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滑跃起飞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宗锜W


滑跃起飞因为技术要求低、省钱的优点帮助了很多国家实现了航空母舰梦,但是缺点是带来的效率上的严重降低。所以在选择舰载机起飞方式上,大国尽量还是选择弹射器弹射起飞。我知道有很多朋友根本不会看文章直接就说我“酸”,他们觉得滑跃起飞根本不可能有优点,我们用滑跃就应该是“渣”,其实如果抱着这种“拿着结论驳论点”的想法那么其实可以不用看了。

关于滑跃起飞甲板的定义就不用详细多解释了吧,飞行甲板直通方向前端向上翘起一个角度。就目前来看,世界上现役以及近期退役的所有轻型航空母舰都是带滑跃起飞甲板,可以说是轻型航母的“标配”,包括英国“无敌”级、意大利“加里波第”和“加富尔”、泰国“扎克里纳吕贝特”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就连现在新造的所谓“两栖攻击舰”和“战略投送舰”也配备了滑跃飞行甲板兼顾垂直起降战斗机操作。

而除了轻型航空母舰之外,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中型)、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重型)、中国“辽宁”号(重型)、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重型)航空母舰也都是选择了滑跃起飞模式,只是中俄印三国的航空母舰是搭载固定翼常规起降战斗机,而其他的都是携带STOVL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可以这么说,世界上除了英法之外其他所有现役航空母舰都没有弹射器。


从优点开始说吧,如果滑跃起飞真的像某些网友认为的一无是处完全是“渣”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国家用?所以滑跃起飞肯定是有他的优点,至少对一个国家来说选择滑跃起飞能达成自己拥有航空母舰的目的,比什么都没有强。

总结来说滑跃起飞就是一个字:省。省时间、省空间、省排水量、省动力,最后指向省钱。

技术要求低:滑跃起飞仅仅依靠舰体本身就可以实现舰载机起飞动作,不需要再单独研制弹射器。而弹射器本身技术要求极高,下图为美国C-13-2型蒸汽弹射器断面,实际这种弹射器的气缸是由多节缸体组合而成,整个缸体还需要频繁的接受高温高压蒸汽的侵蚀,所以缸体的材料和加工工艺都是极大考验一个国家的工业底蕴。而弹射器由于是频繁运动机构,对其实际可靠性只能靠大量的载荷试验进行验证,然后不断进行改进,整个周期可能要持续数年甚至十数年时间。

这样弹射器的研制和加工是极为耗时耗力的,这就导致航空母舰本身的研发周期过长,如果硬要直接发展带弹射器的航母只会严重拖后航空母舰的进度。就目前来看,世界上有能力自主研制并生产弹射器的国家只有美国,而英俄两国只能说有技术储备。苏联选择的是先建造“库兹涅佐夫”号又发展了带弹射器的“乌里扬诺夫思克”号。中国也是先用滑跃的“辽宁”和002,继而发展了电磁弹射器的003。

可靠性高:基本上我们可以认为机构越复杂出现故障的概率越大、可靠性越低。但滑跃起飞只需要借助飞行甲板前端的上翘角度,没有其他额外的机构。而弹射器本身机构十分庞大,仅蒸汽部分就包括储汽筒、储汽筒充气阀与排气阀、加热槽,其他阀和管道。而弹射发动机系统又包括弹射阀装置、弹射发动机活塞、弹射发动机汽缸、水力制动缸、 往复车、汽缸密封带等。复杂的机构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保养,一旦战时出现故障那么就会停止舰载机起飞作业,而滑跃起飞不存在这个问题。另外,弹射器本身结构复杂占用大量空间和排水量,就以C-13-2型蒸汽弹射器为例,全套弹射系统占用空间1133立方米,重量538吨。就装4条弹射器,占用总空间就达到4500立方米,占用排水量超过2000吨。滑跃起飞同样不存在空间占用的问题,节约的空间和排水量可以搭载更多的弹药和航空燃油,提升持续作战时间。

