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亮:想要孩子作文好,看圖講話訓練不能少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中出現了8次說話訓練、12次看圖說話、1次寫話,2次看圖寫話。一般一年級和二年級期末語文考試的最後作文題都是看圖寫話,8~16分不等。

很難想象,一個連看圖說話都費勁的孩子,其看圖寫話能好嗎?有不少孩子往往說不通順、說不具體,或東拉西扯,或三言兩語,或無話可說,甚至怯場怕“說”。

看圖寫話是作文最初步的訓練,是培養初入學兒童向觀察客觀事物過渡的一個橋樑和憑藉,是培養兒童提高認識能力、形象思堆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

在大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看圖說話教學,可使大班幼兒在認識事物、口語表達的反覆實踐過程中切實打好聽、看、說、思能力的基礎,提高讀寫能力,增強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發展智力,因此幼小銜接中加強對孩子進行看圖說話訓練非常重要。

錢志亮:想要孩子作文好,看圖講話訓練不能少


看圖講話是組織者利用圖片來幫助幼兒提高語言能力的一種常用的活動形式。看圖說話是一種視、聽、說話結合訓練,它可以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用口語把圖畫的內容說出來.訓練孩子選詞造句、繪形傳神的說話能力。

看圖說話是孩子將來寫作文思路的基礎,分為任意組合講話、排圖講話、繪圖講話。

所謂任意組合講話,就是在準備的一組圖片中,幼兒可以隨意選擇其中的一張或幾張,根據自己的意願組合後,講話其中的內容。

所謂排圖講話,即提供有一定的故事情節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看看、排排、說說,學習講話一個較為合理的故事。

所謂繪圖講話,就是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畫成圖片,可以是一幅,也可以是兩幅或者以上;可以是一個小朋友,也可以是幾個小朋友合作畫。然後按作畫的內容進行故事講話。

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看圖講話教學,可使幼兒在認識事物、口語表達的反覆訓練實踐的過程中,切實打好聽說能力的基礎,提高讀寫能力,增強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發展智力。

一、學會看圖


看圖說話、寫話是兒童學習表達的最基礎的兩個環節——先看圖再表達。看圖是表達的前提,只有看懂圖,才能進行表達。所以,這種作業,都要分兩步走,一是看圖;二是表達。

第一步先看整體,看懂圖的故事情節,看清圖中都畫了哪些事物,它的主體是什麼,大體瞭解圖畫的主要內容;

一幅或多幅圖畫出現後,要引導幼兒很快地分辨出是景物畫,還是人物畫,或是童話故事。如果是景物畫,就應從景物的特點出發,讓幼兒看看圖上畫了些什麼,“從這些景物可以看出是哪個季節?"如果是人物畫,就從人物的外貌、衣著、特徵、標誌分辨出不同的人物特徵來;如果是童話故事,就要弄清幾種角色是講誰的故事。

第二步分局部細看,理清圖中各事物的關係,由近及遠,由上到下,由大到小,由人到物等;

細緻觀察是形象描繪的前提,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細緻看圖,弄清圖上有些什麼,各在什麼位置,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分析圖意主要反映了一件什麼事,以加深幼兒對圖意的瞭解。

例如,有的圖上有幾樣景物,應以哪種為主?有的圖上有許多人物,誰是主要人物?有的圖上有人有景,是以人為主還是以景為主?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幼兒透過現象深人地進行觀察分析,弄清圖畫各部分之間或圖與圖之間的聯繫。

錢志亮:想要孩子作文好,看圖講話訓練不能少


第三步再回到整體,弄清圖上的時間、人物、環境和情節等,根據圖中人和事物的關係,弄清這幅圖表達了一個怎樣的內容,然後聯繫起來想一想。

在看圖時,要指導孩子一邊看一邊想。想什麼呢?第一,要想圖中畫的情景,要把靜的想成動的。第二,要想象圖中未畫的情景。可以從空間延伸進行想象,也可以從時間上進行延伸,想象畫中出現的場面以前會有什麼事發生,以後會有什麼變化。

這樣寫作,內容就更豐富了。第三,要把圖中的人和事想象成自己或自己的。看圖時,自己要進人圖中,設想在這樣的情景下,自己會怎麼做、怎麼想、有什麼感受。


二、學會說圖


表達要做到“一想二說”。

一想:在看懂圖意後,正式表達之前,要把圖的內容和怎樣表達(說或寫)想一想,圖中表達的是怎樣的內容?如果內容很豐富,要想一想哪些是主要的;一說:抓住主要的去說,才能更簡練;

二說:除此以外,在怎樣說的問題上要想一想題目是怎樣要求的?要求你說一句話還是幾句話或是一段話?如果是一段話,那你又說哪幾個方面的內容?先說什麼,再說什麼,把表達的順序想清楚說時要提醒幼兒抓住圖上的主要內容,突出重點。同時要準確地理解畫面內容,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把看到的內容有條理地說清楚。要說得有頭有尾,順序清楚,內容完整。最好先有個腹稿,即編擬一個段落提綱,然後再說。


