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后,港股和A股表现为何大不同?

10月31日凌晨两点,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区间至1.5%-1.75%。

而10月31日A股沪指、创业板指、中小板指跌0.35%、0.76%、0.81%,而当天港股恒生指数则上涨0.90%。这巨大反差表现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分析认为,A股与港股在美联储降息之后走势分化,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CPI破3后,通胀上行的隐忧使得A股估值承压,而港股受影响较小。

二是,9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率下降,使得套利性外资回流,港股流动性有所好转。而在美联储如期降息后,企稳预期再次提升。

三次,历次降息中港股对于降息的敏感度更高。今天恒指再一次冲上27000点,美联储议息会议符合市场预期,香港金管局跟随下调基本利率,汇丰银行时隔11年下调香港最优惠贷款利率 125个基点,为11年来首次下调。

站在当下,A股的核心驱动依然在内部,等待“宽信用”和盈利触底反弹的验证,短期保持耐心,等待政策方向。而当前港股的低估值和高股息,叠加当前流动性环境的改善,配置性价比提升。不同的市场对美联储降息不同的反应,也让资产配置有了更多选择。

第三次“降息”

美联储年内第三次降息,但措辞与前两次发生变化。其中删除了“将采取适当行动维持经济扩张”措辞,并声明继续监测经济前景的信息,暗示未来一段时间美联储将“按兵不动”,更进一步的宽松以数据变化为准。

随后的发布会上鲍威尔表示美国当前经济表现良好,偏“鹰派”的声明背后的美国经济究竟如何呢?美国三季度GDP年化增长1.9%,超过市场预期的1.6%,其中消费依然贡献最大,投资和出口延续负增;分别环比拉动GDP1.6个百分点、拖累GDP0.27个百分点、拖累GDP0.1个百分点,但9月ISM制造业PMI续降至47.8,工业产出指数同比转负,美国经济下行“隐患”仍在。

美联储降息后,巴西、巴林、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及中国香港金管局纷纷跟随降息,全球开启新一轮货币宽松,中国央行又将如何选择?

事实上,我国央行“降息”包含两种方式:一是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其次是以逆回购、MLF等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利率。

物价方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9月CPI同比“破3”,猪肉价格上涨下市场预期明年一季度CPI或将突破4%,虽然当期中国不存在持续通胀的基础,但为了防止通胀预期扩散形成恶心循环,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并非最好的选择,未来货币政策更多“以我为主”,主要采取“降准”和改革LPR方式降成本,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内地资金持续流入港股

资金,无疑是每一轮行情启动最直接的推动,关注南向资金的动向对于市场的判断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从5月份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过1550亿元。而资金流入的背后,则是港股的低估值、高股息、不断深化的全球负利率格局、以及今年港股严重落后全球主要市场的客观现实。

美联储降息后,港股和A股表现为何大不同?

目前恒生指数9.5倍的PE,不仅显著低于2005年以来的平均估值11.49倍,而且还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另据统计,截至10月30日,2005年以来任何时点买入恒生指数的平均收益率约为3.8%,而目前恒生指数最近半年持有期的回报率已经降至-10.83%,大幅偏离平均水平;此外,从统计特征来看,港股市场每一轮估值水平的底部,往往对应于恒生指数半年持有期回报率的底部水平。

与此同时,港股股息率吸引力大幅提升。目前恒生指数股息率已经达到3.50%,不仅高于内地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3.18%的水平,更是大幅高于沪深300指数2.43%的股息率。这意味着,较高的股息率吸引之下,南下机构配置港股的热有望被逐渐释放出来。另外,从历史来看,恒生指数股息率的高点则往往意味着半年持有期回报率的拐点。

总结

全球“资产荒”的背景下,港股低估值、高股息的优势是不可多得的核心竞争优势,随着南下配置型资金的不断入场,未来,压缩的“估值弹簧”值得期待。从配置机会来看,对于AH折价和高股息是两条重要线索, AH折价较为明显的港股中资金融板块和性价比较高的中资银行、地产值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