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請先看數據”

在全球範圍的分析師中,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也許都算得上特立獨行的一位。他曾準確預測了2013年流動性緊張之後市場的下跌和反彈、2015年的股市泡沫。

11月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9第八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將在成都舉行。屆時,眾多知名經濟學家、優秀上市公司的企業家、基金公司的掌門人將齊聚成都。在本次論壇的重磅嘉賓中,就有對宏觀經濟和市場多次作出精準預測的洪灝。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洪灏:“请先看数据”

2017年,洪灝被《亞洲貨幣》雜誌評為香港地區最佳策略師第一名。他有多項“之最”,曾被《新財富》雜誌評為“最佳海外策略師”,被彭博新聞社評為“中國最精準的策略師”。

他同時是清華五道口紫荊商學院教授,跨境金融50人論壇奠基成員,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2016年起他擔任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行業協會品牌和形象代言人。

“請先看數據”

說洪灝的特立獨行,在於他對市場的判斷不隨波逐流,而是基於嚴謹的論證獨立得出。

回顧2010年、2011兩年間,洪灝對市場拐點的預測,幾乎都與當時的市場共識大相徑庭而曾被強烈質疑,但最終都被市場驗證。

2012年,A股上證指數從接近2500點跌到1900多點,當年7月,有投資者終於發現,在2011年末,洪灝身為中金公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時便預測,2012年再現股市大跌的可能性較高。投資者此時感嘆:“我一直覺得這是2011年最牛的預言了”。洪灝這時已加入交銀國際任首席策略分析師,在接受bloomberg電視採訪時,主持人告訴他,他是當時唯一一個看空者。

多年後,一篇題為《賣方研究員的自我修養》微信文章在朋友圈廣為傳播,其中提到,關於獨立思考,這是大家都知道好的研究員都需要具備的能力。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是,一部分研究員活成了上市公司IR(投資者關係)的鸚鵡。他們的研究僅僅是複述公關的官方信息、公司的季報論述,以及一些道聽途說的臆測。

這篇文章是洪灝2019年春天寫下的。

對賣方分析師這個行業,他似乎有很多話要說。他直指,越來越少的研究員敢於挑戰市場共識,提出富有爭議性的觀點,研究越來越趨向於市場共識。“看看當下所謂牛市的環境裡,賣方分析師在花樣唱多,研究報告沒有什麼實質的不同,只是在比賽誰的聲音大。”

時間最能消磨的就是特立獨行,但洪灝“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或許這從他多年前與人的辯論中能夠找到答案。他曾向投資者說,用數據說話而不是主觀臆測。“學者們在評論股市與經濟的關係時,請先看數據。要謹記小平同志的話,即便是摸著石頭過河,也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

而多年後,洪灝在這篇《賣方研究員的自我修養》中回顧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今夜,在賣方研究花樣唱多之際,我選擇了一個冷門的、關於行業長期未來的主題。既然市場上有那麼多人在合唱,隔岸遙望煙火,風景還是這邊獨好,就像從九龍看中環,從新澤西看曼哈頓一樣。畢竟,在我2018年十月底、十一月寫2019年展望報告《峰迴路轉》的時候,市場還是一地哀鴻,券商還在裁人降薪,實業奄奄一息。而我對中美週期的研究成果被許多人嗤之以鼻。

錯誤也是通往新發現的入口

洪灝的特立獨行也體現在他對問題的認真態度上,他要用時間來驗證自己所思。

2018年6月,他又在《中國投機權威指南》一文中寫道:

“價值投資作為一種長期投資策略,在中國一直被誤解。許多人將低市盈率或低市淨率作為價值的簡寫。更多人甚至認為大盤股是價值的代表。可惜的是,股票之所以便宜,多數時候是有原因的。低估值可能是公司質量差、增長停滯和高風險的信號。”

他得出結論:

“在兩地市場中,市值大小是影響股票回報最顯著的因子。公司的市值規模越小,回報往往越好。在過去5年中,小市值公司在A股中較大市值公司的超額回報超過了500%,港股中也超過了400%。

看到這些結果,許多人會很草率地得出結論,認為這一切完全是由猖獗的投機行為所致。但是小盤股效應其實是很久以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尤金法瑪(Eugene Fama)所發現的市場異常現象。同時,該現象在歐洲市場也可以得到相似的驗證。因此,簡單地將小盤股效應斥為投機的結果是草率莽撞的。”

2019年9月,洪灝寫下了《中國市場權威預測指南》一文,判斷:

“廣義貨幣供應的增長,過去對中國股市的表現至關重要。隨著貨幣增長減速,2010年之前的長期上升趨勢基本上已經停止,並被一個有侷限的交易區間所取代。從一個分享不斷增長的餡餅的時代,我們正式進入零和博弈遊戲的時代。”

洪灝的思考是認真的,他對待文字也是認真的。

他的研究報告一貫使用英文撰寫,被津津樂道的是,開頭常以一句經典英文詩句出現。2012年1月,正是洪灝判斷2012年下跌可能較大一個月後,他發佈新一期中國市場策略報告,第一句翻譯為中文是:“一個人的錯誤其實也是通往新發現的入口”,引自愛爾蘭作家喬伊斯。

不僅開頭句句經典,洪灝策略報告的正文內容,視角總是無限廣闊,從全球廣度、從人類發展歷史的深度來審查當下經濟運行細節所呈現的端倪,從中看出變化規律,並據此做出預測。讀來與眾不同,而又令人折服。再加上文字雋永洗練,經過時間沉澱後,再看起來,更加值得回味。

還是借用投資者的話說,就是“慢慢讀,才能讀懂;常常讀,才知深意”。

經得起時間考驗,經得起投資者的考驗,這是分析師最大的考驗,而洪灝做到了。有言為證:“洪先生,您是中國最精準的策略師,從關注和學習您的觀點、分析、和邏輯以來,這一點深信不疑。另外還有滿腹的知識,無論是從宏觀經濟、金融抑或是詩詞文化,這就不是有的Trader能夠與您的邏輯相匹配的。”這是長期關注洪灝研究的投資者原話。

在被同學們稱為“帥哥”和“小夥”時,在投資者們口中,洪灝早已被稱為“洪先生”。

歷經歲月洪流沖刷,那個當年堅持獨立判斷的洪灝難能可貴地依然在堅持,或許和他始終保持一顆哲學家的頭腦有關。在洪灝的關注視野中,不時地看到“貧富差距”“長週期”等宏大敘事,也不時地看到“沉思”“獨處”“西西弗斯”等字眼。他的關切常把讀者帶向最原初、最底層的問題上,跟著他的思路,讀者也變得寧靜,在寧靜中思考什麼才是真。

論壇報名通道: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