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腾讯、阿里、百度同时聘用你,你会选择哪一个公司?为什么?

悠乐漫


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我是认同的。一个人才,再牛逼,也要靠平台。

什么是一个好的平台呢?有四点:

第一点:一个好的平台能够给人长本事。这个长本事,并不是说培训,而是能给你发挥本事。比如华为注重研发,给研发人员很高工资不说,还会给你一个宽松的研发环境和各项配套支持。同样的努力,几倍的回报。好平台就是一个放大器。

第二点:一个好的平台能够改变人的命运。比如京东的管培生制度,一批大学生直接就进入了刘强东的权力范围,可以跟刘强东近距离接触,虽然录取率只有千分之一,但是的确有很多管培生脱颖而出,成为京东的高管,从此改变了命运。

第三点:一个好的平台能够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简单说是不是处于经济发展风口。目前是虚拟经济发展最高速的阶段,其他行业好吃的肉已经吃完了,只剩骨头啃了。处于风口的平台,在回报上,也是丰厚的。同样的努力,风口决定了回报大小。

第四点:一个好的平台有自己崇拜的高手。人都是要成长的,而成长最佳途径就是模仿,如果平台上你一去就是高手,那就比较危险了。如果还有更高的人在平台上,那你的成长就会有标杆,成长来的更快更轻松一些。

同在风口,如何选择呢?选护城河最深最宽的。

腾讯,百度和阿里无疑都是移动互联网经济的佼佼者,风口位置毋庸置疑。那么,我们如何做出选择,就要考虑两点了:

1、行业机会大不大?(粗浅分析,误差率有,但是不会离谱。)

我们看一个企业,就看未来能不能做大,这需要借助一个公式:

市场份额=用户数量*客单价*用户使用频率*用户使用时间占比。

这三家的移动端用户数量:

  • 腾讯是18亿全球用户数量,

  • 阿里巴巴是8.7亿全球用户数量,

这三家的客单价来看:

  • 腾讯是每个人170元

  • 阿里巴巴是287元。

这三家的用户使用频率来看:

  • 腾讯月活跃度88%

  • 阿里月活跃度80%。

这三家的用户停留时间占比:

  • 腾讯占到25%。

  • 阿里占到10%不到。

(假设人均使用时间:4小时每天。)

谁未来会最大?目前潜力最大还是腾讯。

从用户数量上来看,腾讯绝对领先,其他两家很难超越了。

用单价上来说,腾讯具备很大的增长空间。

从用户使用频率上来说,三家都是优秀的企业。

从用户时间来看,腾讯领先对手倍数以上。

既然是潜力,还要看考虑一个重要因素:支付。

微信支付,支付宝目前将面临脸书的libra加密数字货币挑战。而支付正是阿里巴巴的绝对命脉。

在这里,我不评价未来如何,只能说这样的问题,谁家领导人最擅长吧。

2、领导的战略能力如何?

这里说的是领导人是否具备战略眼光和战略执行能力。腾讯依然首屈一指。判断用户问题,马化腾的功力又高又快,解决问题的速度肯定也更快。

双向选择。

目前的分析,就是应该选择鹅厂。其次是阿里。最后才选择百度。

作为个人的能力来看,我觉得我可以去鹅厂加强一下他们的社交电商项目,还是阔以的。

以上回答,欢迎批评指正。


喝了蜂蜜的小熊


这三个公司都很了不起,为国为民作了很大的贡献,我能力知识加上年龄有限,可能很难胜任在这些名司里工作,如要让我选我会选阿里。因为马云是我敬佩喜欢的人,年龄也比较接近,我很欣赏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腾讯离我家太远,马化腾年龄比我小…百度我不太了解,李彦宏估计和马化腾差不多大吧:唉呀,不用为我操心啦,马云够烦得,如果他很讨厌闲我,強逼他也没意思,我休息时会到处看看,如果有人对马云不好,我情愿一人苦死也不连累于他,我前思后想还是觉得马云好。


