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良冶:大熊貓,生態保護的“代言人”

今年是大熊貓科學發現150週年,從大熊貓“粉絲”,到大熊貓相關機構,再到大熊貓保護研究工作者、大熊貓文化傳播者等,大家紛紛用不同的形式來紀念這一歷史性的節點。近日,“熊貓圈”又傳來一重磅消息,一部關於大熊貓史詩級的著作——《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面世。

趙良冶:大熊貓,生態保護的“代言人”

在《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一書出版之際,《看熊貓》雜誌專訪了該書的作者、大熊貓文化學者、作家趙良冶先生,讓他來談一談他從與大熊貓結緣開始,多年來在追蹤、採訪、研究大熊貓的那些事,以及此書的創作歷程。

記者:趙老師,您是基於什麼原因跟大熊貓結緣的?

趙良冶:大熊貓,生態保護的“代言人”

▲趙良冶與大熊貓的不解情緣,或許始於少年時,這張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於成都動物園熊貓館的照片,便是明證

趙良冶:我跟大熊貓結緣,一是因為我所處的地理位置,我的家是在雅安,雅安周邊有幾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直線距離都在100公里以內,包括蜂桶寨、臥龍、喇叭河、栗子坪這幾個自然保護區,這幾個自然保護區都是大熊貓主要分佈區域,地理位置相當重要,《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一書中所講的內容也主要是關於這幾個地區和區域。二是工作的原因,我當時在雅安的宣傳部門負責對外宣傳工作,對外宣傳的話,大熊貓是我們雅安的一張名片,只要有客人來了,都要講雅安的大熊貓,因為雅安是大熊貓的科學發現之地,也可以說是大熊貓文化的肇始之地。因為工作的原因,我經常會接觸到大熊貓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和當地農民,聽他們講了許多關於大熊貓的故事,既驚險又傳神。除此之外,像胡錦矗等這些大熊貓科研人員也經常來到寶興,我也因此認識了大量的大熊貓專家學者。從此,大熊貓成為了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隨著對大熊貓瞭解的不斷深入,我對這一物種也逐漸投入了更多的情感。在1987年前後,雅安的宣傳部門計劃寫一本關於大熊貓的書,我也因此蒐集了部分大熊貓的資料。當時這個計劃沒有成功,但是我並沒有將這件事放下,反而成為我一直揮之不去的情感,既然有緣的話,就要對這樣一種珍稀動物有一個交代。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我就想要把大熊貓這樣獨具特色的題材,寫到一個相當高的高度。

記者:這麼多年您一直在關注大熊貓,您怎樣評價大熊貓這一物種?大熊貓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麼?

趙良冶:大熊貓是中國以及世界生態保護的一個標誌性的物種,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等都把大熊貓當做他們的徽標。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珍貴稀有與眾不同,它有許多溢美之詞,人們通過“滾滾”“胖達”等稱呼來表達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大熊貓主要是黑白二色,也有其他顏色的大熊貓,但是數量特別少。儘管大熊貓只有黑白二色,但是它的魅力無窮,我相信大多數人在看到大熊貓後都會終身難忘,包括我自己。從外形來看,大熊貓黑是黑,白是白,黑白搭配比例也是恰到好處,在視覺上給人一種美感。同時,大熊貓的奇妙之處在於,超越國界,不分種族,不分男女,它的粉絲遍佈全球。

從我這麼多年跟蹤瞭解大熊貓的經歷來講,大熊貓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是中國生態保護的“代言人”。大熊貓見證了我國生態保護的全進程,同時它也見證了我國大熊貓保護工作者創造的奇蹟。在大熊貓保護工作的初期,大熊貓是被列為最瀕危的物種,當時美國博物學家夏勒博士在中國進行了5年的大熊貓保護研究工作之後,寫了一本名為《最後的熊貓》的著作,在這本書中,夏勒對大熊貓的未來表示很擔憂。但是讓夏勒沒有想到的是,大熊貓保護工作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在保護區基層工作人員和大熊貓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記者:我看有其他媒體報道說您是大熊貓文化研究者,那麼您是怎麼理解大熊貓文化的呢?

