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證武器化!美國不讓中國參加國際宇航聯大會,中國科學家仍獲大獎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29日宣佈,在美國舉辦的國際宇航聯大會上,該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戚發軔和一位意大利科學家一起獲得了本年度的“名人堂”獎項,這也是該院第二位獲得這一“終身成就獎”的中國科學家。

簽證武器化!美國不讓中國參加國際宇航聯大會,中國科學家仍獲大獎

戚發軔院士(圖來自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戚發軔院士是中國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中國知名空間技術專家和衛星工程技術學科帶頭人,他多年來為中國空間技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國際宇航界與中國在航天領域合作打下了基礎。

這一獎項的頒發也多少衝淡了此次宇航聯大會的尷尬氛圍——哪怕戚發軔院士本人沒能親自到場領獎。

尷尬一幕:“大字報被髮到天上去了!”

“已閱,狗屁不通!大字報在地上貼就行了,不要發到天上去。”

——這是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名著《三體》中的一個經典段子。故事中,中國政府正準備向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發送信號進行溝通,第一版給外星人的“信件”基於地球上的意識形態鬥爭被寫成了戰鬥檄文,結果捱了領導人一頓罵。

不幸的是,在現實的世界中,人類探索星空的努力也被國家之間的政治鬥爭“搶了戲”。

10月下旬,國際宇航聯大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數千名來自全球各國的宇航界官員、專家齊聚一堂,分享人類飛向太空探索未知的最新進展,堪稱探索太空的“地球代表隊”。然而在大會現場,卻出現耐人尋味的一幕:在一個由與會人員依靠手機投票排行的“留言牆”上,一個問題被大家“頂”到最高:

“中國人去哪裡了?”

簽證武器化!美國不讓中國參加國際宇航聯大會,中國科學家仍獲大獎

被頂上留言牆的第一條留言寫著“我好像沒看到一個重要的航天機構,中國人在哪呢?”(圖來自新華網)

原來,被稱為“宇航界奧運會”的國際宇航聯大會,此前曾宣佈會有包括現任國際宇航聯合會副主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以及國際宇航聯合會選舉委員會委員、中國宇航學會秘書長等一批人員的中國代表團出席,然而在大會上,中國代表團均未露面。

中國外交部:美國將簽證“武器化”

在23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證實:“我也從媒體上看到了有關消息。之後馬上向中國國家航天局進行了瞭解核實。的確,中方代表團集體缺席今年的國際宇航聯大會,原因就是美方沒有及時發放簽證。”

華春瑩介紹,國際宇航聯大會是由國際宇航聯合會以及國際宇航科學院、國際空間法學會聯合舉辦的航天領域大會,每年至少有幾千名各國政府官員、企業家、科技人員參會,被稱為宇航界的“奧運會”。中國一直是航天多邊合作的支持者,也是國際宇航聯大會的重要參與方,每年均派代表團參會。

“美方把簽證問題‘武器化’,一再藐視國際責任和義務,阻礙正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對國際社會各方正當權益造成威脅和損害。我們敦促美方認真反省,切實改正。”華春瑩表示,今年7月,中方在會議召開前3個月就向美方提交了參加國際宇航聯大會的初步人員名單,中國國家航天局代表團於10月12日前往美國駐華使館面籤,但直到會議開始那一天,中方代表團團長都沒有獲得美國簽證,導致中方代表團無法參加開幕式、局長論壇等重要活動。

美國媒體:中國“才”提前一百多天申請簽證

美國媒體《華盛頓郵報》也報道了中國代表團缺席的消息,不過話裡話外將責任甩給了中國。報道稱,大會的主辦方提前兩年就開始與美國國務院交涉,希望中國代表團能夠順利取得簽證。但中國方面直到“春末”才提交第一批名單,最後一批名單則直到開會幾周前才提交。以至於使館面籤被推遲到大會召開前一個星期,以至於未能成行。

不過眾所周知的是,使館面籤何時進行,主要取決於美國方面的安排。《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似乎暗示著,美國對參加國際會議的代表團進行上百天的審查是正常的,中國沒有提前兩年向美方申請才是“不正常”的。

“簽證門”頻發,有政要喊話“聯合國遷出美國”

華春瑩在發佈會上指出,這次中國國家航天局遭遇的赴美簽證問題只是冰山一角。一段時間以來,美方對中方的學者、學生、企業界人士和科技人員等赴美頻頻採取拒籤、拖延簽證申請、吊銷赴美長期簽證、盤查騷擾等措施,阻撓中美正常的人文交流與人員往來,損害了中方人員的安全與合法權益。

她還提到,近期,美方違反1947年《聯合國和美國關於聯合國總部的協定》中規定的義務,拒絕向多名俄羅斯、伊朗等國赴美出席第74屆聯大的代表團成員發放簽證。

雖然按照有關協定,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在法律上屬於國際領地,美國必須向前往紐約參加聯合國公務的聯合國成員國代表發放簽證,不得以任何理由的拒絕。事實上,自從聯合國落戶美國紐約以來,關於美國“不喜歡”的聯合國成員進入入境美國的糾紛就時有出現。華春瑩提到的伊朗代表出席聯大事件就是一例。

簽證武器化!美國不讓中國參加國際宇航聯大會,中國科學家仍獲大獎

按照相關協定,聯合國所在地屬於國際領土,美國不得阻止任何成員國代表進入,但近來簽證問題導致的外交爭端仍然時有發生(新華網資料圖)

彼時美國指責伊朗支持對沙特油田進行空襲,與伊朗關係緊張,伊朗、總統、外交部長在內的代表團,直到聯大開幕也未能拿到赴美簽證。雖然大會召開後的第三天,美國還是給出了簽證,沒有“違約”,但這番侮辱性的操作仍然讓國際輿論頗有微詞。伊朗外長扎裡夫甚至直接喊話,呼籲聯合國搬出美國。

科研合作攔不住:地上不見,天上揮手

其實,孤立中國航天部門也並非美國宇航局(NASA)的本意。

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商業、司法、科學及相關機構小組委員會主席沃爾夫(Frank Wolf)曾於2011年度美國財政開支法案中添加了一條禁令,禁止美中兩國之間任何與美國宇航局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甚至還以以反間諜為由禁止NASA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這項法案也因此被稱為“沃爾夫法案”。

因為這項法案的阻撓,中美兩國近些年來在航天領域的合作都十分“高大上”——普遍發生在外太空。最近的一個例子是,今年2月,美國的繞月飛行器拍攝了中國嫦娥四號著陸器和月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上的影像,而美國的飛行器之所以能夠找到嫦娥與玉兔,是因為中國方面提供了精確的著陸座標。在地面上不能握手言歡,只能在月球軌道上遙遙相望。中美在航天領域的合作,可以說是“被迫高端”了。

頒發給戚發軔院士的“名人堂”獎項也或多或少的體現了國際航天界對各種“場外因素”的不滿。“名人堂”是IAF的常設性榮譽,該獎項由IAF成員組織提名,旨在表彰對推動空間科學技術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該獎於每年國際宇航大會閉幕式上頒出,每年獲獎者人數最多10人。獲得該榮譽的科學家的照片、資料等將被永久陳列在IAF網站。

10月29日,另一場科學界的盛事——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中國上海舉辦。在論壇上,“維護國際科學界的開放性”也被與會科學家頻繁提起。“如果各國閉門造車,停止對話,認為這樣就可以優先於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擔任論壇主持人的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能源部前部長朱棣文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