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的骑兵可以横扫罗马帝国,为何会败于隋朝的军队呢?

钰眀


突厥能横扫罗马帝国为何却败给隋朝?我们就不得不先来看一看突厥这个国家。

公元4世纪到6世纪,在欧亚大陆上崛起了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突厥汗国,其国东起日本海,西到里海,幅员万里,领土远超曾经的匈奴。在东边,突厥逼迫北周、北齐两国向他们称臣纳贡,还被迫娶突厥的公主为皇后;在西边,突厥击溃白匈奴和波斯,并且一度兵临东罗马帝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霸主。


当隋朝统一北方后,中原政权与突厥的攻守形势瞬间逆转。当时,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在西部世界攻城略地,波斯、东罗马帝国被迫向他纳贡。达头可汗自称“世界七姓之主”,骄横的不可一世。然而当他带兵攻打隋朝,妄图使隋文帝杨坚屈服时,却遇到了真正的对手——隋朝大将杨素。

杨素以骑兵对骑兵,轻松将达头可汗轻松击败。而达头可汗的失败也让他意识到,他能击败波斯和罗马,其实只能说他们实力太弱。而隋朝的实力,比波斯和罗马加起来还要强。


隋朝击败突厥的原因

1、重要人物 隋朝大将杨素

在许多人眼中,杨素是个大奸臣,专门排除异己,陷害忠良,还勾结杨广,害死了隋文帝杨坚,成为隋炀帝最大的帮凶。在历史上,杨素的形象的确不太好,他嫉贤妒能,也的确为隋炀帝的继位出了大力。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杨素虽然人品不佳,但他却是个大能臣、大名将,他北破突厥,南灭陈朝,为隋朝的统一和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素治军,以严苛闻名,只要违反了军纪,他定斩不赦。战前,杨素一定会派出数百人作为先锋,派他们率先攻打敌军。若打胜,则全军重赏;若打败了,则定斩不赦。


由于杀人过多,以至“流血盈前”,而杨素却言笑自若。所以,杨素手下的军人在作战时均悍不畏死。只能说敌人可怕,而杨素更可怕。

2、瓦解敌人内部 使其分裂

对当时的隋朝来说,最强大的敌人莫过于突厥。所以隋文帝采用了长孙晟的计策,利用东突厥沙钵罗可汗和西突厥达头可汗的矛盾,利用外交和军事两种手段,成功地促使东、西突厥分裂。

3、经济压制 挑拨离间

随后,隋朝利用强大的经济在东突厥内部招降纳叛,挑拨离间,导致突厥人自己打起了内战,隋朝便坐收渔翁之利。 在突厥内战中,都蓝可汗和染干可汗是东突厥大可汗最有力的两位竞争者。于是,隋朝选择支援较弱的染干可汗,攻打较强的都蓝可汗。都蓝可汗不敌隋朝与染干可汗联军,于是向西突厥的达头可汗求援。当时达头可汗,刚刚击败萨珊波斯帝国,并与东罗马帝国在亚美尼亚交锋,迫使罗马人遣使求和,正处于事业的顶点。


当时,达头可汗拥兵四十万,皆是身经百战的精锐。达头可汗见东突厥内战,有心统一全突厥。但想要统一,就必须先过隋朝这一关。于是达头可汗亲率大军入侵隋朝,并与杨素率领的隋军相遇。由于突厥的骑兵很厉害,所以隋军在对付他们时,经常摆出步兵、骑兵和车兵组成的混合阵,以放弃机动性为代价,达到击退敌人的目的。

4、改变战略部署

然而杨素却不准备按照以往的经验对付突厥人,在他看来,这样的混合阵只能击溃对手,不能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于是,杨素摈弃步兵和车兵,摆出骑兵大阵与突厥人对峙。  



达头可汗见隋军摆出骑阵,竟与部下一起哈哈大笑。达头可汗说:“素闻越国公(杨素)会打仗,今天看也不过如此,汉人用骑兵和我们作战,不是找死是什么?”实际上,达头可汗所说并非虚言,突厥人从小就练习骑射,不是半路出家的隋军可比。

但是达头可汗没想到的是,杨素手下的骑兵可不是以往的汉族骑兵,而是武装到牙齿的具装甲骑。隋军骑兵结合鲜卑人和汉人的优点,成为冲击力强、防御坚固,善于使用长矛和弓箭的综合型重骑兵,实力远超东罗马和波斯帝国的铁甲骑兵。



