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行业如何打破传统商业模式


水果行业如何打破传统商业模式

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且能够帮助消化。水果是对部分可以食用的植物果实和种子的统称。水果为家庭或待客常用的果品,如桃、苹果、橙子等。水果行业指的是水果种植业。在中国制定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中国把水果行业归入农业(国统局代码01)中的水果种植(A015),其统计代码为A015。

近几年期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果品产业在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市场需求不断升级的双重挑战下,依然呈现出发展活力,各项经济指标均持续稳步增长。

产业规模较上一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扩大,水果栽种面积和产量继续保持适度增长,采用新苗木、新技术的果业种植基地数量显著增加。全国果品市场运行情况较平稳,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果品采收价格同比大幅增长。以互联网融入果品产销为特征的现代流通方式日益深入发展,在品牌化经营和果品质量安全方面有显著提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出产国,居全球13个产量超1000万吨的国家之首;世界上主要的热带水果大部分都是中国大宗的品种。然而我国的热带水果绝大部分以鲜食为主,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始终跳不出“丰产歉收”、“果贱伤农”的怪圈。热带水果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加工,政府对水果业的扶持应向深加工转移,增强水果产业竞争力,从根本上破解千百万果农的增收难题。

我国2016年水果种植面积为12981.55千公顷,相比2015年增长1.29%,预计2017年水果种植面积为13148.55千公顷,同比增长1.60%。2016年全年水果产量2.83亿吨,比2015年增产3.75%。

预计2017年全年水果产量达到2.94亿吨,同比增长3.85%。近几年水果产量保持着稳定增长。随着人们改善性需求大大增加,最近几年水果消费持续增长。2017年我国水果消费量达2.76亿吨,未来几年可能会保持稳定的增长。水果产业将达到万亿级,蕴含巨大发展潜力。

一、2015-2017年我国水果行业市场规模

水果行业如何打破传统商业模式

图表:2015-2017我国果园种植面积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水果行业如何打破传统商业模式

图表:2015-2017我国水果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017年1至11月,我国水果进口量400.8万吨,同比上升12%;进口金额50.9亿美元,同比上升5%。按进口量排序,排名前三的进口水果品类为:香蕉(进口量92.6万吨,同比上升15%,进口额5.2亿美元,同比下降5%);鲜火龙果(进口量48.2万吨,同比上升1%,进口额3.5亿美元,同比持平);鲜龙眼(进口量45.2万吨,同比上升66%,进口额3.8亿美元,同比上升68%)。

二、2015-2017年我国水果行业发展分析

2015年中国果园面积为12817千公顷,同比下降2.37%,导致当年种植面积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平原造林,果园被改造成生态林,果树更新;2016年我国果园种植面积缓慢提升,从新呈现正增长的态势,增长率为1.29%,种植面积达到12981.55千公顷。

由于2017年国家统计局还未更新官方数据,按照中研究普华产业研究院预测2017年果园面积保持正增长,增长率为1.60%,种植面积达到13148.55千公顷,主要原因包括,果树更新逐渐完成,第三代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及新品种的出现更能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

2015年中国水果产量为27375.03万吨,同比增长4.72%;2016年仍然保持正增长,水果产量达到28351.10万吨,同比增长3.57%,增长率相对有所放缓;2017年产量预计将持续上升达到29442.62,增长率为3.85%,主要是受到水果品种不断丰富,种植面积有望持续上升的影响。

三、2015-2017年中国水果行业企业发展分析

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竞争加剧

水果行业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年都有大量的企业进入水果种植、经营行业中。2015年-2017年三年时间,注册成立的企业超过2万家。由于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企业间竞争较为激烈。

第三代水果兴起,企业纷纷扩大经营品种

虽然第三代水果的栽培历史较短,但人们对第三代水果的认识不断提高,开始进入品种化、栽培化及综合开发的新阶段。目前,第三代水果的种植分布与原产地高度相关,规模化种植存在区域性,产量比第一、第二代水果低,部分第三代水果没有规模化种植。

每种水果的规模种植省份一般是3~5个:沙棘由于耐旱、耐盐碱、抗风沙等,在西北和东北有规模种植,是种植最广的第三代水果;山核桃在浙、皖两省大量种植,集中在浙江临安和安徽宁国;刺梨在贵州有规模化种植:黑莓、钙果、桑葚、醋栗、掌叶覆盆子、野葡萄等仅限于1~2个地区。种植规模方面:蓝莓、酸枣、树莓、香榧等有较大面积的规模化种植;余甘子、黑莓、钙果、桑葚有部分规模化种植;其余几种处于零散种植或野生状态。

第三代水果风味独特、药食同源、营养价值高,但保鲜期短。深度加工成为第三代水果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深度加工的产品已经成功进入市场,而且反响不错。

蓝莓素有“浆果之王”美誉,可加工成食品、饮品和保健品等上千种产品,主要产品有冷冻果、果酒、果汁、果酱、酸奶、色素产品、蛋糕和冰淇淋等,由于我国鲜果质量欠佳、技术加工落后等,出口价格比国际市场低30%~50%;酸枣果实主要加工为酸枣面、酸枣汁和酸枣仁;余甘子不但宜鲜食,还可加工成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保健型食品和药品,如蜜饯、糖果、果酱、果汁、罐头、饮料、余甘糕、低度酒、冲剂等系列产品,畅销港澳及东南亚;沙棘果实广泛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许多领域,国内市场的产品有沙棘茶、沙棘汁、沙棘果脯、沙棘露、沙棘醋、沙棘黄酮软胶囊、沙棘油及软胶囊和沙棘化妆品等,国际市场上的沙棘产品主要有果汁、果酒、沙棘油、化妆品、口腔溃疡喷剂、治烫伤剂和内服药品等。

水果行业如何打破传统商业模式

传统商业模式受到冲击,新型商业模式不断发展

2012年被视为生鲜电商发展的元年。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简称生鲜电商,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新鲜水果等产品。生鲜电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大趋势而发展。以顺丰优选、可溯生活、一号生鲜、本来生活、沱沱公社、美味七七、甫田、菜管家、15分等为代表的商家都获得了强大的资金注入,而且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行业资源优势,进而上演了一场生鲜电商备战大赛。

2015年我国的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在500亿元左右,2018年有望超1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在50%左右。随着收入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群和中产阶级对于生鲜上门的需求会变得更加强烈。以传统商业方式为代表的摊贩、市场等经营企业受到冲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