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炮楼可攻可守,亚洲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太不用?

Right^岸


抗战时期,南方的侵华日军,极少有修建炮楼的,南方的抵抗运动,自始至终没有北方强烈,因此,炮楼大都修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

炮楼,是封锁我抗日武装的一个点,配以封锁沟、交通壕,以点带线,以线控点,仅有轻武器的步兵,进攻这种炮楼往往会损失惨重,因此给我抗战军民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由于视野开阔,仅一座炮楼,就能有效控制周边许多区域,是侵华日军封锁我抗日军民的有力手段,起到了遏制我抗日军民的作用,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威胁极大。

所谓的炮楼,其实,大都数是没有炮的,称碉堡可能更适合,一座炮楼,一般也就五、六个日军而已,余下的都是伪军,也就10余人不足20人的兵力。

炮楼中的驻军,配有一挺歪把子轻机枪,或96式轻机枪,余下的不是三八式步枪,就是九九式步枪,稍大点驻军人数多的炮楼,会额外配备一挺九二式重机枪,或一具八九式掷弹筒。

由于我抗日军民绝少装备重火力,装备的大都是步枪、鸟铳,许多人甚至连鸟枪都没有,就用大刀片和红缨枪,极度缺乏轻重机枪,更不要说是有迫击炮、步兵炮了,主力部队才有数量极少的迫击炮,榴弹炮对日军来说,都是奢侈品,抗战军民肯定没有。

因此,日伪军凭借炮楼,居高临下地用步枪、机枪交叉射击,足以封锁进攻的抗战军民,抗日军民很难有办法端掉日军的炮楼,实际上只要有平射炮,对于混砖结构缺乏钢筋水泥的所谓炮楼,只需一炮就能让日伪军升天,只可惜我抗日军民缺乏火炮,常对日军的炮楼毫无办法。

至于欧洲战场,交战国基本上都比较强悍,德国、法国、英国、苏联、美国、意大利等军队,撇开海空军装备,其陆军装备都在侵华日军之上,除了步枪、轻重机枪等枪械以外,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甚至自动步枪都曾大量出现在欧洲战场,且军队机械化普遍程度高,坦克、装甲车、战防炮、榴弹炮等一应齐全。

如国欧洲交战国军队修建起日军在华北平原上的那种砖木结构而非钢筋混凝土的炮楼,在战时就起不到任何抵抗作用,这种砖砌又目标明显的炮楼,简直就是战场上的活靶子,相反人家战防炮一炮就能远远地搞定,且天上不乏强击机和轰炸机,用航弹对付炮楼,一枚航弹下去,整个炮楼不消说炸,就是砸都砸平了。

因此,在华北平原的炮楼,在欧洲基本上是无法生存的,驻军在炮楼里,只有等死的命,当年侵华日军就是欺负我抗战军队武器装备差,缺乏直射火炮等重武器,才敢修建大量的炮楼,用来对付我抗战军民,其基建成本并不高,砖头和木头而已,根本就不是什么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却起到了非常大的威慑作用。


国平军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炮楼放在欧洲,分秒就被干掉。

也许大家不知道欧洲军队火炮多到什么地步。

二战德军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一共生产了8266门。

这只是德军多款步兵炮的一种而已!

战争初期,步兵炮属于团一级支援火炮,但中后期往往直接配属步兵营。


再说德军步兵师一级,有多少可以干掉炮楼的武器。

步兵师的反坦克营:75毫米反坦克炮36门。

步兵师的炮兵团:10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火炮4门,150毫米榴弹炮8门。

每个步兵团: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6门,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门。

