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比當年的利潤都多,還要發18萬人的工資,它是怎麼維持的?

迷茫中的霧


1、研發人員的工資就算是研發投入

華為18萬員工,我們假設華為員工平均薪酬成本是100萬人民幣,那麼合計是1800億元,而2018年華為的研發支出是1015億元人民幣,那麼這兩項支出合計就是2815億元人民幣。而華為2018年的營收是7212億元人民幣,而華為還擁有593億元的淨利潤,這筆賬怎麼算都維持不了的。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研發投入和18萬員工的工資很大程度是重合的,研發投入就包括了研發人員的薪酬支出,而華為的研發人員據說就有8萬,佔總人數的比例為45%,這8萬人的薪酬支出都是研發支出,如果這8萬人的人均工資是100萬,那麼也有800億了。

根據最新數據,華為目前的員工人數是18.8萬人,其中的研發人員是8萬人,而華為2018年的工資、薪酬以及其他福利費用總計為1124億元,這其中有一半的工資薪酬算是研發支出了。

華為的研發人員佔比達到45%,這個本身就說明了華為是以技術驅動為主的企業。

2、研發投入高也決定了公司產品更加有競爭力

華為能夠有今天的成績和他十幾年來堅持研發投入是分不開的,雖然我們都知道技術創新來自於研發的高投入 ,但是我們也知道研發投入具有強烈的不確定性,因為你不知道是否會有結果,即便是有結果,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結果。

所以敢於在研發進行強投入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魄力的,華為的堅持獲得了回報,今天華為在5G技術上具有主導地位,在芯片領域也迎頭趕上。華為的研發投入佔到總營收的14%,這個比例在中國的規模以上的企業中是排名第一的。

3、還有那些企業捨得研發投入的?

阿里巴巴其實也是滿捨得投入的,2019年第二個季度營收1149億元,其中研發費用就佔了105億元,研發投入佔比9.1%,我們都以為阿里巴巴是一家電商公司,從研發投入來看,阿里巴巴已經是一家科技公司了,2014年的時候研發投入佔比更是高達14%,和華為相當。


壹號股權


評論員李睿陽:

華為的確是研發投入比當年的利潤都多。我們來看一下華為2018年的數據。根據華為的年報,2018年華為整體營業收入為721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593億人民幣,淨利率大概是8%的水平;研發費用為1015億人民幣,佔整體營業收入的14%。可以看到,華為公司整體的研發費用投入接近淨利潤的兩倍水平,可以說是一家非常重視研發的公司了。

有這麼高的研發投入,那麼公司如何才能保持好的經營?答案是華為持續增長的產品銷售。

我們知道,在科技行業,無論是否偏重於製造,整體的規模效應都非常明顯。研發固然是一個高昂的成本,但是隻要產品能夠售賣出去,則單位成本在規模效應的作用下會攤得越來越低,公司也會有越來越大的利潤空間。華為手機2018年整體出貨了2億臺,2019年可能要出貨2.3億臺以上,如此龐大的出貨量讓華為自然有了足夠的利潤空間;此外,華為在基站側也是當仁不讓的老大,這一塊也給華為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業務。


首席投資官


利潤是扣除了研發費用,扣除了人員工資之後剩下的。那就是說扣除了這些之後還有利潤。

我們看看華為的2018年的財務報告:

2018年,華為的銷售收入是7212億人民幣,它的淨利潤是593億人民幣,其中的差價超過600多億,這個差價包括了研發、人員工資等情況,剩下的才是淨利潤。

說實話,華為這個利潤率真的不高,尤其是對比一些互聯網公司。這是實體制造業會面臨的問題,利潤率不高,研發費用高,只能擴大規模才有收入。


當然,華為投入這麼多的研發費用也是有很高的回報,那就是超多的研發專利。

華為要發18萬人員的工資,其中的是8W的員工是研發,還有的是銷售和運營人員等。他們的工資也是相當高,但是付出也是相當高。

華為本身也是一家普通的企業,它只不過是規模大一點而已。它不可能長期研發費用比收入還要高的,也不可能長期虧損的經營的。

華為只不過是投入超過10%的銷售收入作為研發而已,它的銷售收入足夠高,扣除了研發費用,人員工資、運營費用、稅收等之後,還有一定的淨利潤。

所以,華為能夠運營下去的也是正常啊。


太平洋電腦網


這是一個常規的企業經營模式,並不會令人費解。

第一,華為有那麼大的銷售。

華為18萬員工不是吃乾飯的,他們遍佈全球100多個國家,從基礎科學研究,到產品應用研究,到產品推廣、銷售,到售後服務,是一個完整的企業生態系統在推進,為華為帶來巨大的營收收入。

企業的營業收入中,是包含了員工工資、研發費用等要素在內。

2018年華為營收高達6000多億元,這樣的銷售收入怎麼就發不起18萬人的工資。

第二,研發費用是計入成本支出項的。

研發費用,不是從淨利潤裡面扣除的。淨利潤是在企業在已經扣除所有支出費用之後,企業所產生的純粹利潤,那些已經扣除的費用中,包括了研發費用。

用公式簡單說明一下:企業利潤總額=企業營業收入-成本-營業稅。成本中,包括原材料成本、員工工資成本、廣告推廣成本、銷售成本、研發投入成本等等。

淨利潤=企業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這樣直接明瞭。

第三,華為研發超過利潤是可以理解的。

華為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是以科技驅動企業增長的一種發展模式,所以華為在研發投入上遠遠超過一般企業,甚至在研發費用佔比營收上,超過很多歐美高科技企業。也正是因為重視研發,華為才在通訊領域,擊敗多家跨國公司,從而成為通訊領域全球霸主。

根據華為的一些數據,整個2018年華為在研發投入上耗費了1015億元,在全球銷售收入高達7212億元的前提下,研發投入佔比總銷售收入為14.1%。在2018年,華為的淨利潤約為600億元,這一數值確實小於研發的投入。但是正因為此,華為在2018年的銷收增長達到了20%。

還有一項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十年裡,華為的研發投入合計超4800億元。之所以如此重視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是因為華為必須保證自己在技術進步上,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這樣才能讓自己發展的更加穩健。也正因為華為在科研投入上舍得,所以華為在5G上,成為全球最領先的企業,也正因為華為太厲害了,才受到了美國不遺餘力地打壓華為,並創造了一個歷史記錄:

全球最強大的國家,用一國之力,去打壓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

這是華為的艱難時刻,也是華為的榮耀時刻,希望華為越來越好。


波士財經


生產型企業,其研發費用是直接計算在公司成本中的,而不是賺到錢以後,再來給研發投資。


什麼意思呢?

就是公司的純利潤=營業額(銷售額)-稅收-生產成本(含原料成本與水電費用)-研發成本-企業人員工資與福利-管理費用(含後勤費用,財務費用,法律顧問費用等一系列綜合費用)。還有一塊利潤,是公司賺的,就是公司向國外出口產品,會有國家退稅,以及相應的一些財政補帖,這些應當計算在純利潤裡面。


比如說2017年華為一年淨利潤是475億元,研發費用是897億元,如果不扣研發費用,那麼淨利就是475+897=1372億那麼多了。當然花出去的研發費用不能說不計就不計。


相比這個數字,我更好奇的是,華為2018年一共8萬多名員工(87500名員工),實現7000億元的年銷售額,相當於人均800萬元的營業額。公司純利潤差不多8%,即每個人平均實現64萬元的純利(工資發完還有這麼多純利,很牛B),難怪獎金高,也是有原因的。


國內能在發完工資後,還能實現人均5萬元純利的公司就很少了。


沒仔細研讀財報,不知是不是某些數字有誤。若果真如此,就當笑話了。


老椰的自媒體


我很讚賞華為的努力,但大家千萬不要神化華為,而應該更加理性和客觀地剖析華為、認識華為。這樣,才能真正有利於華為的發展。

先來說研發。

華為可以說是國內研發投入最多的民企。2017年華為研發費用為897億,佔華為全球年收入的14.9%,成為了繼亞馬遜和谷歌的母公司 Aiphabet之後,全球研發投入排名第3的企業。而且,華為還在著手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計劃在未來10年,研發費用每年遞增20%—40%。