 主要与波斯、罗马人交战的达头可汗,并不知道隋军的厉害,反而与部下一起下马,向天朝拜:“这是老天在帮我们啊!”随后,战场上旌旗飞舞,战鼓、号角齐鸣,隋朝骑兵和突厥骑兵战到一处,杀得昏天暗地。隋军骑兵的装甲车辆十分厚实,突厥人的弓箭根本射不透,一些骑兵身上插了好几支箭,仍能像没事人一样和突厥人作战。   


最终突厥人被隋军杀得大败,杨素挥师追杀数百里,达头可汗带着残部嚎哭而去。此战后,被罗马人和波斯人所惧怕的达头可汗,被迫向隋朝称臣。据东罗马帝国的史料记载,达头可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罗马的10万人还敌不过汉人的5000骑兵”。由此看来,古代西方和东方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怪不得此前匈奴人、柔然人以及此后的蒙古人能在西方所向无敌。在隋军的打击下,达头可汗部众尽。

而隋文帝又趁机派人在西突厥汗国收买叛徒,制造叛乱。于是,灰头土脸的达头可汗被迫逃入吐谷浑,并且狼狈地死在了那里。

由此可见战争并不是人数多少最重要,更重要的是策略、战略、与战前准备工作。正如隋朝在战争前所做的一系列活动都是为了这场仗而做准备。

正如中国老话,不打无准备之仗。


巴里乔



隋朝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王朝,不要忘记了杨坚统一的可是南北朝,是一个五胡乱华后的中原,因此杨坚的能力应当是很强的,但是此时,在隋朝身边的另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突厥。

突厥汗国是公元4-6世纪期间,在亚欧大陆上兴起的一个强大的帝国。这个帝国以她强大的武力,所占领的领土远远地超过曾经的匈奴。曾经辉煌的罗马帝国,也在她面前不堪一击。

然而当隋朝统一北方后,中原政权与突厥的攻守形势瞬间逆转。当时,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在西部世界攻城略地,波斯、东罗马帝国被迫向他纳贡。达头可汗自称“世界七姓之主”,骄横的不可一世。然而当他带兵攻打隋朝,妄图使隋文帝杨坚屈服时,却遇到了真正的对手——隋朝大将杨素。杨素以骑兵对骑兵,轻松将达头可汗轻松击败。而达头可汗的失败也让他意识到,他能击败波斯和罗马,其实只能说他们实力太弱。而隋朝的实力,比波斯和罗马加起来还要强。

在许多人眼中,杨素是个大奸臣,专门排除异己,陷害忠良,还勾结杨广,害死了隋文帝杨坚,成为隋炀帝最大的帮凶。在历史上,杨素的形象的确不太好,他嫉贤妒能,也的确为隋炀帝的继位出了大力。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杨素虽然人品不佳,但他却是个大能臣、大名将,他北破突厥,南灭陈朝,为隋朝的统一和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杨素治军,以严苛闻名,只要违反了军纪,他定斩不赦。战前,杨素一定会派出数百人作为先锋,派他们率先攻打敌军。若打胜,则全军重赏;若打败了,则定斩不赦。由于杀人过多,以至“流血盈前”,而杨素却言笑自若。所以,杨素手下的军人在作战时均悍不畏死。只能说敌人可怕,而杨素更可怕。

对当时的隋朝来说,最强大的敌人莫过于突厥。所以隋文帝采用了长孙晟的计策,利用东突厥沙钵罗可汗和西突厥达头可汗的矛盾,利用外交和军事两种手段,成功地促使东、西突厥分裂。随后,隋朝利用强大的经济在东突厥内部招降纳叛,挑拨离间,导致突厥人自己打起了内战,隋朝便坐收渔翁之利。在突厥内战中,都蓝可汗和染干可汗是东突厥大可汗最有力的两位竞争者。于是,隋朝选择支援较弱的染干可汗,攻打较强的都蓝可汗。都蓝可汗不敌隋朝与染干可汗联军,于是向西突厥的达头可汗求援。当时达头可汗,刚刚击败萨珊波斯帝国,并与东罗马帝国在亚美尼亚交锋,迫使罗马人遣使求和,正处于事业的顶点。

