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饭吃,津巴布韦人正想办法绝地求生

联合国表示,由于厄尔尼诺引发的干旱和持续的经济崩溃,津巴布韦的粮食状况正转为紧急状态。

从“食物篮”变成了“废物篮”

今年,在厄尔尼诺灾难性干旱和伊代飓风之后,估计约有550万人面临饥饿风险,国际机构发布了危机和紧急警报。这个季节是灾难性的——全国只生产了776635吨玉米,比五年平均产量低三分之一以上。 然而,粮食问题比数字所显示的要复杂得多。

没饭吃,津巴布韦人正想办法绝地求生

自从2000年津巴布韦进行土地改革以来,关于粮食安全后果的辩论一直在激烈进行。在过去19年中,玉米的总产量肯定下降了,进口更加频繁了。不过,自土地改革以来,也产生过盈余。 例如,2017年,农作物大丰收。其中一部分被储存起来,用于维持人们的生活。厄尔尼诺事件导致的津巴布韦食物短缺也引发了更多进口的需求。

农业和食品

  • 土地改革地区的作物产量高于公有土地。 更大的土地面积允许新的定居者生产、投资和积累。
  • 土地改革地区与贫穷的农村和城市地区之间有大量隐藏的粮食流动,如农民为亲属提供食物,或非正式地出售粮食。
  • 在安置区,小规模农民主导灌溉有了显著增长。 这通常是不被承认的,因为生产发生在不同的小块土地上,经常是由没有独立房屋的年轻人耕种。
  • 在贸易商网络(通常是女性)的帮助下,跨地区和跨国界的粮食贸易意义重大,但没有记录在案。
  • 土地改革后的市场网络是复杂和非正式的,以新的方式将生产者与贸易商和小城市中心联系起来。 在正规渠道之外,食物在系统中的数量和流动是难以追踪的。
没饭吃,津巴布韦人正想办法绝地求生

获取食物: 复杂的关系

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生产,还关系到获取途径。 这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出售时的资产价值、在市场上买卖物品的便利程度、受货币波动和通货膨胀影响的现金价值、当地和跨境贸易机会以及涉及交换的所有社会、体制和文化因素。

当这些方面发生变化时,粮食安全也会发生变化。 对于某些群体来说尤其如此。兹维沙瓦内地区为例。 在兹维沙瓦内的公共区域,这个季节实际上没有生产。 有些人如果能接触到湿地就能生产到一点粮食,还有一些人有商店。 但与30年前相比,现在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储存量少的玉米上,而不是可以保存多年的小粒玉米。

粮食生产如此惨淡,那么人们是如何生存的呢?

有些人在附近的安置区寻求计件工作; 有些人开始季节性淘金; 有些人移徙到城镇或更远的地方; 有些人通过汇款得到亲属的帮助; 还有些人接受非政府组织的现金转移或食物分发。

没饭吃,津巴布韦人正想办法绝地求生

人们只能用少量的现金购买食物。 在商店里可以买到食物,但是很贵。 因此出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贸易,用玉米谷物交换糖或其他产品。 尤其是那些来自土地改革地区的人们正在出售他们的剩余土地。 许多人的亲戚得到了土地,有些人到那里去取食物,但也有一些妇女商人来到社区卖东西。

经济崩溃正在造成人道主义危机

随着津巴布韦经济继续恶化,通货膨胀迅速上升,平行货币汇率和服务供应不断下降,无论是电力、燃料还是水,市场交换和贸易的挑战变得更加严峻。因为价格波动很大而且,实物货币和电子货币的价值也存在差异,所以易货贸易在津巴布韦更为常见。

基础设施崩溃也会对生产产生影响。 燃料价格的上涨使得运输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却步,而且灌溉泵的运行成本也很高。 政府采取的极端措施往往使事情变得更糟。

现在废除的法令规定国家必须把所有粮食提供给国家粮食销售委员会,这破坏了重要的非正式贸易。 与此同时,臭名昭著的“命令式农业”补贴计划向一些区域提供支持,同时将另一些区域排除在政府提供的种子、化肥、燃料或设备的优惠贷款对象之外。

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崩溃威胁着津巴布韦的粮食安全。 即使这个季节雨量充沛,危机也将持续下去。 今年农民将减少种植、生产和销售。 虽然目标地区和人口群体肯定需要粮食进口,但这可能不是最大的挑战。

稳定津巴布韦的经济是当务之急,因为经济混乱正在造成人道主义危机。

图/网络

【DAILY MEDIA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