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晋的兴衰,简单分析中书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导语:汉武帝至明永乐帝之间,有一个皇帝直属的部门。它不管改过多少次名字,始终掌握着朝廷的机密要政。他有着丞相的职能,讨论决策,发布诏令。它依附于皇权,深受君王的信任,曾被称作“凤凰池”,它的名字叫中书省。

以西晋的兴衰,简单分析中书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中书省的发展

中书省作为“三省六部”中的“大脑中枢”,控制着朝廷大大小小的事情。汉武帝时,中书省开始萌芽。最开始它被称作中尚书,由宦官担任,负责整理机密文书。相信大家都知道宦官专权的危害,因此等到汉成帝时,废除了中尚书。此后,由士人担任尚书的尚书台接替这个职能。

东汉末年,为了削弱尚书台的权力,曹操设立秘书令,由士人担任。等到曹丕篡位后,改秘书为中书,中书省再次成立。此后,中书省曾改名为内史省、内书省、西台、凤阁、紫微省等。唐玄宗时,恢复中书省的名称。自此,中书省与尚书台、门下省,三省并立。直到明永乐帝时,被内阁替代。

可以说历朝历代,中书省都是最重要的职能机构,它与皇帝紧密相连,与王朝的兴衰互相牵引。这里以西晋的兴亡来作为实例,就可以看出中书省在历史浪潮的作用。

以西晋的兴衰,简单分析中书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监、令的帮忙

帝引见放、资,入卧内,问曰:"燕王正尔为?"放、资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资因赞成之。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以纲维皇室。帝纳其言,即以黄纸授放作诏。放、资既出,帝意复变,诏止宣王勿使来。寻更见放、资曰:"我自召太尉,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几败吾事!"命更为诏,帝独召爽与放、资俱受诏命,遂免宇、献、肇、朗官。太尉亦至,登床受诏,然后帝崩。

西晋的奠基者是司马懿,司马懿专权才能使得司马家族最后篡权夺位。在凶险的权力争夺中,司马懿也不是一帆风顺。曹魏曹丕在位时,司马懿深受曹丕重用,最后还成了三大辅政大臣之一。

以西晋的兴衰,简单分析中书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曹叡即位后,司马懿虽然表面还是深受曹叡信任,可在曹叡心中还是比不了曹氏、夏侯氏亲近。从在其病重时,想到的托孤重臣中没有司马懿就可以知道。

实际上最开始定下来的五位辅政大臣分别为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这里面姓曹的就四人,另外的秦朗还是曹操的继子,就可以知道曹叡心中所想,而使曹叡改了诏书的就是中书令孙资和中书监刘放。

以西晋的兴衰,简单分析中书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当时,燕王曹宇推脱自己才疏学浅,当不了托孤的大任。于是,曹叡就找了中书的孙资、刘放二人,询问意见。孙资、刘放与夏侯献、曹肇有仇,害怕二人掌权后,损害自己的利益,就推荐了曹爽、司马懿两人担任辅政大臣。

于是,历史的最后的结果是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打败了曹爽,一人专权,为后面的西晋建立提供了基础。可以说西晋的建立,多亏了中书省孙资、刘放二人的帮忙。

以西晋的兴衰,简单分析中书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重要的位置

后伦、秀伏诛,齐王冏辅政,挚虞致笺于冏曰:"间于张华没后入中书省,得华先帝时答诏本草。先帝问华可以辅政持重付以后事者,华答:"明德至亲,莫如先王,宜留以为社稷之镇。"其忠良之谋,款诚之言,信于幽冥,没而后彰,与苟且随时者不可同世而论也。议者有责华以愍怀太子之事不抗节廷争。

西晋的衰败从“八王之乱”开始,这场诸王的权力之争,使得朝政混乱、民不聊生,为后面“永嘉之乱”的发生提供了基础,而“八王之乱”的导火线就是贾后乱政。

以西晋的兴衰,简单分析中书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公元290年,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当时,司马衷的皇后是贾南风。贾后貌丑、性妒且专权,先后杀害辅政大臣杨骏,废黜并杀害杨太后,杀害汝南王司马亮、太保卫瓘、楚王司马玮、太子司马遹,致使朝廷一片混乱。此时,作为中书监的张华勉强维持着朝政不乱。

后来,赵王司马伦、孙秀的人假造诏书,以谋害太子的罪名讨伐贾后,得以掌权。当时,司马伦、孙秀与张华有仇,便派人诬陷张华,以张华担当中书监,有丞相的职能,担负着治理天下的重任,却在贾后乱政、太子被废黜时,没有阻止这一切为理由,杀害了他并夷其三族。

以西晋的兴衰,简单分析中书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张华被害后,孙秀入驻了中书省,掌管着这一重要的部门。在孙秀的帮助下,司马伦杀害了淮南王司马允,逼迫晋惠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司马伦即位后,大肆排除异己,争权夺利。于是,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等人联合讨伐司马伦。最后司马伦被逼退位,孙秀在中书省被杀死。此后。西晋开始了加速灭亡的步伐。

当时,中书监张华虽说是被诬陷,可不能否认他有权力去阻止这一切。朝廷的一部分大臣们也认可这种说法,这就证明以中书省的权力能影响皇帝的决策。中书省如此重要,以至于孙秀在张华死后,迅速掌管了这个部门。那么如果张华真的阻止了贾后专权,西晋还会灭亡的这么快吗?

以西晋的兴衰,简单分析中书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总结

西晋的兴盛与衰败都有着中书省的影响,作为皇帝的直属部门,国家的大部分政事文书都掌握在这个部门的手上。西晋时,中书省专管军国大政的机要诏敕,享有皇帝谕旨,亲笔草诏写作文书。中书省还享有参与机要之权,如果皇帝有什么想法,中书省有权提出自己的想法,影响君主的决策。

虽然中书省能让时政大臣争相交好,可它的实际地位不高,中书省的权力主要是依靠皇帝的信任,皇帝信则权大,不信则弱小。因此,中书省与门下省、尚书省一直存在权力置换。那么大家觉得西晋时,中书省权力大过尚书省吗?

参考文献:

《三国志》

《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