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山宫观

楼观

楼观在陕西周至县终南山中,是道教最古老的宫观。传说周代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老子西行时,尹喜迎之执弟子礼,老子在此讲授《道德五千言》。这里有说经台、炼丹炉、系牛柏、栖真亭、宗圣宫等道教圣迹。楼观是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之一。

三元宫

三元宫在广州越秀公园一侧,是我国南部香火最旺的道观。相传东晋时葛洪之妻鲍姑曾在此结庐修道行医,称越岗院道场。现存主要建筑为明清时重修。康熙年间,三元宫成为全真丛林之一。

青羊宫

青羊宫在四川成都市,相传创于周,初名青羊肆。唐僖宗时改名青羊宫。现存建筑为清康熙时重建,主要圣迹有铜羊、降生台、说法台、紫金台、八卦亭等。青羊宫现为全国重点道观之一。

玄妙观

玄妙观在苏州市内。始建于晋武帝咸宁年间(公元276年),名真庆道院。后屡毁屡建,元代始改名玄妙观。观中藏有唐吴道子画老君神像碑刻。玄妙观是道教正一教派的主要道观。

禹王宫

禹王宫,俗称禹王庙,又称涂山祠,位于大禹劈山导淮的涂山顶峰。山下涡淮汇聚,滚滚东流;山上松柏葱郁,古迹遍布。《安徽省志-民族宗教志》(1997年版)载:道士们历代相传,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统兵镇压淮南王英布,经涂山巡视大禹遗迹,令刘长在山顶建禹庙,使后人永怀大禹治水之功德。其后汉武帝刘彻、三国时曹操父子先后到此。《安徽通志》载:怀远涂山,元以前已有天庆观。元大德年间改名元妙观。又据元大德年间吴文魁《重修禹王庙记》去:唐以前已有禹庙,唐高宗时江南巡抚狄仁杰毁吴楚淫祠时,“禹庙巍然独存”。

都江堰二王庙

二王庙古建筑群坐落在今都江堰西门外的玉垒山麓,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庙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二王庙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末民初所建,山门“二王庙”3个金字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手笔。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后殿右侧有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碑刻。园中植满各种名贵花木,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是四川的游览观光胜地。

四川青羊宫

青羊宫位于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侧依锦江,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是西南地区建筑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一座道教宫观,也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避难于蜀中,曾将此作为行宫。待他重返长安后,拨钱增建并下诏改为今名。至明朝,唐朝所建殿宇毁于兵灾。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1667-1671)陆续重建。

青羊宫创建于唐朝,唐朝的一位皇帝曾经在这里避难,给它增添了传奇色彩。1667年康熙皇帝时,青羊宫进行了重新修复,以后又不断扩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气势宏伟。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唐王殿等。里面的混元殿高大雄伟,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供奉着老子骑着青牛的塑像。三清殿是主要建筑,高大而庄严,供奉着三清像,大殿的左侧悬挂着重约3000公斤的一口大钟,还有重达1000公斤的生铁香蜡筒一对。青羊宫内最宝贵的文物是一部道藏经典,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为研究道教的珍贵资料。

正一观

正一观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据《龙虎山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赐帑重修,并改演法观为正一观。

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祀奉张道陵、王长和赵升三人,俱铜像俗金,左右两庑各三间,正门三间,正殿后玉皇殿五间,东西建钟鼓楼。原是龙虎山是道教著名宫观之一。

无量观

无量观在辽宁鞍山市东20公里的千山上。建于清康熙初年。无量观依山因景而造,观内地势起伏,高下交错,殿堂成阶梯状层层高升。主要有老君殿、三官殿和慈航殿等。该观为全真道十方丛林。现为全国重点道观之一。

玉隆万寿宫

玉隆万寿宫在江西南昌西山。相传原为东晋许逊故宅,里人为建许仙祠。南北朝时,改名游帷观。宋徽宗赐额为“玉隆万寿宫”。元明清时屡毁屡修。现存建筑有高明殿、谌母殿、三清殿、三官殿和关帝殿等,系1984年后重加修复的。该宫为净明道派的祖庭。

八仙宫

八仙宫位于西安东关长乐坊。原名八仙庵。初创于宋代,系唐兴庆宫址。道教相传,仙人钟离权在长安酒肆用“黄梁梦”感悟吕洞,便是在此地,故后人在此立祠祀之。又传说八仙曾游宴于此。金元之际,全真教盛行,在此扩修旧祠,使之成为规模弘阔之宫观。清康熙年间成为全真十方丛林。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庚子之乱,慈禧太后与光绪帝西逃长安,曾住跸八仙庵,改“八仙庵”为“西安东关清门万寿八仙宫”,从此“八仙庵”更名为“八仙宫”。公元1933年杨虎城曾资助修缮八仙宫,并立碑记其事。解放后亦经多次维修,仍保持原来风貌。现在殿堂庄严,院落雅洁。由山门至后殿共三进,主要殿堂有灵官殿,八仙愉,斗姥殿,吕祖殿,药王民,丘祖殿等。八仙宫,主要以祀奉八仙(钟离权、李铁拐、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而闻名遐尔,现为全真十方丛林。每逢庙会期,香客及游人摩肩接踵,十分热闹。八仙宫不仅是著名道教活动场所,且为古都西安的名胜古迹之一。

