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格控股三季報“雙降”:控股股東自查落定

藏格控股三季報“雙降”有因: 控股股東自查落定 追溯調整財報科目

10月30日,藏格控股發佈了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60億元,同比下滑36.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52億元,同比下降53.26%。公司稱,會計差錯更正是造成公司三季報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一週前的10月24日,藏格控股發佈公告,對公司2018年報表會計差錯進行了更正並追溯調整相關財務數據,公司控股股東藏格集團已將其持有的巨龍銅業37%股份折價以25.9億元價格轉讓給公司,足以抵償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的對上市公司相應數額的佔用資金、資金佔用費及由於貿易原因產生的損失。

“佔用問題的解決意味著上市公司未來可以健康發展。本次會計差錯更正符合有關規定和要求,是對以往存在問題的更正,能夠更加客觀、準確反應公司財務狀況,有利於提高公司財務信息質量。”藏格控股董事會秘書王一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全球銅價回暖,行業景氣度提升的背景下,公司受讓巨龍銅業37%股份的交易有利於拓寬公司業務範圍,加速公司礦產行業佈局,避免公司產業單一特點。

更正三項會計差錯

據公司三季報披露,藏格控股在2018年年報編制期間發現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佔用公司資金等事項,直接導致藏格控股年報被出具保留意見。《證券日報》記者發現,藏格控股這次主要對三項會計差錯進行更正:

一是預收賬款變更。截至2018年12月31日,應收賬款中40436.37萬元,其他流動資產中79097.23萬元,預收賬款中10623.80萬元為藏格控股公司控股股東的資金佔用款,應對2018年度財務報告中相關事項進行追溯調整,將其調整至其他應收款,並相應計提壞賬準備,同時於財務報表附註關聯方資金拆借及關聯方應收應付款項中披露該關聯交易及往來。

二是調整孫公司部分貿易業務收入。孫公司上海藏祥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藏祥)及孫公司上海瑤博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瑤博)部分貿易業務不符合收入確認原則,不作為收入進行核算,該部分貿易業務調整對2017年、2018年營業收入的影響金額分別為13166.38萬元、46849.18萬元;上述貿易業務而產生的稅費、服務費等抵減取得的貿易業務相關補助後的損失由公司的控股股東承擔,2017及2018年該貿易造成的損失金額為28921.02萬元。調整2018年財務報表中營業收入、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的金額分別為-60015.56萬元、4399.47萬元、-52112.25萬元。

三是調整孫公司資管計劃減少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孫公司上海藏祥將購買的資產管理計劃作為一項金融資產,扣除被大股東資金佔用的金額40662.77萬元後,剩餘的139436.23萬元作為其他流動資產列示。根據自查的情況,公司支出180099萬元(扣除資金佔用後目前的金額為 139436.23萬元)購買的資管計劃為公司為大幅減少2018年年末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通過簽訂不具有商業實質業務的資產管理計劃,配套外圍資金的多次循環流轉收回該款項,上述交易減少的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存在部分被關聯方佔用的情況,其金額為119760萬元(含2018年年報披露的40662.77萬元資金佔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上述調整,格爾木藏格鉀肥有限公司(下稱藏格鉀肥)2018年業績承諾完成情況也有所變化。數據顯示,藏格鉀肥2018年的歸母淨利潤為8.68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為8.4億元,未完成2018年度業績承諾,差異率為-48.37%。而變更前這一差異率為-20.89%。

受讓巨龍銅業37%股份

“本次會計差錯更正符合有關規定和要求,是對以往存在問題的更正,能夠更加客觀、準確反應公司財務狀況,有利於提高公司財務信息質量。”公司董事會一致認為。

根據以上自查結果,控股股東在以資抵債日完成前應償還上市公司佔用資金及貿易業務造成的損失共258996.88萬元。為妥善解決上述問題,公司控股股東藏格集團已將其持有的巨龍銅業37%股份折價以25.9億元價格轉讓給公司,足以抵償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的對上市公司相應數額的佔用資金、資金佔用費及由於貿易原因產生的損失。標的全部股權已完成全部過戶手續及相關工商變更登記工作。控股股東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及貿易損失等相關問題已經妥善解決。

天眼查數據顯示,巨龍銅業的前三大股東分別為藏格控股、中勝礦業和藏格集團,持股比例分別為37%、28%和12.88%。

藏格控股董事會秘書王一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全球銅價回暖,行業景氣度提升的背景下,公司受讓巨龍銅業37%股份的交易有利於拓寬公司業務範圍,有利於提高公司整體資產的增值能力和盈利能力,加速公司礦產行業佈局,避免公司產業單一特點。

做強主業並開拓新業務

藏格控股的主營業務是鉀肥(氯化鉀)的生產和銷售。王一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始終專注於鉀肥行業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現已發展成為國內第二大氯化鉀生產企業。“雖然氯化鉀的價格整體呈下降趨勢,對藏格鉀肥的業績產生不利影響,但公司持續採取措施,加強技術攻關,優化內部管理,不斷提高氯化鉀生產效率,降低氯化鉀開發成本,逐步提高公司自身盈利能力。公司始終專注於鉀肥行業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現已發展成為國內第二大氯化鉀生產企業。”

據瞭解,藏格控股礦區位於察爾汗鹽湖和大浪灘鹽湖,擁有充足的鉀鹽、鋰資源儲量。除豐富的鉀鹽和鋰資源外,公司礦區還蘊含大規模的鎂、鈉資源。公司在鉀肥生產中留存的鈉和鎂資源尚未開發,隨著技術進步,公司將開展循序資源利用,對鎂、鈉資源進行利用。

“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科技興企,推進技術進步。鉀肥方面,公司先後在實踐中開發了採輸分離、分散採滷、集中輸滷的開採技術,而固轉液技術使固體鉀礦不分品級均能溶解轉化為液體鉀,同時解決了礦區老滷排放難的問題,並且實現資源開發的長期高效利用,延長礦區的服務年限;鋰資源方面,公司經過長期系統調研,最終決定選擇吸附法提鋰,該工藝技術具有操作簡便、成本低、產品純度高、工藝穩定性強的特點。”王一諾表示。

《證券日報》記者還注意到,藏格控股還不斷開拓新業務領域,今年上半年增加碳酸鋰項目投資。公開資料顯示,公司於2017年8月份決定進軍新能源產業,建設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其一期工程已於2019年1月份順利投產,開創了從極低濃度滷水成功規模化提鋰的先例,該項目投產標誌著公司正式進入鋰原料生產行業。“公司將專注工藝優化和技術創新,力爭碳酸鋰項目儘快全面達產,以適應市場變化,達到預期目標。”王一諾補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