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董明珠作为国企高管,投入巨资搞私企副业,并且深度介入私企的经营管理,这样符合国企的规矩吗?你怎么看?

hello167616518


董明珠是国企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也是一朵“奇葩”。当然,我们更愿意看到这样的“奇葩明星”多升起几颗,国企的发展才更加光明。正是因为董明珠的“奇葩”,才有了格力电器的凤凰涅槃。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国家还是坚持实事求是地原则,正确对待这些企业家明星啊,毕竟他们对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有三点:

第一,国企有董高监任职管理规定,也有外派合资公司任职管理规定,还有董高监兼职取酬的管理规定。

这些规定都是白纸黑字,公开的,也是透明的,国企高管是必须经常学习的。一是董明珠懂,二是上级认可。只要不装进口袋里,只要上级集体研究同意,董明珠有一定的权利。

比如说,央企董事长兼任合资公司董事长的,年薪几千万,这是董事会研究、股东大会批准的,但是外国人可以拿,但国企董事长不能拿。但是你自己不能拿,也不能不要啊,否则,就是白白给外方做贡献啊。

根据国企高管兼职取酬的规定,这个几千万的年薪,是账面工资,是要交回国企财务的。国企高管只能拿上级规定的年薪。记得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公开说,我的年薪上千万,但都交给财务了,我一分钱也不能拿。

所以,国企与外方、国企与民企的合资公司是很明显的。国企派出的高管,年薪80万元,外企派出的高管年薪8000万元。国企的高管的职务比外企高管的还高,但年薪只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这没有办法。国企高管执行内部规定,外方执行市场价格。

第二,董明珠作为地方国企的高管,当地监管部门灵活性、市场性、包容性更强一点,给董明珠更多的自由裁量权是有的,但一定是出过会议纪要的,允许她这么做的,否则,董明珠不可能继任。

当地政府为了鼓励发展当地国企,往往会采取一定的特殊激励政策,比如,给股权、给激励年薪、给奖金,等等。

举一个实际例子:某公司国企派驻合资公司(国企控股)总经理对当地经济贡献特别大,但他的年薪只有60万,合资方的副总经理年薪600万。但是,总经理不敢兼职取酬。当地政府就拿出奖金540万元奖励他。经过上级慎重研究,可以兑现。他拿了,就是合法的。

所以,董明珠年薪500万,还是股票分红。这是当地监管部门同意的,否则,这是weifa行为。董明珠还不明白的,是她的,她大大方方拿,不是她的,她一分钱也不敢拿。你想想,这么多崇拜她,也有那么多仇恨她,她如果不把握好自己,估计就“作死”了。

第三,董明珠投资汽车,这种重大决策一定是经过上级批准的,经过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的,否则,她再有魄力,也无权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的。

董明珠在投资电动汽车上,犯了短视的错误。她认为有国家补贴,就可以发展起来。但是,市场规律告诉我们,靠补贴的工业和技术,都不可能长久,必将被市场创新力所取代。


职场火锅


以公谋私,打着格力名望,想把电动车复制成格力一样的,想尽办法打着为国争光的口号,实则是拿优惠政策扶持资金,到处吹牛要弄个800亿的投资,把各个地方的政府忽悠的方向找不到北,现在玩不下去了,就狗咬狗穷凶极恶的想动用刑事手段整大股东了,任何理由都不能推卸你的责任,投资的时候你没动用审纪人员进行里里外外的检查?不审核考察?不签定规避重大风险责任合同?你这个级别的人不知道大股东的为人和公司实际情况?你把所有格力优秀人才弄出来去管理,结果就是个笑话。你一个国企高管应该为今天的所有负责任。  这个问题我们国家对国有企业高管是相关规定的,真正从国企高管是自己不能去搞私企的,懂明珠会这样做,也是有当时环境所影响,因为看到了电动车的广扩市场和发展,所以格力收购银隆,懂明珠觉得没问题,但真正在股东大会上遭到反对,没有成功,以懂明珠性格,你们不同意,我自己投资一定要搞这个电动车,有国家高额的补贴,觉得肯定会赚钱,她没想到天有风云多则变,国家补贴退坡,加上场面做得太大,抢地盘圈地,全国市场统吃,由于很多电动车企业不管大小有无资质,都抢这个蛋糕,市场的竞争和技术上挑战,结果遇到问题。今天说能不能和是否违法,这个发改委和有关部门去会有说法。

一套完整的交易系统应该有趋势指标,震荡指标和量能指标,为了帮助股民建立起良好的交易系统,我现在就把我自己的交易中用的指标分享下。

我平时用的指标系统有三套,一套是自己编制的缠论升级版指标;一套是长线持股加上波段操作指标;一套是分时图T+0指标,自认为还不错,不过指标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把指标用活才是最高境界。领取指标添加本人,【公众号:许奋鸿解股】,给大家介绍下我的三套指标。