动力系统负担小:不管是蒸汽弹还是电磁弹最终的能源来源都是舰上动力系统。就以C-13-2蒸汽弹射器为例,一次弹射需要消耗700公斤淡水,动力系统要为此次弹射消耗2680MJ能量,间接消耗了舰上的燃油。而且蒸汽弹射器消耗了大量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以30节航速航行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在进行8次弹射后航速就下降到22节,此时就需要停止弹射作业恢复蒸汽轮机蒸汽压力。对于滑跃起飞的航空母舰,因为没有弹射器,动力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弹射器分走的输出功率,也不会因为大量弹射作业导致的航速下降。

省钱:其实最后都是指向省钱,这是最直白的表征,这样不需要花钱研发弹射器、不需要花钱采购弹射器、不需要弹射器维护人员、动力系统不需要那么大功率……对于航空母舰来说,如果不用弹射器那么整体的设计、采购和未来维护费用直接大幅度降低。美国的“福特”级航空母舰使用的电磁弹射器研发费用30亿美元,单条采购费用1.5亿美元,平摊研发成本后以每艘4条弹射器配置总成本就增加10亿美元。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就因为弹射+阻拦+F-35C的成本过大,最终还是选择了以6.5万吨搭载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

所以其实滑跃起飞这种方式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不管什么吨位的航空母舰都可以用滑跃起飞甲板以滑跃起飞的方式帮助舰载机升空。虽然整体效率不如弹射器,但是对于没有钱、没有足够工业实力的国家,想要短时间内拥有航空母舰就可以采用滑跃起飞的方式,省时省力省钱。对于有未来大型航母打算的国家,在弹射器技术没有成熟之前,为了应对来自还上的威胁就可以先建造带滑跃起飞甲板的航空母舰,这样可以“应急”,也可以为后来航空母舰发展提供经验。


下面就要说说缺点了,为什么大国拼命发展带弹射器的航空母舰?因为滑跃起飞的带来的效率问题根本无法用上面的有点去掩盖,或者说当大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根本不会为了省几个钱而放弃这种高效的舰载机起飞方式。包括法国的“戴高乐”号中型航空母舰,即便只是4.5万吨、即便自己没有弹射器生产能力,但是法国依旧从美国进口了C-13型弹射器作为自己舰载机起飞的辅助。

其实一直以来大家存在一个误区,觉得滑跃起飞永远做不到满载,只能轻载起飞。其实这个结论是错误的,Su-33重型舰载机在25节甲板风的情况在1、2号105米起飞点实现32.8吨起飞重量安全起飞。而3号195米长起飞点甚至可以做到Su-33超载起飞

而美国海军工程试验中心曾经在2005年测试过E-2C-2000“鹰眼”预警机的滑跃起飞,结论是25节甲板风的前提下,12度滑跃起飞甲板在165米距离上成功起飞,起飞重量24.94吨,离开甲板后可以保证2.5米/秒的爬升率。还有,F-14“雄猫”战斗机也在1982年进行过9度滑跃起飞实验,也就是下图这样。所以对于滑跃起飞甲板完全不能重载起飞是一个错误结论。

滑跃起飞真正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效率问题。

载机方面:不考虑滑跃起飞甲板是否会影响机库,单就飞行甲板停机的问题,滑跃甲板存在一个“曲面”,这就导致滑跃甲板无法停放飞机,这样就等于影响了航空母舰的载机数量。

舰载机起飞:滑跃起飞只能由直通方向完成,也就是说斜角方向无法用于舰载机起飞。而全弹射的航空母舰直通方向和斜角方向都带有弹射器,所以极端条件下舰载机可以由两个方向同时放飞舰载机。就像下图这样同时弹射了2架F/A-18,而另外2条弹射器也已经有舰载机等待放飞。

舰载机着舰:虽然滑跃起飞的方式可以允许舰载机以195米长起飞点升空,但是195米点直接入侵斜角着舰区域,这样就等于舰载机重载起飞时无法进行着舰作业。而1号105米起飞点也和着舰去有所干涉,所以实际上只有2号起飞点可以在着舰时放飞舰载机。但2号起飞点只有105米长,如果甲板风不够就影响舰载机载弹和载油量。虽然美国的“尼米兹”在着舰时也只能工作1号弹射器,但弹射器可以帮助舰载机满载起飞而不是滑跃的轻载起飞。