華為研發的成果相當豐碩。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數據,2017年華為以4024件專利取得WIPO國際專利申請第一的好成績,2018年華為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高達5450件,創下WIPO歷史上由一家公司提交國際專利申請的記錄。華為的國際專利年度申請量已經接近第二名三菱電機公司的兩倍,堪稱“專利狂魔”。

可以這麼說,研發是華為崛起的重要一個支柱。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來說,也使華為揹負了一個過於沉重的包袱。我認為,有些研發,或許根本不應該由華為來做,或者說,不應該由華為一家來承擔。

畢竟,錢總是有限的。這裡花了,那裡就少了。想想蘋果,儘管研發少於華為,研發佔比更是遠遠低於華為,但卻仍然是全球最賺錢的企業。華為也要做一些反思。

再來說人工。

華為的工資水平是相當不低的。所以,18萬人的工資,不是一個小數字。據報道,2018年,華為在員工薪金工資方面的支出為1124億元,員工的平均年薪約為60萬元。

但是,要注意一點,研發費用通常包括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無形資產的費用、其他相關費用等。所以,人工有相當一部分實際上是歸屬在研發費用之中的,這兩個數字不能簡單累加,企業的負擔沒有大家感覺的這麼大。


沉默的投資者


華為花的是自己賺的錢!華為沒有上市,沒有圈錢。我預計,如果華為在國內A股上市,市值會超過中午石油和工商銀行,也會超過阿里巴巴和騰訊,就是超過4萬億!所有華為持股的員工都會瞬間變成千萬億萬富翁,到時就會安於享樂,失去前進的動力了。所以華為不上市,保持戰鬥力,為中國企業作出了表率。


華南汽車人


華為每年的研發費投入為什麼高?因為華為的業務都是世界巨頭競爭領域業務,都涉及高端核心技術,甚至帶有國家與國家利益之爭!

華為做的事,不僅代表華為,也代表中國力量!

以上這些話你可能覺得誇張,事實就是如此。我不是華為人,我只是站在技術和市場角度來和大家探討。華為現在做的,也不單純是為了華為,也是為了中國!美國抑制中興、華為,以及國內眾多企業,目的是打壓中國企業和技術。

一、華為在研發方面近年投入了多少?

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究與開發。2018年,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有8萬多名,約佔公司總人數的45%;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4800億元。近幾年,研發費用佔全年收入14%以上。

當然,這些研發費用的投入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華為是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在全球累計獲得授權專利87,805件,其中中國授權專利累計43,371件,中國以外國家授權專利累計44,434件。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2018年度,華為就提交了5,405份專利申請,在全球所有企業中排名第一。


二、投入如此高昂的研發費用,究竟是為什麼?

這就要從華為的產品說起(主要談華為核心競爭產品)。華為目前主要產品:5G(技術和專利)、操作系統、芯片(手機、物聯網)。這些產品的研發都是燒錢的領域。

1、5G技術及專利。

大家知道,我們在通信領域,在2G、3G、4G年代,無論在通信技術、核心設備、網絡設備方面,都是外國的專利和技術產品居多。1G網絡由摩托羅拉壟斷;2G由歐洲的GSM和美國的CDMA壟斷;3G時代有WCDMA(歐洲)、CDMA 2000(美國)、TD-SCDMA(中國)三種標準,美國高通成為霸主;到了4G時代,推出FDD-LTD(歐洲)標準和TD-LTD(中國)標準,把美國擠出了圈子。

5G時代,美國急了!

