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他用生命堅守的地方

來源:解放軍生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汪 巍 石開群 塗敦法

盛夏的7月,到新藏線旅行的遊客絡繹不絕,對於絕大多數遊客來說,他們一輩子可能就來一次,為了讓遊客一路安全暢通,何劍波和戰友們更加忙碌著在海拔4969米的麻扎達坂修補路面。再過3個月,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隊三級警士長何劍波在高原上守護雪域天路就整整20年了。

高原,他用生命堅守的地方

堅定初心

“軍人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作為第一批上勤新藏線的交通兵,何劍波常想:“我這塊‘磚’究竟哪裡最需要?”

當何劍波第一次踏上年平均氣溫零下10攝氏度、空氣含氧量僅有內地40%的高原時,他曾一度懷疑過自己的選擇。

山,爬了幾天幾夜;車,行在雲上雲下。何劍波和戰友坐著運兵車,一路顛簸起伏,一路翻山越嶺……9天的長途跋涉後,運兵車在駐地西藏阿里薩嘎縣停了下來。何劍波這才發現,中隊營房竟是一個廢棄的羊圈,極其簡陋。這裡沒有照明用電,也沒有飲用水,就連做飯也需要從遠處的縣城運給養。

更令人震驚和痛心的是,就在當天晚上,白天還生龍活虎的運兵車駕駛員班長黃帥突發高原腦水腫,經搶救無效犧牲了。彌留之際,黃帥留下遺言:“把我埋在這裡,我要和戰友一起守‘天路’……”

“這就是高原,一個需要用生命堅守的地方。”那夜,19歲的何劍波徹夜未眠。

何劍波走入獅泉河烈士陵園,聽到當年進藏先遣連孤軍千里、歷盡千險踏上西藏大地的故事,又想起黃帥班長的遺言,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和戰友的犧牲、先輩的苦難相比,自己面對的這些算什麼?

從那以後,何劍波堅定不移地將青春和汗水揮灑在雪域天路,一心苦練專業技能,立志要成為一名高原搶險救援尖兵,守護雪域天路。

何劍波所在的部隊駐地在“生命禁區”阿里。他們在那裡守護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條公路——新藏公路。在阿里,山是豎著的,路是擰著的。一眼望去,除了山就是石。“天路”的稱謂不僅僅因為海拔最高,也因為路況極其艱險。

第一次執行護路任務,何劍波乘坐的汽車在返回途中拋錨。天色漸暗,一群野狼號叫著圍了上來。見狀,帶隊的班長將何劍波等人護在身後,自己把大衣裡的棉花掏出來,用火引燃後扔到車外。扔一點,頭狼退幾步;火滅了,狼群又圍上來。就這樣,他們與狼群在拉鋸式的鬥爭中熬得精疲力竭,直到當地牧民前來解圍……

如今,何劍波每逢新兵第一次執行護路任務時,都會把這個故事講給他們聽。有人問:“班長,你不怕死嗎?”

“怕!”何劍波說,“但‘死’過一次就不怕了。”

鐫刻忠誠

在新藏公路沿線,夏季泥石流、冬季冰雪災害頻發。何劍波所在中隊負責守護的新藏線上勤段平均海拔4663米,常年滴水成冰、呵氣成霜。這就是何劍波和戰友們的主戰場。

何劍波和戰友們像鋼釘一樣,釘在這條“天路”上。他們夏季刷邊坡、掏涵洞、清邊溝、填坑槽、補路面,冬季除冰雪、擴道路、拖車輛、救群眾。何劍波,一天天在高原紮下根來。

誰不知“天路”險。守護“天路”,何劍波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一次施工時,何劍波駕駛的平地機突然陷滑。他緊急制動,拉響報警器。戰友們緊急趕赴現場時,平地機已和地面形成30度傾角,5米高的邊坡近在咫尺。經過艱難排險,平地機終於被成功拽起。當戰友把何劍波從駕駛室裡扶下來時,他的右手因為拉握制動杆過度而脫臼。

誰不念“天路”情。紮根“天路”20年,何劍波早已跟駐地群眾心連心。汽車行駛“生命禁區”的天路,危險無處不在。有一年,何劍波和戰友在路上突遇暴雪,汽車又突發故障拋錨。最後他們凍僵在駕駛室裡。幸運的是,路過的牧民把他們揹回家,用雪搓腳,放在火堆邊烤暖,才使他們慢慢恢復了知覺。

長年駐守高原,偏頭疼、心臟病時常折磨著何劍波。家裡人擔心他的身體,想幫他在地方找份輕閒的工作。恰逢某路橋公司承攬高速公路施工,聽聞何劍波的名號,主動聯繫他,不僅開出高薪,還承諾解決住房、安排家屬就業和子女入學。但何劍波依然選擇繼續留在他所熱愛的阿里高原。