三、學會審題


看圖作文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1.單幅圖

單幅圖會給孩子留有更多的分析、想象的餘地。這就需要幼兒對圖上的人物、事物、時間、地點和環境等進行認真觀察,周詳地瞭解畫面內容,充分發揮觀察、分析、想象和表達的能力。


錢志亮:想要孩子作文好,看圖講話訓練不能少


比如,圖上的人物和事物都有什麼特點,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等等。通過整體觀察,對畫面上人物和事物的特點及其關係,事情發展的序,有正確的、全面的瞭解之後,才能表達。

2.多幅圖

連續的幾幅圖一般是描述一件事的發展過程。看圖時,先要對第一幅圖詳細觀察,在看以後幾幅圖時要著重觀察第一幅圖中沒有出現的事物,如背景有什麼變化,出現了什麼新的人物,地點是否改變了等。

並注意分辨畫面的細微變化,如太陽昇起來了,樹葉長出來了等,從而想象事件的發展變化,逐圖看完後,再連起來重看一遍,以便對全部內容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3.調整圖序

這實際上是多幅圖的變換形式。有的時候,給了幾幅圖畫,但順序是顛倒的,這就要孩子根據要求,先把圖的順序排好,然後再看圖作文。


四、選好看圖說話的題材


“看圖說話"的題材要有鮮明的特點:

1.直觀形象性

兒童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他們容易感知一個個具體生動的形象。

老師要選擇內容具體、層次清楚、形象生動、色彩優美併為兒童所喜聞樂見的圖畫教材,作為聽說訓練的依據,然後由教師繪聲繪色地描述圖畫教材內容的背景和環境氛圍,給孩子留下許多想象的空間和懸念,誘發孩子仔細、認真觀察圖畫內容的熱情和興趣。

圖畫是教材內容的形象表現,要易為大班幼兒接受。例如,畫面中若出現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可愛的小動物等,孩子一看見便躍躍欲試,有話要說。

錢志亮:想要孩子作文好,看圖講話訓練不能少


2.趣味性

大班幼兒求知慾強,有強烈的新鮮感,看圖說話的題材要富有趣味性,能吸引大班幼兒饒有興趣地看圖和說話。

例如,在《大象為小熊洗澡》的畫面中,大象的鼻子畫得像噴泉一樣,逗得幼兒手舞足蹈。

3.淺顯性

針對大班幼兒知識尚少的特點,圖畫的題材多是簡單明瞭的,孩子稍經思考就知其意,不必花太大氣力就能說出主題。

例如,幼兒在看圖畫《迷路的小白兔》時,很容易發現小白兔啼哭的原因是它迷了路。

4.啟迪性

這是看圖說話課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的體現。例如,圖畫《小白兔過河》的故事情節,向孩子提出了要互相幫助的做人道理,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五、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看圖講話的教學主要採用集體授課式,集體看圖,提問回答,這種方式便於集中指導,有利於教師與幼兒及幼兒間的交流;但也存在弊病,由於發言的機會有限,難以讓全體幼兒有充分講話的機會。

特別是那些口語發展較差的幼兒,怯於在眾人面前發言,教師往往忽視他們。教學要講策略:

在讓幼兒認真看圖後,教師可先挑選一位敢於發言的幼兒,模仿教師的語氣和姿態,簡單地介紹圖畫的內容,教師適時地給予鼓勵,以調動其他幼兒說話的積極性。

錢志亮:想要孩子作文好,看圖講話訓練不能少


然後,動員更多的幼兒參與訓練,敢說敢講。對有口頭表達能力的幼兒要引導他們進一步提高口語能力:想好了再說,說完整、連貫的話,用自己的話來說。

對那些膽小不敢說的幼兒,也要循循善誘,促其發言,哪怕是三言兩語,也應予以肯定。

大圖與小圖結合。大圖能集中幼兒的注意,便於教師集中指導,適合面向全體幼兒使用。但在運用大圖時也可提供相應的小圖。小圖可以人手一份,幼兒面對小圖,必然會主動地去看、去想、去說,可以做到全體幼兒都主動參與。

集中與分組結合。集中講一講,分組議一議,再集中講一講分組議一議。一般是集中在前,分組在後,或交叉運用,分組是集中的延續、擴展。分組可以是指定的,也可以由幼兒自由結合分組的優勢是化大為小,自由、靈活,幼兒參與的機會多,講話的顧慮少,你一言,我一語,容易調動幼兒想和說的積極性。

老師在教學方法上要立足引導、多向互動、生生互動、面向全體、人人練說,讓幼兒在聽、說、評中互相交流,各自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而分組交流,全班展示則體現了群體間的互動。同時,通過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比賽,既訓練了幼兒聽話、說話,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競爭意識與合作精神及集體榮譽感。

錢志亮:想要孩子作文好,看圖講話訓練不能少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微信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週一至週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文章,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