5G是一種全新的網絡,它能為大量設備提供支持。5G在通信領域和物聯網領域都會得到縱深應用。5G既然這麼厲害,那麼可以解釋為什麼世界各國要這麼去搶奪5G標準了。現在,國際上可供5G選擇的編碼方案只有3種:美國高通為首主推的LDPC技術、中國華為為首主推的Polar技術、歐洲法國企業為首主推的Turbo。

5G專利:截至3月份,中國廠商申請了全球34%的5G主要專利,韓國廠商申請了25%,美國和芬蘭廠商各佔14%。如果從企業的數量來看,華為申請必要5G專利1554件,穩居首位,諾基亞申請了1427件,居於第二位,三星以1316件專利居於第三位,另外中興也有1208件,居於第五位。


2、操作系統“鴻蒙操作系統”。

關於操作系統之爭,我在悟空問答“如果華為下月上線鴻蒙系統支持所有安卓應用,你會第一時間升級你的華為或榮耀手機嗎?”問題中有專題回答,本處簡單概述。

一是我們中國近99%手機用戶使用的是美國的”Android或iOS系統“。

中國大陸總人口13.96億人(不含港、澳、臺),截止6月底,有15.82億手機用戶,這15.82億手機用戶99%使用的操作系統不是谷歌的Android,就蘋果的iOS系統。這其中也包括你和我!

二是美國是全球手機操作系統的絕對霸主。

在2018全球銷售的智能手機中,有99.9%都是基於Android或iOS平臺的。谷歌的Android的市場佔有率為70.38%,蘋果iOS為28.32%,其他手機的佔比只有1.3%,可以說整個市場已經被安卓和蘋果壟斷。Android和iOS都是美國的,因此全球手機操作系統被美國壟斷。

三是世界手機操作系統之爭,未來,誰將稱王?

除了谷歌的Android和蘋果的iOS手機操作系統外,也出現Windows手機系統(美國)、Symbian 塞班系統(諾基亞(芬蘭))、黑莓(加拿大)等。但這些手機操作系統因諸多原因,現有少量手機用戶使用,僅餘1.3%。

手機操作系統本應百花齊放,最後只剩Android和iOS兩支玫瑰!

從目前來看,谷歌的Android已排名第一,蘋果的iOS系統排名第二。

誰將站在手機操作系統的第三位置甚至超越第二?

我們希望是華為的“鴻蒙手機操作系統”!


3、華為麒麟芯片。

你知道嗎,美國控制了通信領域90%以上的核心技術及專利?

  • 在手機芯片領域:高通、蘋果、聯發科、三星四家已控制了世界92%以上手機芯片。華為芯片雖然佔有一定市場,但更多基於華為本身手機及國內市場在試用。

聯發科(中國臺灣)、三星(韓國)這兩家公司是否積極配合中國,這個不好回答。

  • 我國芯片自給率仍然較低,核心芯片缺乏,高端技術長期被國外廠商控制,芯片已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嚴重威脅國家安全戰略。 2018年我國進口集成電路芯片達3120.58億美元。全球芯片廠商主要來自美國。

  • 2018年,國內前十大芯片設計企業銷售總和達到965.3億元,同比增長17.59%。主要有華為海思、紫光等。華為海思銷售是其它企業的總和。



三、回答正題,回答“有人說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比當年的利潤都多,還要發18萬人的工資,它是怎麼維持的?”。

  • 無論是5G、操作系統、芯片,這些核心技術都是需要“燒錢”的。並且燒了錢還不一定能推廣、應用。這也是很多廠商(包括國內眾互聯網企業)不敢重投入。華為已經達到了4800億元。當然世界很多企業研發費也相當高,2018年,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達到226億美元、三星電子153億美元、英特爾116億美元、Alphabet214億美元、微軟147億美元等(備註,該處研發費用因來源於不同統計數據,有個別差異)。


就是我們中國最大最有錢的互聯網企業騰訊和阿里巴巴,也不敢深入嘗試。2018年,騰訊營收3126.94億元,利潤774.69億元;阿里巴巴營收2502.66億元,利潤802.34億元。

  • 華為人工成本。根據華為2018年年度數據報表顯示,華為目前有18.8萬員工。僱員工資、薪金及其他福利支出1124億元,人均年薪近60萬元。人工成本1124億元,佔其總收入7212億元的15.59%。

  • 總在說來,華為作為中國龍頭企業,帶有國家戰略技術佈局。不管是研發成本、人工成本,這些費用支出都是在企業可控範圍內。

“用技術解決生產力,用發展解決經營能力”,這是華為完全能控制的。

我們完全沒必要擔心,多支持就行了!


