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霸凌,父母應該怎麼做?

1

“不是欺負人,就是被人欺負”。

幾經波折的《少年的你》,終於上映。

《少年的你》是一部青春電影。

但是電影中有的不是溫情和懷舊,而是直面我們青春時代最黑暗的深淵——校園霸凌。

“想活命就閉嘴,不要說出真相。”

就像上面那句臺詞一樣,《少年的你》直白而精準地展示了校園中最殘忍的一面。

對於一些人來說,青春意味的不是什麼甜甜的戀愛,不是什麼操場上飛奔的少年,而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黑暗。

周冬雨所扮演的高中生陳念,一心想考到北京。她成績優異,沉默寡言,沒有朋友,只想考上大學,快快成年,脫離苦海。

但是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

孩子被霸凌,父母應該怎麼做?

陳唸的同學胡小蝶無法忍受校園欺凌,跳樓自殺。

在其他同學拿著手機興奮拍照圍觀時,只有陳念脫下校服,蓋在那個承受了不白之冤的同齡女孩身上。

她的這一舉動,惹惱了校園欺凌的霸主——魏萊。從那以後,陳念就成了第二個胡小蝶:

被跟蹤,被侮辱,被圍觀,被毆打。

孩子被霸凌,父母應該怎麼做?

陳念為什麼會成為被欺凌的對象?

因為,她自幼父親不知所蹤,母親因賣假貨欠下外債逃跑,陰暗破舊的居民樓裡,備戰高考的她,孤身一人,幼無所依。

最最無助絕望的時候,她只能通過電話聯繫四處逃竄的媽媽。

眼淚和鼻涕一起嘀嗒到手機上,她還要調整呼吸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很快樂。

孩子被霸凌,父母應該怎麼做?

身體的傷害讓人疼痛,而施暴者的精神折磨更是把人推入絕望的深淵。

電影中有一幕,陳念和同學一起上排球課,但沒有人願意把球傳給她;陳唸的母親賣“三無”產品的面膜被人追債,陳念因此被全班同學起鬨取笑;沒有人願意和陳念做朋友,更不會有人和她一起放學回家

霸凌者可以從肉體到靈魂,把你統統絞殺。


2

電影中呈現的殘酷校園,之所以讓人揪心,更重要的原因是——校園霸凌並不僅僅存在於電影中,而是活生生地發生在我們的周圍。

2019年,西安某初中一男孩,被五名同年級男孩圍住毆打,毫無反抗能力。


孩子被霸凌,父母應該怎麼做?

今年7月,江蘇宜興本地社交網絡放出一段視頻,一女生被一群女生扇巴掌,並讓其跪地道歉,說「爸爸我錯了」,邊打邊問她「錯哪了」並呵斥其「不準告訴家長」。

孩子被霸凌,父母應該怎麼做?

安徽懷遠縣火星小學副班長小賜,因為擁有檢查作業和監督背書的權力。於是利用這一隱秘而又公開的能量,向另外6個孩子要錢。

“我星期一要背書,如果不準備兩百塊錢。我書就背不過,就要喝尿、吃屎,還要捱打……”被霸凌的小巖痛苦地說。

這些年,為了應付副班長的胃口,他一次又一次偷家裡的錢,甚至偷老師的錢,直到有一次被媽媽發現,逼他說出偷錢的原因。

他邊抽泣邊喊:“我不能講!我講了就不能活了啊。”

孩子被霸凌,父母應該怎麼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2.4億的學生在遭受校園霸凌,佔總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每三個學生中,就有一個受害者。

據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統計,平均每七分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欺負,暴力發生時,只有4%的情況有大人介入幫助,11%有同齡人介入,高達85%的情況沒有人出面勸阻和幫助。


3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遭受校園霸凌?

心理學者李雪曾說過:霸凌者的內心,都有這樣一個童年關係模式:強大的可以欺負弱小的,弱小的就應該去死。

因此霸凌者總是在尋找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體格是一部分,成績也可能是一部分。

情緒波動比較大的孩子會更容易成為被霸凌的對象,無論是憤怒、傷心或者害怕,這些情緒會讓霸凌者覺得自己更強大,可以控制對方的情緒,因而更有成就感。

根據Stopbullying.gov的統計,下面這些特徵的孩子更容易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 被認為與同齡人有顯著不同,例如:超重或過瘦,戴眼鏡或其他外表差異,轉校生等等;
  • 看上去很軟弱或無法保衛自己;
  • 抑鬱,焦慮,或缺乏自信;
  • 不受歡迎,沒有朋友;
  • 和他人交流不暢,普通溝通容易被誤以為是挑釁、打擾、對抗。

因此,為了讓孩子不成為霸凌的受害者,我們不僅要避免他們成為霸凌者的目標,也要教會他們反抗的能力。

1、不能讓孩子事事都順從大人的意志。

當父母掌控欲過強、過度強調孩子聽話、順服的時候,孩子遇見霸凌,是很難去反抗的。

那些霸凌者看似很霸道,其實只敢欺負弱小者。

孩子被霸凌,父母應該怎麼做?

霸凌者的內在其實極度懦弱,就是我們常說的“慫”,一旦無法成功地將弱者投射給別人,自己就立刻慫了。

也就是說,當對方呈現出,我就不怕你,我比你還狠,霸凌者立刻會灰溜溜逃掉。

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咱不惹事,但出了事咱不怕。那就從平時的養育中,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乖巧、順從,而是懂得守住自己的邊界。溫和但有底線。

孩子被霸凌,父母應該怎麼做?

2. 保護孩子天然的感受力

我最討厭的就是那種,大媽們在一起逗弄孩子,把孩子惹急了,然後家長說:“奶奶喜歡你,才跟你開玩笑的。”

孩子不喜歡別人過分的觸碰,不喜歡沒有邊界的身體接觸等等,這些都是很自然的現象,我們沒必要為了別人的開心委屈自己的孩子。

更不能因此而破壞掉孩子的天然感受力,孩子將來會疑惑,這個人這樣對我,是喜歡我?還是真的不友好?

孩子被霸凌,父母應該怎麼做?

3. 學會傾聽,不要急著去評判

那些被霸凌的孩子,曾經也向大人求助過,可他們得到的反饋卻是,人家怎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或者是小孩子直接玩鬧很正常,不要小題大做。

被欺負的孩子也不知道為什麼是他,因為惡霸們欺負人的理由是成人難以想象得到的,你窮、你矮小、你長得不好看、我看你不順眼,都有可能成為被他們欺負的理由。

所以,當孩子向你傾訴時,請記得仔細傾聽,讓孩子說下去,不要急著去評判。

否則,當孩子在大人那裡尋求不到保護時,甚至得到的是嘲諷,那他還會再向大人求助嗎?

孩子被霸凌,父母應該怎麼做?

4. 當孩子被欺負時,我們要為她出頭。

如果是我的孩子被霸凌,就算變成一個潑婦,我也要站在她的身邊維護她。

因為父母的愛和保護,是他面對世界最大的底氣呀

還記得那個因為欺凌而自殺的廣西女孩嗎?

孩子被霸凌,父母應該怎麼做?

如果她最初被欺負的時候,她的父母不是叫她“寬心對待”,而是能夠重視起來,保護自己的孩子,也許就不會有慘劇發生了吧。

孩子被霸凌,父母應該怎麼做?

不是每一個陳念,都能夠遇見小北,更多被霸凌的孩子,都活成了孤獨甚至絕望的胡小蝶。

孩子被霸凌,父母應該怎麼做?

願我們的法律能夠肩負保護孩子的責任,願我們為人父母能夠成為孩子最大的靠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