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塊廣告牌》表面上是硬核媽媽復仇記,實際是關於救贖的故事

《三塊廣告牌》自2017年上映以來就大受好評,並在2018年一舉奪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2018年3月在國內上映,豆瓣評分8.7,足見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肯定。

《三塊廣告牌》表面上是硬核媽媽復仇記,實際是關於救贖的故事

《三塊廣告牌》是由英國著名導演馬丁·麥克唐納自編自導的劇情片,故事講述的是: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上,一位女孩外出時慘遭姦殺,案件7個月未偵破。由於線索不足,警局暫時擱置這個案件。無奈之下,女孩的母親在家附近一條荒廢的公路上租下閒置的三塊廣告牌,質問當地警察局長案件為何沒有進展。 硬核媽媽公開叫板警察局長,以求為自己死去的女兒討回公道。三塊廣告牌是這位母親宣洩憤怒的出口,也是她尋求真兇唯一的途徑,然而在故事一波三折之後,母親終於學會放下憤怒,獲得救贖

一, 以憤怒為開端

故事一開始,女主角米爾德里德到廣告公司租賃路邊閒置的廣告牌,三塊廣告牌被塗成了血紅色,上面分別寫著“強姦致死”“至今仍未破案”“怎麼回事,威洛比局長”。

米爾德里德的女兒被強暴並焚燒,案件未能偵破,7個月過去了,警察局長似乎已經忘記了這個案子。憤怒的母親米爾德里德不顧已患癌症的威洛比局長的解釋,不顧神父的勸解,固執的租了三塊廣告牌,想要為女兒伸張正義,逼迫警局找出真兇。

《三塊廣告牌》表面上是硬核媽媽復仇記,實際是關於救贖的故事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母親總是給人以溫柔之感,母愛總是如涓涓細流般。母親並不高大偉岸,也並不堅強勇敢,然而,當她們的孩子遇到危險需要保護時,當她們的孩子受到不公正對待時,她們便如身負鎧甲的勇士一般,為孩子衝鋒陷陣。她們的鎧甲,也不過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罷了。

米爾德里德也是一位母親。面對女兒的慘死,面對警局的不作為,她選擇了以一人之力推動事情的進展,她選擇了一腔孤勇為女兒討回公道。在她撐不下去的時候,她也只是穿著女兒的拖鞋自言自語告訴自己要堅持。

母親是柔弱的,但母親又是偉大的,他們為了自己的孩子,敢於挑戰這個世界。今年在國內上映的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裡也有類似的情節。艾莉婭在一次派對活動後遭到強暴,四名犯罪嫌疑人卻被法庭判為無罪。艾莉婭的母親傷心欲絕,在走投無路後決定親手為女兒尋求正義,最後四位犯罪嫌疑人都為曾經的錯誤付出了代價。

《三塊廣告牌》表面上是硬核媽媽復仇記,實際是關於救贖的故事

這部電影裡,有一句極其經典的臺詞“神不能無所不在,所以他創造了媽媽。”正義到不了的地方,還有母親。

人們說“正義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可遲到的代價又有多少人承受得起?當正義無法伸張時,你會怎麼做?

這兩位母親都陷入了憤怒,為了尋求正義不折手段。佛語有言: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因著對孩子無盡而深沉的愛,滋生出這位母親對他人、對世界更多的恨意,愛越深,恨越重。因此在女兒枉死,警局不作為的情況下,作為母親,米爾德里德選擇用憤怒來面對整個世界。

二,以犧牲為中場

故事的轉折出現在局長威洛比的自殺。身患絕症的威洛比為了不在生命最後幾個月給家人帶來痛苦,選擇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

《三塊廣告牌》表面上是硬核媽媽復仇記,實際是關於救贖的故事

威洛比的死激化了米爾德里德和小鎮居民的矛盾,小鎮居民都認為深受愛戴的威洛爾是被米爾德里德逼死的。她送兒子去上學,有同學朝他們的車扔飲料。有陌生人到她打工的店裡辱罵她,羞辱她。她前夫醉酒後,放火燒了她的廣告牌。