所谓的炮楼,用以上的跑,随便几炮就干掉了。

欧洲的要塞尚且三下五除二被搞定,何谈这些炮楼。



日寇在中国的炮楼,很多都是土木砖石结构,勉强可以防弹防手榴弹碎片,遇到任何平射炮都会完蛋。

只要有炮兵,干掉日寇的炮楼并没有问题。



其实在红军时代,第五次围剿国军也是使用碉堡战术,用简易碉堡打垮了五大苏区。

但这些碉堡并不难对付。



在解放战争中,锦州、长春、沈阳、天津这些城市都被修建为复杂的防御工事体系,包括很多半永久性要塞工事,比炮楼强悍百倍。它们一样被解放军大炮轰的稀烂。

天津攻坚战,解放军22个步兵师34万人,配属山炮、野炮、榴弹炮等大口径火炮538门,坦克、装甲车40余辆。

在这些火炮攻击下,天津国军只坚持了39个小时。


萨沙


我们看抗战电影的时候感觉鬼子的炮楼都很坚固,实际鬼子的炮楼大部分都是图片里这种四五个人把守的,很简陋的土石建筑,电影里面的那些较高大的炮楼需要用钢筋混凝土,而鬼子当时缺乏的就是钢铁和水泥,所以只好修图片上这种不高的哨卡式炮楼。
这是炮楼的内部,射孔呈“米斗状”,但是墙壁非常薄,只能防步枪和轻机枪子弹,集束手榴弹就能将它炸塌!可问题是使用集束手榴弹炸炮楼,需要有非常熟练的战术动作才能靠近,并且要有非常大的勇气才行!

鬼子的炮楼一般来说都有一个班的鬼子把守,大的是由中队(连)把守,不但装备了歪把子轻机枪、九二式重机枪和掷弹筒都配置齐全,要想攻克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我八路军在沙盘模拟这样进攻炮楼,从这个沙盘来看,主体就是一个鬼子中队级别的炮楼!除了多层建筑的炮楼外,还有坚固的砖砌的兵营,四个角也有瞭望哨,距离主炮楼不远处还有几个附属的小炮楼,充当前哨阵地,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主炮楼就会增援...总之,以我军当时的武器装备水平来说要想攻克这样的坚固堡垒太不容易了!


图片上近处的是美制M1型75毫米山炮,远处是M101型105毫米轻型榴弹炮,这两种火炮是美军团级战斗队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和欧洲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正是由于欧洲战场对打双方火力都非常的强大,类似鬼子这种简陋的炮楼发挥不出来任何作用,反而是一个明显的目标,一炮打过去至少消灭一个班...所以,谁也不会傻到自己去送死。
鬼子那种炮楼几乎没有出现在欧洲,但是建筑标准高出上千倍的炮楼却不少,比如说:马奇诺防线、苏联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和图片上的柏林防空塔,都是建筑标准超高的“炮楼”!图片上是的柏林防空塔中的G塔(动物园塔)也就是炮塔的结构图示意图,炮塔顶层的四个角分别安装了一门双联128毫米高炮,在它的周围配置的多门小口径高炮,组成了环形防空火力网,并且G塔内还有自发电机、蓄水池、等级很高的野战医院、厨房,仓库...等等支持体系设施,据说可以容纳1万人以上,根本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

G塔的小口径高炮,远处是L塔也就是瞭望塔或者称“指挥塔”,塔顶部安装有早期的雷达和探照灯,塔内有电台和地下线路与G塔相通,指挥G塔的防空炮火,拦截盟军轰炸机群。

柏林防空塔(大型塔)一共有三座,呈三角形布置在柏林市区,二战期间特别是盟军战略轰炸德国时还是发挥到了一定的作用,确实组织地面防空炮火给盟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G塔上的“莱茵128毫米”高炮虽然射速慢,但是一发炮弹所产生的有效杀伤面积就有400平米,这这个范围内任何盟军轰炸机都会被击毁...所以,盟军轰炸机轰炸柏林时都会绕道而飞,避免128毫米高炮的拦截。


这架B–17轰炸机被认为是“莱茵128”高炮的战果!

现在还存留的柏林防空塔,都70多年了仍然屹立不动,可见当时的建筑标准之高,柏林市内大大小小的防空塔具备使用功能的还有七八座,已经被改造成了旅馆、艺术室或者私人俱乐部等民用设施。

我军攻克日寇炮楼后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的战争等级不一样,欧洲战场是工业国的机械化战争,而亚洲战场则是农业国家水平的战争,我国当时是农业国家,武器装备制造水平很落后的,比如说:名扬天下的ZB–26捷克轻机枪,总共进口和仿制了十几万挺,根本做不到配置到每一个班;重机枪量产就更少了一个营也许才有四挺,重火器大部分都是迫击炮,到了团一级才有...这样差的装备与半工业化的日本军队打仗肯定是负多胜少!所以,日寇才敢于大量的修建简陋的炮楼,建筑标准虽低,但能抵御步枪和轻机枪火力足够用了...如果我们当时有M1型75毫米山炮,哪怕是有几门“九二式步兵炮”日寇也不会这样的猖獗!


