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天子的千古宦官第一人——高力士之墓(下)

导读:

泰陵,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大唐天子李隆基的身后居所。千年以来,只有一座坟墓默默守候、陪伴着孤寂的泰陵。是什么人如此幸运,在封建王朝时代竟然得以葬于君王之侧?他生前是何种身份,赢得帝王信赖,死后又获此殊荣?往事越千年,拂去历史的尘埃,真相正等待我们去亲自揭开。

怅望千秋一洒泪

往事越千年,残阳下的泰陵依然孤寂、苍凉。

作为大唐的盛世皇帝,唐玄宗有五十多个儿女和数以百计的大臣,可他死后,孤零零的泰陵却为何只有高力士一人陪葬?

作为陪葬的高力士墓也简陋到了极点。较之许多王公大臣的豪华墓葬——多墓室结构、随葬品丰盈、彩绘极其绚烂,高力士墓的随葬品却十分寒酸,并且只有一间墓室,这与他生前的身份——开府仪同三司兼内侍监、上柱国、齐国公、赠扬州大都督、骠骑大将军无疑极不相称。

堪比天子的千古宦官第一人——高力士之墓(下)

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高力士墓的寒酸也在情理之中,一切源于晚年的他已经从权力的巅峰跌落下来。

公元756年,玄宗的儿子李亨称帝,是为肃宗。造成安史之乱的李隆基被尴尬地推上太上皇的位置。四十年太平天子,到头来却是孤家寡人、众叛亲离,而追随左右、忠贞不渝的老臣只剩下一位,也就是高力士。

玄宗返回长安后,这种君臣相依为命的日子也没过多久。公元760年,一代名宦高力士走上了流放之路。他被当政的肃宗皇后张良娣和太监李辅国贬谪到湖南巫州,今湖南黔城。一向居庙堂之高,一旦处江湖之远,巨大的人生落差让从来不是文人、也不做无谓感慨的高力士提笔写下了一首诗——《感巫州荠菜》: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年迈的高力士以荠自喻,说自己在长安、洛阳时地位很高,流放巫州却无人理睬,自己人虽不在主人身边,但忠心和骨气永不会改变。所谓丹可磨而不可夺其朱,石可破而不可夺其坚,忠诚的高力士在颠沛流离之中仍旧不改初衷。

堪比天子的千古宦官第一人——高力士之墓(下)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不久后他就又回到了玄宗身边,但这一次却是泉下相见。高力士流放巫州两年后,玄宗便在孤寂中病逝了。玄宗对残酷的王权斗争和亲情泯灭的现实彻底绝望了,遗诏中他没有让任何子女或大臣死后相伴,唯独让高力士一人陪葬。此时,唐代宗已经即位,高力士遇赦还京,归至朗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常德,身在千山万水之外,获悉玄宗驾崩、令其陪葬,高力士悲痛至极,绝食七日,面朝北方哀恸呕血而亡。代宗闻讯,复其原官职,并赠封扬州大都督,陪葬唐玄宗泰陵。于是,孤独的泰陵有了唯一一座陵墓的陪葬,忠心耿耿的高力士实现了誓死追随的人生承诺。

一千二百多年后的今天,根据考古专家们对高力士腿骨的研究数据和墓志铭的记载,画家屈泉声描摹出了他心中的高力士。画卷中神采奕奕的高力士决非民间认为的猥琐不堪的小丑,而是一位奔行骑射、身材魁梧的威武将军。

堪比天子的千古宦官第一人——高力士之墓(下)

有历史学家这样评价,他是有着复杂出身、凄苦经历,具备远见卓识和清醒头脑,但同时也对唐朝由盛转衰负有一定责任的一代宦官。

还有历史学家这样划分,中国历史上的宦官有两种类型,或者说起到了两种不同的作用,一者制造祸乱,如赵高、刘瑾、魏忠贤等;一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功勋卓著,如蔡伦、郑和。高力士也许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是作为对中国唐代开元盛世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应该得到一个比较公允客观的评价。

从高力士的墓志铭中,今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高力士:他有无数人性的弱点和历史的局限性,但他在唐王朝的中兴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唐代宫廷尔虞我诈、亲情泯灭的残酷政治斗争中,他对唐玄宗至死不渝的忠诚,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而他与唐玄宗不离不弃、终生不渝的深厚情谊,更是超越了君臣,超越了主仆,那是一种生死与共的朋友的情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