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想想也挺奇怪,古代中國,有那麼悠長的文明史,可除了遙遠的原始社會和先秦諸子百家時代,好像還從未有過一個輿論場,能夠讓人完全無顧忌,自由說話的。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寫史,是一個危險的行業

所以,中國文化有一大特色,是國人們的太多隱秘言說,往往是要安全地藉助稗官野史\\歷史演義\\歷史小說,這種“小說家言”形式去傳達的。這是中國文人異常狡黠的強項,差不多也是本土歷史小說極端發達的一個要因。

這種現象,搬句學術黑話來扯,就是通俗寫史、民間講史,其根底還不是文字娛樂,而是關涉到一種最隱晦的影射傳統。啥叫“春秋筆法”,孔丘老師沉默不說,可這一定就是解釋。


所謂“歷史小說”,本質上是要運用巧方,對往昔社會鋪陳議論,同時傳送出我們對眼下人事的判斷及態度,繼而點醒讀者。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歷代數不清的野史

這心思,是不困於古今、無囿在新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以古鑑今,察往知來”。你瞧本土的歷史演義寫作史,從《左傳》到《水滸傳》,從吳晗《海瑞罷官》到熊召政《張居正》,到這些年風向草偃的《雍正王朝》、《明朝那些事兒》,你以為這些作者寫來純是自娛自樂自嗨自淫?別太天真了好麼,失去明睿與清醒去讀史書、去讀演義小說,讀的越多腦子多半也只會愈加漿糊吧。

在歷史小說作者眼中,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而所有人又都是“當代史”的締造者與見證者。《封神榜》津津樂道於西周故事,《三國演義》渲染漢末群雄爭霸賽,《水滸傳》鼓動北宋農民起義,《西遊記》無厘頭惡搞唐僧取經,均是顯例。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創下歷史小說寫作奇蹟的當年明月(石悅)

即便是到了鹹與革命的五四以後,這一傳統照舊接續支給無恙。鄭振鐸嘲阮大鋮,郭沫若贊司馬遷,廖沫沙議信陵君,吳晗託海瑞論諍,都是著名公案。衍至當下,這一文人伎倆是更變本加厲了,凌力、二月河、唐浩明、林佩芬、劉斯奮、孫皓暉、熊召政諸家橫空出世,在歷史小說界,如圈地運動似的,如火如荼各自據地為王。

從這一點面看,過去西方某哲學家講,“歷史”這玩意,除去人、地、時是真實存在的,其餘特麼都是虛假的;而“歷史小說”這文種,除了人、地、時是虛構,其餘所有都是真的。這話低頭尋思還真非鼓弄玄乎,而是我們接觸歷史小說時該記住的第一定律。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當代史家錢穆,晚年也認為史學有一翼當是通俗化

在中國,最聰明之人,必在讀史。而弄歷史演義的作者,非多智近妖基本也寫不好。這話也不是俺危言聳聽,也當時我們考察這類作者時最該知曉的一個量度標尺。


寫“史”寫“歷史小說”,就文章筆法而言,最大區別可能在於,寫史的第一準則是真實還原,而歷史小說則首重在故事情節的出彩。

畢竟,任何歷史時段,它的主幹內容,都有文獻記錄,饒你生花妙筆也是沒辦法更改多少的了,剩下留給你能處心積慮去操弄的,只是對已有史實的表現形式、人物的解讀方式、事件的闡釋角度,如何去重新敷演的問題而已。高明的作家,是在此如來佛手掌心受限中,可伸可縮、能上能下、時緊時鬆、亦深亦淺。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歷史劇題材名編劇劉和平談改編感想

從這一層面而論,最通俗地講,但凡符合史學高明、文筆高妙、見解高超三條件的,就是好的歷史小說,不一定事事人人非得多真實,多“正史”化,才是好書。對於歷史小說文體而言,你究竟多大程度上覆原出秦皇漢武,真非重要,甚至你所寫到底是武則天還是文則天,都非核心。不悖基本史實,而能鋪陳精彩,不要味同嚼蠟,才是重心。

可在當今,要找出史學、文筆、思想均佳,史筆、詩心、文德俱愜的作者及作品,真的戛戛其難。即便是名家名作,如劉斯奮的《白門柳》、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等,不能說粗製濫造了,也且不說其思想問題如何了,只那文筆,就是有待提升的,口味挑一點的就讀不下去。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已故名作家二月河(凌解放)

所以,如今歷史小說圈,表面繁榮,實際是蕭條的,理由在於“垃圾小說”鋪天蓋地,而精品之作難得一見。好點的,無非套用舊時代的民間說書脈絡化用而出,其最大弊端在於文筆過於庸陋,審美趣味過度迎合,更嚴重的是,思想傾向過分媚俗,極難袪去主流意識形態的鉗制,或封建君臣主奴等腐屍觀的籠罩,少有獨立不羈的精神取向,兼乏現代價值的洗禮,多數可讀未必可傳。