碧霞祠

碧霞祠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文献记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封禅泰山时,凿龛雕玉女像,次年敕建玉女祠,初名曰昭真祠,金代时改称昭真观。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改名为灵应宫。嘉靖时(1522—1565年),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并改称碧霞灵佑宫。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铸铜亭,名曰“金阙”,并立《泰山天仙阁金阙》铜碑一通于右前方;明天启五年(1625)又立《泰山灵佑宫》铜碑一座于左。1615(明万历四十三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加修葺,增建了歌舞楼(南神门)及东西神门阁。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殿堂,为防止高山风雨剥蚀及雷击,改正殿为铜顶,大殿盖瓦、鸱吻、檐铃等饰物皆铜铸。

北京房山真武庙

真武庙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距离北京市中心62公里,建于明代,距离今天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真武庙的建筑面积大约为3000平米,两座大殿分别供奉着真武大帝和碧霞元君。真武大帝又称玄武大帝,神像被发跣足、黑衣仗剑、脚踏龟蛇,从者执黑旗,尽显道教尊神之威严。真武庙在当地享有盛誉,极受尊重,是当地众多寺庙中的中心庙宇,因此香火十分旺盛,被称为北方“小武当”。

岁月侵袭,世道更迭,真武庙曾几度兴衰,虽久经战火盗贼之袭扰,但始终不曾间断道脉渊源。2004年初,真武庙得到重新修缮,修葺的道观座北向南,依山势而建,整体建筑青瓦红砖,肃穆庄严。四周山势起伏,远山近景,遥相呼应,如诗如画,给人以幽远、恬静之感。正是观月楼窗棂滤清辉,诵经阁檐挑繁星明。殿宇建筑画栋雕梁,金彩炫目伟岸森严。真武殿、元君殿、财神殿、药王殿、慈航殿、文昌殿等殿宇建筑与山势融为一体,使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狮面青瓦当,古砖玲珑墙,脊踞瑞兽,天风过后檐铃脆响响,正是各路神仙会所,让人顿生向往。

江苏茅山九霄万福宫

九霄万福宫(简称九霄宫、俗称顶宫),坐落于江苏省金坛与句容两县之间的茅山主峰大茅峰巅,海拔327.5米。创建于西汉时三茅真君得道飞升之后,元代延祜三年(公元1316年)敕建赐额圣祜观,专祀大茅真君茅盈;明代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又得敕建殿宇,赐名九霄万福宫。其建筑群依山而建,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为茅山“三宫五观”之首。每到香期,香客如云、游人如织。

九霄宫坐北面南,极盛时宫内有藏经、圣师二楼阁,太元、高真、二圣、灵官、龙王五殿堂,毓祥、绕秀、恰云、种壁、礼真、仪鹄六道院,左右两侧道舍、客堂等建筑百余楹;整个宫观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后经清末太平天国、抗日战争等,整个道宫先后被毁。

九霄宫现存建筑均系近年重建,前有广场,东西各建山门一座,入宫首为灵官殿,过藏楼沿级而上为主体建筑太元宝殿,主祀三茅真君,配祀道教四大元帅,两侧配殿分别为财神殿和太岁殿。殿后有台曰飞升,传说为三茅真君得道飞升之地,台后一殿为二圣殿,主祀三茅真君父母。左右分别建有白鹤厅、养真仙馆、迎旭道院、花厅、仪鹄道院、道舍、斋堂等建筑,均依山借势,层层而上。宫中今陈列有许多道教文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宋徽宗赐给茅山道士刘混康八件珍宝之中的前四宝——玉印、玉圭、玉符、哈砚。

九宫山钦天瑞庆宫

九宫山这座我国历史上的道教名山,自南宋张道清真人创建道观之后,先后受南宋、元、明、清等历代皇帝降诏加封,先后有“圣旨”17道,珍藏于九宫“纶音阁与藏经阁”,这些珍贵文物后来毁于兵火。据历代编纂的《九宫山志》中记载,九宫山作为道教圣地,招来香客游人,原赖“三胜”,一为灵山秀水,次即祖爷真身,三乃御制道派。九宫山宫宇道观连天接地,气势非凡,历经天灾人祸,曾经几度兴衰,最后宫宇毁尽,仅有石殿留存。1996年,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大弟子蔡亚庭道长入山主持瑞庆宫复建工作。经过多方化缘,历时十数载,瑞庆宫整体建筑于2005年落成。复建后的瑞庆宫以正门和北门两条中轴线为核心依山而建,整体建筑为仿明清风格,建筑面积达4700多平方米。瑞庆宫正门正对着云中湖,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依次有灵官殿、祖师殿、妙应殿、三清殿和财神殿。如今九宫山道教御制派古道场钦天瑞庆宫得以恢复,意味着屡毁屡建九宫山古道场将重现昔日辉煌。