一支军队能否有战斗力,就是看能否攻坚!在劣势装备下可以将坚固工事内的敌人全歼,不但是勇敢无畏之举,更是灵活运用战术战法的战争艺术。


皇家橡树1972


因为在欧洲修炮楼没啥用。

什么叫炮楼,炮楼就是加高版的碉堡。


碉堡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座低房子,四周留有枪眼和观察孔。炮楼跟碉堡的区别就是块头大,个头高,只不过比碉堡多了两层而已。

炮楼干什么用?当然是做防御工事,也就是浓缩版的长城。不过高配的炮楼不仅有防御工事,也有进攻武器,还在一楼有地洞出口,地洞里有吃的、用的还有武器弹药,能攻可守,进退自如。

在中国,炮楼的作用不可小视,在抗日战争中一个炮楼就是一个日军据点。遍布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炮楼就像一把把尖刀将我抗日根据地分割开来,给我军造成了很大损失。

曾经在跟随八路军将领段君毅将军在豫北地区抗日的一个老兵接受凤凰卫视采访的时候随口对记者说过这样一个顺口溜:炮楼炮楼就是牛,人送外号鬼见愁,老子有了榴弹炮,一炮给你剃平头。


看过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朋友也许会记得首长在夸赞侦查员杨子荣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也曾凭机智,炸毁敌人碉堡,救出多少战友和同胞。”

可见炮楼在抗日战争中真的是让我敌后军民头疼的家伙,给我军的游击战增加了不少麻烦,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看到这里您一定觉得不可思议,不就是一个固定的房子吗?一发炮弹就送它上西天,就像老八路的顺口溜一样,“一炮给你剃平头”。日本兵修一个房子来耀武扬威,也太欺负人了吧?

以抗战时期中国的情况,炮楼还真的就是这么欺负人!

日本人不是傻子,他们敢修建炮楼来秀肌肉,分明就是欺负中国落后,工业落后,军队落后。记得日军的零式战斗机在1942年对中国西北进行大轰炸的时候,持续半年中国空军都不敢迎战。为什么,中国军队装备的是苏联的伊系列战机,不是日军的对手。日军飞行员看中国空军不敢应战,愤怒地朝飞机跑道开炮。

后来中国空军被羞辱得受不了,请求迎战,结果你猜怎么着,出动了36架苏联战机被日本人打下了30架,日机无一损失。新四军将领讲过一个更气人的故事,抗战期间日军一两个士兵就敢大摇大摆进苏北一个县城,中国的抵抗能力就是这么弱。

抗战期间的中国,装备实在落后,日军是现代化的部队,共产党的游击队和国民党的杂牌军什么装备?

很多朋友想到的是小米加步枪,但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好多部队连鸟铳都没有,大刀长矛是他们的武器。有一首铿锵有力的抗日歌曲名字叫《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歌颂的就是我抗日官兵用大刀迎击日军的步枪、机枪和火炮。多么悲壮又多么心酸。

可即便如此,在敌后(炮楼多存在于敌后,正面战日军不敢用炮楼,国民党正规军的装备再烂,也有榴弹炮和野战炮,日军也不想白白送死)军民还是采用各种方法智取敌人的炮楼,比如假装送菜到配楼底下突然袭击,化装成厨师打入内部里应外合,挖地道到炮楼地下安放炸药等,

那么,日本的炮楼在欧洲战场上为什么看不到呢?

炮楼在中国出现是因为中日军备水平严重不对称,就像一个壮汉跟七岁娃娃打擂台,他躺在那里也吃不了亏。


而欧洲战场的情形显然不同,欧洲军队装备太好了,哪怕营级的部队也配备有榴弹炮、迫击炮,重炮是基本配备,每个团都有十门到二十门。

大家势均力敌谁怕谁,连钢板做的坦克都在重炮面前经常被秒杀变成一堆废铁,何况固定的炮楼,那就是十足的活靶子。不要说用重炮,德国造的MG42都能教鬼子的炮楼做人。

对于德国、苏联这样的重火力战争,炮楼的防御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德国的重炮连比利时的列日要塞都能一炮轰开,连混凝土都没有的日军炮楼,在苏军德军面前这么连纸片都不如。

所以,欧洲战场上不会炮楼那样的奇葩。


小约翰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炮楼?还可攻可守?俺剔着牙缝就问你一句,炮楼防炮吗?不防!那你整这没用的有意思吗?逗乐呢?搁欧洲那块,你给俺守一个试试。不管是德国人,还是苏联人,他们一准指着你鼻子笑话你。你要让他们钻里边去防守,他们直接就拿枪管子把你突突了。

“疯了吧!灌得!毛病!傻帽!”