用户9712019312044


这个问题,我表达一下我自己的拙见,如果按照我个人的选择的话我会选择阿里。

首先为什么排除腾讯,就是因为微信给我的体验太差了,我的微信在手机上正常登录,突然有一天掉线了,提示说使用外挂软件,我当时很懵,vivo手机不就自带分身的吗,这也算外挂啊。那也没有办法啊,使用人家的产品,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咯,我就找朋友帮我辅助解封,但是我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3个是不符合验证要求,1个因为当时银行卡没在身上,后八位没记住,就没办法立刻给我解封。我没有办法只好等我朋友回家后帮我解,就在等待的过程中,我想看会儿腾讯视频,谁知道因为微信被封,用微信绑定的腾讯视频也掉线了,我当初买会员就是为了去广告,现在掉线了看视频还要看几十秒的广告,这让我很气愤,我决定找腾讯客服,没想到客服更绝,根本没人工客服,你打电话就给你支到微信小程序,我当时就在想我要是能登上微信还至于打电话吗?后来我朋友帮我解封之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看到了很多给腾讯留言的同道之人,他们倒不是因为微信,是因为QQ莫名被封导致游戏掉线。因为这件事,腾讯给我的印象很不好,如果要在BAT里选一个公司的话,首先排除掉的就是腾讯、

第二排除掉百度,其实百度是我一直使用的搜索引擎,对它的产品也很认可。但是百度的业绩其实在下滑,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面临裁员,百度也没能幸免,所以百度我也会排除。

第三个就是阿里,或许是因为个人崇拜,我很喜欢马云的社会责任感,从他当初成立淘宝时的口号再到现在乡村教师的头衔,都让我感到他的使命感。不过现在马云离任了,不知道阿里未来的走向如何,但是即使偏了也可能会像柳传志、乔布斯那样再力挽狂澜呢,所以我还是会选择阿里的。


愿望课堂


想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建议列出你认为最关心的几个因素,并给他们分别赋予权值,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给各个公司打分。比如薪酬福利(不过你已经说不考虑了),工作地点,公司规模,工作内容等等。

当某一个因素不知道怎么打分的时候,再来知乎问:比如:腾讯、百度、小米、YY、网易,哪一家公司的工作气氛更好?或者更具体的:腾讯的工作气氛是怎样的?

比起笼统地问哪个更好,这样做知友才能更好地帮你解决具体问题。因为几乎不可能有知友同时在以上的公司都工作过,也不清楚你的人生目标,所能做的判断也只是基于有限的个人经验,这样真的会有帮助吗?

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可以说近年来烂大街到谁都能来做,你对自己的定位、你的不可替代之处会在哪里呢?对于年轻人来说,我认为,好的学习平台是最重要的,我心目中的理想工作,一定是让我学到的东西,不少于让我付出的。


西安彭于晏


如果选择有未来的话,还得选择阿里巴巴!如果可以,选字节跳动好!

当然,首先你得能拿到offer!以下是一些过来人总结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字数有点多,请耐心看完!

01

阿里运营

阿里的校招历年都是互联网公司里边行动最早的,8月底之前就会截至网申,所以锁定互联网行业的小伙伴们一定要早行动。

在线笔试全部是开放性问题,主要是对个人经历和一些产品运营类的思考。

面试分为三到四轮,群面,一到两轮专业面,HR面,整个流程节奏非常快,两天搞定,第二天晚上直接出结果。

NO.1 群面

我们这组的群面过程是,轮流自我介绍,分析每个人的优势,然后每个人15分钟时间,针对暖男在淘宝上做一次运营活动,15分钟自我思考后每人分别陈述,最后大家统一意见选出一个方案进一步讨论完善,再由一个代表做陈述总结。

关于群面就是把它当成一次真实的团队协作,大家共同努力解决一件事情,而至于做什么角色完全取决于你本人的优势,还是那句话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个人的优势在于清晰的逻辑思维和陈述总结能力,所以在团队协作中会做一个倾听者和框架的搭建者,在大家跑题的时候适时拽回来.