威洛比局長的妻子轉交給米爾德里德一封威比局長的遺書,在信中,他為沒有抓到兇手就決定去死道歉,稱讚廣告牌是一步好棋,他幫米爾德里德支付了廣告牌下個月的租金,並祈禱她能抓住兇手。

《三塊廣告牌》表面上是硬核媽媽復仇記,實際是關於救贖的故事

看完信後,米爾德里德陷入了沉思,“我為沒有抓到你女兒的兇手就決定去死道歉,這對我來說非常痛苦,一想到你認為我不關心此事我就心碎,因為我真的關心。”通過這封信,她才瞭解威洛比局長對這個案件的態度。米爾德里德的女兒出事時沒有任何目擊證人,DNA數據比配不上任何其他案件的涉案人員。威洛比局長竭盡全力的抓捕犯人,也無能為力。他不是懶政,他到死都為這個案子揪心。

威洛比局長的信揭示了米爾德里德憤怒背後的盲目,他不應該成為這位母親控訴的對象,但他依然稱讚廣告牌是一步好棋,為米爾德里德追求正義的道路添磚加瓦,這是他給一位失去女兒的母親最後的善意。

威洛比局長不僅給憤怒的母親米爾德里德留下了信,他同時給自己的下屬迪克森留下了一封遺書。長久以來,迪克森是一個衝動、暴力且有種族歧視的警員,在執法的過程中,他常常粗暴不堪。然而在這封信裡,威洛比局長告訴迪克森,他理解迪克森這樣的性格是由於爸爸去世,他得照顧老媽,負責一切造成的。他告訴迪克森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警察,他內心深處是個正派的人,他要學會控制怒火,不那麼暴躁。他需要愛,而不是恨,恨意永遠無法解決問題,愛生靜,靜生思,偵查是需要思考的。

《三塊廣告牌》表面上是硬核媽媽復仇記,實際是關於救贖的故事

正是這封信,讓暴躁了十幾年的迪克森終於開始決定成為一個好警察。在他讀完這封信後,面對失火被殺死的境況中,他的第一反應,是救下關於女主米爾德里德女兒的案件記錄。

因為廣告牌被燒而失去理智的米爾德里德放火燒了警察局,縱火前,她打了兩次電話確認警察局裡沒人,可縱火後,她看到渾身起火的迪克森從警察局裡跳出來。錯愕的米爾德里德站在街上不知如何是好。此刻她心底的善良被激發,她只想惡作劇給警察局施壓,卻無意中傷害到了一個人。當她看到迪克森搶救出的女兒的案宗時,她揉了揉鼻子,被感動了。

《三塊廣告牌》表面上是硬核媽媽復仇記,實際是關於救贖的故事

縱火事件讓米爾德里德徹底放下了心裡的仇恨和憤怒,迪克森奮不顧身的搶救案宗,賣車的侏儒挺身而出為她做偽證,米爾德里德看到了周圍人對她無條件的善意,前夫現女友的一句“憤怒只會招致更大的憤怒”更是點醒了她,米爾德里德對前夫說“好好對她,查理”成為她釋放善意的開端。

迪克森被燒傷後碰巧和被他打殘的廣告公司老闆住同一間病房,他哭著對小夥子道歉,小夥子沒有趁機報復或者責罵他。而是說“別哭,眼淚會讓傷口更痛”,然後一瘸一拐地給他遞上一杯插有吸管的橙汁。

迪克森的惡和憤怒釋放後,得到的是威洛爾局長能看到他本質的正派和廣告公司老闆以德報怨,從此他的人生軌跡發生轉變。

《三塊廣告牌》表面上是硬核媽媽復仇記,實際是關於救贖的故事

心理學中說,心靈的三層結構分為保護層、傷痛層和真我。一開始,米爾德里德和迪克森覺得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於是自我保護,以暴制暴,以武力來對抗這個對他們不公的世界。威洛爾局長的遺書,周圍人無條件的善意,這些情感到達了他們的刺痛層,他們也開始轉變,釋放自己真我的善良。