救民助民

“當兵到阿里,就意味著同高原、同死神抗爭。”2006年冬,何劍波和戰友胡傳凱駕駛皮卡車在養護路段巡查,突降暴雪。短短一個小時,皮卡車便在這茫茫的雪野中動彈不得。

在聯繫不到中隊的情況下,兩人只好下車徒步。與其說是步行,倒不如說是在爬……不知過去了多久,他們的手腳幾乎凍僵,眼裡直冒金星。就在這時,他們看到不遠處有一個人影,來不及多想,兩人鉚足勁在海拔5000多米的達坂上,踏著將近一米厚的大雪向那個人影靠近。

費了很大勁,終於靠近了人影。原來是位藏族老鄉汽車拋錨被困在冰天雪地裡,他渾身抖得厲害。何劍波見狀,趕緊將自己的手套和隨身攜帶的壓縮乾糧遞給了他。他們一行3人艱難跋涉了20公里才安全返回營區。

受困的藏族老鄉獲救了,何劍波卻因手部嚴重凍傷被送進醫院。藏族老鄉帶著孩子來看望他,流著淚對孩子說:“他是阿爸的救命恩人,沒有他,你就見不到阿爸了。”看著這對父子,何劍波忍痛用力動了動手指,笑著說:“看,還能動!”

類似的故事,在何劍波7000多個日夜的守護中並不鮮見。20年來,何劍波先後參加各種搶險救援行動60餘次,解救被困群眾1000多人,駐地群眾更是親切地稱他和戰友們為“雪域守護神”。

使命至上

“不管多危險的任務,他都會衝在前面。”戰友們對何劍波印象深刻。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強震,波及我國西藏部分地區。何劍波作為突擊隊成員,第一時間隨隊挺進災區。

“救援道路已被掩埋,必須儘快打通。”開進途中,唯一一條道路的一個隧道口被垮塌的山體堵得嚴嚴實實。道路一側是百米高的懸崖,另一側山頂的巨石搖搖欲墜。現場有關專家斷言:“這種救援誰也幹不了,上去就會機毀人亡。”

“讓我上!”關鍵時刻,何劍波主動請纓。他屏住呼吸,緩慢推動操縱桿,駕駛著挖掘機爬上塌方體。突然,餘震發生,挖掘機被山上的飛石砸中迅速滑向懸崖。生死之際,何劍波迅速操縱挖鬥抓地,在履帶已經懸空三分之一的情況下,剎住了車。

來不及慶幸劫後餘生,何劍波咬了咬牙繼續前行。1米、2米、3米……他駕駛挖掘機左衝右突,頂著不斷砸下的飛石,將堵塞的山體一塊塊剝離,打通了中斷的道路,為災區人民贏得了黃金救援時間。

深圳“12·20”特大滑坡搶險救援、新疆葉城“7·6”特大泥石流救援、西藏日土“7·17”特大冰崩救援……作為一名技術過硬的挖掘機操作手,除了養護保通新藏“天路”外,何劍波堅決服從命令,衝鋒陷陣在搶險救援一線,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疤痕勳章

“班長,你記不記得自己總共受過多少次傷?”前不久,新兵下到中隊,一名新戰士看著何劍波臉上的疤痕問道。何劍波抿了抿黑紫的嘴唇,笑著說:“新傷摞著舊傷,哪裡還能數得清。這些傷疤都是咱高原軍人的榮譽勳章。”

“守護神”守護了別人,卻常常“守”不好自己,何劍波就是一個典型。

2002年5月,中隊奉命負責某路段的路基施工,何劍波擔任突擊手。那天,何劍波正在操作挖掘機作業,一塊大石頭突然從山上滾落,砸向挖掘機風擋玻璃。頓時,碎玻璃如同利刃,扎向何劍波的臉頰。施工現場沒有醫生,也沒有麻藥,戰友們用簡易醫療器材從何劍波的臉上取出多塊玻璃碴後,趕緊給他處理傷口。

被送去醫院後,何劍波後怕不已。他一遍遍回想:“倘若石頭再大一點,倘若碎玻璃劃破了動脈,自己是不是也會像黃帥老班長一樣,長眠於此?”然而,痊癒後,何劍波二話沒說,又坐進了挖掘機駕駛室……

2015年初,薩嘎縣發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雪。何劍波每天輾轉在搶險救援路上,經常顧不上吃飯,餓了啃口饅頭,渴了抓把雪塞嘴裡。終於,他和戰友們開出了一條雪路,數千臺車輛得以脫困,上萬噸物資得以進入災區,100多戶牧民、近萬頭牲畜獲救。

但何劍波在那一個月下來,嘴唇、臉頰、耳朵被凍裂出血、眼睛佈滿血絲,整個人瘦了10公斤,身上又多了幾道疤痕。一道道深深淺淺的疤痕,見證邊疆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發展的艱辛歲月,見證著何劍波對家國和邊關深深的愛。

如今,何劍波還紮根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20年如一日守護天路。“這塊磚”找到了最需要的地方。

近20年來,守護天路、心繫駐地群眾的何劍波先後被聘為薩嘎縣中學、孔繁森小學校外輔導員,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被表彰為“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武警部隊十大標兵士官”“全軍優秀共產黨員”,

2017年光榮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

(解放軍生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