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畢業生流向超級中學,後果會是什麼?

清華北大畢業生流向超級中學,後果會是什麼?

如今這些“超級中學”藉助政策和資金投入的優勢,他們不僅有一流的生源,還有一流的設備,且越來越想打造他們所認為的“超一流”師資,教育的兩極分化在加劇。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司徒

這兩天,一份招聘名單引發熱議。

10月30日,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高級中學發佈2020屆畢業生擬聘名單,

20個錄取者中,有19人畢業自清華北大,其中有13人為清華北大本碩連讀,另外1人為北師大本碩連讀,20人均為碩士以上學歷。

清華北大畢業生流向超級中學,後果會是什麼?

不同的維度,對這份名單的解讀是不一樣的。

有人感嘆,考不上清華北大,以後連到深圳當中學老師的資格都沒有了。當然,感慨清華北大畢業生不過也就去當教師而已,替名校學歷不值者顯示了中國社會某種固有的偏見。

樂觀地看,教師工作吸引力的增強,意味著對教師素質的重視,以及教師職業社會地位的提升,它總比“國考熱”一直居高不下要好,當更多精英人才願意投身於教育領域,特別是基礎教育領域,應該是社會之福。

01

不過,這份名單有個比較奇怪的地方:

從這份名單看,只有一位從北師大本碩連讀的畢業生似乎為師範生掙回了一些面子,但其他清一色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

也許,這19名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都有很強的師範技能,從近些年來看,許多一線城市在招聘教師的時候,對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畢業生青睞有加,所謂只有“大材”才能培養出“人才”,但是否只要是名校畢業就“贏者通吃”,而是否受過系統的師範專業訓練反而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因素?

清華北大畢業生流向超級中學,後果會是什麼?

▲2018年,清華大學舉行秋季校園招聘會

我們曾經有過但凡能識幾個字會算數就可以走上講臺去當代課老師的年代,直到改革開放初年,我們還一直認為,教師只要掌握了學科知識,就足以勝任該學科的教學。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教師供需矛盾的緩解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如何才能有效教學的問題,才逐漸成為關注的焦點。

社會對教師的要求從“能教”轉向“會教”,對教師的認識從“工匠化”逐步轉變為“技術化”。

1993年《教師法》頒佈,第一次以國家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教師資格的國家標準。1995年,又相繼頒佈了《教育法》、《教師資格條例》,規定教師必須持證上崗。2000年9月,教師資格認定工作全面鋪開,至2004年年底完成首輪教師資格認定工作。

02

梳理這個歷程是想說明,會讀書未必就會教書。

教育界內總這麼說,教師要教給孩子一滴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但是,不是有了一桶水,它就能自動倒出來就能讓學生自動接受。教師本身是一份專業化的職業,因而才需要有專門的師範院校對師範人才進行系統的教育培養。

清華北大畢業生流向超級中學,後果會是什麼?

▲2019,某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開考

作為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學科知識基礎,還需要具備學科教學知識和教育知識,有了這些還遠遠不夠。作為一種專業化要求,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課程標準解讀能力、學生學習進程判斷分析能力,以及完備的教學知識圖式,這些專業技能,顯而易見,並非是因為他(她)是名校的畢業生就自動具備。

同樣的道理,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僅體現為外顯的教學能力,還要內在的教學知識、教育信念和教育品格,這些也並不因為他(她)是名校畢業生,就是教育的“大材”。

當然,必須承認,現在的教師資格證都統考了,只要一證在手,就意味著已經具備作為教師的基本專業技能。只是從深圳這幾年扎堆招聘清華、北大等非師範專業畢業生的現象來看,至少應該注意到,非師範專業畢業生從事教師工作,隨著教師工作吸引力的增強,會慢慢成為一種常態。

但是,現在教師職稱評定改革後,卻嚴格規定了教師資格證和職稱資格證的專業要一一對口才行,這一規定,是否應該對此有所回應?

03

高學歷、名校出身,已經成為深圳招聘教師的普遍現象。

有數據顯示,深圳中學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吸引了40位北大清華的畢業生來校任教;

而2017年創辦的中國人民大學附中深圳學校,除了來自人大附中聯合總校的教師之外,目前學校特級教師7人,博士及博士後27人,海歸人才10人,海外高層次人才4人,畢業於北大、清華、北師大、北外、人大的教師共45人,碩士研究以上學歷的教師佔比達52%以上。

清華北大畢業生流向超級中學,後果會是什麼?

▲深圳某中學課堂

現在深圳的前幾名的學校諸如深圳中學、深圳外國語學校、深圳實驗等,其重點本科率均超過90%,直接出國留學的更是多數,如今這些“超級中學”藉助政策和資金投入的優勢,他們不僅有一流的生源,還有一流的設備,且越來越想打造他們所認為的“超一流”師資,教育的兩極分化在加劇。

“超級中學”對教育生態平衡及公平性帶來的挑戰,無論是輿論還是學界,討論已經足夠多。

有教育學者敏銳觀察到,分數以其慣常的權威姿態,決定著學校的等級秩序。重壓之下的薄弱學校教師,逐漸形成了以“墮落”和“逃離”為特徵的現象。這與清華北大等名校畢業生開始扎堆“超級中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超級中學”正在壟斷一流大學入學資源,優質教育資源與向上流動機會向精英集團傾斜趨勢已經形成,有理由擔心,它由此導致的階層固化的邏輯鏈條,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被強化。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遠比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如何保證它的專業性更為令人擔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