趙良冶:我認為大熊貓文化的產生就是從戴維發現大熊貓開始的。戴維在捕獲了第一隻大熊貓後,將其製作成標本,並從生物學的角度寫了一封信寄到法國國家博物館,這封信就是大熊貓文化的起源。在這封信中,戴維介紹了這個生物的習性、生存條件、生存環境以及他最早對大熊貓的簡要分析。接下來,法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對大熊貓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研究,並將其研究成果發表在他們的學報上,這個研究當時就是對大熊貓最科學的研究。

大熊貓文化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也就慢慢產生了。美國的露絲小姐第一次將活體大熊貓帶出國外,寫了一本書叫做《淑女與熊貓》,這就屬於大熊貓文化;然後,一位著名的國外攝影家伯特·哈迪,他拍了許多大熊貓有名的照片,這些照片中很多被奉為經典,其中有一張是大熊貓反串“攝影師”,煞有介事地幫一位小朋友照相,攝影家記錄下了這一個瞬間,這些攝影作品進一步豐富了大熊貓文化;接下來,一位名叫蔣彝的畫家,他在倫敦出名了之後,就創作了了幾本以大熊貓插畫為主的書,他的畫就是最早的大熊貓美術作品……大熊貓文化就是這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這幾十年來,大熊貓文化研究者越來越多,大家都在不斷地推進,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當然,大熊貓文化的研究與大熊貓的科研比起來有很大的差距。

趙良冶:大熊貓,生態保護的“代言人”

▲攝影家伯特·哈迪拍攝的大熊貓“明”的照片。

我在新書《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中也提出了許多關於大熊貓文化疑問,大熊貓文化研究也存在很多問題,我們需要客觀的看待這些問題,不能武斷。

從目前普通民眾的角度來講,大熊貓文化對於他們來講還是很遙遠,他們平時對大熊貓文化的認識和了解還是很少,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目的之一。大熊貓文化實際上要真正地普及到熊貓粉絲當中去,要通過文學作品去傳遞,文字能夠更生動透徹地傳遞大熊貓文化,文學作品應該是傳播大熊貓文化最好的載體,重要的是怎麼用讀者最喜歡的形式展示出來。

記者:據我瞭解,趙老師您之前創作過《國寶傳奇:大熊貓百年風雲揭秘》《震不垮的熊貓家園》兩部作品,第三部關於大熊貓的作品《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也正式面世,能不能談一下該作品的創作歷程,然後跟我們介紹一下這本書。

趙良冶: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也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載體。20世紀80年代,我第一次去蜂桶寨自然保護區就看到了大熊貓,實際上早年我在成都動物園就看見過大熊貓,但是當時年紀比較小,對大熊貓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所以我80年代在蜂桶寨看到大熊貓,當時眼前一亮,一下子就被這一動物吸引住了

趙良冶:大熊貓,生態保護的“代言人”

▲《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插圖

20世紀80年代,我經常陪同一些到雅安的大熊貓專家學者去採訪、探尋大熊貓,當時就瞭解了許多大熊貓保護研究的知識,同時也蒐集了大量鮮活的一手資料。為了完善自己大熊貓的知識結構,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查詢資料,學習和了解大熊貓的進化歷程、歷史,當時就思考怎麼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來講述繁雜的進化過程。

從1998年我就開始創作關於大熊貓的文學作品,當時寫了一萬多字,然後一直摸索著慢慢寫。一直到2005年前後,我一直寫散文,沒有繼續寫大熊貓。後來遇到了《四川文學》的主編益西澤仁老師,他鼓勵我將大熊貓這一題材繼續寫下去。在益西澤仁老師的鼓勵下,我寫了三萬多字的《大熊貓第一縣百年風雲錄》,並刊發在《四川文學》2007年第8期上。後來,這篇文章擴展為專著《國寶傳奇——大熊貓百年風雲揭秘》。《國寶傳奇——大熊貓百年風雲揭秘》出版後,兩度再版,併入選四川省的“農家書屋”。其間,四川省作家協會為這本書舉辦了作品研討會,著名作家阿來等出席,就我今後大熊貓題材的創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大熊貓那麼受寵,那麼多人喜歡,但是關於大熊貓的文學作品卻是寥寥無幾。隨著自己文學水平的提高、時代價值觀的變遷、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深入,我決定沉心靜氣,寫出一部優秀的大熊貓作品來,在大熊貓科學發現150週年之際,給普天下的熊貓粉絲一個最好的禮物。