其实似乎效率问题对航空母舰作战方面影响比较大,大国宁愿忍受高额的花费和漫长的等待也不希望以滑跃起飞作为自己主要的起飞方式,这样滑跃起飞是弊大于利。但小国虽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也想拥有大型航母,但迫于自己的水平也只能发展这种带滑跃甲板的轻型航母。反过来说,其实正是这种简单可靠的滑跃起飞甲板才成就了这些小国的航空母舰梦,像泰国这种国家买大型航母的可能性几乎为0,没有滑跃起飞他们永远都不会碰的到航空母舰。


雏菊西瓜Peterpan


航母滑跃起飞都快被各路媒体和军迷朋友们给“批坏”了,但是滑跃起飞真的那么不好吗?也不尽然,虽然他有他的劣势,但是他依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舰载机起飞方式。

图为我国海军辽宁舰,他就是典型的滑跃起飞+阻拦降落航母。


优势1:出动效率高

滑跃航母出动效率高,因为他可以采用最传统的排队起飞的方式进行舰载机的出动。要知道,滑跃航母才是真正的“常规起飞”,毕竟一战、二战时期的航母都是采用滑跑起飞的方式,只是在二战后期才出现了弹射器,冷战中出现了滑跃起飞,但是滑跃起飞也属于滑跑起飞的一种类型。滑跑起飞时,飞机可以排成列队,在挡焰板后排队等待,而且滑跃跑道不会存在弹射航母在反复弹射后的功率不足问题。

上图为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排队起飞;下图为4架歼15集结在辽宁舰前甲板停放。

弹射航母虽然在一开始的出动中效率也很高,每一台蒸汽弹射器可以在20分钟内连续弹射最少5次,但是此后弹射效率就开始降低,因为压力不足,比如美国的C-13-B弹射器,在遇到弹射压力不足的问题后,就只能马上动用储备的气压罐来进行补充,但是依然补充不到弹射的损失,一般从第6架舰载机开始就不能做到满功率弹射,战斗机也就无法满载起飞。滑跃航母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他可以连续的让战斗机排队起飞。

图为海鹞战机在起飞跑道上排队。

优势2:没有故障

滑跃航母就是一条滑跃跑道,战时是不会出现什么故障问题的,但是弹射航母不同,弹射器是非常复杂的机械,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是:越复杂的机械,故障率越高。机械毕竟是通过各种动作机构和功能部件组合而成的,理论上,每一处部件的连接处都会出现故障,这个故障只有概率大小的问题,越是复杂的机械,这样的连接处越多,要么是被敌人弹药命中,要么是连续弹射导致的震动,要么是反复运动导致的磨损,要么是寿命的耗尽。

图为蒸汽弹射器复杂的管路系统。

总之,一套美国的C-13-B弹射器重达数千吨,各种管路系统非常复杂,包括储压罐、滑轨、蒸汽管路、齿轮系统等,一旦发生故障,航母的出动率马上下降,一艘美国航母4部弹射器,如果坏掉1部,马上会损失掉25%的出动效率。滑跃航母就没有这个担忧了,就算是被敌人命中,只要这个滑跃甲板还能用,飞机就能正常起飞,永远不会发生故障。

图为蒸汽弹射器的弹射轨道,是非常复杂的机械机构,越复杂故障越高。

劣势:不能适应舰载机大型化趋势

滑跃航母一开始并不是用在苏联的1143.5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和1143.6瓦良格号航母(如今的辽宁舰)这样的6万吨级大型航母上的,他一开始是英国用在自己的轻型航母上的,在竞技神号和无敌级开始使用,意大利的加里波第号也采用了滑跃甲板。在上世纪70-80年代,当时滑跃甲板航母全部是2万吨左右的轻型航母,主要的任务只是起降海鹞这样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加上滑跃甲板就能让他以满油满弹起飞,发挥最大性能,因此风靡一时,成为天才设计。

