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孫賢達昌盛的奧祕

子孫賢達昌盛的奧秘

子孫賢達昌盛的奧秘

上一封信和大家談到傳家有道:家風是真正的家庭不動產,今天帶給您第47封信:

《子孫賢達昌盛的奧秘》

在安徽安慶,流傳著這樣說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進士”、“隔河兩狀元”,指的是清朝張英、張廷玉父子兩代宰相的歷史佳話。

據《桐城縣誌》記載,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桐城的老家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佔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一氣之下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

子孫賢達昌盛的奧秘

而張英回饋給老家人的是一首詩:“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見書,明白其中含義,主動在爭執線上退讓了三尺,下壘建牆,而鄰居吳氏也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道德經》中: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就是說的這個道理,盡力照顧別人,自己也更為充足;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

張英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後人以很大的影響。張英的兒子張廷玉為官康、雍、乾三代,歷半個世紀寶刀不老,死後配享太廟,為二千年封建官場之罕見。他有這樣的官場作為,應該說是他得益於父輩、祖輩淡泊致遠、克已清廉的家風。六尺巷在父輩那裡寬了六尺,在他的心胸中寬了萬丈,“心底無私天地寬”!

子孫賢達昌盛的奧秘

六尺巷,位於安徽桐城,建成於清康熙年

中紀委的網站也出現過“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名句。“六尺巷”作為一個文化的新載體,其典故所包含的謙和禮讓精神實際上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它的“寬”不是寬在“六尺”上,而是“寬”在人們的心靈境界上。

致企業家一封信,凝心聚力、文化落地,提升企業軟實力!每日與您相約。

下期預告:

《5S看似簡單卻又很難,原因何在?(5S專題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