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什麼時候可以全面普及淘汰勞動力和普工?

小白234


AI(人工智能)目前處於研發階段,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行業都已經應用到了民用或是商用。

我們先回顧以下歷史——中國歷史


1995年的中國,在國內“586”還沒有普及,上網還在用撥號163、169,一小時2-4元不等,一臺電腦的價格在5000-8000之間,硬盤在2g左右,內存在64m左右,他能做什麼呢?當時Office還處於正版狀態,國內沒有普及,電腦在商業中只能處於奢侈品。

而人工的費用大概在500/月,(我都記得我父親在當年工資應該是1000左右),一臺電腦可以供一個人大概一年的費用,所以在當時電腦沒法普及有很多原因。


2000年,國內電腦基本上進入家庭的生活(富裕家庭基本上會有電腦了),我家是98年有的電腦,我接觸電腦後學的第一件事是打字,然後接觸的騰訊(99年),搜狐新浪等。但是當時企業用電腦基本用於算賬和財務了。人工費沒漲多少,電腦的成本也沒降多少。


2005年,這個期間是中國盜版最猖狂的時段,中國電腦飛速發展時期,大部分企業都用上了電腦,互聯網企業更是人手一臺,甚至很多企業用上了筆記本。市面上的軟件(盜版)應有盡有。電腦可以做什麼?財務、流程審核、商品管理(進銷存)、客戶管理(erp)甚至一些複雜的都沒問題,例如醫院的問診、學校的食堂、政府的辦公(OA)。


2010年,全球互聯網進入了移動時代,這時候我們可以談談AI了,什麼叫人工智能,智能代表的是有思想,我們回想下咱們人2-3歲的時候,我們智能嗎?上廁所基本上都不順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因為我們數據量不夠(我們上廁所的次數不夠)不能統計分析出最佳路線。10年後全球互聯網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就是在為AI在打基礎。


2015年,物聯網概念出現,也就是大數據時代的升級版、2.0版,我們想一想。美團、高德有沒有為你提供過一些AI的服務,肯定是有的,舉例子,你手機有高德,你開車去了一個你沒有到過的城市打開高德後,它會優先為你找酒店;美團你用過幾次之後它會推薦給你一些你想要看到的商品。包括你上淘寶看過的商品後,你在其他網站的廣告又看到了相似產品。這就是大數據時代、物聯網概念。


2019年,今天,我們講下AI民用什麼時候能全面取代人工,首先重工業基本上AI已經取代了人工,例如汽車製造業、鋼鐵業、生產業等。中型輕型工業也有一大部分取代了人工,例如書包、衣服、傢俱等。那麼什麼時候會全面取代——不會全面取代,機械畢竟是死的,它只能按照邏輯進行運作,它沒有感情,需要高密度、高精度、高質量的企業會全面取代人工,但是一些藝術類、舒適類的企業就不會被取代,就像工藝品,景德鎮的人工工藝品,機械的畢竟沒有藝術感。


韓冰移動電商


這個時間點是模糊的,只能說,人工智能正在逐漸取代人的工作,從部分剝奪到最終的全面剝奪。

以前我們說的機器人,都是自動機器,即在工作流程穩定的場合,通過編程實現的自動操作手。

現在通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機器表現出和人一樣的能力,比如查看醫學圖像識別癌症,AI新聞寫作,下圍棋等等。

可以預計,被高效的機器取代的工作崗位是越來越多的。到時候,失業的人口怎麼辦呢?要麼轉型,要麼待業。政府給失業的人提供一份失業金,養起來。這是最不用擔心的,社會生產力大大發展了,底層人民的生活水平肯定會提高的。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


聊科技愛生活


題目意思

1.人工智能全面普及時間。

2.普及的同時淘汰勞動力和普工------->也就是企業大量使用人工智能

總結一下就是想知道:全部企業或者說是大多數企業都使用人工智能的時間。

這個時間點我誰也不知道,但是當人們在擔心未來人工智能將來會淘汰我們的工作的時候,其實未來已來。


潤物細無聲

前幾年因為壓力大經常發生跳樓事件的主角“富士康”,10年前宣佈的“百萬臺機器人計劃”已佈局8萬臺機器人,熄燈工廠減員84%。富士康應該不會再有跳樓新聞了。

未來80%的水流線將不需要人工。



在美國鳳凰城,你拿起手機打開軟件叫車,不久後就會有一輛無人駕駛的谷歌Waymo汽車停到你身邊,這樣的事對於鳳凰城的居民來說已經是常態。



私家車的普及無人駕駛汽車可能還需要2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又或許有了隨叫隨到無人駕駛汽車,會有更多的人選擇不買車。


而未來的出租車行業,未來的司機就很尷尬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道路的智能化化,信息化,無人駕駛汽車不停的升級迭代,總有一天,無人駕駛汽車會超過現在的人工汽車,因為人會犯困,計算機不會,人對新的道路不熟悉,計算機對哪都很熟悉。


去年在北京住酒店,大堂就有個機器人負責引導工作,打前臺電話要東西,是機器人送來的,也許過幾天,連前臺接話員都不需要了,房間裡有個觸摸屏,所有的水、牙刷、衛生紙。。。。點一下機器人就送來了。

還有無人超市,無人圖書館,無人飯店,無人酒店。。。。。。



什麼時候會波及到你的生活

總之現在已經有很多類人工智能的應用發生,但是很多人都談人工智能色變,好像未來人工智能會取代他們。未來其實已經悄悄到來,只是沒想像中那麼快。人工智能不是洪水猛獸,好像會一天就淹了你。人工智能還是個嬰兒甚至是胚胎,你現在跟他一起成長改變還是來得及的,我們這代人結束也達不到他的頂峰。


