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商品的价格刷新了我对价值决定价格的认识,如何理解这一低价现象?

乘风劈浪阿


存在就是合理,低价是客户永远的诉求,除了那些真正的土豪可以不计价格只看种品牌。但是我认为,在价格和质量之间有一个临界点。我认为拼多多的成功就是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诉求:很多低收入人群的确需要比淘宝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

其实这种销售模式在实体经济中也非常的常见。例如我们常看到的“5元1件,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5元店,经常也是人头攒动,也是顺应这种需求而诞生,对一些不重要的产品,总归是有低价需求的

拼多多的流行是裂变营销的一个很好的实践,拼多多最初的流行就是微信朋友圈的各种砍价,而且拼多多的确之前的造假,我之前参与过砍价,砍完后都以各种理由不发货,然后给你几张优惠券替代。基于这种裂变营销和虚假的商品销售,拼多多累积了一大片客户群。



我认为这个是不正常的现象,是监管的失误,如果当时有人投诉拼多多,估计拼多多会赔的倾家荡产,包括现在拼多多都还在打各种虚假广告,什么200元买P30,20元买电脑等等。但是,的确也有一些忠实的客户,非常的喜欢拼多多。

我妈妈就是这样的客户。我母亲非常喜欢在拼多多买一些人畜无害的东西,比如假发,比如衣服,他们没那么多的诉求,只要可用便宜就可以。他们购买的理由也就是“20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而已。



像我目前这样的客户,只要可用、无危害就行,产品是不在乎品牌的。没有好的品牌的小作坊产品价格自然低的离谱,不否认有些小工厂产品的质量的确还是不错,但是这些产品成本低,价格便宜,不过在淘宝上没有机会,拼多多反而是最好的机会。

所以拼多多上面很多价格很低的产品,正是打到了淘宝的软肋。只要可用,价格低,那就是一些低收入人群和老人家的菜。而且淘宝现在基本已经不是新玩家的菜了,想要在淘宝上做好需要遵循淘宝的规则付出更多的金钱,这又无形加剧了新的电子商务玩家的成本,拼多多恰好可以提供这样的平台。



我认为在拼多多上购物,就要考虑到价格和质量的平衡。一些廉价的,不存在健康风险,没有复杂的技术含量,只要可用就可以的产品的确可以在拼多多购买的。一些高价值的,存在健康风险必须有人背书的,或者是复杂技术含量的,如智能电视,还是建议淘宝。



甚至一些更加贵重的产品,淘宝都不是很可靠,建议天猫和京东最好,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不是?


IT老菜鸟


我以前也瞧不起拼多多,认为那就是一个假货聚集地。

后来见过几次朋友在拼多多上买的东西,质量很好价钱又少!

于是我也抱着试试的心态在拼多多上买东西了,

收到后,基本上还是比较满意,

我现在买东西都会去京东,淘宝,天猫,阿里巴巴,拼多多上上,

最后很多都还是会在拼多多下单,质量我也满意!

不过都是不贵的东西,一些很小的小玩意,家居用品。

像家电手机贵重物品我没买过,不评价


拼多多的小东西真的好便宜,

好多价格很低的都包邮,还有各种无门槛券,

有一次我买了一样东西,不满意,商家不理人,

僵持了两三天的样子,拼多多专员直接给我打电话说商家已经失联,

拼多多直接把钱退我了,货都没要[捂脸],拼多多真的很好的


我觉得都是一些小物件撑起了拼多多。

方便,无门槛的劵再加上各种优惠,真的不错。

以前的618我的主战场都是某东和淘宝,现在已经转换到了拼多多,

没办法,穷逼一个。

当然,我想,有钱人是不会在意这么一些小钱的。

这就是贫富分化的区别。

但我们泱泱大国,

有多少富人,又有多少穷人呢。

也许拼多多就是看重了这一点,才能越做越好的吧。


老徐说事999


拼多多刷新的,不仅仅是我们对价格的认知,更多的,是我们对贫富分化的认知。

如果同样的正品,拼多多或许会便宜点,倒不至于让我们刷新对价格的认知,毕竟和别的电商平台差额不会大到让我们吃惊。

但是,如果不是同样的正品呢?比如八个核桃,比如老于妈,比如康帅傅。曾经大家都觉得可笑。这样的山寨货聚集地,竟然还能存活,还能上市?