当时,达头可汗拥兵四十万,皆是身经百战的精锐。达头可汗见东突厥内战,有心统一全突厥。但想要统一,就必须先过隋朝这一关。于是达头可汗亲率大军入侵隋朝,并与杨素率领的隋军相遇。由于突厥的骑兵很厉害,所以隋军在对付他们时,经常摆出步兵、骑兵和车兵组成的混合阵,以放弃机动性为代价,达到击退敌人的目的。然而杨素却不准备按照以往的经验对付突厥人,在他看来,这样的混合阵只能击溃对手,不能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于是,杨素摈弃步兵和车兵,摆出骑兵大阵与突厥人对峙。

达头可汗见隋军摆出骑阵,竟与部下一起哈哈大笑。达头可汗说:“素闻越国公(杨素)会打仗,今天看也不过如此,汉人用骑兵和我们作战,不是找死是什么?”实际上,达头可汗所说并非虚言,突厥人从小就练习骑射,不是半路出家的隋军可比。但是达头可汗没想到的是,杨素手下的骑兵可不是以往的汉族骑兵,而是武装到牙齿的具装甲骑。隋军骑兵结合鲜卑人和汉人的优点,成为冲击力强、防御坚固,善于使用长矛和弓箭的综合型重骑兵,实力远超东罗马和波斯帝国的铁甲骑兵。

主要与波斯、罗马人交战的达头可汗,并不知道隋军的厉害,反而与部下一起下马,向天朝拜:“这是老天在帮我们啊!”随后,战场上旌旗飞舞,战鼓、号角齐鸣,隋朝骑兵和突厥骑兵战到一处,杀得昏天暗地。隋军骑兵的装甲十分厚实,突厥人的弓箭根本射不透,一些骑兵身上插了好几支箭,仍能像没事人一样和突厥人作战。


最终突厥人被隋军杀得大败,杨素挥师追杀数百里,达头可汗带着残部嚎哭而去。此战后,被罗马人和波斯人所惧怕的达头可汗,被迫向隋朝称臣。据东罗马帝国的史料记载,达头可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罗马的10万人还敌不过汉人的5000骑兵”。由此看来,古代西方和东方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怪不得此前匈奴人、柔然人以及此后的蒙古人能在西方所向无敌。

隋朝之所以对外所向披靡,也是因为之前与隋帝国发生战争的大部分都是游牧民族,之前的羌、氐、鲜卑等等在中原纵近进三百年,草原上经过多年的势力演变,到公元六世纪末隋朝建立之初,突厥人才兴起。最重要的是刚建立起来的隋朝可不像西汉初年那样羸弱,隋文帝杨坚创下开皇盛世,隋朝开国即是盛世,面对这样的对手丝毫不怯,依靠长城防线多次击退突厥,后连年出塞作战,屡战屡胜。其中有记载的战役中,使具装甲骑作战获捷的主要有白道之战与灵北之战。

隋开皇二年,沙钵略率各部共四十万骑兵南下,卫王杨爽派遣具装甲骑决死突击,配合二十万主力部队先后在白道,高越原等地杀得突厥丢盔弃甲,追七百余里,杀敌数万,万家归降。开皇八年在灵州(今宁西灵武)杨素率具装甲骑一改传统的外布战车,再布重步卒,内置骑兵的保守战法,摆开骑兵阵型与突厥骑兵正面决一死战,突然看到隋军不用保守战法的突厥达头部大喜过望,十万骑兵直扑过来被杀得所剩无几,抱头鼠窜。此战过后西突厥再也无力单挑隋朝远遁西北,此后多次北征突厥,斩获无数,杀得漠南再无王庭。

如果你要问我隋朝名将怎么来的,我只能告诉你,与突厥的战争是隋朝的立国之战,隋朝名将大部分战绩都是靠突厥人头刷出来的,盛极一时的突厥也是被隋朝打得衰落下去的,各部族归降的归降,逃跑的逃跑,东部突厥上表称臣,西突厥远逃至中亚,隋朝就此成为了亚洲霸主。隋朝末年的突厥失去了入主中原的实力,不过他们扶持了一大批中原诸侯,包括李渊、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等一批北方军阀,意图控制中原。曾经让李唐王朝蒙受渭水之羞辱,不过正因为他们已经不如当年,仅仅三年过后,就被稳定下来的唐朝打得丢盔弃甲。