另外能在凌乱的陈述中迅速梳理重点并清晰表达做最终陈述,但是缺点是不愿意跟别人争,所以如果团队中碰到喜欢抢话又提不出建设性意见的搅局者就会比较惨。

NO.2 专业面

采用的是交叉面的方式,两轮时间分别在1小时左右,会针对你的简历经历问一些项目的问题,另外也会在你的项目经历上做一些延伸性的提问。

所以两点很重要,第一写在简历上的经历必须真实且有的说,第二面试前自我提问式地回顾之前的项目也很重要,毕竟时间久了谁都会记不清。另外专业面还会问一些跟面官的项目相关的问题,比如天猫双十一你有什么运营上的创新点子,你怎么看待阿里产品和运营的区别等。

我认为最好的单面的状态应该是聊天,所以不光是面官问,你来答的状态,也可以适当地去引导面官的提问。比如我会从自己之前的餐饮O2O经历扯到淘点点,从之前自己的旅行经历和在蚂蜂窝的工作经历扯到淘宝航旅,也会去往一些近期的运营动态上去靠,比如当时比较火的S2O的案例女神的新衣,天猫APP中刺激UGC产生的频道FUN,而这些内容除了之前长期的关注和积累外,也有一些是可以短时间内去集中恶补的。

阿里的面官还有个特点就是蛮喜欢听故事的,所以除了工作经历外,如果有些其他能佐证你某项品质的故事也是可以讲出来听听的,但是前提是它是有效信息且能调动对方兴趣,比如讲到策划能力和执行力的时候我说到了自己线上卖明信片的故事,当面官问及看起来你一路都很顺没吃过苦的时候,就开始给他讲当年自己在没有暖气的房子里一个冬天的北漂故事。不过讲故事的前提还是,你真的得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这个恶补不了。

NO.3 HR面

侧重于考验你这个人本身,特别是一些真实性的问题,这个过程会很轻松,但是在和风细雨中也极有可能埋有雷,所以再次强调在面官面前真实性最重要,你的情商还不足以在他面前耍小聪明。

阿里的HR当时就揪住了简历上特别不起眼的一句话,是大二的时候在媒体的一段经历,让我详细阐述是怎么实现的以及自己从中承担了什么任务,我只能很坦诚地说时间过去太久,确实记不清楚,而且当时自己毕竟是一个大二的学生,还不足与在一个联动全国各省市媒体的活动中承担太重要的角色顶多就是一个联络的工作。

不过细想来也怪自己在简历上给自己埋了一个雷。面试中还会有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比如你这么喜欢旅游,又做过西南西北自助游的创业项目,那给我画下中国的地图吧,再给我推荐些旅游目的地。

02

这是一份我蛮不舍的工作,确实也得来的不易,百度商业产品经理是目前接触的所有互联网类职位中要求相对最高的,首先笔试环节就会挂掉一大批的人,它对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理分析能力,甚至与气场都会有比较高的要求。

鉴于自己之前的经历和接触的东西都是用户产品类的,对于商业产品并没有太大的信心,但还好对于应届他们是有耐心的,不需要你有完全匹配的经历,只要在综合素质上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是有耐心和时间去培养的,毕竟对于很多中国的大学生而言,步入职场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而之前在学校只是教给你了学习的能力。

NO.1 一面

时长大概在半小时,主要是挖简历上的内容,说白了是考察你这个人还有之前的经历,如果你有互联网的相关经历,会集中在这部分来问。

我是有两段互联网公司的实习经历加两次互联网创业的项目经历,这部分对创业项目问的比较多,比如针对其中的一个旅游项目,跟市面上其他的同类产品和百度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对比分析。

所以也打消了我最初的顾虑,作为应届,就算你没有产品类经历也是可以投产品经理的,就算你没有接触过商业产品,也是可以尝试的。

NO.2 二面

时长持续了1个多小时,这是所有面试中最像聊天的一轮面试,面官人很好,在问完问题的时候会补上一句,你可以尝试着说说你的想法,我对这个问题也没有想太清楚,我们可以共同讨论下之类的话,所以很像两个喜欢互联网热衷于研究产品的朋友之间的聊天。

这部分主要都是些开放性的问题,鉴于对商业产品了解并不是很多,加上当时百度刚刚推出直达号,所以针对直达号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过程中也涉及到一些自己之前做餐饮类O2O项目时跟线下接触的一些经验。