炮楼?这搁欧洲的地界那都是过时的物件,一战的时候,经过实践证明,已经没几个傻乎乎国家整这玩意,一修还那么高,是显摆还是咋的。见过工厂那大烟囱吗?这要是位置瞅好了,几个眼,外加几颗炸药丸子,直接就让你爬下。

记住喽,越高,不仅那比大腰子还要粗的炮管子喜欢,就连天上煽动小翅膀的飞机,也特别喜欢搁上边下蛋蛋,就一秒,一秒钟就让你那炮楼变成渣渣,啥都不会给你剩下来。

当然德国人修的那防空塔和小鬼子修的炮楼不是一个东西。毕竟德国人修的防空塔仅仅修了八个,用来对付英国人空袭的,火力超猛,这个不在炮楼的行列,毕竟那玩意压根就是一超大个的堡垒,不能用炮楼来形容。

所以欧洲战场上,人家一般都修地堡,建筑是往下修的,很少有往上修的,这东西修的费劲不说,战斗一开始第一个到下的一准是他,没跑。

那么亚洲这块为嘛炮楼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这事,说起来就心酸。

炮楼说白了,就是有一大烟囱,高的有四层楼房那么高,矮的也有两层楼高,每一层怼一圈窟窿眼,用来观察和进行射击。

好一点的炮楼用水泥加砖头瓦块修建,差一点也有用木头板子搭的。

当年抗战的时候,咱对这炮楼还有一个顺口溜:“炮楼炮楼你真牛,人送绰号鬼见愁,爷们有了炮管子,一炮给你剃平头!”

从这顺口溜当中,咱不难发现,炮楼这东西对咱抗战的伤害。就这么一个一个的炮楼形成网格状的防御体系,将咱抗日根据地硬生生的切开了。

那个时候,咱大华夏的装备差,这是不争的事实。家里边别说火炮了,能有个迫击炮这都算正规军的装备了。

现在,咱老说小米加步枪,小米加步枪的。其实说实质的,小米有,但步枪就不见的了,有好些部队大刀长矛都成了标配,有支康熙年间流传下来的鸟铳就不错了。

拉线的火炮就更加不必说了,压根就没有,那点火的土炮有一门撑撑场面就很好了。

更多的时候,咱是拿着大刀长矛,迎着小鬼子的子弹冲锋,拿肉脑瓜子当防弹衣。弄死眼前的小鬼子,他手里的三八大盖就是咱的,身上的香瓜雷就是咱得,咬着牙也得干下去。大不了十八年之后咱再来一次,除了心酸和无奈,咱还能咋样?

落后的太久了,满清就给咱拉了小三百年,要想追上去,也只能这样了。

咱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咱也不能蛮干不是。

就这炮楼,咱强攻,压根不行。咋办?智取呗!

挖地道,从地下靠近炮楼,给你整几个炸药包,等着小鬼子坐土飞机。化妆一下,装扮成老百姓给炮楼送吃的送喝的功夫,弄死你,再不济混进去,来个里应外合啥的,也不错嘛?

这不到了后期,小鬼子也不那么猖狂了。他就害怕不知道啥时候,咱的人就杵到他背后冲他乐呢?

那些个二鬼子,就算瞅见了,就当俩眼珠子瞎了。

话说炮楼这东西,小鬼子也就是在敌后耍耍就得了,他压根就不敢搁正面战场上放肆。

毕竟正面战场上大炮还是有几门的,修炮楼,找死!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环境不一样啊,老大!

拿中国来说吧,炮楼这玩意也就出现在敌后战场,正面战场几乎没有。

为什么?