图为意大利海军加富尔号航母,可见其飞行甲板上停放着大量的海鹞战机,滑跃起飞非常适合海鹞这样的轻型舰载机和2万吨左右的轻型航母。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型航母也有一些采用了滑跃甲板,但是他们的舰载机却也换成了重型舰载机,比如苏33,比如歼15,。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使用滑跃甲板已经不能满足舰载机对起飞条件的要求,苏33舰载机就无法在前面2个起飞点以满载起飞,只能以空战挂载起飞,攻击挂载要在3号起飞点起飞,效率并不高;歼15虽然有一定的改进,但是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在逆风航行中,风速达标的情况下可以在前面2个起飞点满载起飞歼15。

上图为歼15,下图为苏33,他们都很难满载起飞。

这只是现在,如果未来舰载机进一步重型化发展,那么滑跃航母就更难以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了,就如同当年二战航母的滑跑起飞被淘汰一样,滑跃起飞也迟早被淘汰,除非人类能够开发出超大推力的新一代发动机,否则弹射器航母必然会在未来成为大型航母的唯一选择,这就是滑跃航母最大的劣势了。


海事先锋


当今世界上航空母舰的主流起飞方式主要是滑跃式起飞和弹射起飞,而弹射技术又分为电磁弹射和蒸汽弹射两种。目前像美国这样的航空母舰大国均采用的是弹射起飞技术,而其他拥有中型航空母舰的国家则是采用的滑跃式起飞,毕竟双方各有优缺点,符合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才是主流。
(歼-15舰载机滑跃起飞)

航空母舰滑跃式起飞的优点

起飞时风险比较小:

采用滑跃式起飞的航空母舰舰首有一段翘起的甲板,一旦战机从甲板加速准备起飞,滑至舰首处时可以提供一个很大的斜向上的力,增加战机与海平面的高度,从而降低战机出现意外的风险。

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淡水:

我们知道蒸汽弹射就是给锅炉加热使其产生蒸汽,蒸汽汇聚到蒸汽缸内,港内压力增加,释放推动活塞运动,是一个将热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这样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而在海上航行淡水是非常宝贵的一种资源,蒸汽弹射会消耗大量淡水,这样也就减少了航空母舰的作业时间。
(美国“福特号”航空母舰弹射系统)

战争情况之下受损易修复,而且维修不需要太多费用:

航空母舰作为海上力量的核心装备,一直都是众矢之的,一旦开战,航空母舰甲板面积巨大,最容易受到攻击,尤其是水下潜艇的攻击。所以一旦装备有弹射系统的航空母舰受到损伤,无论是是蒸汽弹射还是电磁弹射都将让航空母舰失去其重要作用,舰上舰载机无法起飞,就无法进行作战,也就没有威慑力。反观滑跃式起飞,只要甲板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舰载机就可以进行起飞,而且后期维护也比较简单。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当然滑跃式起飞方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滑跃式起飞方式的缺点

舰载机起飞时耗油量增加:

采用滑跃式起飞方式的航空母舰在起飞前需要给舰载机竖起一块甲板,给战机增加起飞前的反作用力。但是这一过程耗油量巨大,而舰载机大都是推重比很大的战机,这样就减少了舰载机的载油量,也就减少了战机的作战半径。


操作难度较大:

相比较弹射起飞方式滑跃式起飞时更加难以控制,毕竟弹射起飞是有固定的跑道,很难因为航空母舰在航行过程中由于颠簸而造成偏航。而滑跃式起飞则不同,起飞时易因为船只颠簸而发生偏航而造成危险。而且飞行员在进行滑跃式起飞时飞行员的承载会很大,很有可能会产生短暂性昏迷。
(国产弹射航母构想)

所以滑跃式起飞方式和弹射起飞方式各有不同,当然选择合适的起飞方式才是关键,正所谓胖子不是一口气吃出来的,航空母舰经验也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相信我们国家的航空母舰发展会越来越强大。


Global防尉


航母滑跃起飞是英国人发明的,至今其仍然在用。
其优点就是简单可靠,建造及维护费用低。缺点就是舰载机不能满油满载,影响战机战力,并且占用甲七饭面积较多,减少航母载机数量。看看上图英国航母的起飞滑道占用了航母大半的长度。