当然在产品讨论之余也会问一些素质考验型的问题,如我提到了产品经理的沟通协调能力,就被问到,如果你是直达号的产品,这个产品上线后有可能损害到百度内部哪些产品的利益,如何去协调这个关系。

NO.3 三面

就像三面的面官所说,到了这个环节,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面官了解你的同时,你也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将要进行的这份工作,这个团队,甚至于这个领导,当然对于应届来说,还是多少会有些压力的,因为很少能看到应届面试的时候双方处于一个很平等对谈的位置,多少会有些紧张和担忧。

这个环节,面官考核的重点我觉得是综合素质和气场,很赞同后来这位面官跟我说的话,一个人跟一个团队的气场契合很重要,就跟一家人一样,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所以顺便说一句宽慰大家的话,有些时候被拒未必代表你不够优秀,也许只是气场不够契合。

而气场外化的体现,就是你的言谈举止,自信的人最美,而有理有据说话让人信服也是助力面试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我身边也有很多极其聪明,很有想法,但是嘴皮子跟不上脑袋运转速度,甚至于完全不能同步运作的人,针对这类人,建议可以重点锻炼下语言表达能力,模拟情景地做一些演讲,录下来自己听听,然后不断修正是会有帮助的,如果实在不行,也不要勉强,毕竟人各有所长,那就去无限放大自己的优势就好了。

03

腾讯产品策划/运营

腾讯内部好像不太细分产品策划和运营,所以招聘的过程也是混在一块进行的,因为8月份招过一次产品培训生,所以这次产品的招聘拖到了10月,而且需求量也不大。决定再去霸面下腾讯,可能有之前挂在了产品管培生群面的遗憾,也有纯粹想体验下霸面的感觉的新奇。

NO.1 霸面

互联网公司是比较开放的,所以一般都会接受霸笔、霸面这事,不过一般霸群面是比较容易的,只要你有耐心等,但是霸单面就比较难了,这次第二天的单面,愣是一个霸面的都没放进去。

NO.2 群面

上午游荡着愣是被百度地图骗到了一个距离腾讯大厦3公里开外的地方,差点就放弃去面试直接跑去压马路了,后来鉴于跟朋友约好,还是赶了过去,霸面的大概有20个左右,交份简历,坐那等,如果面官挑中你的简历,就会被安排进某一组面试,索性有很多霸面的小伙伴一起等,过程到是很轻松有趣。

我们组的群面题是给广场舞大妈设计一款产品,这一组成员比较多,大概在十三四个的样子,一开始的规则是轮流发言,我前方的四五个人分别陈述了很多后都还没扯到互联网和产品上来,明显带着大学生办社团活动的思路来对待这个问题。

吸取了上次产培群面太谦逊的状态,还是决定稍微带动下团队的节奏,不然怕又出现上次马上到时间大家还没统一意见的惨剧,其实群面最怕的就是碰到奇葩队友,当然这个全看运气,还好这次运气没上次那么背,搭好框架后大家也就顺着讨论起来了,再适时补充下,提些有亮点的建议,最后的总结陈述不算出彩,但至少把大家思考的精华都总结出来了。

NO.3 专业面

专业面的面官是群面面官之一,这个时候也基本能判断出来你有可能进入哪个部门,对于我们这种霸面没有选部门的人来说,这还真是个随机随缘的事情。我的面官是偏图像类产品的,所以对我摄影和旅游的爱好比较看重。

插一句话,人有些爱好总是好的,即使它看起来有些不务正业,但是但凡你喜欢并且乐于钻研它,从中积累的东西,早晚都会让你受用无穷,比如那些拿到游戏策划Offer的很多就是从不务正业地玩游戏开始的,但是这不是鼓励大家都去玩游戏或者出去旅游,凡事有个度,掌握平衡很重要,玩的过程中的思考和自我技能的提升更重要。

腾讯的面试还是比较费脑子的,甚至于还会问一些考验智商的题,比如时针、分针、秒针一天重合几次;估算中国iPhone用户的比重;烧一根质地不均匀的绳子需要一小时,现在有一把,让它恰好烧1小时15分钟,怎么实现。

