊惱,這一仗使得在他手裡復興漢室已成奢望,223年4月病逝。

逝世前的幾個月裡,劉備追諡甘夫人為昭烈皇后,這是劉備貧賤時結髮的妻子,劉禪的母親。與東吳恢復了友好關係,形勢使然,他不得不嚥下這口氣。託孤於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託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病重時,留下了與諸葛亮的千古對話: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這裡的“自取”是自己取而代之,還是自己決定廢黜劉禪,另立劉備別的兒子,沒有定論。但逼得諸葛亮痛表決心。

去世前,劉備又給劉禪留下了遺詔,諄諄教誨,頗為感人:人過五十就是長壽了,我已經六十多了,哪裡還有不滿足,只不過心裡惦念你們兄弟。從射君那裡聽說,丞相誇你聰明而且有度量,真能如此,我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你要努力,“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彌留之際,又叫過兒子魯王劉理囑託:“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

劉備的最後時光,忙著教育後代,但這可不是臨陣磨槍能起效果的事情!

曹操劉備孫權臨終前在幹什麼?或忙或閒,比較出三人的差距

孫權

241年,孫吳的皇太子孫登逝世,太子臨終前推薦孫和繼任,孫和愛好文學,擅長騎射,禮賢下士,也是孫權喜愛的兒子之一,242年被立為太子。

太子新立,麻煩接踵而至,魯王孫霸不服,欲爭儲位,各種陷害、抹黑層出不窮。朝中大臣紛紛站隊,陸遜、顧譚、吾粲、朱據、諸葛恪等都支持太子,而步騭、呂岱、全琮、呂據和孫弘等支持魯王。

此時的孫權已經年愈六旬,許是年紀大了,許是涉及到自己的兒子,關心則亂,以知人善任著稱的孫權被南魯黨爭弄得頭暈眼花,250年,廢太子孫和,賜死魯王孫霸。年十一月立孫亮為太子。

251年11月,孫權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後,罹患風疾,12月,自覺不起,孫亮年紀尚幼,需要有人輔佐,大臣們都推薦諸葛恪,這個人剛愎自用,不是孫權滿意的人選,但此時已經沒有時間慢慢挑選,只得急召大將軍諸葛恪入朝,委託後事。

事到臨頭才飢不擇食,不是處理問題的辦法。

在生命盡頭,曹操將身後家國大事俱已安排妥當,唯有兒女情長;劉備諄諄教子,其對後輩的殷殷期望,著實一言難盡;孫權緊急託孤,只能說是心大!

三人的表現,高下自在人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