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幾十年都忘不了,張藝謀最愛勝利米粉,這些名人的桂林米粉情懷很深厚

白先勇:桂林米粉是我一肚子的鄉愁

白先勇雖然在桂林只生活了7年,12歲時就去了臺灣,25歲去了美國,但一口桂林話卻說得十分正宗。白先勇1944年離開桂林後,無論到重慶,還是在南京、上海、臺北,家裡人都說的是桂林話。連家裡的傭人,也都是桂林人。那種奇妙的桂林話韻味,在白先勇骨子裡生了根。把“鞋”子說成“hai”子,把“去”說成“ke”,將“一直”說成“麻直”,叫小孩為“把爺”,實在別具一格。據白先勇說,他在寫作、看報時,心裡默唸的也是桂林話。

白先勇幾十年都忘不了,張藝謀最愛勝利米粉,這些名人的桂林米粉情懷很深厚

白先勇不僅能說一口正宗流利的桂林話,還酷愛桂林米粉。白先勇笑言:“我回桂林時,早餐去找米粉吃,中午吃米粉,夜晚吃米粉,消夜又跑出去吃,一天吃三四次!”

白先勇坦言,那是一種潛意識,他認為地域文化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儘管在美國住的地方也是依山傍水,跟桂林有幾分相似,但旅居海外40多年,白先勇卻直言,在那裡沒有很濃厚的家鄉感情,“那到底是異國,到底是異地。”在故鄉,白先勇又吃起了最愛的米粉,一天三頓,且每次都吃五兩。他說,這種鄉愁是與生俱來的,“再多我也吃不飽,我一肚子的鄉愁”。

鬱鈞劍:回桂林第一件事不是見父母,而是一口氣吃個四五兩米粉

白先勇幾十年都忘不了,張藝謀最愛勝利米粉,這些名人的桂林米粉情懷很深厚

人的胃是有記憶功能的。在參加一次活動的時候,鬱鈞劍就坦言每次回到桂林必須完成的第一件事,就是每次一下飛機,還沒等見到父母呢,就會在回家的路上,先在路邊的米粉店裡過一把桂林米粉癮,常常一口氣能吃它個四五兩。一旦有類似米粉的氣味在風中撲來,滔滔口水在舌頭中捲動,就是很自然的生理反應了。因為無論你走得多遠,你都會把味蕾都帶在身體裡、靈魂中。

 

阿丘:會為了吃米粉特意飛過去

白先勇幾十年都忘不了,張藝謀最愛勝利米粉,這些名人的桂林米粉情懷很深厚

阿丘絕對稱得上是一位美食家,他會為了自己愛吃的桂林米粉特意飛過去!只是為了吃!當然,到了當地阿丘不會選擇去大飯店,而是行走在街頭巷尾,找個年久的小店坐下來,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桂林米粉。

在北京阿丘為了找到一碗稍微正宗的桂林米粉,我就跑到南寧市駐京辦去吃。因為水質、粉質、配料的不一樣,依然不算真正的桂林米粉。如果哪一天,桂林人也去北京開米粉店做出正宗的桂林米粉,一直是阿丘的心願。

張藝謀:在桂林期間忠愛勝利米粉

白先勇幾十年都忘不了,張藝謀最愛勝利米粉,這些名人的桂林米粉情懷很深厚

張藝謀是《印象劉三姐》的導演,製作期間少不了往桂林跑,也免不了吃桂林米粉“過早”。據說張藝謀最喜歡去瓦窯勝利米粉,因為大導演的光臨,勝利米粉一躍成為桂林最具人氣的米粉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