歷史圖鑑


首先,我們要對人工智能有一個準確的認識。

人工智能(AI)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科學。它主要研究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而且它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但今後要全面普及淘汰勞力工和普工,我認為可能性不大。

比如,在一些工作場所不固定、工作環境變化大的地方,人工智能機器人很難適應現場的變化;再比如,在高爐鍊鐵生產中,爐前的渣鐵排放、現場清理、事故處理等工作,機器人永遠取代不了勞力工和普工。類似的例子很多很多,咱不一一列舉。因為外部條件永遠在變化,而機器人比使用於條件穩定的場合。

不過,在很多領域,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的應用,減輕了人的勞動強度,把人解放出來,讓人更好的從事其它工作,或者更好地休息娛樂。

我們所作的,就是要不斷學習進步,適應時代的發展。在人工智能應用領域,學會操作使用人工智能機器人。


煉Fe人


新思界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想了解更多行業資訊就請關注“新思界網”,給您提供最新、最全面、最有深度的行業分析及投資建議。

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不斷髮展,作為一種智能硬件,服務機器人產品將通過與軟件加深融合的方式對傳統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不斷實現更為強大的功能和更為豐富的應用場景;作為物聯網生態系統中的信息交換中樞,服務機器人還將藉助互聯網和云為其他聯網設備提供隨時、隨地的信息輸入,並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代替用戶對其它聯網設備進行自主操控,為用戶提供智能化服務,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佈《2019-2024年服務機器人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中的數據,2014年我國服務機器人銷售額137.83億元,同比增長28%。服務機器人的消費市場分佈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的環渤海(26.1%)及長三角(27.8%)、珠三角地區(33.7%),而中部地區(10.1%)和西部地區(2.3%)應用較少。
服務機器人包括:專用服務機器人,應用在國防、農業、物流、醫療、救援等專業性較強的領域,最終用戶以企業客戶為主;家庭服務機器人,主要應用在家務、娛樂、陪護、住宅監控等生活類應用場景,最終用戶以個人客戶為主;商用服務機器人,主要應用在銀行、餐廳、賣場、大型企業等商業應用場景,最終用戶以企業客戶為主。家庭服務機器人是服務機器人行業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2018年家庭服務機器人展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份額的35.4%。

新思界產業研究員認為,在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城市化、技術進步等積極因素的推動下,我國服務機 器人市場呈現出“起步晚、空間大”的特點。在技術方面,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使人們以智能手機作為移動終端實現了對家庭服務機器人等智能硬件的遠程遙控,顯著提升了人們對於智能化產品的用戶體驗,從而將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與物聯網和智能家居生活緊密聯繫在了一起。

上述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近年來我國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需求呈現迅猛增長的態勢,預計2023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將達到326.8億元。

新思界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想了解更多行業資訊就請關注“新思界網”,給您提供最新、最全面、最有深度的行業分析及投資建議。


新思界網


科技水平發現到如今,到處都能聽到“AI”。這麼一說我們現在好像全面進入智能時代,生活大部分都被智能取代,那為什麼不大力發展?

好處和危害:

好處:人工智能時代最大的功能就是能更好的自動化,取代工廠的機械化工作,減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出錯機率,在危險的情景中可以利用機器人來完成一系列的高危工作。

危害:從事工廠生產流水線的人員大批量的失業,老一輩的底層工作者找不到工作,這使得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承擔的起得責任。尤其是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文化差異落後較大,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對他們是一種毀滅性打擊。

如何才能做到全面普及人工智能?

總得來說,人工智能要以客觀角度去看待,揚長避短,我個人認為,要每一個人都能利用電腦簡單操控人工智能運作,社會層面要全面進入小康水平。當然“AI”如今發展的如火如茶,想要全面進入智能時代還處於一個“搖籃”還需要些時間來沉澱。





科樂公園


看了幾個答案,說得都不錯。我就狗尾續貂吧。

從理論上來講,人工智能必然會淘汰一些工種。但還有一些工種,人工智能是永遠無法替代人工的。請注意,我說的是“永遠”。

洗衣機,其實就是人工智能了。洗衣機乾得很好,比手工洗得好。

計算機下棋,是更典型的人工智能,現在基本上已經突破了圍棋,在這一領域,人工智能從落後到趕超,今後也可以全面碾壓人類。

你不要以為下棋是高級技能,下棋其實是很低級的,是腦力活中的體力活。

我想說的是,低級智能領域,計算機是可以替代人工的。現在已經替代了。誰現在還手洗衣服呢,除了特殊要求,一般我們都用智能化的洗衣機。

接下來的問題,哪些是“高級”智能呢?區分高級與低級的標準是什麼?

算了我還是賣一個關子吧。


通行證用戶


人工智能的普及,是一個長期並緩慢的過程,因為人類工作,生話,學習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繁複的勞動工況,生活場摬,把控生態,學習格局浩如煙海。

至於說Al完全替代人類勞動力,普通工,我的回答是:永遠不可能,原因1,勞動是廣泛的概念,博大精深,Al無論如何取代,總有邊緣工作,與Al普及中產生的大量的運維監管,等工作。

原因2,勞動是人類發展,生命演化的必然需求,人離不開勞動,所以人類社會最終會預留,滿足人們勞動的領域,給人們繼續創造價值的空間與生態,以提升人的成就感,幸福感。

儘管當人類社會在Al中期會進入分享經濟時代,即產品豐富,相互施捨十社會福利的兜底保障,人們的薪資生活非常滿意,之後在A1後期過渡到共享經濟時代,但是勞動從生話生產中走向文明與藝術創作,走向精神與文化的創造,所以勞動會永遠伴隨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