第一缠论升级版指标。使用很简单,当三个指标同时出现建仓提示的时候建仓就可以了。

第二:长线持股加波段操作指标。这个指标最适合做长线使用,因为他有个主力监测系统可以清晰的看到主力的建仓位置和洗盘阶段的,长线玩家必备的东西。

第三:分时疯狂T+0指标,这个指标短线可以用,长线也可以用,做T增加利润罢了。

笔者每天坚持讲解,继续讲解来反馈粉丝朋友对我的支持,目前已经有很多粉丝都已经学会,近期都抓住了不少短线牛股。如果你也是操作短线的新股民,希望你发3分钟看完,之前选的牛股很多,就比如:

新日股份是在股价回踩的时候选出,当时、股下盘跌底部出现反转十字星,主力进场,是绝佳的布局机会,果断选出越讲解,果然之后股价连续上涨,截止目前股价大涨36个点涨幅,很多看了笔者直播讲解的粉丝朋友都是抓到这波收益,这也是长期看笔者直播的粉丝朋友所能把握的利润!

讲了这么多,还有很多人说不知道专栏是什么,其实下面就可以看到。奋鸿每周都会通过选股法选出几只强势利好个股,对于下周看好的利好个股,也是用此种思路选出来,即将在专栏发布,想学习这种选股方法的朋友,可以去查看。

最后提醒一下,如果大家手中持股被套,不会解套,买卖点位把握不好的,或是后期走势拿捏不稳的朋友,都可以找到本人,与本人交流,如能相帮,定当鼎力相助!祝大家股市长虹!【公众号:许奋鸿解股】


恒立实业创能


11月13日一则关于珠海银隆创始人魏银仓等人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元的公告,再次将珠海银隆、魏银仓、董明珠和格力电器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目前最新的报道依旧停留在,魏银仓和董明珠二人各执一词,声称起诉的口水战阶段。

那么,董明珠作为格力电器的执行总裁,参股珠海银隆等行为是否符合国有企业高管行为的规章制度呢?

现行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当忠实履行职责”,这点从格力电器维持高增长率的利润可以看出,董小姐做的一直很好。

但是,该条还明确指出:“不得有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以及损害本企业利益的下列行为:(一)个人从而盈利性经营活动和有偿中介活动,或者在本企业的同类经营企业、关联企业和与本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投资入股;”。

从这个规定来说,董小姐的作为就有点惹人诟病了。

首先,虽然格力电器和珠海银隆二者属于不同的行业,不存在所谓的“同业竞争”,也是董明珠先投资的珠海银隆,随后才有的格力电器和珠海银隆达成金额不超过200亿元的采购协议,但这其中董明珠作为格力电器的执行总裁和珠海银隆的第二大股东,在这宗涉及将近200亿元相互优先采购计划的巨额合同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是否存在违规输送利益的行为,无人可知。

其次,我们看格力电器和珠海银隆合作之后的财务情况。格力电器上半年的财务数据显示,只珠海银隆一家的应收账款总额高达10.5亿元,比2017年年底的7.8亿元增加了34.6%。现在珠海银隆陷入高层动荡的危机之中,生产经营势必会受到影响,对格力的欠款何时还上,已经直接影响到格力电器的营收和利润,就这点而言,董明珠本人难道不该负有责任?

董小姐本人投资珠海银隆或许只是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想要在另一片天地有所作为,但投资之后牵线格力和银隆,并在之后作为格力的总裁频繁为银隆公开站台,甚至未来可能导致格力电器利益受损,作为格力高层来说,这种种行为无疑是不恰当的。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议,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关注我的头条号进行交流。


民众投顾


原则上没有问题。报备并经过领导同意,规矩是不违反的。但是我不喜欢。

同样的,个人不大喜欢董明珠的风格。

这个不喜欢从董明珠上台后,马上清除一手把她提拔起来的前老总的痕迹。人还 没有走远,茶就先凉了。

其次在鲁豫采访董明珠的视频里,看到对员工呼来喝去。周围的员工一片胆战心惊的样子。只有长期处于高压,动辄得咎。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个人心里就挺不喜欢的。管理严格是一回事,尊重员工和下属是另外一回事。

再就是那个做圆珠笔芯的事情了,当时说中国没有办法造圆珠笔芯。她马上说格力造,这跟格力挨着吗?何况中国不造,是没有必要造。这个又不是战略产品。美国也没有造啊。人家一家造的就可以供应全球了。

还有格力让自己员工买手机的事情,我觉得很搞笑。何况开机动画还是自己,这得是有多自信啊 。

更不喜欢的,就是下面银隆这件事情了。

2016年,珠海发布对新能源的支持政策后。在2017年董明珠就发起了“130亿收购银隆的提案”失败后。以个人身份联合大佬私自进行收购。其中包括个人出资10个亿,拿下银隆的22%的股份,然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格力系高管进入,一年的时间就和银隆的原管理层翻脸了。 是不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像?这也就罢了,可能这个就是她的性格使然。然而银隆汽车的五环标志,你能忍。这个是什么审美?