中国人文历史徽鉴


因为突厥遇到的并不是一般的奇兵,而是武装到牙齿的装甲骑兵。隋军的骑兵结合了汉人和鲜卑人的特点,成为冲击力强,防御坚固,善于使用长矛和弓箭的综合型重骑兵,实力远在罗马和波斯帝国的骑兵之上。隋朝用外交和军事等手段促使东西突厥分裂,然后在东突厥内部招降叛将,又挑拨离间导致突厥人自己打起了内战,隋朝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当时和隋军交战的突厥人并不知道重骑兵的厉害,突厥将领居然和部下一起下马,还在地上向上天朝拜:这是老天在帮助我们啊。随后战场上,号角齐鸣,隋朝骑兵和突厥骑兵杀到一起。隋军的骑兵装甲十分厚重,突厥人的弓箭根本射不透。有好多士兵身上插了好几支箭,依然能够像没事人一样和突厥人作战,最终突厥人被隋军杀得大败。

当时隋军的作战指挥官是杨素,他挥师追杀了数百里。突厥人带着残部,哭嚎着离去。此战后,被罗马和波斯人所惧怕的突厥人也被迫向隋朝称臣。根据东罗马帝国的记载,当时的突厥首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罗马的10万人还敌不过汉人的5000骑兵。由此看来古代的西方和东方差距很大,怪不得以前匈奴人以及此后的蒙古人能在西方所向无敌。







怪蜀看史


突厥其实在面对隋朝的时候也确实是倒霉,正好遇上了一次军事化改革,我们一直在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其实在战场上面科技也是第一战斗力在战场之上,因为科技的进步最后导致战局出现出乎意料的变化,这个可能大家都见得多了。

唐朝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冷兵器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候近战形的冷兵器可以说发展到了一个巅峰,各种各样配合野外对决时期的近战武器被开发出来,并且实战证明了它们的实用性。

在隋朝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开始了这种发展,当然隋朝的发展其实对于冷兵器方面的进步偏少一点,毕竟这个时候还是处于技术储备的时代,而此时重要的一个兵种出现了,这个就是具装铁骑,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中装骑兵这个时候骑兵的发展可以说迎来了一个质的飞跃,中装骑兵的出现证明此时代骑兵的载重能力和作战装备的技术提升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而隋朝就是正好抓住了这个历史时期。

在草原之上想要真正的对付别人的骑兵,就如同现如今的坦克相声相克论,能够对付敌人骑兵的东西就是自己的骑兵,所以隋王朝在这方面的发展不遗余力,打造出了一支强大的具装骑兵部队。

就是这一支王牌部队在面临突厥人进攻的时候爆发出了强悍的战斗力,在隋朝第一名将杨树的带领之下,大隋王朝完成了这一次立国之战,在这之后突厥方面分裂成多个部分,开始对隋王朝进行骚扰,其中大致分为五个部分,我就和大家去讲一讲其中两个部分。

首先一个部分发生自敦煌,这个地方一直是中原王朝最西边的一个据点,在这个地方隋王朝的部队和突厥人爆发了冲突,双方之间想要爆发战争,但是突厥那一方的将领和我方的将领都觉得开战损失太大,双方都承受不了,因此各自派一个勇士进行对决,勇士如果赢了,那战争免除,如果中原方面派出的勇士输了,那突厥人就可以过来进攻。

这个里面就得提到一个传奇色彩的勇士叫做敦煌戍卒,这位隋朝士兵可了不得,常年在敦煌地区担当着守卫任务,并且没有一次任务失败,(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就连突厥的可汗都听说过这个勇士的威名,所以在听说对方派这个人迎战自己的勇士的时候,他说车被这张不打了,输了已经。

第二个,就是我一直讲过的一个案例,就是步兵方阵对抗骑兵方阵,2000个步兵面对数万骑兵的追杀,一路杀到了长城脚下,最后只剩下400多人仍然顽强抵抗,打到最后突厥的骑兵自己认怂跑了,这400多个人全部都是带着重伤的,其中将领都有四处贯穿伤。

正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摩擦,大隋王朝在摩擦之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所以突厥也不敢小觑了,大隋王朝游牧民族就是这样欺软怕硬,你如果强硬起来,游牧民族自然就不敢去折腾,如果你软弱了,对方把你往死里整,就是想要撕扯你身上的血肉。