关于智力题这事,我觉得除了考验智商外,更重要的是考验你的应急能力,我是分分钟被自己的智商蠢哭的纯文科生,庆幸面官没有就此把我Pass掉,所以就算你不能立马答出这些问题,你也还是有希望的。

另外就是会涉及到一些产品方面的问题,比如你常用的图片类的APP 有哪些,如果让你做一款图片类的APP 你会从哪个角度切入,用三句话概括它的亮点,大众点评的APP产品优化你有哪些提议,对现行的社交类产品怎么看,都关注哪些互联网类的媒体,从哪些渠道获知信息等,反正这些天马行空的问题真的都是得看平时的积累,看看自己手机里满屏的APP和飘红,外加没事把APP Store当淘宝逛得习惯,总归是能扯一些东西的。

NO.4 总监面

又是为时1个小时的一场面试,这场面试是脑细胞死的最多的,因为基本上他不会去考察任何你可能准备好的经历或者Case,所有的问题都是在聊天的过程中抛出的假设情境下你会怎么做的未来时问题。

针对包车自助游项目的创业经历,问到了如何准确定位你的目标用户并估算数量,你之前只是做针对西北西南的包车自由行中的租车业务,那如果现在我是风投,你怎么说服我投你,资金资源到位的情况下,业务领域怎么扩展,过程中扯了很多旅游类互联网的东西。

找工作都看哪些网站,应届生这个网站如果优化怎么做,做独立APP的话,画一个Demo图,阐述下产品思路和框架逻辑关系。鉴于当天脑细胞损伤严重过去的时间又久,很多问题已经记不清了,当然还有个智力题记得很清楚,说俩人一块从一个筐里拿苹果,一共100个,每次每人只能取不超过5个,对方先拿,怎么能保证最后一个是你拿到,估计又是一个理工科秒答,我要推半天的题,神伤。

05

一些心得体会

NO.1 心态是最重要的

对于应届生而言,不着急、心气太高、孤注一掷是一个极端,太着急、太浮躁、海投海面是另外一个极端,心态调整好很重要,工作总归会有的,而且是最适合当下的自己的,可能没别人的好,可能没达到你的预期,可是一切才刚刚开始,起头的这步其实什么都决定不了。

NO.2 早点明确自己的喜好,和想要从事的行业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打小更多的就是填鸭式教育,很少想得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如果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你这么说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还这么说,就只能说你已经错过了人生一个很好的试错阶段。

学生时期我尝试过很多事情,有务正业的也有不务正业的,呆过报社、电视台,后来又转去互联网,在一度迷茫的时候还去体验了一下房地产,最后还是坚定地回归了互联网。除了实习自己还参与过两个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在创业公司给你的锻炼是远超出想象的,毕竟在公司体量很小的时候,是不会有具体的职能区分的,于是产品、运营,甚至商务,市场都会接触,从中学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自己的不足。

当时去创业的时候曾经告诉自己,在这么好的试错空间就该去尝试,就算失败了又能怎样,我又没损失什么,只要顺利毕业我至少没比别人落后,而这段经历是无价的。

NO.3 只要去经历都是好的

我是个精力过度旺盛的人,喜欢挑战和尝试不同的事物。不过究其根本还算好学生,本科年年奖学金毕业直接保送研究生,但是也做过很多所谓的坏学生会做的事,体验过间隔年,临近毕业的半年走了很多地方,会去青旅做过义工,会一随性跑西藏呆一个月,会保持着一个月出行一次的频率,或近或远,反正我赚的那点钱都用来旅行了;身边的人总是弄不清楚我的状态,有人觉得我在读书,有人觉得我在工作,还有人觉得我天天都在玩,所以也变相验证了不要单纯地相信自己片面的视野范围内告诉你的事情。

除此之外,出于兴趣爱好,也是为了给自己多赚点外快,还会同时兼职做一些工作,比如咖啡馆微博运营,杂志专题写作,线下活动组织等,而这些看似做着玩的活动在面试的过程中反而也能帮到你很多。比如有一次从产品的一个“约饭”的功能延伸到陌生人社交类产品,再去挖掘需求的时候,我就可以直接把海伦屋做线下美食、摄影、桌游等活动的案例搬出来,这样的回答也许会显得不那么空虚。