结果让我们大跌眼镜,仅618活动中,第一个小时的销售额就比以前翻了十倍!

那么是谁去拼多多购物的,为何又不怕买到山寨品?

这些人是我们遗忘的“非精英人士”,中国的贫富分化已经在精英白领和各种喧嚣的炫富文化中被我们刻意忽略了。

多少人可以不用正品。只求价格低点,东西能用就可以。这种朴素的想法,几乎就是广大底层阶级最低的要求了。

所以,拼多多刷新的,是我们对贫富分化的深刻认知,也是我们对消费升级的强烈怀疑。



能量小站站


从品牌的角度看,拼多多的崛起,表明在以京东和天猫封锁的高端品牌市场份额外,仍旧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拼多多成功的捕捉到了这个需求点,所以导致销量井喷!

1.同高端品牌走相反的路线。天猫京东已经牢牢封锁了高端品牌市场的流量,平台型电商如果照搬模仿天猫京东路线,只有死路一条,不管投入再多的资源,也是以卵击石。拼多多作为一个初创品牌,走了相反的路线,成功避开了巨头的锋芒,巨头也没办法进行战略反击,因为二者竞争和市场不在一个纬度!

2.拼多多瞄准的就是中国最广大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这部分消费者购物在意价格,实惠,对于互联网浪潮参与也比较热衷,只是受限于收入水平,对于品牌产品可望而不可即!拼多多推出的拼团省钱购,恰恰迎合了这部分消费者的心理需要。

3.拼多多的引流还是继承了互联网的经典套路:低价补贴+组队抢购折上折。 互联网企业在早期扩张的时候要的是用户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亏钱的问题不太重要。和之前的滴滴补贴做推广拉新,外卖巨额补贴拉新原理一样,用低价吸引你购物,慢慢培养用户的购物习惯!

4.成本核算和运营控制。拼多多在后端一定是有严格的成本核算机制的。比如说,亏损一千万,用户数量必须增长500万或者其他的数字规模。通过用户数量的增长,来进一步在资本市场融资,进行新一轮的烧钱补贴,扩大用户数量和使用规模。

所以说,大家大可不必担忧,买到便宜的产品,会不会质量不好,因为拼多多让你占了便宜,它才能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圈钱!

关注老王,带你深度解构品牌背后的策略!




老王说品牌


在这个普遍被称为“消费升级”的时代,拼多多的低价确实是种另类。以淘宝、天猫、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平台都在往消费升级方向发展,而拼多多独自开启了消费下沉的时代,显然是与时代背道而驰。为什么同样的商品,在拼多多上价格却如此之低?这种低价现象背后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逻辑呢?

我认为,在如何看待拼多多的低价现象时,应该具体从拼多多平台、商家、消费者三个角度去寻找原因:

拼多多平台

1. 低成本入住: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入住拼多多都是零门槛的。也就是说,只要资质符合相关入住要求,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免费在拼多多开店。入住成功后,为了更好地运营店铺,个人店铺也只是需要交纳2000的保证金,企业店铺1000(虚拟类目除外)。

2. 零提点费用:

在其他电商平台,企业商家在卖出商品后,平台是会扣取相应的提点,根据类目不同,提点在5%-8%左右。而拼多多是零提点的,只会在交易成功后,系统会收取6‰技术服务费。这跟其他平台相比,商家的成本一下子就降低了几个点。

3. 付费推广价格低廉,免费活动流量大:

拼多多的直通车推广费用,相比如其他平台动则一个点击几块钱相比,拼多多仅需几毛钱,推广成本比传统电商平台要低10倍左右。再加上拼多多都是通过活动打爆产品的,只要商家商品符合相关活动要求,都是有机会得到平台活动免费大流量加持的。

4. 平台补贴力度大:

拼多多平台对消费者的补贴,力度是非常大的,动不动就发优惠券。我在今年6月份商家的一款新品种,售价是60多,才拼多多算是中高客单价商品了。每天在整理订单时会发现,很多消费者竟然自己只花了几块钱,其余的都是用的平台优惠券,可见平台的补贴力度之大。

拼多多商家

在拼多多商家中,超过绝大部分的卖家都是中小厂家、货源优势(厂长是表哥)、或是处在产业带等优势。打个比方,拼多多上的农产品卖的特别好,细心去了解你会发现,这些农产品真实来源于农业产业带,而不是所谓的二级批发市场。

另一方面,我们在拼多多上买东西,很多的商品都是来自于浙江、广东等这些传统的制造业大省,而且大部分都是那种小厂家,甚至作坊模式。这种作坊生产模式在义乌尤为突出。这也就说明了,卖家依托厂家或产业带资源优势,能够从源头上把商品的价格压下来。在加上这些地方快递费用本就低,平均一单也就2-3块,这样一来,商家的成本自然而然就下来了。

拼多多消费者

拼多多从五环外的市场起步,目标市场聚焦在广大的农村市场。而恰恰农村消费者,对低廉价格商品的需求远要高于品牌商品。这也正是切中了拼多多平台上游承接中小厂家,下游对接农村市场的模式。极大满足了农村消费者对网购低价商品的需求。

我们知道,拼多多最吸引人的购物玩法就是拼团,鼓励消费者找人一起拼团。随着微信等社交平台在农村开始普及开了,也就满足了农村消费者对拼团的社交需求。

可以说,正是拼多多平台摸准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这种相互需求,才成就了今天拼多多。其实,不管是消费升级也好,还是消费降级也罢,现阶段,一切应该以拉动内需为关键。而拼多多类似通过自己的模式,对拉大农村市场内需起到了关键作用。


<strong>


Keke


毫无疑问,拼多多创造了又一个传奇:仅三年就在美国上市,市值跻身中国互联网公司五强!超过百度和网易,创始人黄峥的身家超过了1000亿!超过了京东的刘强东和百度的李彦宏!

“低价”的拼多多,避开了京东和天猫的一二线用户群体,抓住了三到六线城市的庞大消费群体!对于一二线城市,拼多多是消费降级,而对三到六线人来说,用拼多多是消费升级。


大量的低端供应链

从供给侧看,存在大量中低端商户,由于淘宝的流量见顶,以及2015年开始的打假行动,商家出现了外溢。这些人要做生意,没地儿去了,拼多多成建制地接受了他们。这就形成了一个红利,在拼多多的商家快速崛起时,淘宝和京东是没有办法的,因为这就是被他们“抛弃”的人。

庞大的低消人群

从消费侧看,早期的电商平台京东和天猫的用户群体更多是在一二线城市,但是中国14亿人口,一二线城市只占到3-4亿,还有近9亿人口是在三至六线城市以及农村。他们也有电商购物需求,拼多多跟淘宝的用户重合度是50%,而跟京东的用户重合度极低。

凑单、团购古老而有效

从消费路径上看,淘宝边逛边买模式,很多女性用户喜欢逛淘宝,看到喜欢的就下单,所以上淘宝就像是逛街一样;京东是目录搜索模式,用户想购买什么,很快就能找到相应的商品。这两种模式都是人找货,而拼多多则是拼购模式,朋友看到物廉价美的商品分享给朋友,一起买可以更便宜。

三至六线人群上网

新用户的出现,是由红米为代表的低价智能手机普及,快速让三到六线用户上了网,农村互联网的渗透率提升。2017年,36%的农村人口已经成为了网民。当年12月,微信的用户量达到了十亿,这意味着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网民,紧接着微信支付开通了,支付问题得以解决。十几年电商发展,使得不需要到付,物流节点到镇的单位几乎已经可以满足所有村的购买需求。