因为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游击队的武器装备落后,没有重型武器,很难打掉鬼子的炮楼。

可在正面战场,国军能得到美国、苏联源源不断的武器支援,坦克、大炮、飞机都有,虽然不像欧洲战场、北非战场上多,但对付鬼子的炮楼绰绰有余。

如果鬼子将炮楼这玩意弄到欧洲战场上,它和纸糊的房子没什么区别。指不定人家连炮弹都懒得浪费了,直接开着坦克撞过去都能将它撞毁了。


血染战旗红


算起来,炮楼这样一种战术,其实在欧洲战场上也有,不过人家那修起来就比较气派了,统一称为碉堡。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来看,炮楼明显不是很结实,比碉堡差一些,在专业解释中,炮楼也是碉堡的一部分,指一种四周有枪眼,可以瞭望并射击的高碉堡。
抗战时期,日军就经常修建这种炮楼来封锁根据地的八路军、新四军,因为当时八路军没有重武器,只要我修建的稍微坚固一些,没有重武器是很难打下来的。
在很多抗日剧中,一些游击队见到跑,哪怕是一门掷弹筒,也都欢欣鼓舞:这下打小鬼子炮楼有家伙了。
抗战时期,公认的日军炮楼是最难打的军事建筑,尤其是日军或伪军在里面严防死守的情况下,但实际上根据考证,之所以难打,主要也是因为战略战术不到家导致的。
那时候参军的战士都没什么文化,打仗一股脑死冲,仅凭借一时的血勇,事实上即便是炮楼也有射击不到的死角,只要找准位置,是可以避免大量伤亡的。
当然西方也不是没有炮楼,不过人家不这么叫而已,即便是公认的碉堡,也有不同的说法。
德国被叫做避难所、苏联是储存场所,只有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是军事场所。
历史上著名的碉堡建筑群,要数法国建设的马奇诺防线,另外还有日本在东北修建的虎头要塞,也算是军事堡垒的一种,但在现代军事火炮的轰击下,无论多么坚固的堡垒也会被攻克,而马奇诺防线后来更是成为一个笑话。
不过德军在二战末期,为了挡住盟军在西欧登陆,希特勒下令修建了大西洋堡垒,结果成为了摆设。
但盟军选择在诺曼底登陆,即便是德军防御不及时,但在滩头的13个机枪碉堡群仍然给盟军十分沉重的打击,尤其是还催生了“奥马哈海滩怪兽”这样的士兵,据说后来碉堡内的德军士兵和幸存的盟军士兵还有过会面,两人见后都有些唏嘘不已。
实际上火炮更先进的话,那么碉堡建筑也将更为先进,因此并非碉堡在欧洲战场上就没有出现过,只是人家都用的钢筋混凝土,而且基本上都是几米厚,炮弹自然炸不开。
小日本欺负中国没重武器,有些时候只是砖石类的土木结构,碰上西方的大炮还不分分钟秒杀。
据说德国在二战末期为了防止盟军轰炸,在各个军事要塞修建了防空塔,这种防空塔的墙就有3米厚,屋顶更是安装了四门128毫米以上的防空炮,只要擦着飞机的边,飞机立刻掉下来,后来盟军轰炸机看见了,干脆直接绕路。
而这些防空塔,也给苏军进攻柏林带来巨大阻碍,苏军带着150毫米口径的重炮,都轰不开这些军事堡垒,可见有炮也不是万能的。

漫步史书


二战时期炮楼可攻可守,亚洲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太不用?


我们知道,在二战时期的中国战场上,最令我军民痛恨的就是日本军队建的炮楼,像个乌龟壳一样易守难攻,炮楼在设置封锁线、阻碍我军行动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炸掉一个炮楼,我军总是付出很大代价。但令人奇怪的是,在亚洲战场上随处可见、可攻可守的炮楼,在同样的法西斯欧洲战场上却不太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小编认为,建炮楼也是因地制宜的,在欧洲战场上,肯定有不适合的因素。

1、炮楼在亚洲战场的作用。

炮楼,是一种四周有枪眼,可以瞭望并射击的高碉堡。大部分炮楼有两塔枪分设对角,重生和装备一定都在一楼,二楼是地面出口,主控在二楼以上。炮楼是日本的一大特色,基本上日军的驻地都会有炮楼的存在,日军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金钱和人员去建造这些炮楼呢?