《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這本書,其實也是對夏勒《最後的熊貓》的回應。夏勒在中國行了5年的大熊貓研究工作,裡面很少涉及大熊貓的歷史,因為他對中國歷史上大熊貓的蛛絲馬跡無法做系統的研究,他在中國研究大熊貓也就5年的時間,後來他就開始關注其他野生保護動物了,比如雪豹、藏羚羊。5年結束後,夏勒是帶著些許希望,但更多是對大熊貓的擔憂離開了大熊貓的研究。夏勒在中國大熊貓研究方面影響比較大,很多熊貓粉絲知道他,中國的讀者也很愛讀他的《最後的熊貓》。《最後的熊貓》影響越大,就越讓人茫然不知所措,認為熊貓在未來就會滅絕、銷聲匿跡。基於此,我就想寫一本書出來,展示夏勒之後,我國大熊貓這些年的保護歷程以及取得的成果。當然,也包括大熊貓的整個進化史。

2017年,我開始動筆創作《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這本書,就想趕到今年出版,以紀念大熊貓科學發現150週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這本書全方位展示大熊貓的方方面面:一是展示了大熊貓主要棲息地,主要囊括了邛崍山脈、岷山山脈、大小涼山及秦嶺等;二是跨時空的展現,本書詳細記錄了大熊貓從800萬年前到今天的演化歷程;三是熊貓文化的起源及發展全過程。書中涉及的人物從大熊貓專家到普通飼養員、平頭老百姓,再到國外的一些專家,通過他們不同的經歷和故事,串聯起了大熊貓科研保護的全過程。

整本書每一個章節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讀起來一氣呵成,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這就是整本書的創作過程。

記者:《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是一部紀實類的作品,裡面包含了您大量的一線採訪素材,那麼您在追訪、考察和研究大熊貓的過程中,有沒有一些讓您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趙良冶:在我追訪、考察和研究大熊貓的過程中,給我印象比較深的人和事還是挺多的,今天我想談一下給我印象比較深的幾位大熊貓科研保護工作者。

趙良冶:大熊貓,生態保護的“代言人”

▲看到大熊貓書籍不斷推出,胡錦矗先生滿臉笑容。

首先是胡錦矗教授,我是在蜂桶寨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所見到胡錦矗教授的,當時他60歲左右,他是一位非常親切和善的人,讓人敬佩。胡錦矗教授是中國大熊貓研究的奠基者,從第一次大熊貓調查起,他就走遍了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山山水水,並且經歷了無數的險情,他冒著生命的危險對大熊貓進行調查研究。我聽過許多不同的人講述胡錦矗教授的故事,感覺他對大熊貓的愛,為大熊貓保護付出的心血為所有大熊貓保護工作者樹立了一個典範。同時,胡錦矗教授還培養了眾多優秀的研究人員,包括大熊貓研究和其他野生動物保護研究人員,他的學生很多都是一些領域的領軍人物。還有一點就是他為人低調,做事嚴謹,我早期研究大熊貓的時候,就買了一本他寫的《臥龍的大熊貓》。當時看完整本書,感覺胡教授確實很厲害。他為人低調,待人彬彬有禮,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趙良冶:大熊貓,生態保護的“代言人”

▲夏勒博士(中)與高華康(右)等大熊貓保護工作者合影。

其次是一位野保工作者——蜂桶寨自然保護區的高華康。他只是一位最基層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者,但是他一輩子都紮根在野生動物保護,重點是大熊貓保護工作上。高華康拍攝了很多很多珍貴的大熊貓照片,其中一組比較經典的照片就是他拍攝的大熊貓跑到農家吃肉的照片。高華康拍攝的照片,不僅得到了包括中央媒體在內的多家媒體的青睞,而且也獲得了許多攝影類大獎。現在他已經退休了,但是新華社四川分社還專門聘請他為特約攝影師。高富華是一位典型的默默無聞的基層大熊貓保護工作者,但是他為大熊貓保護付出了自己很多的心血,並且在大熊貓保護歷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因為他拍攝的照片記錄了大熊貓保護歷程中很多重要的瞬間,是非常珍貴的。

趙良冶:大熊貓,生態保護的“代言人”

