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榮:四方面推動財富管理行業高質量發展

11月2日,由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19第七屆年會在京召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當前財富管理行業仍然面臨著經濟轉型攻關、金融開放深化、科技驅動加速等外部環境的新變化,以及存量資產處置、增量業務開發、新增機構定位等一系列改革轉型的新挑戰。為推動財富管理行業加速轉型,應該注重通過從財富管理市場的供需兩側開展工作,在完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體系的同時,提高金融消費者的自身保護能力。

對於如何推動財富管理行業高質量發展,李東榮給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著力提升市場需求適配能力。財富管理行業一端連接著人民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另一端連接著實體經濟多元化的投融資需求,具有很強的資金撬動效應和資源配置作用。財富管理機構應該站在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生活需求的高度,以需求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把自身的發展放到經濟金融發展的全局中去統籌考量,併發揮貼近市場機制靈活、專業細分程度高等優勢,科學地、合理地把握資產配置和資金投向。

二是著力提升金融風險管控能力。財富管理作為金融服務的重要領域,其發展的過程始終要貫徹風險防控的原則,因此,要注意有效地完善風險管理、合規管理、應急處置、內部控制等業務管理制度。當前,要積極地發展和應用監管科技,夯實數據統計和風險監測基礎設施,著力提升宏觀審慎監管和微觀行為監管的科技應用水平。

李東榮強調,要對財富管理產品的發行銷售、投資、兌付等運作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精準的動態監管,特別是向上能夠識別產品的最終投資者,向下能夠識別產品的底層資產,真正實現財富管理業務的穿透式監管。

三是著力提升金融科技應用能力。應該鼓勵各類財富管理機構適應數字化浪潮的到來,加快自身的數字化轉型,積極穩妥地推動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的數字技術,在客戶營銷、投顧、投研,估值定價、風險管理、產品淨值化管理等關鍵業務環節的探索應用,提升財富管理業務的科技含量和創新能力。

四是著力提升金融消費者保護能力。財富管理機構應該切實將金融消費者保護融入公司治理、企業文化和經營發展戰略中去,嚴格地執行好信息披露、產品登記、風險提示等方面的監管要求和治理標準,增強財富管理機構和理財服務全流程的透明度,並且優化理財產品的風險評級和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體系。將合適的理財產品賣給適當的金融消費者,同時,針對高淨值客戶、長尾客戶等不同的客群,分類地開展金融知識的普及和理財教育,引導其樹立收益自享,風險自擔的正確理念,打破剛性兌付不合理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