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來說說,為什麼“大眾”標沒以前那麼吃香了?

從2019年乘聯會公佈的前三季度數據來看,大眾仍舊以2169192臺的銷量位居第一,但如果對比2018年前三季度的數據就不難看出,大眾呈現出同比1.91%的下滑趨勢。雖然二三名的本田和豐田在銷量上不如大眾,但同比分別都有16.06%和6.74%的漲幅。似乎作為昔日的國內影響力之王,大眾標已經沒有那麼吃香,那麼,為何現如今大眾在銷量上竟顯弱勢呢?

都來說說,為什麼“大眾”標沒以前那麼吃香了?

整體車市行情下行,銷量上升空間有限

受制於今年車市寒冬的影響,國內汽車市場整體的情況都不容樂觀。無論是銷量表現、還是發展情況都相對放緩,這點對於不少品牌的影響十分明顯。大眾作為目前國內銷量最大的車企之一,自然也無可避免。以數據為例,其2019年前三季度的銷量為2169192臺,幾乎是二三名的總和,受制於行業的下行,其必然很難有繼續上升的空間。

都來說說,為什麼“大眾”標沒以前那麼吃香了?

不過,即便行業下行,仍舊還有不少車企逆流而上,像是本田、豐田、哈弗、奔馳等品牌的銷量提升依舊可觀。因此,這就讓外界對於大眾影響力產生了質疑,作為以往國內市場的領軍品牌,此次銷量的下滑是否預示著大眾品牌在國內市場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呢?

都來說說,為什麼“大眾”標沒以前那麼吃香了?

主推入門特供車型,大眾品牌溢價過高

想要驗證大眾目前的情況,還得迴歸產品本身。目前,大眾在國內的銷量王者主要來自於朗逸、寶來、桑塔納等入門產品,其中,不乏所謂的特供車型,而像高爾夫和速騰一類的全球車型因為簡配以及細分市場萎縮等原因,銷量並不搶眼,反而SUV領域的探歌、探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但在更高維度的途觀、途昂,卻難以站穩腳跟。

都來說說,為什麼“大眾”標沒以前那麼吃香了?

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大眾在車輛的品牌溢價方面依舊偏高,雖然溢價必須依靠影響力進行,但隨著國內消費者的年輕化和市場的透明化,這種虛高的溢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眾在年輕消費群體間的好感度。加上近幾年大眾產品的創新並不高,這直接為銷量的下滑埋下隱患。

都來說說,為什麼“大眾”標沒以前那麼吃香了?

自主品牌紛紛崛起,轉型電動步伐較晚

在新能源成為趨勢和自主品牌衝擊高端的情況下,大眾的反應似乎有些緩慢。即便目前大眾ID系列已經發布,加上國內的純電朗逸和純電高爾夫上市,但依舊沒有激起很大的波瀾。反而是作為競品的豐田和本田,在混動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主品牌的高端產品,也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以往大眾十五萬級別的細分領域。

都來說說,為什麼“大眾”標沒以前那麼吃香了?

想要突破目前的困境,大眾僅靠所謂的影響力恐怕遠遠不夠。在市場低迷的當下,產品力和可靠性或許才是市場消費者更為關注的一些重點。曾經的大眾在國內市場一騎絕塵,似乎大眾標成為了一種信仰般的存在,這與其當年強悍的產品力不無關係。但目前來看,大眾標或許已經不再吃香,後來者的崛起為大眾敲響了警鐘。

都來說說,為什麼“大眾”標沒以前那麼吃香了?

總結:從大眾換標的做法來看,其似乎有意擺脫以往的品牌形象,想要重塑一個年輕的品牌定位。伴隨著ID系列的發佈以及新Logo的確立,未來大眾能否在國內延續此前的高影響力?目前來看,仍舊是個問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