NO.4 我们都不乏好的想法,但是缺乏说做就做的执行力

其实这点,我自己也蛮惭愧的,有100个想法,却未必有1个执行了的,但是在某些事情上,还是够雷厉风行的,比如当时心血来潮地卖明信片,思考到落地执行只用了不到2天,只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成本全赔进去,能承受吗,其实只要回答是Yes那就去试吧,反正年轻没什么输不起的。

NO.5 人是社会人,你身边的人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你的未来

我是一个不擅于维系人脉的人,因为觉得人脉这个词太冰冷,但是我喜欢交朋友,因为朋友是一种基于感情无关利益的存在。也很庆幸自己一路走来总能有贵人相助,就说一句话,世界是公平的,与人善,于己善,在索寻所得时先去看看自己付出了哪些。

NO.6 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自己没有太大的野心,也说不好几年或者几十年后的事情,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每天别让自己闲置,闲久了人会废掉,今天比昨天好一点,明天比今天好一点,然后这么一步步走下去就好了。在做职业抉择的时候我们都会考虑长远发展的问题,但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其实以我们现在的浅见根本看不到多远的长远,所以谁都说不好明天,我们都在摸索着前行,而最需要做的就是看好眼前脚下的路,用力过好今天。

NO.7 再度回归到心态

希望看完这篇所谓的面经,记住的不只是面试中的问题;希望不要去抱怨“凭什么”,多去问问“为什么”,身边还是有很多不拼爹,靠自己的;希望你想的不是复制某某某的路,还是在综合考虑自己各方面特质后,给自己量身定做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不要活在“别人家的**”怎么样的世界里;希望你能心存感恩地看待这个世界,每一个机会,每一次挫折,每一个朋友甚至每一个敌人。

以上就是面霸的分享,懂职哥认为这些经历是非常的实用了,给到大家的建议也是超级干货,希望大家能够吸收并借鉴!赞同懂职哥的同学,点个好看哦!你们的支持才是懂职哥进步的动力!




零度君


BAT,薪资福利好,腾讯平均月薪3万,阿里更高,百度稍微次点,但如果现在让我选择去百度、阿里、腾讯,哪家公司我都不会去。

趋于成熟,反应迟钝,创新不足

首先,互联网人口红利不在,在存量市场中比的是精细化运营和创新性产品能力,很显然在文化、制度、组织结构趋于成熟的bat,反应变化已经在慢慢变的迟钝。

反观目前市场上大热的颠覆性产品,拼多多、趣头条、快手、小红书都不是出自传统互联网企业,而他们却在以飞快的速度获取用户,占领市场,并成功上市。在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半年的成长相当于在bat工作3-5年,薪资待遇职级都会比大多人要快。

而面对新产品的崛起,BAT却没有了太多的措施有效遏制,除了抄袭,流量打压这些老套路,根本想不出好的招。

涨工资、晋级难

去BAT工作对外说出去是好听,也有面,但是它趋于成熟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都很稳定,像阿里旗下的某酷,一位朋友去面试时,面试官直接说,“在这,不可能有职位上的上升,来之前要想好。”

我在百度工作的前同事还笑称,在百度工作要是没进步的想法,天天划水,准点打卡上下班,都没管你,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人是不是越来越没有了想法。

人浮于事,待久了人也就废了

23-30岁是一个年轻人快速成长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间错失了机会,以后在互联网行业再想往上走非常的难,很多新闻中说30岁中年互联网人找不到工作,那是真的。因为没有了年轻人的冲劲和想法,也无法加班甘心做基层员工,只能被HR看不上,甚至简历关都过不了。

去BAT无事可做的部门,天天拿高薪假装勤奋工作混日子,待的时间越长越离不开,就像是温水煮青蛙,很难再有能力和决心逃出舒适区。

字节跳动,头条、抖音成为年轻人的首选

根据招聘网站最新的报道,字节跳动,今日头条的母公司已经成为应届毕业生的工作首选,因为它足够的年轻,且充满活力、极具创造力,让许多想改变世界的人积极投身,去实现理想。


