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兵和他的氨基酸“帝國”

王先兵和他的氨基酸“帝國”


王先兵

法治週末記者 張貴志

“王先兵通過不斷科技創新,奠定了主導產品氨基酸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上的地位,結束了中國氨基酸工業低水平徘徊的歷史,推進了中國民族氨基酸產業的發展。”這是行業內對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先兵的評價。
1960年出生在湖北省公安縣南坪鎮的王先兵不僅將一個小化工廠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水解氨基酸生產企業,還參與了《氨基酸產品分類導則》國家標準方案的制定工作,被譽為氨基酸水解法第一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農村娃學科技

王先兵祖祖輩輩都是農村的,1977年高中畢業那年,剛好文化大革命結束,他回到農村大隊裡當了一名會計。除了工作外,王先兵平時最愛看科技雜誌,也一直想著要跳出農門。

1983年,機會終於來了,王先兵因在大隊裡會計做的比較好,被抽到鎮屬企業裡上班。

當時公安縣南坪鎮有家畜禽養殖加工“一條龍”的企業,即有良種繁育、禽蛋加工、板鴨、羽毛、羽絨服、豬鬃等廠。王先兵被安排到了鎮企業下屬的磚瓦廠裡管財務和銷售。

鴨子的羽毛、羽絨加工成羽絨服後,還有些下腳料,鎮裡想將畜禽的羽毛綜合利用起來,便組織王先兵幾人去考查。那時只有武漢大學在向全國做畜禽羽毛生產氨基酸的技術推廣和培訓。

“用畜禽羽毛生產氨基酸最先始於德國和日本。過去我們國家的雞毛、鴨毛都是被走村串戶的貨郎以換薑糖的形式收走了,最後也都出口到了德國和日本。”1989年,王先兵一行人培訓結束後,鎮裡決定建氨基酸廠。1991年,公安縣生物化工廠成立。因王先兵技術學的好,懂管理,鎮裡就選他當了法定代表人。

自此,王先兵一心扎進了氨基酸的生產經營裡。

1996年,公安縣化肥廠想開發新產品,找到了王先兵,讓他辦一個氨基酸廠,劃了地方,還給了60萬元錢。這樣,公安縣氨基酸廠就誕生了。

“其實那就是公安縣化肥廠化工分廠的一個氨基酸車間,國企的一塊試驗田。”話雖如此,卻為日後王先兵創造“氨基酸帝國”打下了基礎。

車間建起來後,效益比較好,錢也交的很多。但之後王先兵發現,公安縣化肥廠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所有虧損完全依賴這個小車間來彌補。

1999年,一位德國客戶找到他,提出投資300萬美元,在中國辦一家氨基酸企業,辦成後給他35%的股份。

王先兵當時動搖了,但又於心不甘,這些年從鄉鎮企業到國有企業,一直都在做氨基酸,已積累了一定的客戶,產品質量也好。但國有企業的人雖然很好,但是機制不靈活。公安縣化肥廠的老員工非常多,工資都可以把企業拉垮。他將這些情況反映給了化肥廠,建議把氨基酸車間改制成民營企業,廠裡把這個情況彙報到縣裡後,得到了縣裡的批准。

開啟氨基酸“帝國”

2000年,公安縣化肥廠的氨基酸車間正式改制成民營企業。

“從1996年創業初期,我們就將氨基酸定位為全球市場,所以,必須要借船出海。”產品要出口,就必須與國外對接。2000年一改制,王先兵就對公司全部實行網絡電算化。2001年12月10日,正式成立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改制後的第二年,與外企組建了“福拉馬公司”。藉助外資的身份直接將產品賣到了國外,並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

2002年,公安縣化肥廠破產。王先兵收購了化肥廠的土地和設備,用於擴大氨基酸生產線。但將其改造成氨基酸廠的話,需要1年多的時間。王先兵當時就考慮,如果工人在這1年多的改造期裡沒事做怎麼辦?

