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全部離職、遊走退市邊緣,暴風集團真得“涼涼”了?

如其名字一樣,現今的暴風集團正處於“風暴中心”。11月1日,昔日的互聯網明星暴風集團通過“高管全部離職,監管緊急問詢:趕緊聘任”的方式登上微博了熱搜榜。看似啼笑皆非的消息,實則透露出了其當前的內憂外患的窘境。

高管全部離職、遊走退市邊緣,暴風集團真得“涼涼”了?

而受“高管全部離職”的消息影響,暴風集團在二級市場也不好過。自10月30日以來,該公司已經連續錄得兩個跌停板,截至發稿其股價大跌6.85%至4.35元,成交3.35億元,最新總市值為14.33億元。

高管全部離職、遊走退市邊緣,暴風集團真得“涼涼”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幾天前,暴風集團還一度因為傍上區塊鏈概念遭到資金爆炒,在10月25日和28日連續漲停,不曾想還沒過去幾天,就被高管全部離職的消息砸下區塊鏈概念股被追捧的“神壇”,而那些抱著僥倖心理進場的投資者也無疑被“悶殺”了。

那麼,暴風集團離崩塌真得只有一步之遙了?

高管全部離職、遊走退市邊緣,暴風集團真得“涼涼”了?

高管全部離職,監管緊急問詢:趕緊聘任

10月30日,暴風集團發佈公告稱,集團董事會已收到副總經理張鵬宇、首席財務官張麗娜和證券事務代表於兆輝辭職報告。而需要指出的是,除已被批准逮捕的總經理馮鑫外,暴風集團的高級管理人員已全部辭職,協助信息披露事務的證券事務代表也已辭職。

高管全部離職、遊走退市邊緣,暴風集團真得“涼涼”了?

該公告一經發布,一時之間在市場激起千層浪,不少業內人士甚至直言:“高管都走光了的公司,還有什麼崛起的希望呢”。

與此同時,當前的暴風集團混亂局面也被監管部門注意到了。10月31日,深交所對暴風集團下發關注函稱,在實控人被捕後,暴風集團全部高管已經全部辭職,導致公司出現了信息披露工作人員缺位的情況。對此,深交所催促公司儘快招聘高級管理人員,確保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而隨著高管們全部離職的消息發酵,暴風集團的股價又開始一降再降,自30日以來,該公司已經連續錄得兩個跌停板,最新總市值為14.33億元,距市值巔峰時期的400億元而言已跌去了逾96%。

需要指出的是,暴風集團的高管排隊離場也不是毫無預兆。據wind數據顯示,其副總經理張鵬宇自2018年開始開始頻繁減持,目前已累計減持6次,合計減持近11.97萬股。其中,在今年7月份減持就達到了5.13萬股。而高管崔天龍在今年三月份,一下子減持48.95股,創該公司高管減持幅度最大的記錄。

高管全部離職、遊走退市邊緣,暴風集團真得“涼涼”了?

而除了高管不斷減持股票離場之外,暴風集團的實控人馮鑫的股份已經陷入高度質押的泥沼。據該公司披露的公告顯示,馮鑫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95.35%均已質押,佔公司總股本的 20.35%。但馮鑫稱,其中只有極少部分是貼補家用的,其餘都用於業務發展。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像暴風集團的高管們一樣能夠提前離場,目前為止還有一些不論是靠著區塊鏈跑步進場的新股民們,還是持有比較久的老股民們都沒能夠及時離場。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暴風集團仍有6.35萬股東。

如今,隨著暴風集團的風暴越來越大,這幾萬被套住的股民只能在風中凌亂。

三季度虧損,遊走在退市邊緣

需要指出的是,在暴風集團發佈高管全部離職的公告的那天,該公司也披露了今年第三季度的財報,但實際上,其業績可謂是再度滑坡,表現不盡人意。

據財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360.05萬元,同比下滑90.95%;實現歸母淨利潤-6.50億元,同比下滑184.50%。其中,暴風集團三季度僅實現營業收入1000.75萬元,同比下降95.87%;實現歸母淨利潤-3.86億元,同比下滑215.76%。

高管全部離職、遊走退市邊緣,暴風集團真得“涼涼”了?

而對於淨利潤大幅下滑,該公司在財報中表示,主要原因是根據被投資公司、債權人經營情況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壞賬準備等,以及公司廣告業務收入不及預期等。具體而言,其在財報中表示,前三季度計提資產減值共計提3.61億元,包括應收賬款壞賬準備1.96億元、商譽1.35億元和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0.3億元。

與此同時,暴風集團的資產狀況也不太好。截至三季度末,暴風集團總資產為3.60億元,比上年末減少71.05%;淨資產則已減少至-6.33億元,比上年末大幅下降2713.84%,與半年報數據相比進一步惡化。而根據相關規定,如果其淨資產再一次惡化,在本年度結束後將面臨暫停上市風險。

據瞭解,暴風集團的業績變臉主要發生在2016年。據相關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的歸母淨利潤直接從2015年的1.73億元降到2016年的0.53億元。隨後,該公司的歸母淨利潤繼續下降:2017年僅為0.55億元,到了2018年直接虧損了10.9億元,同比暴跌超過2000%,而到了今年三季度,則是同比下滑184.50%,虧損了6.50億元。

高管全部離職、遊走退市邊緣,暴風集團真得“涼涼”了?