再看看美国航母,弹射起飞滑道不到航母总长的三分之一长,因此甲板上能布罢更多飞机。根据资料数据,美国航母的气缸有效作用长度大约是90m,能提供2~3倍飞机重量的推为。假设平均提供2倍重力的推为,再加上飞机自身加为全开能提供1倍重力的推力,90m的滑行后,飞机后速度大于260km/hr。这就已经超过了舰载机的失速速度,后面就靠舰载机自主飞行了。

可是,要没有弹射装置怎么办?飞机自身加为全开只能提供1倍重力的推力,拿歼15来说,其失速速度应该和苏27相差不多,应该是略低于260km/hr(这是鸭翼的优势)。于是,英国人想到了一个办法,把起飞滑道首部上仰一定角度,现在普遍的是12~14度,这下好了。上仰一定角度后,飞机离开航母甲板,这就像炮弹一样有了一个抛物线,在这个抛物线接近海面之前,飞机速度拼命加速超过失速速度就安全了。粗略算下来,从开始起飞到超过失速速度大约266m,超过大型航母的大半长度。

搞清楚了滑跌起飞原理,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滑跌起飞不能满油满载了。


最后祝中国海军早日能拥有电弹射航母!


云飞扬62119538


现代航母,舰载机主流的起飞方式就两种,弹射起飞和滑越起飞,滑越起飞是最为简便的起飞方式之一,相对来说,弹射起飞方式要复杂很多。滑跃式起飞是让飞机从7至14°左右的上翘甲板起飞。(英式航母的甲板角度一般是7至8度,中俄式甲板角度为12至14度) 需要战机发动机具有很强的推重比(推重比达到8以上最为理想),能在短时间、短距离内推动战机达到起飞速度 。


滑跃起飞方式的优点:技术简单、维护方便,节约淡水等等,其劣势也是很明显的,由于滑越起飞没有助力,战机不能满油满弹起飞,导致战机航程缩短、载弹量低、不能起飞固定翼预警机、大型加油机等,就会缺乏长航程空中预警,(因为滑跃式起飞航母只能起飞直升机预警),使得整个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半径大范围缩小。

目前全球仅有美国、法国、巴西的航母使用的是弹射起飞方式,而弹射起飞方式,又分为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两种。蒸汽弹射器最早问世于1950年8月,原型机是英国海军航空兵预备队司令米切尔研制的,后被美国海军购买了其专利权,并将其发展成熟。目前在“尼米兹”级航母上装备了4部C-13型蒸汽弹射器,长度76.3米。



其优点是,可以每分钟弹射2架舰载机,功率强劲,可以起飞固定翼预警机、加油机、甚至是运输机都可以弹射起飞。其工作原理是以高压蒸汽推动活塞带动弹射轨道上的滑块,把与之相连的舰载机弹射出去。但是蒸汽弹射器的缺点也很明显,其体积庞大,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蒸汽,功率浪费严重,只有约6%的蒸汽被利用到,为了制造和输送高压蒸汽,航母需要备有大型海水淡化装置、大型锅炉和大量的蒸汽管道,工作和维护量惊人,由于弹射力度太大,且不可调节,从而无法弹射中小型无人舰载机,(因为中小型无人机的重量较轻) 弹射时,机体会被加速度撕碎。



由于蒸汽弹射器的缺点也很明显,所以现在世界各海军大国都在研发其替代者,电磁弹射器。就技术的先进特性来看,电磁弹射器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 使用范围更广:无论是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更重型战机,还是当前广泛使用的小而轻型无人战机,电磁弹射器都可以弹射,因为其功率大小可以时刻调节。

(2) 可用性得到了大幅提高:当前使用的蒸汽弹射器的两次重大故障之间的平均周期为400次,而电磁弹射器可以达到1300次以上。

(3) 减少了运行和维修人员数量:只需要90人就可以操作整套工作系统,比蒸汽弹射器的120人节省了30人。

(4) 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电磁弹射器的效率大约是蒸汽弹射器的10倍左右,能源消耗只有蒸汽弹射器的约60%左右。

(5) 减少对舰上辅助系统的要求:蒸汽弹射器依赖于航母提供的庞大辅助系统,而电磁弹射器则简化了许多,它从关闭状态到待用状态的时间不到10分钟,这是蒸汽弹射器永远无法达到的。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了解了滑越起飞的优势和劣势,也了解到了蒸汽弹射的优势和缺点,还了解了电磁弹射的技术特征,就航母的未来发展方向而言,电磁弹射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其技术门坎太高,目前只有美国海军的福特级航母装备了电磁弹射器,由于技术还未成熟,福特号航母的电磁弹射器目前还无法正常使用,可见其技术难度有多高!