這一類典型的,是熊召政、二月河、王躍文等一干名家。不要說嚴謹與否、好讀與否了,連是否誤人子弟、壞人心術,都還真算一個指控。


更等而下之的,壓根不是在寫啥歷史小說,說穿了差不多是在瞎編“青少年版”《中國小說史》,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這樣的作者、作品,其問題還不僅是知識儲備不足、寫作功底不過關、語言邏輯性甚缺而已。對寫作不諳、對歷史瞽漏、對哲學外行、對人性理解蕪淺,自身閱歷也白紙一張,寫的東西必然是愚妄的。有些網絡上是紅了,可取來一看,特麼就是湊字數鬼扯啊,要想看完一章,都需祈求上帝賜我勇氣和力量。

這類歷史小說唯一的意義,大概是給平實的讀者留下一道啟發:好的作家,真不是人人都可成為的,寫歷史小說,其條件尤其要高。是的,表面上歷史是具魔方,怎麼解讀都不過分,司馬遷司馬光都不敢說給出了標準答案,只要你可自圓其說。可是,落實到寫歷史小說,文筆、技藝、智商、學識、閱歷、德行,時刻都要在線,這是很起碼的前提。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過去人稱“史家四長”,史德、史才、史學、史識,史德第一

可以說,歷史小說本身就是難寫,到了當代,就更沒多少妙手、多少佳作了,差不多到了大俠凋零、江湖沉寂之際。如今的歷史小說圈,看著是紅紅火火的,但屬於虛假繁榮。為什麼?因為真堪經典、真能使人滿意、真足以傳世的,確實沒有幾部。連唐浩明、二月河、熊召政、孫皓暉這些作者,我都沒有喜歡的,內心評價也不高。

理由還是很簡單,“歷史小說”這玩意,最簡單拆解,那是“歷史+文學”。它的任務,絕非簡單地去羅列史料,渲染之些,通俗合眾。假若你對歷史的分析很浮淺,你的文學價值也不大高,你小說的寫法、修辭、結構、語言、描摹都不太過關,你對故事的洞悉、你對人性的伺探、你對世事的領略,都平淡無奇,固然或能迎合時俗行銷一陣,可如何能夠稱為好作品呢!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有趣,也是歷史小說的核心要素

這不是我無聊充大,非得裝蒜跟百曉生排列兵器譜一般評點作品,實情是如此的呀,大佬們!


所以,如果要我去篩選“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也許大部分名家都會落榜。

只是,需要說明的是,我對當代歷史小說的看法,是整體悲觀,可也無意一概抹殺——即便是如上評點及的二月河、孫皓暉、熊召政諸老師的作品,我要意也絕非攻排,甚至大都是較為推重的。不作重點推介,僅僅只是覺得他們未能臻至我心目中的一流水準,讀來若有所欠,實話實說而已。

況且,盤點本土現當代歷史小說,我也確實有私家珍愛的作品,只是為數不多。我這裡斗膽推薦幾部:

1,蔡東潘:《中國曆朝通俗演義》

在這裡,首列大家都熟稔的老蔡,似乎有點不大對勁,畢竟他都屬民國時期的老古董了。可執意“插播”他進來,委實有致敬的意思。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蔡東藩,1877-1945,浙江蕭山人

蔡的歷史小說系列,體量極龐大,現存11部,總有1040回,達600多萬字,所敘從秦始皇一路鏟到民初的1920年,結集為著名的“中國曆朝通俗演義”一整套。好壞高下且不論,真是殺出了仁者無敵的氣魄。

他的歷史小說,我意最宜好學之士墊底。何以故,因他的文字功夫賊好,中心旨趣又落在對史實的嚴苛追求,且至於枯燥,高中以上讀者即可翻的有味。讀他的作品數種,保管你史論宏博,文章亦能學的不錯。

老蔡所延續的說史傳統,其實接續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等作而來的,可又絕不是隻將文言繹為白話那麼淺薄。他畢竟後出,有他自己的創造思路。語言上、結構上、觀念上,即便不好說完全獨張一幟,特色也是顯在的。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論及缺點,可能還在“老舊”吧:形式上是舊派演義章回體,觀點也不免落入正統窠臼。此外,是文筆固佳,可表述也偏文言化,會對一般讀者形成阻礙。畢竟,如今不說能寫擅寫文言的人寥寥無幾了,能看愛讀文言的人都是“遺老”了。

2,高陽:《慈禧全傳》

毫不猶豫地說,當代中國人寫歷史小說,高陽(即許晏駢)肯定是最好的,堪稱現代版羅貫中。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高陽高足張大春,頭條也有號

我自己對歷史小說,最服“野翰林”高陽。他寫的也極多,論質論數都要超過蔡東潘,只是遺憾的是,因了各種緣由,其作水準參差不齊。比如,他最享盛名的《胡雪巖》,我就覺得不好。私以為,《慈禧全傳》才是他的代表作,是他正常水準的發揮,甚至堪稱中國歷史小說的巔峰。因偏愛,那麼大的部頭,我都不厭其煩看了數遍。