我不是财经领域的,仅仅从新闻报道中看,在国家提高了对新能源的补贴门槛后。银隆企业马上陷入了困境,因为跑3万公里才给补贴,这得垫所少资啊。如果说私人出资还是个人自由。那么格力购买银隆的汽车给现金,销售车载空调给银隆却赊着,算怎么回事。这不就是拿公家格力的钱去补私人投资的亏空么。即便是没有利益输送。能讲的清楚么。

有人说,因为在格力干的不开心。所以董小姐把银隆当成自己未来的后路了,从格力出钱出人的进行建设。但是银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优势,可能以后的结局不会太好。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下乡知中


大多数人都习惯于从有问题的角度去看董明珠参股银隆,而在经济范畴的看法上,恰好大多数人是错的,原因很简单,经济就是由极少数人超前的意识引导向前的。我们回到董明珠投资的银隆上来,在评论这话题之前,我想大家都知道,格力电器在董明珠参股银隆之前,在汽车领域几乎没有格力汽车空调的事情。格力电器做为中国和世界空调行业的老大,在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中没有汽车空调的市场,这本身就很不完美,何况中国是汽车制造业大国和汽车消费大国。如果看不到中国汽车空调市场这块大蛋糕,能算是中国空调行业的领军人物吗?而董明珠看到了,银隆就是董明珠为格力电器搭建的汽车空调切入平台。当无数的人通过银隆的公交大巴和各种车型领略到了格力电器的汽车空调之后,市场才会是否接受格力电器的汽车空调做出选择。我想不久的将来,格力电器的汽车空调站稳中国的汽车空调之后,那时候的美的和青岛海尔是不是也会来跟风?我们再回到格力电器和银隆的关联交易的问题,好多人不问青红皂白,说是董明珠做利益输送,我想问问,格力电器卖那么多的东西给银隆,特别是格力电器的汽车空调,这并不是像茅台酒一样的紧俏商品,而是目前还不被市场接受的产品。格力电器在与银隆的关联交易中享受了很多的顺差,明显是董明珠把自己拥有大股的银隆的利益输送到了格力电器。这就是董明珠与大多数企业家的不同之处,也是好多格力电器的股东们最看好的地方!不少人一边说董明珠以后退下后,格力电器就要走下坡路,一边又说董明珠这折腾那折腾要把格力电器搞垮,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而格力电器正是在以董明珠为首的管理团队经营管理下,从小到大,再创辉煌!


黄昏时的启蒙


国企高管去做自己的事业,只要是向上级备了案,并且获得上级主管同意,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比如孔方兄之前的单位,属于国资全部控股,但单位的高管仍然可以在外面开公司、或者参股某些公司,但这些高管需要报备,清楚说明自己的对外投资情况。



其实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高管在外面投资都必须注意两方面:一是不能影响现有工作;二是,不能发生利益输送;三是不能同业竞争。


具体到董明珠这里,我们看到格力电器仍然运转很正常,业绩也还不错,所以董明珠第一点做得很好;第三点,银隆造车与格力电器没有竞争。但是,第二点董明珠做得不好,甚至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众所周知,董明珠投资的银隆新能源是做电动巴士的,但从去年开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就大幅收紧,对巴士来说,需要跑满3万公里才能发放补贴。对造车企业来说,这3万公里可是要了小命,因为它们一直是靠补贴生存的,大量的钱在应收账款里面,拿不到现金。



珠海银隆同样如此,自从董明珠投资以来,银隆就非常不顺利,比如全国各地7、800亿元的巨大投资,有些项目被曝光停工,也有供应商上门讨要欠款。所以,救活银隆成为董明珠的当务之急(董明珠也是运气不好,正好这个时点投资珠海银隆)。董明珠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格力向珠海银隆采购客车,同时向银隆汽车卖空调。


于是我们在格力的半年报中看到,格力电器从珠海银隆采购了798.04万元的汽车,这就是实打实的798万元的支持;当然,另一项金额更大——格力给银隆卖了2.4亿元的空调。有些人说这是让珠海银隆成为格力的经销商,卖空调赚点钱,孔方兄认为这不太可能,因为格力本来就有车载空调产品,这笔交易更有可能是银隆向格力采购的车载空调。



即便如此,仍旧不能排除利益输送的嫌疑,因为这笔交易会形成欠款,明面上是合规的,但银隆赊欠款项变成了实际上对格力资金的占用。


格力电器半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银隆欠格力7.8亿元,格力为此计提了5928万元的坏账准备;而到了2018年6月30日,银隆的欠账扩大到10.45亿元,格力为此计提了6614万元的坏账准备。


一个有趣的数据是,银隆对格力的欠款在今年上半年增加了2.6亿元,而今年上半年两者的关联交易是2.4亿元——由此可以确定,不但银隆去年欠的钱一分没还,格力今年上半年还继续慷慨让其赊账,账款一分钱没拿回来!