小柳聊聊兵


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9个国家装备了19艘航母,其中,采用弹射起飞的有12艘,其他7艘均为滑跃起飞方式,包括英、西、意等装备AV-8“鹞式”和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航母,也保留了滑跃起飞甲板。从技术讲,滑跃起飞方式本身就是为了弥补没有弹射器技术而采取的一种“妥协式”的方案,相对于弹射起飞最大的优势就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了,而在其他方面就机会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歼-15舰载机从“辽宁号”航母滑跃起飞

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进行陆上滑跃起飞测试

采用滑跃起飞基本上不需要特别的配套设备,只需保证其结构完整性即可。不同国家的航母的滑跃起飞甲板,上翘角度会略有不同,如我国的“辽宁号”甲板上翘14度(媒体的推测),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甲板上翘角度为12度,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甲板上翘角度也是12度,我国首艘航母“山东号”滑跃甲板上翘角度则没有延续“辽宁号”的设计,而是采用了与其他国家相同的12度上翘角度。“辽宁号”航母甲板上翘角度推测为14度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甲板上翘角度为12度

滑跃起飞的优势除了前文中所说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没什么设备,只要结构完整就能用)以外,勉强能算得上有点就是舰载机的起飞速率上可以不受其他因素限制。如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上装备的蒸汽弹射系统,每次弹射需要消耗大约700千克蒸汽,如果连续弹射的话航母的动力系统出力就会受到影响,而且消耗的蒸汽也会消耗舰上的淡水,增加设备制淡压力。不过相对于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弹射器的优势更加明显。在弹射器的助力下,可以保证舰载机在满载状态下正常起飞、恶劣海况下也能够有较高的起飞效率,同时,由于弹射器的作用舰载机起飞时消耗的燃料也相对较少,有利于保证舰载机的航程和作战半径。

美国蒸汽弹射器系统组成F-18舰载机从航母上弹射起飞,弹射器滑轨在泄露蒸汽

采用弹射器还是滑跃起飞不仅与本国技术能力有关,也与航母体型和作战要求密不可分。类似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号”、意大利“加富尔号”这样3万吨以下的航母,本身就不具备安装弹射器的条件,而中小型航母在远洋作战时本身对舰载机起降速率、能力的要求也不高,装备弹射器的必要性不大。而对于大国来说,装备大中型航母是必然选择,而对于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性能和强度会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大平台也有足够的条件配置弹射器。“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装备4条蒸汽弹射器法国“戴高乐号”航母装备了2条蒸汽弹射器(吨位只有4.2万吨,不到“尼米兹级”的一半)

美国‘福特号’核动力航母装备4条电磁弹射器

完整的航母作战能力不仅仅是需要起飞舰载战斗机,而是需要保证航母编队远洋独立所需要的所有机型都能够在航母上顺利其他,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型舰载机就是固定翼预警机(目前仍是这样,未来也许会有新形势的预警机出现),在没有弹射器的情况下,目前还没有任何型号的固定翼预警机可以从滑跃甲板起飞。以当前的技术水平以及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发展趋势来说,想要拥有完整的航母远洋作战能力,弹射器必不可少美国E-2C舰载预警机从航母上弹射起飞

未来国产大型核动力航母也将装备弹射器和固定翼预警机


威呐解析


现阶段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方式有两种:(蒸汽)弹射起飞和滑跃式起飞。而使用弹射起飞的国家目前只有美国和法国,当然了,法国的弹射系统技术也是美国的,可以说现在也就只有美国是完全拥有蒸汽弹射技术的,至于英国,虽然才是最早弄出蒸汽弹射的那个国家,但是英国自始至终也就造过一艘采用蒸汽弹射的航母,而且自从把这技术推销给美国人之后,蒸汽弹射技术就已经没英国佬什么事了,现在不说技术的问题,在资金上英国佬也基本上告别蒸汽弹射了,“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不就是使用滑跃式嘛,而且本身是预计建造两艘的,然而现在因为资金问题,次级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服役。