▲雍嚴格在野外拍攝大熊貓時與野生大熊貓同框。

第三位就是雍嚴格,他的外貌看起來就像大熊貓,非常憨厚。雍嚴格是一位連中學都沒有畢業的農村娃,當時在三個老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勤奮,從一個普通的林業工作者成長為國內外有名的大熊貓學者。除了雍嚴格,大熊貓還成就了很多這樣的基層工作者。

還有一位叫崔學振,寧波人,他是北京林業大學畢業的大學生被分配到寶興縣,他在這個地方與大熊貓結緣併為之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崔學振在大熊貓保護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貢獻,他有一個“熊貓檔案”,他的“熊貓檔案”是救助寶興大熊貓的完整記錄,是非常珍貴的資料。

除了上面我說的這些人,其實還有很多大熊貓專家、保護工作者、飼養員等,他們也為大熊貓保護貢獻了很多力量。他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方面來保護大熊貓、守護大熊貓,並且在自己的領域做出了很大的成就。

記者:《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不僅是一部獻禮大熊貓科學發現150週年的作品,也是一部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作品。您認為這70年來,大熊貓在保護、科研等方面主要取得的成就有哪些?您怎樣評價大熊貓走過的這70年曆程?

趙良冶:大熊貓保護和研究起步於新中國成立,大熊貓人工飼養繁育的研究始於北京動物園,大熊貓的野外保護始於1974年開始的第一次大熊貓調查……

新中國成立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大熊貓保護、大熊貓科研以及大熊貓生態保護,從無到有,一步步向前推進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大熊貓自然保護區1964年開始設立,以保護大熊貓為主,一直到2006年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遺並申遺成功,再到今天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立,大熊貓野外保護走過了這樣一個歷程。

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努力下,人工圈養成功克服了“三難”:發情難、配種受孕難、育幼成活難。隨著人工圈養大熊貓數量的不斷增加,研究中心採取了一個新的措施,就是野化放歸,以便壯大野外大熊貓的種群,野化大熊貓放歸將會對大熊貓保護起到一個相當重要的作用。野化放歸走到今天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應該說是成功的,如果大熊貓野化放歸完全成功,大熊貓保護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除此之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大熊貓也脫離了瀕危物種行列,這是大熊貓保護成果的體現。

趙良冶:大熊貓,生態保護的“代言人”

▲《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插圖

以上是我對70年來大熊貓保護一個大的框架的評價,當然70年來,我們國家也培養了一大批野保工作者,以及一大批大熊貓科研工作者,中國的大熊貓科研水平在國際上是一流的。

趙良冶簡介

趙良冶:大熊貓,生態保護的“代言人”

▲趙良冶

趙良冶,1952年4月生,筆名羌笛,四川省雅安市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發表小說、散文逾越百萬字,作品獲四川文學獎、冰心散文獎等獎項。執著於大熊貓文化研究30多年,出版有紀實文學《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國寶傳奇:大熊貓百年風雲揭秘》《震不垮的熊貓家園》,構成了“熊貓三部曲”。《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作為科學發現大熊貓150年的獻禮之作,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在今年10月隆重推出。

趙良冶:大熊貓,生態保護的“代言人”

採訪後記

在採訪完趙良冶老師不久,我收到了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寄來的剛出印廠的首版《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

書一到手,我便迫不及待地啟封,綠黑色封面讓人感覺清新而不失大氣。腰封上面寫著“首部中國大熊貓完整生存紀實,記錄大熊貓與人類交往全過程”。本書也得到了全球大熊貓文化推廣大使、知名作家阿來的鄭重推薦。

緩緩翻開這本散發著油墨香的新書,通俗有趣而又不失文學性的語言風格,大大地激發了我閱讀的慾望。整本書每一章節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趙良冶老師以第一人稱作為切入點,帶入自身體驗,在嚴格考證的基礎上說與人聽。正如阿來在本書的推薦語中寫到的:這些故事,道出了人類在保護大熊貓過程中許多鮮為人知的奉獻與犧牲。大熊貓的故事娓娓道出,把我們帶進了夾金山下那片神秘的人間天堂,帶入了一個人所未知的大熊貓世界。(文/謝華萍 伊蕤 本文圖片由趙良冶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