高陽的“野史”,以《慈禧全傳》為例,可稱道的優點難以道盡。比如,他雖是學術圈外的小說家,可他的文史積累,當遠在海內外絕大多數專業學者之上,尤其明清典章制度之類,實舉世罕匹。倘若不是正史野乘爛熟於心、世情百態通透於懷,斷然寫不出他那種平淡之隙展露真學問的文字來。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慈禧全傳》大陸版

他的一些高明之作,對歷史人物的熟稔度、對生活細節的還原度,對複雜人性的刻劃度,對處世之道的探測度,對官場微妙的把握度,都是神級的。高陽之筆,旨在收取殘山剩水,時常讓人歎為觀止。

3,廖心一:《正德皇帝全傳》

作者廖心一,常居香江。他的《正德皇帝全傳》屬“明史紀實系列”一種,聽說的人似乎都不多,但是有大手筆氣象。

廖心一本身就是知名的明史學者。他的這部書,不是讀史札記,是紀實小說筆調。其好處,不止是有極謹嚴的史家風範,也處處顯露作者極好的文學之才,寫得情懷溫厚又世故滄桑,書齋學者的研究思索,社會人的淬厲眼光,出史入詩的文筆,某種程度上是給明史小說再創新景觀。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本為明史專家的朱氏

邊翻閱此書,邊拿去和朱永嘉《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與得失》、吳晗的明史著作對讀,相信您必定多會心之笑,與黯然之傷。

4,林鵬:《咸陽宮》

作者林鵬1924年生人,論齡是老先生了。河北人,據說在西安定居。14歲就參與革命,戎馬沙場半生,後投筆從文,在文史、小說、書法諸方面都有斐然成果。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林鵬,原名張德臣,1941就參軍的老革命,後以作家、書法家名世

以他這種年齡段與經歷,能寫出《咸陽宮》這等大作,委實不易,迄今不見第二人。他在國內似乎並沒啥名氣,似乎也由此讓《咸陽宮》這部好書埋沒了好些年 。這份作品,在我瞧來,是有實力以孤篇嘗試單挑一下高陽的。

作者宛然一位博通智慧、冷眼看穿的說書人。其好,足以打破任何一位讀者,對於本土當下歷史小說的偏見;它的缺陷,比如戲劇腔、比喻老套等等,也可讓後來者避開誤區。

這部書,內容上專寫始皇嬴政冠禮前後事件,圍繞那還不到一年的那段時光展開。取景截面似乎有意取徑於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主旨都是從小切面看大歷史。輕輕展開,可布衣之怒、聖賢之心、暴政之酷、都匯在筆下。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這部書的文筆也是好的。人事評說固珠璣遍佈,那些寓言式的金句也是隨時蹦出,意味深長。比較之下,同是寫秦,同在陝西,孫皓暉的《大秦帝國》雖名聞遐邇,其實筆力是非常弱的。


汗顏,一開寫就是長篇大論,囉裡囉嗦。為了不太敗人胃口,過於討人嫌,不得已,還有一些我以為尚可的作品,我權且只舉書名備案吧:

徐興業《金甌缺》(對宋史料掌握的嫻熟與豐富,歷史小說界難有比擬,缺在行文太悶,殊少靈氣);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電視劇《大秦帝國》

藍雲舒《大唐明月》(作者女性,迄今寫唐代穿越最好看的一部。對唐習俗等描寫都很用心);

王躍文 《大清相國》(寫史功底缺乏,寫官場差可一看,比如說“完人”陳廷敬的做官五字訣:等、忍、穩、狠、隱);

木令耆《竹林引幻》(當代寫竹林七賢的最好的小說)、阿越《新宋》(目前最好最嚴謹的歷史穿越小說之一);

丁三《藍衣社》(一個自稱“流民和小商人”的年輕人,志在“恢復紀實報告類文學的誠實聲譽”,確實不錯)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唐浩明與他的“曾國藩”

張大春《大唐李白》、二月河《雍正皇帝》、南宮搏《韓信》、黎汝清《碧血黃沙》、林佩芬《努爾哈赤》與《天問》、柳存仁《大都》;

還有,像唐浩明《曾國藩》、《楊度》、史傑鵬《青梅煮酒話西漢之楚漢爭霸》、孫皓暉《大秦帝國》等,都是大眾所熟悉的,也值得一看吧。

當然,好作品是舉不完的。我的閱讀更是極狹窄,狂妄敢所推介,也必僅滄海一粟。我只能負責地說,我認真而無聊地羅列出的,算是我自己覺得確實還行的,我所說也是一自之見的大實話。偏激,溢美,可沒有欺騙。

這幾部可媲美《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你能看完一部都算牛人

田野裡的歷史.網友“秦人尚武”攝

若有剛上路的朋友,你信了、讀了、買了,應該不大會罵我。至於還有哪些名單遺漏的,諸位留言教我,繼續完善。所有才華橫溢的作家作品,我們都不應該讓它異常孤獨地沉默,消失,死去,化為灰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