首先是修建炮楼日本有优势,中国游击队很猛,让日本备受骚扰,建筑炮楼可以防止游击队经常袭击,是很有效的防御加进攻手段。

其次,有了炮楼后日本作战威力更大,爆发力更强,中国也就更吃亏。

并且,炮楼可攻可守、易守难攻,当时我们中方作战条件非常艰苦,设备落后,缺枪少炮,尤其是没有重型武器,即便有也是数量很少,基本不会轻易动用,没有弹药的话是很难去补给的,并且还不会使用像大炮之类的重型武器,所以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去摧毁掉这些炮楼。

2、欧洲战场上为什么不建造炮楼?

一是跟交战双方的军事实力和武器装备有关。通常而言,炮楼的主要作用就是占据有利地势的制高点后,可最大程度的观察战场的形势,一般由砖头、木材、三合土等材料构成。同时在四周围都设置有可居高临下设计的火力输出点,并且里面就像一个小型的军火库一般,各种武器、弹药、食物、一应俱全,即便是被包围也不会被饿死。而我军的很多武器都是用缴获敌军枪械或者是自造的土枪土炮、弹药,这些简陋的装备杀伤威力很小,根本拿日军炮楼没有办法,所以日军才会如此大肆的建设,用来阻止我军的袭击。

但是在二战时期,看似像乌龟壳一样很牢固,对于苏联、德国这样的军事强国来说,飞机大炮满地跑,基本上就抵御不了飞机大炮的强悍威力。在这样强大的炮弹威慑之下,炮楼跟纸糊的一样,只需要来几发,基本上炮楼就不存在了,更别说轰炸机的狂轰滥炸了,所以在欧洲战场,建造了也是浪费,根本就没用。

二是欧洲战场上,地多人少,交战双方对于农村地区根本不看重,基本上打的都是城市的争夺战,而炮楼主要建造在农村空旷的地方,因此根本没有必要建设炮楼。

三是当时德军的作战方式主要是“闪电战”,以快为准,而不是长期攻占,并且希特勒确实做到闪电战的效果,短短几个月打败了英法等国,根本就没必要建造炮楼。

四是在欧洲地区建立炮楼,是典型的的树立找打目标。因为当时的欧洲战场不像中国战场那样多山多水,并且当时欧洲战场的那些国家比较发达,拥有重武器,如果竖起炮楼这种防御工事,简直就是一款“高大上”的找打目标,瞬间就会被火炮或坦克摧毁,所以,很少建造炮楼。

五是欧洲战场的战线拉的不长,并且各国兵员较多,很容易控制占领区域,所以没有必要建造这么费事的炮楼。而日军偏爱炮楼这种工事,最主要是因为战线拉的太长,而驻守兵源又不够,所以只能通过建炮楼来控制占领区了。

所以,小编认为,日军建造炮楼主要是根据当时中国的武器装备落后和他们的兵源不足的现实情况,因地制宜而建造的。在欧洲战场上,由于战线不长、武器装备先进,兵源充足,根本就没有建造炮楼的必要,并且建了更容易遭到攻击。


葛大小姐


出现这种场景,其实得“感谢”满清政府。

当年老外打到北京城的时候,慈禧匆忙出逃,外国人就把京城笑纳了,结果很意外地发现一批库存的明代火炮,比他们用的威力还大。

为了保证在马背上统治天下的优势,清朝让中国的火器就此停滞了三百余年。在当时“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指导下,日本顺利从甲午战争里拿到了发动侵华战争的资本!

长时间的奴性统治,老百姓已经没有反抗能力了,更不用提最初列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时候,战场上死的人居然还没有因为水土不服生病而死的人多,就知道民间和官方的武装力量是什么样了。

二战时期,国内被列强搜刮得差不多了,艰难困苦前所未有。小鬼子的碉堡炮楼只需要有人在高处看守,并且同时提供火力压制就能统治一大片区域,根本原因在于当时连枪支都稀缺,更不用提重武器了。这种模式也就在国内能作威作福,搬到欧洲战场必死无疑!