阿哥說科技


感謝您的閱讀!

2013年-2017年,華為研發費用確實要高於它的淨利潤,而且有的時候,竟然是幾乎2倍。我們很多人會問,這樣華為還賺什麼錢?這裡我們先聊聊什麼是淨利潤?這個內容搞清楚後,我們在說說,華為到底是怎麼做到研發費用比淨利潤要高的。

淨利潤計算公式: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也就是說,是我企業今年賺的錢減去我的所要繳納的稅收。

比如利潤總額≠所有的營銷收入。2017年華為財報中,銷售收入為6036億元,而淨利潤為475億元。我們不能說利潤總額是6036億人民幣。

在利潤總額應該是=銷售收入—營業稅或者增值稅—銷售、生產,研發成本—人工、福利、辦公費、水電等等—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等。我們看到在這裡有一個研發成本,這就是研發費用,它是包含在銷售收入之中的。

為什麼包含呢?在《企業會計準則6號無形資產》中有規定,這裡面就是把研發減去。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6號無形資產》第8條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即使如此,我們不能說,華為的研發費用不高,要知道在全球2017年研發費用中,華為的研發為第六名,我們通過這份排行版可以看到,大眾、谷歌、微軟、三星、英特爾分別是前五,我們可以確認一件事,華為的研發費用非常高。

這就為什麼華為能夠不斷提升自己在國際中的地位,不斷遭到美國等國家的反對,為甚華為可以不斷在通訊市場上始終佔有優勢,原因很簡單,它的研發上投資高。我們都驚訝於華為的麒麟處理器發展迅速,卻不知道,從2004年到2018年,14年間投入1000多億研究芯片;同樣在2009年,花費近10年研究5G,任何的成功都不是僥倖,是花費了人力和財力,也是華為的魄力。我們,不是說捧殺華為,而是它確實做到了很多企業做不到的事情,這就是我們值得欽佩的地方。


LeoGo科技


謝邀!感謝閱讀!

不管各位看官是否認為筆者是華為水軍,我都要講一個事實,那就是,作為一個私人企業,華為的研發投入是中國所有企業中最高的!當然,題主問的也有問題,企業的利潤是總營收減去各項開支後的剩餘值,研發投入當然也屬於企業開支。

2018年還未結束,我們就把2017年中國各企業的研發投入數據做個對比。

2017年華為研發投入排世界第六,中國第一

歐盟委員會公佈的數字顯示,2017年中國共有6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可以排進世界前100。其中華為2017年度總研發投入約104億歐元。104億是個什麼概念呢?104億這個數字,比剩餘5家排進世界前100的中國科技企業研發投入總和還多!阿里巴巴+臺積電+中興+聯發科+騰訊,五家的研發投入總和是95.35億歐元。

研發佔比上,華為也幾乎是最高的,達到19.2%,僅比排名第一的聯發科低一個點。而兩家互聯網企業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竟只有10.8%和7.8%!

細說華為的研發、營收、利潤

仍以2017年華為公佈的年度財報為例說明。

研發上,2017年華為官方公佈的數字顯示,研發投入為897億人民幣,比歐盟的調查數據略高。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940億元。華為共有研發人員8萬名,這個數字要佔到華為公司總員工數的45%。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這其中有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大家看清楚了,這7萬件專利是發明專利,不是什麼使用專利,更不是什麼鬼外觀專利。

營收上,2017年華為共收入6000億人民幣。其中有一半的錢是從海外掙到的,手機收入只佔1/3。希望大家能明白,華為不只是個賣手機,而且在佈局上,華為在中國企業裡無人能敵!

利潤上,2017年共盈利475億人民幣。當然這個是減去研發投入、營銷投入、稅等各項開支後剩餘的錢了。

最後,希望大家能理性對待華為,說一句不怕得罪人的話,中國可以沒有阿里巴巴,也可以沒有騰訊,但不能沒有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