张知悦


我是美瑾之年,曾在某大厂工作,感觉这个问题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如果腾讯、阿里、百度同时聘用我,要么是我太牛了,要么是我太牛了,再要么就是我真的太牛了!如果不是我太牛了,就是做梦了……

01

效率优先原则

腾讯、阿里和百度,曾是我就业规划里的优选项,后来全被我无情地划掉了。


起初,我以为自己会选择腾讯,没想腾讯竟然不选择我。

阿里喜欢我,但我不适合他,估计怪我太不接地气了吧,怎么也走不到一起。

然后命中注定和百度相恋,来的快,去的也快。一段虐恋之后,还是爱上了鹅。

兜兜转转,感觉一年时光都用在选择上,但这三家企业都不适合我。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效率优先原则是从优秀的人群众中寻觅卓越员工,对于我来说却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到最多的钱。

02

怎么三家都不合适了?

年轻时没有选择鹅厂,这段情叫错过,总以为兜兜转转会走到一起,但童话故事的资源还是有限的。

阿里是个非常接地气的江湖,太阳春白雪只能当个压寨夫人。我始终没有考虑过他。

百度技术过硬,可惜没有适合我的岗位,不爱技术和销售岗,运营岗位和我们所理解的互联网企业运营,完全不是一回事。只能说无缘了。

后来还是和鹅走到一起,青春却没了,可能从前合适,现在已过了走专业线的年纪。

如果三家给我选,哪家先追到我,先说娶我,且聘礼最多,我便去哪家。因为对于我来说,三家都不算合适,只能奔着积累工作经验而去。


03

怎么就这么将就了?

如果去腾讯,我会考虑走产品线;如果去阿里,还是不去了;如果去百度,我做不了技术岗,会考虑销售,仅仅考虑而已。

说来说去,还是腾讯更适合我多一些,谁让我是互联网流量小公主呢?

不是我流量做得好才得到的称号,而是流量做得一般,架子还那么大,才叫“小”公主的。

但我还是会选择鹅鹅,因为我喜欢它,足够了!这是说给别人听的。

1、实际上是因为行业的选择,我选择互联网,那么鹅儿更适合我,阿里也可以,百度好像也可以;

2、公司的选择,鹅里度好像都可以;

3、关键还是岗位的匹配度,我还是蛮适合运营岗位的,这么想来就鹅里更适合我。

最终,我还是选择了鹅,然后又分了手。

04

现在的我,还会这么选吗

不会。工作十余年,过了三十就不考虑大公司了,该去创业公司发挥价值。

1、刚毕业时能进去就进去锻炼吧,不能就算了,平常心;

2、25-28岁能在里面成长,那敢情好,但能升就升吧,不能就选择另谋高就;

3、30岁之后,就好好出来干点顶层的事情。


美瑾之年


课题:腾讯丶阿里丶百度同时聘用,会选择那一家公司?为什么?

答题:

假如。能被腾讯丶阿里丶百度同时聘用,这是,引以自豪感提升到珠峰之巅。因为,上列三家都是中国目前顶尖的互联网企业。那对关注你的人,无论是亲友丶同学丶同事,这信息,应该是今日头条!

权衡。3家公司更有可持续发生前景?个人业务专长在3家公司业务方面更有可持续发展前途?止聘期限临近,还是,选而未决,思而难定?那对关注你的人,无论是亲友丶同学丶 同事,这可持续关注你的应聘信息,应该是今日头条!

如果。上列三家,都是中国目前顶尖的互联网企业都不去应聘,另选字节跳动公司。那对关注你的人,无论是亲友丶同学丶同事,这信息,应该是今日头条!

因为。对于关注你的人,无论是亲友丶同学丶同事,他们,也许不清楚,字节跳动公司是新兴前沿领先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在那里,你将走向互联网行业星光大道,成为明日之星!这,应该是那时的今日头条!