安阳长春观

安阳长春观位于安阳县善应镇西约1公里处的白玉山腰,距安阳市约25公里。安阳长春观坐西朝东,依山而建,顺势而为。整个道观建在半山腰中,周围山势犹如玉龙盘绕,呈太师椅形。后有盘古顶,左龙山,右龙洞,恒河从眼前盘桓而过,群峰拱卫,三山怀抱,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青山绿水气温暖,冬寒照常芳草鲜。王母玉池盛玉浆,金鱼戏游闪金光。奇花异草散浓郁,苑圃似从天上降。”安阳长春观,朝拜祈福圣地。

安阳长春观总体规划长约1500米,隐含“长久长寿”九进院落,通过层层的阶梯和两道让人放下烦恼的108步台阶,使长春观直达云霄。长春观能够烧香祈福的宫殿有玉皇殿、观音殿、灵官殿、道观戏楼等。玉皇殿供奉的主神像是玉皇大帝,他被称为天界最高主宰之神,人们祭拜玉皇大帝以祈福延寿;观音殿供奉的主神像是观音菩萨,他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人们拜祭他以便免除种种痛苦烦恼;灵官殿内供奉的主神像是王灵官,他是道教地位最高的一位护法神,他能治病驱邪,收瘟摄毒,普救生灵,法力无边。虔诚的香客可以到安阳长春观,用心和神像沟通,以便得到恩惠。

茅山仁祐观

茅山仁祐观,位于江苏省句容与金坛两县之间的茅山小茅峰巅。小茅峰,俗称三茅峰,山虽不高,甚为崎岖,山顶水池,天然趣成,红岩映波,煞是好看,有水源所以可以在山顶建庙。元代延祐年间(1314—1320)始建,专祀小茅真君茅衷之所,抗日战争时被日寇烧毁。峰上“雷轰池”,传为天雷开劈而成;另有一泉,因泉水色赤似朱砂,人称“朱砂泉”。

2013年3月,茅山仁祐观完成复建。复建后的仁祐观以中国古典建筑装饰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使焕然一新的仁祐观重新矗立在小茅峰。

走近建成后的仁祐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书写着“敕赐仁祐观”的山门,白墙灰瓦,仿佛在喻示着万事万物皆由阴阳二气所生。走入山门,紧接着便是悠长的青砖漫道,蓝天、白墙、山石、草木四者本无关联,却在这山路上融为一体。那似是无心而建却又别有一番滋味的小路,却让人又一种曲径通幽便隐约步入了神仙居所的感觉。

穿过漫长的小路,便是温帅殿,供奉道教护法大神温琼元帅。《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温琼诞于后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因其母梦神人送以玉环,故名曰琼,字小玉。“19岁科第不中,26岁明经射策亦不中”,遂感叹一番,留下一偈:“孝悌为木,忠义为先,宽仁恕身立身无偏,便函修清净,契合真玄,若奉吾道,何忧不仙?吾随左右,呼召立前。”温琼正自郁抑光乐,忽见一条苍龙坠珠于前,拾而含之,珠滚入腹,那苍龙仍飞舞蟠曲,不肯离去。温琼扭龙为环,绕尾于手,突然变幻得“面清,发赤,兰身猱猛,握简,游衍坐立,英毅勇猛”。并显金盟玉字曰:“有能行吾法,诵吾偈者,慈惠民物,以伐妖精,治病驱邪,吾当显应,斯言不忘。”东岳大帝闻其威猛,召为佑岳之神,受玉帝敕旨封为亢金大神,又封为“翼灵照武将军兵马都部署”,赐玉环一把,琼花一朵,金牌一面,金牌上书有“无拘霄汉”四个篆字。于是温琼左手执玉环,右手执换筒,有事即可出入天门朝奏。又奉帝旨令下五岳,为岳府猛将,众神之宗,岳班之首。温琼元帅上能朝拜金阙,正可巡察五岳,乡民既敬且畏。后36代张天师役用岳神,召之立庙封“东岳统兵天下都巡五岳上殿奏事争取罪人案玉皇殿前左元金翊灵照武雷王佑侯温元帅”。

绵阳云台观

三台云台观——曾经的皇家道观云台观又名佑圣观,位于四川三台县城南40公里的安居镇云台山。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道人赵肖庵入山,嘉定三年(1210年)建大殿三间,七年(1214年)取名佑圣观。从宋历元到明,因兵燹毁废。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奉敕大建宫殿起到万历十九年(1519年),全观重建殿堂13重。清代又多次扩建和培修,到清光绪十五年(1885年),云台观已成为四川第二道教名山,蜀中名观。现存有三皇观、回龙阁、长廊亭、券洞门十殿、城隍庙、天王殿、九间房、灵宫殿、振辰楼、钟鼓楼、正殿等建筑,绵延1公里,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殿内长年不结蜘蛛。现内存有明代万历十七年的铜钟、铜鼎、匾对、云台胜境墨稿,四十二年的《圣谕》和乐笏、尚方宝剑等。云台观风景秀美,有奇洞、泉眼、池塘、古墓等。小桥流水,古柏参天,百年以上老树比比皆是。观内香烟缭绕,称“巍巍胜境类蓬莱”、“茅屋云台天下无”。是仅次于青城山的四川省第二大道教名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