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預期已變,街頭大媽告訴你,現在房價下跌,該不該買房?

中國人今天已經不缺房子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從全國的"戶房"數量來看。戶均達到了1.1套房,房數已經超過了戶數。

二是從人均居住面積上看。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從1998年的8.7平方,提高到2018年的39平方;農村人均居住面積更是達到了47.3平方,基本上已經解決了房子的居住問題。潘石屹指出,這個數字與發達國家處於同一水平。

我們並不缺房子,但是核心問題在於,房子的分佈不夠均勻。我國住宅房屋的供應分佈和人口地域分佈,實際差異是非常巨大的。用8個字概括就是"人地分離,供求錯配"。

樓市預期已變,街頭大媽告訴你,現在房價下跌,該不該買房?

房地產的作用已經發生變化。一件事物隨著時代的不同,作用也會變得不同,房地產也是如此。有人說"房地產是最大的實體經濟",這句話放在過去並沒有錯。那時房子不僅是剛性需求,而且還能帶動一批下游產業。買了房子後會裝修,需要各類建材,還需要添加電視、冰箱、洗衣機等用品。

但是,這句話放在現在就不合適了。今天的房地產已不是過去的樓市,作用已經發生變化。

眼看樓市要冷,對買房熱心的大媽們現在是怎麼想的呢,房價大數據團隊在幾個城市隨機採訪了近三十位大媽。得出兩點結論,一是家家有房,一半以上的人有兩套房。二是80%認為現在買房就是接盤俠,炒房進代已經過去。房價會跌已成為共識

樓市預期已變,街頭大媽告訴你,現在房價下跌,該不該買房?

就拿今年的"金九"來說,降價"搶客"成為常態,打折促銷也不甘落後。不過,即使是噱頭,可確實也是有實實在在優惠的噱頭,如果拿到手也是真金白銀。

但是,就是這樣大的折扣,這麼多的優惠,卻並沒有帶來成交量的提高。上海易居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上半月,35個典型城市一手住宅成交面積相比8月上半月下降7%,比去年同期下降7%。

"房住不炒"的定位已經深入人心。有一個曾經"根深蒂固"的想法,在這幾年悄然發生著變化。以前人們把房子當作"投資品",不少人買來為了"投機";現在人們把房子當作"生活用品",買來為了居住。

樓市預期已變,街頭大媽告訴你,現在房價下跌,該不該買房?

未來購房潛力人群缺失。我們知道,2018年我國新出生人口僅僅1523萬,創下過去50年的最低水平。其實不僅如此,往前看以往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最不缺的就是生源,學校裡"盛滿"了學生,那時是學生在尋找學校。現在,學校與生源的位置次序變化了,不是學校不夠了,是生源不足了,不少地方招生變成了一件頭疼的事。這種變化,最能說明的就是這個年齡段的人群減少了很多,而10-20年後這些人群卻是購房的主力軍。這種情況之下,人口的減少,房子的需求也勢必減少。

未來樓市,有豐厚回報的投資性購房將成為歷史,躺著就把錢賺了的好事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房地產長效機制將會逐漸完善,房子的居住屬性會慢慢被強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