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施甸木老元乡:“八星”扶贫显“神通”

云南施甸木老元乡:“八星”扶贫显“神通”

木老元乡政府所在地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靓照”。(人民网 符皓 摄)

“被征了7分地,临时栽了6棵树进去,一棵树按每公分30元补偿算,总共也才1800元。”一谈起“钻空子”要补偿那件事,50岁的木老元乡木老元村大寨子组村民普海高就有些不好意思。

“村民虽然错了,但我们也有责任,易地扶贫搬迁是系统工程,是我们功课没有做到家,工作方式方法不对,跟群众交流沟通不到位。”就在同一天,在木老元乡政府,该乡乡长蒋军礼也进行了反思。

木老元乡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7公里。全乡有人口597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00户2471人。自2015年以来,木老元乡共有274户1063人被纳入搬迁安置,共有4个安置点,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18户840人。

普海高与蒋军礼二人各自“检讨”的事由,源于易地扶贫搬迁征地过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征了160多亩地用于建设搬迁安置房,规划、测量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即将开工。结果一夜之间,被征土地上全部栽了果树。”普海高回忆,参与“栽树”的群众有60来户,栽下的果树直径普遍在10厘米左右,直径最大的有50厘米。

“政策那么好,扶贫力度那么大,群众还不理解、不支持,项目推进十分被动,这让扶贫干部很伤心。”蒋军礼说。

伤心归伤心,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不能松懈。冷静下来后,大家也开始反思,深刻认识到,“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制胜的法宝,群众工作没有做好,说明我们群众路线没有走好。”

经过深入分析和研究,蒋军礼和乡上的党员干部立马行动起来。

先是把村里有威望的党员干部找来,动员他们带好头,配合党委政府开展好入户宣传工作。

“扶贫资金是很多,但是这些资金是用来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条件、改善我们木老元乡贫穷落后面貌的,不是拿来平均分给每家每户的。”在组织群众召开的宣讲会上,扶贫干部们不厌其烦地讲政策、讲道理。在事实面前,参与“栽树”的群众低下了头。

云南施甸木老元乡:“八星”扶贫显“神通”

木老元乡龙潭村一户农户家的评星定级牌。(人民网 符皓 摄)

为从根本上解决脱贫攻坚中“干部着急、群众不慌”的被动局面,2016年12月,木老元乡立足乡情、贫情,制定并印发了《木老元乡“评星定级”实施方案》,创造性地开展了“八星”评定工作。

蒋军礼介绍,“八星”有敬老星、教育星、环卫星、文明星、诚信星、公益信、感恩星、勤奋星。其中,环卫星、敬老星、教育星属于“基础星”,公益星、诚信星、文明星、感恩星属于“一票否决星”,勤奋星属于“创优星”。“八星”内容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殡葬改革、产业发展、党员积分制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

评星定级首先实行普遍挂星,每年年底进行评定一次,由“村三委”班子、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联合评定,次年1月初公示评定结果并进行星级摘星或授星工作。

蒋军礼表示,有“基础星”的农户,优先申请对口帮扶木老元乡的扶贫单位设立的教育奖励资金;“一票否决星”单星被摘的农户,不予申请任何扶持;在“一票否决星”满星前提下,有“创优星”的农户,优先申请任何扶持。同时,以自然村为单位,将家庭星级评比结果与群众集体事项挂钩,成绩总体较好的自然村,将优先享受相关扶持优惠政策。

户比户,村比村,“八星”评定激发了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曾经贫穷落后的木老元乡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蒋军礼介绍,目前全乡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顺利推进,涉及的1000余人搬迁户全部搬进了新家,已有558户2320人脱贫;全乡殡葬改革也不再需要人盯着做工作,家中只要有人去世,家属就会主动联系村干部送去火化;全乡新修一条10.8公里的进出道路,群众主动让出300多亩土地……

在星级评定中,普海高家得到了“八星”,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家不但盖起了砖混结构的2层楼房,还发展了绿壳蛋鸡养殖,养了近600只,每年纯收入达4万元,他也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1800元与4万元,收益一对比,孰多孰少,一目了然。

“那件事,我们确实做的不地道。”谈起“栽树”往事,普海高自责道。

“‘八星’评定,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了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在全乡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蒋军礼自豪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