先不说二战,看下一战时期的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21日,为了不暴露主要突击方向,德国军队用1200门大炮对40公里的战线进行了8个半小时的集中轰击,发射了一百万发炮弹!这是什么概念,鬼子的炮楼能抗住如此密集的火力覆盖?早在一战时期就已经是拿重炮对轰了,前线盖这种炮楼,估计砖头还没运到,已经被炸成一片焦土了。这还是一战,二战的发动者希特勒不是法尔肯海恩,对胶着的阵地战根本没兴趣。埃本埃玛尔要塞何其坚固,易守难攻,比鬼子的炮楼不知道坚强多少倍,结果德国人84名伞兵乘坐滑翔机,在空心炸弹和各种武器的强攻下,一夜激战就攻克了当时有600多人防守的阵地。这一战直接开了空降突击作战的先河。
法国的马其诺防线确实坚如磐石,可惜德国人一开始就根本没打算死磕,直接给绕了过去。当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部队效率极其低下,经常对前线的战事一无所知,无线电数量匮乏,坦克之间居然还靠旗语沟通。德国人的高效和严谨在战场上占尽了优势,一个不对劲就直接无线电呼叫炮兵,坦克支援,或者斯图卡空中轰炸,整个法国战役期间制空权都被德国牢牢掌控,法国连个像样的防御工事都没有。不是不会盖,是盖了也没用,面对着坦克装甲集群和空中轰炸组合,估计你还没盖好已经被炸成平地了。回头再来看炮楼,国内弄的那种建筑搬到欧洲战场,会被坦克炮,突击炮,火炮,飞机直接炸毁,甚至后期的重型坦克都不用开炮,直接撞上去就塌了,岂不是更省事。

所以,看起来威风凛凛的炮楼,也是东方特色的产物,换到欧洲就和棺材没两样,根本没用。


化蝶逐雪


炮楼是高碉堡的一种俗称,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经在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大量修建炮楼。


日本人修建的炮楼通常比较简单,只要寻找到一片开阔地的制高点,采用建议的建筑材料就能够修建炮楼。一个普通炮楼一般配备十几名士兵,主要装备38式步枪和轻机枪,一些条件较好的炮楼可能会配备重机枪。


日本人修建的炮楼数量众多,在炮楼最多的时候,华北地区一个省就有数千个炮楼,除了县城里面的日军主力外,其余的日军基本都驻扎在炮楼里面。

日本军队之所以大量修建炮楼,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军队的人数不足,需要用炮楼来控制农村地区,另一方面是因为抗日游击队没有装备重武器,炮楼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


1938年之后日本在华北地区的驻军只有二十多万人,再加上部分皇协军,华北地区日本能够控制的军队只有不到50万人。这些日伪军要防备多达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1亿多人口,数十万的游击武装。

由于日军的人数严重不足,日军根本无法剿灭华北地区的游击队,而农村地区是日军粮食的主要来源,为了加强农村地区的控制,日军只能通过修建炮楼的方式来建造据点,以控制农村的交通要道,随时随地出兵作战。


在抗日战争时期,普通游击队很难能够攻占炮楼。攻占炮楼需要重型攻城炮火,在没有大炮的前提下,只能采用强攻的方式来进攻炮楼。

炮楼一般都建立在制高点上,想要从数百米之外冲到炮楼底下,肯定要付出极大地伤亡代价。而且炮楼上面的人火力配备充足,普通游击队人数较少,不具备强攻炮楼的实力。反观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欧洲国家的面积都不大,士兵的数量也非常充足。


法国战役时期,法国和德国的参战部队都超过了三百万人,法国的领土面积只有67万平方千米,还不如我国华北地区的面积大。

而且欧洲国家的人都集中在城市里面,占领军只要占据了城市,基本不需要担心游击队的问题。实际上欧洲军队也修建过一些工事,不过这些工事都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成为了一堆摆设。


法国军队在二战前就修建了马奇诺方向,马奇诺方向里面遍布着碉堡和工事,这些碉堡和工事不同于日军的炮楼。炮楼的做工简单,无法防备重武器的袭击,而碉堡和工事的结构坚固,能够防备重武器的攻击。然而法国的马奇诺方向丝毫没有发挥作用,在德国“闪击战”的攻击下,法国仅仅抵抗了不到40天便宣告投降。

在法国投降之后,德国也修建过类似的大西洋防线,结果大西洋防线仍然没能阻止盟军的诺曼底登陆。而擅长使用碉堡的日军,也曾经在太平洋战场上大量修建碉堡,结果这些碉堡在美军炮火的打击下不堪一击,碉堡里面的日军反而无处可逃。


由此可见,炮楼能够在亚洲战场发挥较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交战双方的装备都比较落后,而在装备先进的欧洲战场,炮楼只能成为重炮的活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