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平安八坊 保驾文旅地标

八坊十三巷地处临夏市八坊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占地面积0.41平方公里,辖区内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居住着7006户19774名群众,贫困面广、开发难度大、民生问题突出,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创业就业难度大。为了从本质提升八坊十三巷的居民生活,近年来,临夏市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下决心将“八坊十三巷”进行彻底改造,全力推进八坊十三巷综合保护开发项目。

八坊十三巷的嬗变

2015年,临夏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保护和保护开发项目,先后启动并完成3座古民居修缮保护、四座牌坊门建设和巷内道路、管网、立面风貌保护开发工程和附属设施建设工程。2017年至今,按照“文化为先、利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亲民、利民、便民”的要求,遵循“景观进巷、商业进院” 的原则,针对居民实际需求,从商铺、家门、墙面、屋檐、景观、亮化、绿化、美化等多方面着手,采取政府引导、多元化设计、一户一策、共商共建的方式实施保护开发,先后实施完成了十一条街巷和红水河两岸保护开发工程,今年年底将完成七大场馆建设和布展。截止目前,已完成项目总工程量的96%。八坊十三巷已基本形成以大旮巷和拥政路所构成的“八坊精粹”经典核心游览区;以老王寺为中心,王寺巷和石桥巷所构成的“回族商业和民族文化”核心游览区;以坝口巷为中心,辐射北巷、大南巷、小南巷的“民间艺术及民俗风情”体验核心游览区和以红水河两岸景观所构成的“生态怀旧”水岸风情核心旅游区四大核心游览区。

项目的顺利实施,把文化传承保护、旅游产业培育、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困难群众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不拆一间房,不搬迁一户群众,不让群众出一分钱,在保护开发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同时,带动了地方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切实提高了群众旅游收入,有效带动了区域和全市经济发展,去年11月和12月,国务院和省政府,先后通报表扬了八坊十三巷旧貌换新颜,“城中村”变身文旅新地标的先进做法。

在八坊十三巷项目实施前后,作为项目实施的最后执行单位,街道坚持社会稳定工作的关口前移,通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强化综合治理,从政策上反应民意,取得群众支持,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因素,推动项目顺利进行。自项目启动实施至目前形成大旅游格局,没有发生一起因项目建设而导致的重大矛盾纠纷,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

评估风险 找准对策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前,街道扎实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成立了由街道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八坊十三巷综合保护开发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政法办负责牵头具体开展工程实施的风险评估工作,制定了评估方案,通过实地调查、征询民意、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工程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及可控性等开展系统科学的评估,并在评估报告中,针对评估得出的结论,制定明确的风险防范措施,对折迁安置和施工建设中的潜在风险做到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和先期化解,最大限度的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调解在拆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尊重民意 共商共建

八坊十三巷是一片密集居住区,人口密度高,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内居民对项目开发的态度和意愿,只有在了解和准确把握居民心理情况的前提下,才能对八坊十三巷保护开发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项目开展前期的风险评估工作中,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居民自治中的主体作用,由社区负责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区域内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真实反应了八坊居民对八坊的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价值认同、改善、开发八坊民居的真实意愿等等,为八坊十三巷旅游开发打下夯实、可靠的基础。

群防群治 完善机制

为完善街道对八坊十三巷景区内自然灾害、安全事故以及社会稳定情报信息的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突发事件苗头隐患排查和信息报送工作,街道积极构建反应灵敏的社区预警体系。制定发布了居民公约,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景区治理,维护景区安全,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防汛、防震及民兵应急预案,成立由街道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各项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抢险工作组,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构建信息网络 强化治安管控

街道在项目实施中,将信息网络构建列入项目规划的重要内容,目前辖区内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并安排专人24小时进行操作管理,对景区内情况进行不间断的录像,有力协助社区综治警务室开展治安工作,有效提升了辖区安全级别。(王立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