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大伯誤吃“豆薯豆莢”險些喪命

“再也不敢吃了,真是第一次知道,太遭罪了。”

回想起一週前晚餐時的那盤炒豆子,義烏74歲的吳大伯依然有些後怕。

因為誤食“豆薯豆莢”,吳大伯險些喪命,乳酸一度飆升超過15mmol/L,超出正常人(<2mmol/L)7倍之多,如今經過治療,大伯已轉入義烏中心醫院普通病房進行康復治療。


義烏大伯誤吃“豆薯豆莢”險些喪命


普通的豆莢為何會有如此巨大的毒性?

豆薯的樣子與紅薯類似,也叫涼薯、地瓜,富含糖分、蛋白質和豐富的維生素,通常食用它的塊根,炒制、生吃或榨汁飲用均可。

作為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不少人卻並不知道,好吃又便宜的豆薯除了塊根以外,莖、葉、花朵、豆莢種子中都含有“劇毒物質”。

這次,吳大伯就是誤食了豆薯的豆莢種子引起了中毒,並在食用後很快出現了頭暈、噁心、胸悶等症狀。


義烏大伯誤吃“豆薯豆莢”險些喪命


“當時就覺得頭暈、想吐,可嘗試了很多次都吐不出來,後來感覺整個房子都在轉,頭暈的不行,平時最愛看電視了,那天都沒有看。”吳大伯回憶,自己大概吃了有十幾顆豆子,食用半個小時後就開始出現不適,由於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毛病,壓根沒有想到身體出現的一系列不適是由於食物中毒引起的,一開始還強忍著。

入院治療後,家屬也未提及食用了豆薯豆莢一事,不適的症狀依然沒有緩解,吳大伯的監測指標出現了多項危急值,並出現呼之不應、昏迷的情況。

“緊急氣管插管後送到ICU,當時血液檢測裡酸度非常高,我們懷疑是代謝性酸中毒,立即對病人進行了乳酸動態監測,竟然超過了15mmol/L,這個數值,隨時會出現生命危險。”

義烏中心醫院ICU接診醫師朱志南介紹,他們為吳大伯進行了血液透析以及血液灌流,加快毒素排出,糾正已經紊亂的內環境,同時對臟器功能進行監測。


義烏大伯誤吃“豆薯豆莢”險些喪命


“與病人家屬溝通後,才得知病人誤食豆薯豆莢的確切信息,如果一直沒有采取對症治療,後果不堪設想。”ICU主任斯小水說,他們根據吳大伯病情變化,在大伯及家屬病史陳述不完善的情況下,結合既往臨床經驗,在第一時間採取了治療效果最優、安全性最高的血液灌流進行治療,為吳大伯後期康復爭取了寶貴的黃金時間。

斯小水提醒,豆薯只能食用塊根部分,其餘莖、葉、花朵、豆莢種子都含有魚藤酮、豆薯酮及豆薯素等毒性物質,其主要毒害神經系統,誤食後會導致神經、呼吸、循環等系統損害,可出現頭昏、噁心、嘔吐、四肢麻木等症狀,嚴重者可呼吸減慢、血壓下降、甚至死亡,一旦誤食,須立即就醫,並將食物圖片等拍攝後如實告知醫生,尋求專業、快速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