回到正题,滑跃式起飞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先来说优势吧,很明显,相对于弹射起飞技术来讲,滑跃式的技术门槛更低,可以说在拥有航母建造技术的基础上,滑跃起飞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技术难度的,这是在航母设计初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额,是个国家都能搞出来,比如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同样能造滑跃式起飞的航母。但是弹射起飞就不同了,这是拥有航母建造技术后又一个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而且难度还不小,不然也就不会是美国一家独大了。


除了技术原因之外,在经济成本上同样也是滑跃式更有优势,不管是建造成本还是后续的维护成本,滑跃式起飞相对来讲都更高,比如上面提到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采用滑跃式起飞的原因之一就是考虑到了建造和维护的成本问题(一部蒸汽弹射器少说也是千万美金起步,更何况还要考虑其他的附加设备),毕竟现在大英帝国是真的没什么闲钱,弹射系统在日常使用中的维护肯定又是必不可少的(结构越复杂,维护和保养的成本就更高),但是滑跃式起飞不同,维护更加简单,或者说根本就没有额外的维护成本。最后,滑跃式起飞不额外消耗淡水资源以及不占用航母内部的空间,这两点同样也是蒸汽弹射所不及的。

因此,总结一下滑跃式起飞的优点就是:技术门槛更低、建造成本更少、维护更加简单、节约淡水资源以及不占用航母内部空间等。至于滑跃式起飞的缺点?同样也很明显,比如浪费甲板面积、舰载机起飞时速度更低,导致不能满负荷起飞、舰载机的起飞效率低下,所以作战效率也更低、以及不能起飞固定翼预警机等,这些都是滑跃式起飞方式明显的缺点,只不过通过对比,我个人认为,滑跃式起飞除了便宜和技术门槛低之外,跟弹射起飞相比真的差太远了,尤其是在作战效率方面,毕竟对于航母这种顶级海战兵器来说,作战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哨兵ZH


航母飞机的起飞方式,现在主要是弹射起飞还有滑跃起飞,当然还有一种垂直起飞,但是现在如果没有海鹞或者F-35B就干不了这个事。
滑跃飞行甲板最初的目的是给像海鹞这样的垂直起降飞机,一个升力,加大它们的起飞重量,否则完全靠飞机发动机自己在那里旱地拔葱,太累了,而且起飞重量太小了。象海鹞垂直起飞时作战半径才90公里,整个一个桅杆保卫者。

简单的说,滑跃起飞对于飞机的要求限制多一些,而弹射起飞对于军舰的要求限制多一些。对于航母来说,主要的战斗机来源就是飞机,所以如果对于飞机的要求限制太多不利于飞机的战斗力。
滑跃甲板对于飞机推重比的要求比较高,没办法滑跃甲板没有办法像弹射器那样给飞机施加一个比较大的推力。


滑跃起飞对于飞机的推重比要求比较高,所以对于飞机的起飞重量限制比较大,而且象一些辅助飞机,诸如舰载预警机如果要在滑跃甲板上起飞,麻烦更多,倒不一定飞不起来,美国曾经在自己的航母上做过实验,E-2鹰眼不用弹射器,是可以从航母上起飞的,但是需要占据整个飞行甲板,让鹰眼飞,这个对于甲板管理来说绝对是一场噩梦,而且预警机起飞以后,还要把其他飞机再起飞,那就降低了舰载机的出动频率,对于航母的战斗力不利。
平板航母的飞行甲板可利用面积,要大于滑跃甲板。


滑跃甲板由于在船头有一块倾斜的甲板,而这一块甲板是不能停放飞机的,这样飞行甲板上能够容纳的飞机数量就要少于大平板航母,一般来说,航母一次能够放飞的飞机就是飞行甲板上能够容纳的飞机,对于航母来说这个数字多多益善。

