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结构到底是怎样的?

榫卯吴趣说


榫卯结构到底是怎样的?

榫卯结构多见于中国古建筑,这种结构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一、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在古代中国,有砖瓦铁件,但是在建造大型宫殿和工程用料上,没有水泥、没有粘合剂等现代工业原料。但是为了建造牢固的建筑,古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榫卯结构应运而生。

要说古人的智慧有时候真是超乎想象。榫卯结构看似简单的榫卯镶嵌、相连,但牢固程度不比钢筋水泥差,甚至在某些环境里,比一般的粘合物质更经久耐用。我们知道,榫卯结构是一种凹凸镶嵌机构,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不得不佩服这些能工巧匠,他们手里的作品,堪称经典、堪称完美。

二、榫卯结构的主要类型。

主要的机构类型有:穿斗式、抬梁式和井干式。

穿斗式结构在汉代成熟,中国南方多用。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抬梁氏结构在春秋时成熟,中国北方多用。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井干式是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它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用不广 。

三、榫卯结构的历史意义。

193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人们就发现了大量榫卯结构的木质构件,可见榫卯结构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后经过工匠的日益改良和发展,榫卯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榫卯结构可以用很轻的木质材料,不动一钉一铆而组建成抵抗大负荷的承重结构,这种结构往往超越了现代的建筑架构。榫卯不单单可以承重大负荷,而且还允许一定程度上的弹性形变,产生很好的缓冲作用,这就是现代工艺难以做到的地方。

现存比较著名的榫卯机构建筑,例如紫禁城;天坛祈年殿;大观园;山西悬空寺,应县木塔等 。还有古代遗留下来的很多中国传统工艺品,都有榫卯机构融合其中。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关注、欢迎点评。)


山城小哲


榫卯结构是指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体现出家具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石油人2019


现在人做家具都不用榫卯了,榫卯做出来的因为木匠都是人工做出来的东西不美观,一旦榫卯点损坏很难维修。还有就是榫卯结构价格太高,做出来耗工费时,所以很少人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