还需要注意上面表格,格力电器向珠海银隆批准的空调销售金额高达190亿元,同时批准的从银隆的采购金额高达10亿元。毫无疑问,董明珠对珠海银隆是有相当大程度的帮助的,格力是她提供帮助的实施载体。只可惜的是,珠海银隆没有朝着董明珠预想的方向发展,所以这些批准的金额,实际上只完成了一小部分。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格力集团是珠海地方国企,目前是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的股份占比18.22%的大股东,董明珠目前担任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以个人自有资金投资与格力电器没有利益冲突和关联的企业应当无明确禁止性规定,但如果涉及利益冲突或关联,如同业竞争关系或业务上下游关系,就会存在争议。私人企业应当比较好处理,股东之间能够达成同意意见,就不存在问题;上市公司涉及利益冲突和关联就比较复杂,理论上股东会同意应当是可以的,牵涉国企股东的上市公司更复杂些,社会观感与舆论的要求不一。现在来看,银隆新能源与格力电器存在关联交易且金额较大,银隆新能源的高管人员部分来自格力电器,这些操作程序上应当履行了手续,但瓜田李下,自然会构成对董明珠不利的影响。


自然农夫A


这个问题我们国家对国有企业高管是相关规定的,真正从国企高管是自己不能去搞私企的,懂明珠会这样做,也是有当时环境所影响,因为看到了电动车的广扩市场和发展,所以格力收购银隆,懂明珠觉得没问题,但真正在股东大会上遭到反对,没有成功,以懂明珠性格,你们不同意,我自己投资一定要搞这个电动车,有国家高额的补贴,觉得肯定会赚钱,她没想到天有风云多则变,国家补贴退坡,加上场面做得太大,抢地盘圈地,全国市场统吃,由于很多电动车企业不管大小有无资质,都抢这个蛋糕,市场的竞争和技术上挑战,结果遇到问题。今天说能不能和是否违法,这个发改委和有关部门去会有说法。


手机用户58194295125


虽然不符合,但是董明珠做了。问题就在于上级是否同意,就现在来看,显然上级是同意的,虽然网上对董明珠的评价两极分化,但这不足以否定董明珠三个字所带来的影响,和本人能力,对于键盘侠所有人的绯闻和话题都是其抨击的对象,仿佛世界上除了自己这个评论家都不是好人,如果理想化的话,那基本上企业家没好人了。



就连任正非都还有人不得已,在网上又有什么道理。董明珠是国企老总,本身遇到的企业发展问题,就不是随便几句一个外人就说的清楚的,更何况还带着有色眼镜。如此一个身份的人要是没有上级认可,有一个必要承诺和保证董明珠做得了吗?而且在格力,董明珠的管理层,集团,地方国资委,中小股东,包括证券都有自己的诉求,很难说谁完全正确,都是博弈合作双向互动谁也离不开谁。


而且董明珠的个人做法又不是为了自己,是收购失败后的变通做法,而这又得到上级认可,说明对于上级领导来说银隆对于格力的战略布局还是有价值的,而中小股东虽然反对,但依然高票支持董明珠连任,这也说明双方的关系没有太大影响,而关键一点,格力虽然披露的消息晚,但是毫无疑问格力是国企改革的排头兵,格力集团已经将自己的股权转让出去,为了格力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不再是国企。


无论是董明珠的管理层还是公司未来的运作空间会越来越大。在这个狭隘不宽容的社会,想要做事很难,装着做人很简单。评价别人贬低谩骂更没有成本。大家都认为现实看到的就是事物的全部,但期间的关系和压力只有当事人清楚,现在经济环境并不乐观。所有公司和领导人都在寻求破解执法,真正有心的人多应该支持鼓励,而不是看冷笑话。

中国的优秀企业本身不多,面临经济危机,外国制裁,消费不振,企业转型,新产业冲击,谁都不容易。唯一能给这些人支持的只有中国人,绝不会是美国人。如果这些人都不被本国人所容纳,树倒猢狲散。你以为你不在格力,华为工作,这些公司出问题了就和你没关系了,未免太幼稚,太短视。但美国人一定求之不得。董明珠有自己的优缺点,但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国人适可而止,切莫做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


世界史图鉴


实干家总是被质疑,有多少国企被败家子卖掉吞掉 分掉,实干总是有人看不惯,如果换人马上垮掉,请珍惜实干的董小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