權衡再三,王先兵決定花幾百萬元對原先虧損的化肥廠設備進行大修,這樣雖然能保證工人及時開工,但卻面臨著與原化肥廠一樣虧損的風險。

但不曾想,化肥廠經大修投產後,在當年就實現了盈利。他又給自己定了一條更高的使命:“以振興民族氨基酸為己任”“成為資源綜合利用一流企業”。

2016年,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看重了王先兵的能力,為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增資7821萬元,雖然公司的管理還是原班人馬,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也均由王先兵擔任,但此舉使得王先兵的股份下降到只有25%了。

“但我沒有捨不得。”王先兵對法治週末記者說,我不求股份的多少,只求企業的發展。如果企業做不大,全部股份也就這麼一點;企業做大了,只佔1%的股份都要比現在強。

其實在當初企業改制時,雖然改制的費用都是王先兵出的,但他只佔公司51%的股份,其餘49%的股份分別由企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大學教授佔有。

當時也有人問他為什麼捨得把股份給他們。“因為捨不得就聚不攏人才。”王先兵說。

1996年,王先兵廠裡的產品開發部牽頭人,只是一名本科生。而隨著企業的發展,王先兵覺得研發團隊要加強,但碩士、博士這些高學歷的人才又不願意到小縣城定居。

2003年,王先兵在南京建了個研發分中心,這是因為公司的一位股東是南京大學的一位教授。

“這位教授是學發酵的,對分離提取有很好的見解。”王先兵原本要給他技術費用,後來提出給他股份,這樣更有工作動力。

在這位教授的幫助下,原來1噸羽毛只能提幾十公斤氨基酸,現在可提高到300多公斤,公司也從1個產品發展到11個產品。“在世界上最先做水解法提取氨基酸技術的是德國一家公司,後來德國的這家公司競爭不過我們了,全部停下來,買我們的產品。那個時候,他們只生產3種產品,我們生產了11種產品。”王先兵自豪地說,現在用水解法的大企業為什麼都垮了?就是因為技術落後,市場被我們佔領了。

王先兵介紹,公司的南京研發中心做氨基酸的分離提取技術研究;位於湖北公安縣總部的研發中心負責將研究成果運用和生產。企業還在2007年在意大利建立了一個研發中心,與國際接軌,做氨基酸的衍生物產品。

用人絲毫不徇情

在王先兵的帶領下,新生源公司現已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及湖北博士後產業基地,榮獲國家發明專利近20項,已成為用蛋白水解法生產氨基酸規模全球最大的企業。

王先兵帶領著他的氨基酸“帝國”越做越大,但他在管理和用人機制上絲毫不徇情。

“我的企業文化裡有平等、信任、欣賞、親切。”為了達到平等,王先兵首先跟自己老婆做工作,讓她到生產一線工作,這一干就幹到了2014年退休。“那時,很多人要推薦人來,但一聽說我老婆都在一線當工人,就沒人來了。”王先兵笑言,她唯一跟一般工人不同的就是不上夜班。

“我不鼓勵親戚朋友、子女到我公司來上班。”王先兵坦言,就算要來也是分到生產一線,要當管理者,你必須比別人優秀兩倍,公司不養閒人。

王先兵有一個姑媽的兒子,在公司當班長。有一次在巡視時發現他在打瞌睡。這犯了化工行業的忌諱,就把他辭退了。後來,其姑媽來說情,王先兵讓他3年後來重新應聘。

王先兵亦非常反感請客之風,其女兒結婚不但沒請客,還動員兒女親家那邊簡單操辦。

“氨基酸企業有一個環保問題,我們的理念本身就是搞廢舊利用的,過去在這方面由於技術的不成熟,肯定有缺陷。”王先兵面對敏感問題,毫不迴避,“這些缺陷都可以通過技術的完善來解決,就是原材料全部綜合利用。我們不是簡單按照處理‘三廢’的方式來治理,而是以資源綜合利用的方式來完善。比如,畜禽毛裡的氨基酸,我們把還沒提取完的氨基酸拿去做有機肥料。對產生的廢水,進入汙水處理廠進行淨化處理,按國家的標準達標排放;氣體,一是燒鍋爐的氣體,也是按國家的標準治理排放,燒鍋爐的廢渣送到水泥廠做建築材料用了,危廢轉到有處理資質的單位去處理。相信,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嚴格,治理也會越來越好。”

王先兵介紹,公司生產的氨基酸叫小品種特種氨基酸,與國內很多企業用糧食提取氨基酸不一樣,在無形當中節約了糧食和耕地面積。他也希望能進一步把沒提取完的氨基酸繼續提完,並通過衍生物產品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的效率,把國外好的保健品引到國內,讓國民享受到健康的保健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