SN北郭


如果腾讯、阿里、百度同时聘用我,我依然会再次选择阿里。在阿里,能够让我的技术视野更加开阔,而主管对我的关心以及帮助,都会使我这个刚进入互联网的同学感受到温暖,他身上很多优秀的品质也影响着我。下面我来说一下我会选择阿里的原因:

阿里的师兄文化

每个新人在入职阿里时,都会分配一个阿里的师兄作为你的第一个导师,你的师兄会帮助你更好的度过你的新人期。你有什么问题或者不懂的地方,你都可以去请教你的师兄。你的师兄可能会是你的主管,也可能是你的学长,但你并不需要担心这些身份上的"差异"。你的师兄会帮你规划好你在新人期要做的事情,同时会结合你的技术兴趣,让你最大优势的发挥出你的潜力。

你的师兄也会关心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比如新同学刚来杭州租房的问题、刚来到公司感到生疏会帮你熟悉周围的同事等等。师兄更多的是生活的伙伴,也是你工作方面的导师。正是由于阿里优秀的师兄文化,吸引着大批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选择进入阿里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阿里的技术创新

为了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阿里带来了无人购物,为了降低用户的支付难度,阿里带来了刷脸支付。从玄铁910芯片的发布,在到全浸没液冷服务器麒麟使用。阿里的创新不仅普惠到我们的生活,也进一步提升中国技术在世界的影响力。阿里作为一家国内最大的电商公司,其背后拥有的数据量是惊人的,如何通过数据应用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消费者,如何使用技术提升消费者购物的用户体验。其背后最大的因素,就是阿里自己的技术创新。

从淘宝天猫,到支付宝,再到现在阿里云和菜鸟网络。每一个产品的问世,每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其底层都是承载在阿里技术之上,创新为阿里带来的前进的动力。每年的双十一活动,就向是对阿里技术的大阅兵,全国的消费者使用他们的购物热情对阿里的技术进行考验。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问题,每一个创新技术都必须服务于消费者。也正是由于阿里的创新和工匠精神,以及阿里非常具有挑战的业务场景,才会吸引那么多同学梦想进入阿里。

阿里的福利待遇

阿里作为国内排名前三的互联网公司,其内部的福利待遇方面,在国内都是数一数二的。每年的16薪,以及能够为工作三年的同学提供无息贷款买房的福利,每年免费为家人提供一次体检活动,各种餐补等,这些福利,使得很多同学都想去阿里工作。当然,最重要的是阿里的期权激励,只要你在阿里表现的优异,你好好努力的付出,你所得到的成绩,总会有所回报。正是由于阿里的期权激励,使得让你在自己的财务方面,会有更多的惊喜。

总结

总之,腾讯、阿里、百度同时聘用我时,我依然会选择阿里。在阿里我学到很多,也收获到很多东西。如果是你,那么你会选择哪个公司呢。

我是LakeShen,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Lake说科技


对于我这类文字工作者来说,阿里的模式值得研究,腾讯的模式值得研究,反正百度呢,已经严重落伍了,先把它排除在外。

就是腾讯与阿里的选择,感觉阿里更强悍些,冲劲更足,战斗力更强,之前有马云在,天天在打鸡血。感觉上去,自己没有那份冲劲。文字的东西,很难有那么可确定,可描绘的前景,很难执行数一数二的战略。

综合来看,还是腾讯更适合些。也许因为腾讯本来就有着国内最大的网上内容平台吧,网络文学,网络动漫等也是最强大的,这还没包括游戏、电影。腾讯有网站,有杂志,有研究院,总有点去处。

但我的真实选择,自然也不太想去腾讯。这三家企业,都太大了,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管做什么都是螺丝钉了,创造性也许不会被抑制,但这种创造的东西,在整个大体系中就显不出来了,就很渺小了。

所以觉得创业一直会吸引有创造力的人,哪怕很小的团队,就是独立的品牌了,就可以不依附在哪家旗下,自己闯点名堂。

如果能有个岗位,开放出来给我研究,那么阿里也可以,腾讯也可以,研究透这两家企业其中的一个,就是国内顶级的企业评论家,顶级的企业案例研究者了。

就这点而言,两家邀请我都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