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参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前景如何?

电影小小王子


凭借引领潮流的票房表现和超出预期的成片成色,《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获得了近50亿元的惊人票房成绩,拿到了豆瓣8.5分的高评价,更是被选送到第九十二届奥斯卡,角逐最佳动画长片和最佳外国片(最佳国际电影)两个奖项。

谁能想得到,本就变数颇大的今年暑期档,会迎来一位“不信命”的小哪吒。当《八佰》等几部作品纷纷换挡、撤档,被迫提档的《扫毒2》意外成为本次档期地震的赢家,正当“港产电影内地票房纪录创新高”的欣喜,令香港电影人充满信心的时候,另一个意外发生了。

名不见经传、此前并不被大多数影评人看好的动画长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因为观众之间的口口相传,刮起了一阵国产动画电影的强劲东风。

突然之间,看哪吒成为一种流行时尚,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论着哪吒的顽劣可爱、敖丙的命运多舛、李靖的沉默父爱、全片的奇思妙想,一部动画影片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正因为完成度和质量都堪称国产动画电影的新高峰,再加上观众对这部电影寄予厚望,节节攀升的票房力压像《烈火英雄》、《银河补习班》这样此前被认为必将大火的作品,几乎始终牢牢地占据每日票房排行榜的冠军宝座,哪怕是好莱坞大片《阿拉丁》、《狮子王》(真人版)的轮番进攻,依然难以撼动小哪吒的统治地位。

在国内,《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当之无愧的年度票房冠军,力压了同样意外火爆、后来被称之为“为中国科幻电影打开一扇门”的《流浪地球》,证明了其出众的实力。然而,将这样一部饱含了浓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去角逐奥斯卡奖项,实际上有些强人所难了。

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小哪吒水土不服主因

在国内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很快步《流浪地球》的后尘,挺进了北美院线。

然而,信心满满的国内观众逐渐发现,这部在国内创下票房奇迹的影片,到了国外却表现很一般,虽然继《流浪地球》之后成为2019年第二部突破300万美元票房成绩的中国影片,然而,与同期上映的《龙珠超:布罗利》比起来,只有前者票房的十分之一。

究其原因,文化因素无形中阻挡了像《哪吒》这样,具有浓厚东方文化特色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理解和认可。

中国观众爱看《哪吒》,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阴阳”哲学理论的充分运用,还是哪吒、太乙真人、敖丙、申公豹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人物,都为其带来了强烈的文化共鸣。

哪吒颠覆性的形象,以及特立独行的反叛精神,在“水淹陈塘关”这个故事为基础的重新构架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顺应了中国观众文化自信、骄傲之情的精神共鸣,是一种贴近观众心理的情感抒发。

然而,国外观众并不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看不懂东方式的宿命论,不理解那种向死而生的反叛精神,更是GET不到片中大量的包袱(如申公豹的“点头就行了”),因此,很难能引起文化上和精神上的共鸣,只是觉得这部片子“很东方”而已。

奥斯卡的评奖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小哪吒

能够被有关部门推荐两个奖项,这是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充分肯定,然而,以好莱坞的影视制作标准和奥斯卡的价值观念去比照,《哪吒》获得奖项变得难上加难。

奥斯卡的全称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此前旨在鼓励和褒奖北美院线上映的优秀电影,即便后来设立了最佳外语片(最佳国际电影)奖等,但也必须是完全贴合奥斯卡的评审标准。这个标准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欧美主导的“普世价值观”。

这些年,像《黑豹》入围最佳影片提名、《绿皮书》、《水形物语》喜提最佳影片等符合“政治正确”的情况时有发生,国内观众可能不理解,但这就是现实。在这样一套评审体系下,可即便入选大名单的小哪吒,也很难拿到最佳外语影片的提名。

就拿本届最佳动画长片的大名单来说,像《玩具总动员4》、《爱宠大机密2》、《冰雪奇缘2》、《驯龙高手3》这类好莱坞动画大制作。无论从动画技术还是整个动画产业链的成熟度上,国内与好莱坞的差距非常明显,以纯技术方面进行评价,小哪吒明显不占优势。

说到底,奥斯卡是好莱坞这个世界创意工厂影响下的评审标准,特别是近年来“政治正确”压力之下的奥斯卡,获奖标准越来越令人“看不懂”。

<strong>

尽管获得提名甚至获奖的几率渺茫,但能代表中国文化自信的小哪吒走出国门,让全世界观众传播和展示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