依托于月活11亿的微信巨大流量平台,极大发挥了拼多多“拼购”模式的优势。商品信息的流通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进而转化为订单成交。

总结

拼多多的崛起,满足了上面的四个红利,即承接了淘宝的商家,没有人做团购模式,三到六线用户上网,最后用社交流量,这些支撑起了拼多多。不过完成了原始用户积累的拼多多,现在开始向上突破,发展一二线高端用户群体,近期搞的“百亿补贴”简单粗暴,对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采用直接降价的方式,逐渐开始摆脱“假货”“低价”的标签。


<strong>


商业突围


现在普遍都在做消费升级,那么拼多多到底是不是背道而驰呢?

1: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超级大国的人群分布是怎么样的呢?

在这里已经不需要去扒别人的数据来证实了,拼多多已经充分的证实了。

2:拼多多通过疯狂的裂变和传播方式,在淘宝及京东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主打下沉市场,三、四、五线城市。用毛主席的话就是,农村包围城市!

3:拼多多对商户的门槛是非常低的,个人或公司费用在1000-2000.准入门槛低,产品类目异常丰富。

4:拼多多准入门槛低,但是对商家的惩罚是十分强硬的,只要是有客户投诉店铺,那么就有可能收到平台的罚款。

5:拼多多产品销售价格基本锁定了大部分下沉市场,商品在包邮包退的情况下,商家一般毛利保持在5%-15%之间。

6:拼多多有非常多的商户是经历了淘宝及京东的洗礼和教育的,深知电商玩法。现在淘宝流量主要在直播板块,一般店铺如果没有开通直通车,销量不会特别大。所有这些商户在经营其他平台是同时经营拼多多,这是一个业务增项,所以也是很方便的。

7:拼多多是在疯狂裂变的过程中不断做精细化得,对商户,对终端。都是在逐步提高和优化。

最后,拼多多是下沉市场社交电商的成功典范,是社交电商的里程碑式的模板。

2019年,社交电商、视频电商将会是互联网新零售的一个起始点。

期待2020!


淼师爷


作为一名互联网和咨询行业的从业者,我结合我对互联网产品和现实生活中的产品和价值的认知,分享一些我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先和大家探讨一下互联产品——拼多多

说话说的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拼多多作为一个电商平台,为什么在他上面的商品普遍比淘宝和京东的便宜。我想这是让大家非常困惑的事情。

我先给大家说一个互联网的公司发展的普遍规律,那就是没有终结竞争对手,就不可能有利润。

这也就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如果出现两个巨头时,往往在最后就会合并,比如之前的58同城和赶集网,美团和大众点评、滴滴和快的进行合并的原因。

表现在电商方面,如果一方独大,那么他就有了绝对的定价权。从2017上半年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包括开放平台式与自营销售式,不含品牌电商),天猫排名第一,占50.2%份额;京东名列第二,占据24.5%份额;唯品会位于第三,占6.5%份额;苏宁易购排名第四,占5.4%的市场份额。天猫一家就占到中国电商平台的一般以上,更何况还有淘宝的一些销售额,这远远大于其他平台的市场份额的总和。

这就是之前感觉某宝的商品比较便宜,而现在越来越贵的主要原因(外卖、打车也是这个主要原因)。

而现在的拼多多上商品为什么那么便宜

便宜的商品一直有,只是随着电商行业的转变,很多平台都开始做自营,而且处在高度垄断,所以价格也会越来越贵。而作为和拼多多一样的B2C平台,淘宝的价格也差不多,但整体上比拼多多要贵一点,如果打击熟悉1688,你们会知道,同样一款产品,甚至都是假货,在某宝上的价格是在1688上的3-10倍。这是什么原因?