不过,滑跃甲板的检验简单,对于没有弹射器技术的国家来说,可以说是避开了最头疼的问题,现在使用的蒸汽弹射器虽说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是问世,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要求还是很高,否则就不会只有美国人能够造出来了。滑跃甲板就是把一块甲板倾斜一定的角度就可以了,对于军舰的要求不高,主要解决的是倾斜的角度问题。
美国航母上弹射起飞F-18,在弹射器上不断冒出水蒸汽,在高纬度地区,由于环境温度低,这些蒸汽结了冰可就麻烦了。

滑跃甲板有一个优势是蒸汽弹射器无法比拟的,就是在高纬度海区没有使用的限制,蒸汽弹射器由于在工作的时候会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汽,在高纬度海区,这些渗出的蒸汽一旦在弹射器的滑轨上结冰,对于弹射器也是个麻烦问题,除冰工作也是问题。当然,电磁弹射应该是没有这个问题,但是低温环境会不会导致电容的效率下降又是一个问题。


有痰


还未现在的弹射起飞是主流起飞方式不同,二战时期的舰载机主流的起飞方式是滑跃起飞,而弹射器得这玩意其实是伴随这飞机的诞生而诞生的。当年的舰载机吨位还比较轻,最重的都没有超过8吨,直接踩住刹车把发动机油轰到最大,松开刹车后可以在不足100米的跑道上起飞。但是,二战之后舰载机开始步入喷气式飞机,而喷气机的体积和重量也随之增大,想靠飞机发动机本身的动力已经不可能在几十米的跑道上起飞了。


所以战后才开始流行用弹射器。而弹射起飞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有限的距离内把足够大、足够中的飞机送上天空,像美军以前用的F-14和现在苏-33的满载重量高达33吨,就连现在美军用的F/A-18E/F都快30吨了,这在二战时期就是中型轰炸机的的体重,像当年大黄峰号航母去轰炸日本带的B-25轰炸机的吨位也不过25吨。



而步入喷气机年代后滑跃起飞的方式也有人在用,因为蒸汽弹射器的技术难度大,不是谁都能搞的出来的,既然用不上先进的弹射起飞那就回归传统呗。毕竟滑跃起飞没有啥技术要求,而且没有弹射器占据下部甲板空间还可以将空间和吨位匀给其他。但是劣势也很明显,滑跃起飞的要求就是要飞机轻,但是飞机轻的话午饭满足舰载机满油满弹起飞,这就严重限制了飞机的性能,所以现在中国的歼-15的重型舰载机只能轻载起飞,重型飞机的战力沦为中型机。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给大家介绍下两种航母的特点

世界上的航母一开始在螺旋桨战机时代,那时候的航母都是滑跑起飞的,因为螺旋桨战机本身就轻起飞速度达到200多就足够起飞,所以那时候的航母都是没有滑越甲板的。

后来由于喷气式战斗机的出现战斗机越来越重,这就使得战斗机依靠自身推力很难达到起飞速度,后来就有了一个滑越甲板滑越甲板的原理是把战斗机一部分动能转换成势能,并且大幅改变战斗机的喷气方向这样两者作用下就可以安全起飞。但是要说明一点矢量推力发动机角度变化还是太小,所以即使矢量发动机应用于舰载机它的喷气角度还不足够在没有滑越甲板的情况下起飞。

滑越型起飞的航空母舰制造简单,具备很强战斗机适应能力,基本上滑越起飞的战机不需要特殊的设计,只要是双发基本上都能滑越起飞单发不安全所以呵呵,空军战机也可以在这种航母上起降适应能力非常强,这里之谈能否起降至于是否适应海洋环境请另外发问。

弹射型航母属于高技术型,一般的航母可以至少装备3条弹射器,而美国人一般是装4条也就是一次可以弹射满油满弹状态下的战机4架,而滑越航母就不行前部2个短距起飞位只能做紧急出动,后面一个起飞位只能同时释放一架舰载机在出动率和出动性能来说全方位超越,滑越起飞即使是重载起飞点也无法让歼15满载起飞,并且出动效率很差这就是二者主要的区别,并且弹射起飞可以起飞固定翼预警机和固定翼运输机,从起飞机型种类来说更丰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