漩涡鸣人yy


隋与突厥之战是突厥与隋朝的长期战争。这场战争自581年突厥侵隋开始,到607年东突厥臣服为止,共经历26年的时间。突厥经此战争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分别在607年与611年臣服隋朝。由于隋朝因此战争获的较大优势,得以发动隋灭陈之战,统一中国;最后与突厥的战争胜利后,得以将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隋朝派兵防守边境,主动出兵反击,最后采纳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为方针,分化离间突厥各部。而突厥只以掠夺物资、逞罚战争等无战略方针的方式作战,诸汗又不能紧密团结,最后瓦解。隋对突厥战争的胜利,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经济与文化。

隋开皇二年,沙钵略率各部共四十万骑兵南下,卫王杨爽派遣具装甲骑决死突击,配合二十万主力部队先后在白道,高越原等地杀得突厥丢盔弃甲,追七百余里,杀敌数万,万家归降。开皇八年在灵州(今宁西灵武)杨素率具装甲骑一改传统的外布战车,再布重步卒,内置骑兵的保守战法,摆开骑兵阵型与突厥骑兵正面决一死战,突然看到隋军不用保守战法的突厥达头部大喜过望,十万骑兵直扑过来被杀得所剩无几,抱头鼠窜。此战过后西突厥再也无力单挑隋朝远遁西北,此后多次北征突厥,斩获无数,杀得漠南再无王庭。

如果你要问我隋朝名将怎么来的,我只能告诉你,与突厥的战争是隋朝的立国之战,隋朝名将大部分战绩都是靠突厥人头刷出来的,盛极一时的突厥也是被隋朝打得衰落下去的,各部族归降的归降,逃跑的逃跑,东部突厥上表称臣,西突厥远逃至中亚,隋朝就此成为了亚洲霸主。



雁灰残月天


突厥得以扫荡罗马人,这和蒙古铁骑踏平欧洲的方式差不多。但是,在面对隋朝的时候,装备精良和以兵法见长的隋军绝非战术单一的罗马人所能相提并论了。

突厥人崛起于公元4世纪到6世纪。他的前辈匈奴人在汉朝时期,被汉武帝打到一蹶不振,从此再也不敢觊觎中原。而突厥人崛起后,西击东进,很快就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大帝国。这也难怪,游牧民族最大的特征就是速度快。冷兵器时代骑兵的速度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当突厥人崛起的时候,和西方罗马同期的乃是北周和北齐等国。但是,面对气势如虹的突厥骑兵,两国孱弱的实力完全不值一提。很快就臣服在突厥人的淫威之下。

而后,杨坚崛起,迅速统一中国南北,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原王朝——隋。隋朝建立以后,因为终结了各国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国力迅速强大起来。

而实力强大起来的隋朝,建立了一支后来让突厥人胆寒的军队——甲骑具装。

当然,军事装备上的发展并不是隋朝打败突厥的唯一因素。

隋朝通过离间计和军事双管齐下,分裂了统一的突厥帝国。分裂后的突厥,一东一西。杨坚以超人一等的智慧和谋略在突厥两国之间大打代理人战争,逐步削弱突厥人的实力。

而西突厥人的大汉,本想着一统东突厥的阴谋为隋朝破坏,便迁怒于隋军。

隋军面对突厥骑兵,开始时采用的战术并不十分理想。最前面是战车,挡住敌军骑兵的冲击,中间是步兵,而为数不多的骑兵则被牢牢的保护在身后的位置。

其实这在当时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要知道,中原王朝比不得北方游牧民族。无论马匹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远弱于他们,所以数量上并不占优势的骑兵就成了宝贝疙瘩,轻易不能使用。但是,如此一来,面对着地方的骑兵,隋军虽然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想要完全剿灭敌人确实难上加难,毕竟两条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骑马的速度。

但是,在西突厥可汗的骄傲之下,又遇到了当时杨坚手下第一大将——杨素。

对,就是那个历史上以奸佞小人面目示人的杨素。但是他却是一个打仗奇才。就这样,打得罗马人抬不起头来的突厥骑兵灾难了。

当西突厥可汗照例用手下的四十万大军开始冲击时,结果发现杨素竟然一反隋军常态,先是派出骑兵来迎敌。

这大出突厥人的意料。然而接下来他们才发现自己意料的早了点。对面冲过来的骑兵虽然数量不如己方,但是竟然都是甲骑具装。面对着突厥如雨般的弓箭,对已经武装到牙齿的人马而言如同隔靴搔痒。而杀进了突厥人兵团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杀的突厥人是血肉横飞。

此战让突厥人肝胆俱裂,从此在草原上无人不知杨素大名。而这个名字,也足足震慑了突厥人数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