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的“道教”经过的历史


张陵之孙张鲁,原居汉中,西晋永嘉年间第四代天师张盛移居江西贵溪龙虎山,“五斗米道”遂在江南一带流传,为道教龙虎宗之肇始。到东晋末,“天师道”代替了“五斗米道”的名称。

道教繁衍宗派,始自宋、金。道教史上因“道法承受”来源不同而分衍的宗派,最大的有四派:

(一)正一道

张陵后裔到元初已传至三十六代张宗演。元世祖命其主领江南道教。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授张宗演次子张与材(三十八代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从此“天师道”又名正一教、正一道。

与张宗演同时,龙虎宗之另一支为张留孙(张宗演弟子)。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张留孙从张宗演入朝,与世祖言语相契合,遂不回山(次年张宗演回龙虎山,张留孙留元大都);世祖欲号为“天师”,但“天师”有世嗣,不能由外人继承这个尊号,故改号上卿,命他专掌祠事,总摄道教。

赵孟頫为张留孙作碑铭,首列有极长的官衔共四十五字之多,其文曰“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辅成赞化保运玄教大宗师志道弘教冲玄仁靖大真人、知集贤院事、领诸路道教事。”可见当时正一道是很隆盛的。

自从道教分衍宗派之后,阁皂山主要传葛玄灵宝法箓称灵宝派;龙虎山传张天师法箓,称正一派;江西一带流传许逊(旌阳)法箓,称净明派正一派。

道士大都是“专恃符箓,祈雨驱鬼”(《明史·方伎传》),《通鉴辑览》中说他们“世以鬼道惑众”。一般说,正道主要从事符箓斋醮。

(二)全真道

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浙江天台山道士张伯瑞(紫阳),根据《参同契》原理作《悟真篇》,开南宗一派,此时尚未有全真之名。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王喆(重阳)至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开北宗一派,全真之名由此而起。

人的年代而论,张紫阳在前,王重阳在后,前后相距九十余年;以创立教派而论,北宗在前,南宗在后。张紫阳那一系在当初本无意创立教派,由于两者都重炼养,只不过在修炼法上有所差异,因此称南宗、北宗以相区别。

全真道的创立人为王重阳,立教大旨是:

1.出家须先投师住庵;

2.云游求道,不厌险阻;

3.学书以心解为主;

4.研究药物;

5.庵须有屋顶,以避日月之光,但不能作高楼大厦而绝地脉;

6.应有道伴以交流修道心得;

7.静坐;

8.求定心;

9.调和五行精气于一身,以正配五气;

10.紧肃理性于宽慢之中以炼性;

11.修性命;

12.积功德;

13.超出欲界、色界、无色界;

14.养身;

15.脱落心地,真离凡世;

在教规上与正一道不同的是:不娶妻室,不茹荤腥,为出家道士。

王重阳主张三教合一,他说:“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教其门徒讽诵《孝经》、《心经》、《道德经》。其弟子邱处机等仿佛教建立道教丛林制度,全真道士住丛林、重清修。

(三)真大道教(亦称大道教)

创始人为沧州刘德,时在金熙宗皇统年间(公元1141-1148)。立教的宗旨共九条:“一曰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于君,孝于亲,诚于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曰除邪淫,守清静;四日远势力,安贫贱,力耕而食,量入为用;五曰毋事博弈,毋习盗窃;六曰毋饮酒茹荤,衣食取足,毋为骄盈;七曰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尘;八曰毋恃强梁,谦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元史·释老传》中说:“其教以苦节危行为要,而不妄取于人,不苟侈于己。”《大道延祥观碑》中说:“其教以无为清静为宗,真常慈俭为宝,其戒则不色、不欲、不杀、不饮酒、不茹荤,以仁为心,恤困苦,去纷争,无私邪,守本分,不务化缘,日用衣食,自力耕桑瞻足之。

有疾者符药针艾之事无所用,惟默祷虚空以至获愈,复能为人除邪治病。平日恬淡,无他技,彼言飞升化炼之术、长生久视之事,则曰吾不得而知,惟以瓣香朝夕恳礼天地。故远近之民,颇为弟子,随方立观者不少焉。”金世宗大定十五年诏刘德仁居京城天长观,赐号东岳真人,真大道从此流传。

金正大六年(公元1229),大道教曾一度被禁止传播。元宪宗时,赐大道教名为“真大道”,自此遂称真大道教。此派在元代颇盛行,后来逐渐衰微。

(四)太一道

创始人为卫州肖抱珍,时在金熙宗天眷年间(公1138-1140)。其教传太一三元法箓之术,故名太全真道和真大道教皆不讲符箓法术,而太一道独以此出名,颇与天师道相接近。主张以老子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御世。元王鹗《重修太一广福万寿宫碑》说:“初,真人既得道,即以仙圣所受秘箓济人,祈禳诃禁,罔不立验;天眷初,其法大行。”当时信徒很多,“远迩向风,受箓为门徒者岁无虑千数”。

金熙宗皇统八年,遣使召肖抱珍赴阙,颇加礼敬,敕所居观额以“太一万寿”四字。元宪宗二年(公元1252),元世祖忽必烈尚未登位,敕封他为“一悟真人”。传至第四代肖辅道,忽必烈使人召肖辅道赴和林,备极尊崇,赐号“中和仁靖真人”。至元十一年建太一宫于两京,命肖辅道弟子李居寿住持,领祠事,且裡祀六丁(神名),以继太保刘秉忠之术。至十三年赐李居寿太一掌教宗师印。太一教传至毛颖远(元以后便失考)

北京白云观藏有《诸真宗派》,载有道教大小八十六个道派。现在道教主要是正一、全真两大派,其他一切支派皆归纳于这两派之中。

全真派支派较多,其主要的是:(1)五祖派:即道教传说之东华帝君王玄辅,号少阳,传少阳派;钟离帝君钟离权,号正阳,传正阳派;纯阳帝君吕岩,号纯阳,传纯阳派;重阳祖师王喆,号重阳,传重阳派。(2)全真道北七真派;即邱处机,号长春,传全真龙门派;刘处玄,号长生,传全真随山派;谭处端,号长真,传全真南无派;马钰、号丹阳,传全真遇仙派;郝大通,号广宁,传全真华山派;王处一,号玉阳,传全真嵛山派;孙不二(坤道),传全真清静派。(3)南五祖紫阳派:即张紫阳传紫阳派,石杏林(第二代),薛道光(第三代),陈泥丸 (第四代),白玉蟾(第五代)。

道教传授经箓科仪的,旧分三宗,又名三山,即江西贵溪之龙虎山;清江县之阁皂山,江苏句容之茅山。这三山经箓总归为正一派。正一派支派也很多,主要有茅君派、净明派清微派、武当派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