三,以救贖為落幕

迪克森願意與米爾德里德並肩作戰,他想抓住殺死米爾德里德女兒的兇手,證明自己是名優秀的警察。

迪克森在酒吧喝酒時聽到鄰座的聊天,他從談話內容猜測這個人就是案件的兇手。他認真記住了這個人的車牌號,還故意激怒他,被這個男人打得遍體鱗傷,獲取了這個男人的DNA。

迪克森做的這一切給了米爾德里德很大的希望,也得到了米爾德里德的一句“謝謝”。

《三塊廣告牌》表面上是硬核媽媽復仇記,實際是關於救贖的故事

電影的結尾,導演並沒有給觀眾一個期待的結局。很遺憾DNA檢測證明這個人不是殺害米爾德里德女兒的兇手,兩人在希望燃起又破滅之後選擇開始一場復仇的旅程,去這個人生活的城市,懲罰這個很可能是某個案件裡的強姦犯。

影片最後,米爾德里德和警員迪克森一起踏上了追殺強姦犯的路途,這對水火不容的敵人此刻成為了並肩作戰的戰友。米爾德里德對迪克森坦言警察局的火是她放的,迪克森卻笑著說:“不是你還能是誰?”他心裡早就原諒了米爾德里德,他不再是之前衝動暴力的警員,這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讓他得到救贖,學會寬容。

“你確定我們還要這麼做嗎?”“我不確定,我們可以路上慢慢決定。”

這個故事是開放式結局,導演並沒有告訴我們米爾德里德是否會去殺人,但看到這裡,觀眾應該能猜到,米爾德里德心裡的憤怒已經化解了,迪克森也脫胎換骨。

威洛爾局長給迪克森的信裡寫到的“恨意永遠無法解決問題”昇華了整部電影的主題。

《三塊廣告牌》表面上是硬核媽媽復仇記,實際是關於救贖的故事

《聖經》有這樣一句話:恨,能挑起爭端; 愛,能遮掩一切過錯。放下仇恨和憤怒,向這個世界釋放善意,才能獲得靈魂的救贖。

前段時間的臺灣高分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引起不少觀眾的熱議。這個故事由一場電影院的持槍殺人案開始。賈靜雯飾演的喬安,她的兒子就是這個案件的受害者之一。兩年來,喬安一直無法走出喪子之痛,並且對殺害自己兒子的兇手耿耿於懷。在得知自己的下屬李大芝是殺害自己兒子兇手的親妹妹後,她第一反應是與之爭吵,她甚至利用李大芝和她的爸媽來製造新聞。殺人兇手的家人被曝光在眾人之下,李大芝和她爸媽的生活受到了嚴重干擾。兩個老人多年來四處奔波,隱藏身份生活,只因為他們的兒子是殺人犯。

喬安在曝光他們之後,開始反省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在無形中自己也做了一個劊子手。在故事的結尾,喬安終於走出過去的陰霾,她戒掉了酒,也修復了與丈夫的關係,並且有勇氣走入電影院。甚至面對李大芝對自己的稱讚,能帶著禮貌的微笑回應一句“謝謝”。

《三塊廣告牌》表面上是硬核媽媽復仇記,實際是關於救贖的故事

宮崎駿在《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裡說了這樣一句話:“

有一天,驀然回首,你會發現,那個給你許多痛苦的人,卻也是你的救贖。”世事無常,我們總會經歷痛苦和磨難,帶著恨和怒火生活,生活也會回應我們無止盡的憤怒,只有自我救贖,人生才會豁然開朗。憤怒只會招致更深的憤怒,恨意永遠無法解決事情,但愛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