那麼,暴風集團的四季報真得可以扭轉其瀕臨退市的局面呢?

看起來恐怕不是很容易。10月29日,暴風集團發佈公告直言公司近期主營業務收入急劇下滑,應收賬款回收困難,資金緊張,債務重,公司正常運轉難以維持。而疊加實控人馮鑫被抓、高管全部離職消息影響,該公司靠四季報實現逆風翻盤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種的什麼因,結的什麼果?

在暴風集團走向沒落的過程中,有一個人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就是目前身陷囹圄的馮鑫。

7月28日,暴風集團發佈公告稱集團實際控制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9月2日,上海靜安區檢察院以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職務侵佔罪對犯罪嫌疑人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馮鑫批准逮捕;9月16日,暴風集團因未及時履行相應的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深交所作出決定對暴風集團、馮鑫及時任董事兼董事會秘書長畢士鈞給予公開譴責的處分。

按理來說,馮鑫曾經能夠把暴風影音做的那麼火,肯定是有什麼過人之處,但為什麼後來會使得暴風集團逐漸沒落呢?

據瞭解,2015年7月,暴風TV成立,暴風正式進軍電視市場,9月,暴風“聯邦生態”五大業務群亮相:電視、VR、秀場(直播)、遊戲、文化五個大項目,實際上暴風參與的還不止這些,還有公益、體育、音樂,影視等等,居然還進入了金融業,準備搞小額信貸,17年年末因為政府開始嚴格規範而放棄。

在2015年12月份,暴風超體電視發佈以後,暴風正式開始了電視銷售,而且銷量還頗為不錯。當時,暴風的思路和樂視幾乎一樣——低價售賣硬件(電視/手機),預裝自己的軟件平臺,擴大用戶量,賺內容平臺的盈利。

可沒想到的是,暴風集團重金投入的業務都沒有獲得有效的收益。就比如它的核心業務暴風TV,持續惡化的業績可可謂連續拖累上市公司。

2015年7月,暴風集團收購深圳暴風統帥科技有限公司(現為暴風智能)成立“暴風TV”,成為它戰略佈局上最重要的一環,並使得公司主營業務由原來單一的以廣告收入為主的收入結構發展為以電視業務、廣告、增值服務等相結合的多元化業務收入結構。

據相關數據,暴風TV 2016年度至2018年度,虧損額分別為3.58億元、3.20億元、11.91億元,合計虧損額達18.69億元。其中,暴風TV 2018年累計虧損高達11.91億元,直接將上市公司淨利潤拖累為-10.90億元,同比暴跌超過2000%。由此不難發現,暴風TV業績持續惡化的狀況可謂實實在在拖了該公司的後腿。

而除了暴風TV江河日下,該集團大舉投入的體育、秀場等業務,生存也十分艱難。

就說暴風體育這一業務,2016年,暴風集團參投的暴風體育決定收購世界頂級賽事版權的海外公司(MPS)的絕大部分股權。暴風集團聯合光大資本設立總規模達52億元的產業併購基金上海浸鑫基金會。

2016年5月23日,浸鑫基金耗資52億元人民幣完成了對MPS公司65%股權的收購。然而不久後,MPS公司因經營陷入困境在2018年10月宣佈破產清算。而隨著MPS的破產,也將把包括光大、招行、華瑞銀行、愛建信託等知名金融機構拖入泥潭。而據公告顯示,該交易也導致暴風集團產生了1.4億元的權益性減值及4800萬元的壞賬損失。

綜合以上,不難看出,暴風集團走到今日的局面很大原因是戰略失誤,而造成失誤的主要人物便是該公司實控人馮鑫。

2018年7月,馮鑫做了兩個小時近9000字的自我檢討。馮鑫在檢討中反思道:他不能將暴風集團的失誤歸結到任何人身上,99.999%的錯誤都來自自己,怪自己沒有資本控制能力,怪自己沒有業務嚴謹性的能力,怪自己好的時候膨脹,壞的時候矇混過關……

事實上,他說得句句在理。一直以來,暴風CFO的位置都是空的,這就導致操盤上市公司投資併購的經驗甚少。二是老闆對資本的認知不清,再加上企業管理效率低下,多重因素使得暴風沒有在股價表現最好時做出融資反應。由此一來,一步走錯,便步步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