一是,之前在某宝上开不了店的人都到拼多多上去了,而且都是在用零售价在卖,另外就是假货和次品居多。毕竟造假的成本这些生产成本和工艺等,完全达不到正品的标准,所以才会这么便宜。

甚至更让人可气的是,所谓的严格打假,只是和幌子,某猫上的商品竟然也有假货(海外商品),同样的商品,价格比1688上贵4倍多,而且不支持退货,这种流氓的行为,这就是让大家非常郁闷地方。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效能人士必备


首先,我们要明白,价低不代表假货,不代表劣质,我想更是国人千百年来的的生意经,“薄利多销”,事实证明拼多多上的商家做到了。

其次,用户理性消费决定了拼多多有很大的市场。


根据披露的信息来看,成交额前十名的产品中,食品 母婴 女装 床上用品等等,尤其是前四名的品类,我们可以看出基本都是女性用户集中的区域,逐一分析一下,食品,可能你会说拼多多的食品不安全,没保证,我觉得你这么想纯属多余,别忘了,你要注册一个食品公司,那所在地的食品监督局会替你把关的,从建厂到产品批次的随机抽查, 好吃不好吃不敢说,但是绝对是要符合国家食品标准的。母婴产品也是一样,孩子的穿戴 奶瓶 玩具系列,都属于价值不大,随时更换类的,绝对的快消品,所以价格很重要。

女装那就更不用说了,即使面料没那么高端,工艺没有那么顶级,有几个线头,但是颜色挺好,款式也挺新潮,一个季节几套,穿完就扔,也不心疼。满足了小姐姐爱美又省钱的心理。你说,拼多多怎么会不受欢迎呢?


在看看三级类目的销售数据,没想到抽纸会排第一名吧,刚刚随机搜了一下这个品类的价格,你心动了么?

一个抽纸用户在意的未必是大品牌吧,差不多能用,一用一扔,那价格就是决定成交的关键了吧,就这价格,包邮到家,你不心动么?

炒货的用户心理也差不多吧,能熟好吃就行,又不用什么秘密配方,在哪买都是买,谁便宜我就买谁的,这总没错吧。


最后看看价格区间,哪个价格的出货量最大,1--50块钱的东西在拼多多最好卖。看到这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上拼多多的目的就是为了便宜,这也是符合国人的消费理念,少花钱,多办事。价格适合80%的消费人群,成熟的制造工艺,品质也没有那么不堪,所以,性价比才是拼多多收到用户喜欢的核心。

所以拼多多不是刷新了价值的认知,而是精准的价格定位,占领了用户的心智。


家居海边


这种现象早在淘宝这种电商平台就已经出现了很长时间了,拼多多的根本逻辑就在于利用这种集聚效应产生销量从而带动整体效益,而在拼多多当中,更多的是以店群形式存在的商业模式,一个行业一旦形成了集群效应,它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因为量化往往能够从根本上弥补收益的不足,让利这种行为能够产生销量的转变,从而能够良性的带动成本和收益的循环。

1.价格背后决定性的逻辑就是价值一个东西它创造出来的成本达不到这个水准,那么他卖这样的价格必然就是要有盈利的,所以我们在感叹一件商品价格低的时候,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它本身的价值并没有那么高。

2.商品价格不仅仅和它的生产有关,还和营销,以及销售过程当中各种各样的渠道途径,方法包装等等密切相关,当互联网通过一些商业模式改变了这些路径的时候,那么它所产生的成本是不是就能够有所降低,并且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买到便宜的体验和满足感。

3.在拼多多的体系当中,更多的其实还是做的是信息差整个互联网到目前为止,即使我们看到了信息交流的频繁和时效性非常强,但是信息差仍然是互联网当中最大的商机,如果真的做过拼多多店群的朋友,可以发现大部分拼多多的商品内容是采摘自一些B2B的一些时效性比较强的供货网站,比如1688等,而信息差所能产生用户满足感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中间的那些环节都被这个中间人省去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凤飞学院,互联网研究学院,希望能够认识更多的朋友,祝大家互联网运营路上一帆风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