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資金逆勢搶籌“業績失蹄”白馬股

本週,有不少機構扎堆的白馬股在三季報披露日遭遇重挫:如昨日索菲亞接近跌停;30日,通策醫療、華潤三九等白馬股跌幅均在9%以上;29日,白雲機場、廣聯達等遭遇跌停。對此,有市場人士分析,其中有公司業績不達預期的因素,也折射出臨近年底部分機構投資者想落袋為安的思路。

但北向資金似乎並沒考慮落袋為安,仍在弱市中逆向操作,週四大幅淨流入73.9億元,創10月以來新高。其中,滬股通渠道淨買入31.9億元,深股通渠道淨買入42億元。自10月24日起,北向資金連續6天淨買入,累計淨流入額近180億元。通過對持倉數據的進一步挖掘,記者發現,不少“業績失蹄”遭遇跌停的白馬股,近期獲北向資金搶籌。

“失蹄白馬”獲逆勢加倉

北向資金最近買了啥?細看其本週以來的加倉情況(對比10月25日與10月30日的持股比例變化),部分三季報業績不及預期,甚至同比增速下滑的公司迎來北向資金的逆勢買入。

其中,典型如10月29日跌停的白雲機場。當天,該公司三季報出爐,前三季營業收入同比僅微增0.51%,增速較半年報時的3.74%進一步下滑;前三季淨利潤同比降37.64%,頹勢依舊。受此拖累,白雲機場週二低開後直奔跌停,當天跌10%,週三、週四又進一步下挫。

但據Wind資訊的數據,自10月22日至30日,北向資金累計加倉白雲機場逾1000萬股。其中,在28日、29日小幅減倉近70萬股後,北向資金在30日又淨買入逾450萬股白雲機場。

類似的還有海興電力,公司也是10月29日披露三季報,前三季淨利潤增速32.99%,較半年報時的72.66%大幅下挫。當天,海興電力大跌9.19%,北向資金也小幅賣出約7萬股,但30日再舉買入,加倉逾30萬股。

此外,昨日披露三季報的國檢集團,因淨利潤增速由正轉負,遭遇股價跌停。但資金間的分歧也不小。10月31日的龍虎榜顯示,北向資金淨賣出約1000萬元,但買入席位中,有3家機構淨買入逾5800萬元。據統計,北向資金此前曾快速增持國檢集團,31日的賣出是不是一個操作拐點,留待後續觀察。

更為戲劇性的是廣聯達。公司10月29日發佈的三季報中,淨利潤同比下滑進一步加速,從半年報業績同比降39.13%到三季報業績同比降45.74%,當天,該股無懸念跌停。但龍虎榜顯示,29日廣聯達獲3個機構席位合計賣出近1.39億元,同時,有兩機構席位買入逾4700萬元;深股通資金也存分歧,當日賣出7277.32萬元,同時買入6323.89萬元。至30日,北向資金多頭佔優,淨買入廣聯達1.67億元。

弱市搶籌原因何在?

為何北向資金和部分機構如此“不計得失”,逆勢加倉“業績失蹄”的白馬股?

對此,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當前市場仍以存量資金博弈為主。臨近年底,部分資金為保住收益,兌現獲利盤、落袋為安的意願相對強烈,因此三季報財務指標的預期影響被放大了。但對北向資金來說,或是出於全球資產配置需要,或是認為標的股已現買點,因此選擇大跌中搶籌。

至於部分白馬股是“真摔”還是“假摔”,仍待時間檢驗。如貴州茅臺去年也因三季報“業績不如預期”,股價在三季報披露當日被砸至跌停。然而,在此後的一年間,貴州茅臺股價已然翻倍。

分析人士認為,白馬股因“業績不及預期”而頻遭殺跌,說明市場對基本面的重視度上升,A股投資屬性在上升,投機屬性在下降。但另一方面,投資者也需要仔細分辨業績的信號意義。有時,短期業績僅意味著暫時波動,而非長期趨勢的拐點。因為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是複雜多變的,不像在紙上畫K線或做模型那樣簡單,財務指標有波動是極其正常的。

如果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不變,僅因為一次小波動而拋售手中的籌碼,則可能錯失機會。這位分析人士建議,投資者還需要審視自己的預期,如連續3年保持年均20%的業績增速,則已屬優質上市公司。若在此基礎上寄予更高預期,則在現實中往往可能落空。

正如經歷過多輪市場起伏的投資人士所言,短期看到的只是波動,長期才能看到趨勢,不妨將季報這樣的高頻數據的決策權重降低,以避免與優秀的公司失之交臂。這位投資人士解析道,北向資金中相當部分境外機構持股週期可能長達數年,因而更不易受到短期業績波動的干擾。

從10月31日的滬深港通十大活躍成交股看,伊利股份、美的集團的北向資金淨買入額都超過了11億元,五糧液、格力電器、恆瑞醫藥的淨買入額分別為6.47億、2.90億、2.14億元。核心資產依然是北向資金的投資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