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交代了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怎麼辦?

從《王牌特工》到《碟中諜》,再到《007》,大家都愛看主角挑戰不可能的任務。但在實際工作中,這種“無法完成”的任務都令人望而卻步,它可能超出了職責範圍,可能迫於時間緊張難以完成,也可能工程浩大不在統籌能力之內……總之,這種任務看起來“不切實際”,但老闆交辦下來又不敢推卸,究竟應該怎麼辦?

職場中,我們並不是總能遊刃有餘、應付自如。調查顯示,25.1%的人表示經常會遇到“不可能完成的任務”,64.9%的人表示偶爾會遇到。認為任務“不可能完成”的首要原因是個人能力不足,佔到25.3%;其次是上司強人所難,佔到15.8%;不在自己職責範圍內和缺乏信心均佔到14.9%,居於第三位;其他原因還包括時間不夠、個人懶散、客戶嚴苛等。

老闆交代了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怎麼辦?

由此可見,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得加上引號。首先要分析清楚,到底是任務真的不可能完成,還是沒有找到解決的方法?到底是畏難心理在作祟,還是被上司高估了能力?

其實,我們可以把任務分成“看似無法完成”和“確實無法完成”兩種,分別討論解決方案。

1.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用任務分解法(WBS)各個擊破

任務看似不可能完成,可能是誤判了工作真正的目標,或者有畏難情緒,甚至在心理上提升了它的難度。我們首先嚐試通過任務分解法,化繁為簡,各個擊破。

任務分解法又叫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簡稱WBS,跟因數分解是一個原理,就是把一個任務分解成若干項工作,形成完整的、可量化的步驟,再把一項項工作細分到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

給每一個分解後的任務步驟規定具體的完成時間。因為比較大型的任務往往週期較長,通常無法及時收到反饋和激勵,不容易堅持下去,所以必須設置較短的週期作為階段性目標,讓自己在執行當中看得清成果,每做一件事、每過一天都有接近目標的成就感。

最後,堅決執行分解過的任務。把分解後的任務寫下來,附上開始和截止的時間,標註進度,以最直觀的方式把握整個任務的進展情況,培養掌控感,這也是對抗拖延症的有效的辦法之一。

總結一下,任務分解法就是把複雜抽象的任務分解細化為具體的、可執行、可操作的事項,然後依次各個擊破,完成任務。

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就像一頭大象,無從下手是因為沒有把任務進行梳理和分解。掌握了這個方法,能夠把思路規劃清楚,量化完成情況,很容易估算出結果和成本,作為向上級報告任務完成情況的參考和工具。

老闆交代了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怎麼辦?

2.確實“無法完成”的任務:不說“我做不到”,明確“我能做什麼”

職場的一個很重要的能力,不是任勞任怨,而是要學會“管理老闆”。“管理老闆”的含義不是對他發號施令,而是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恰當的溝通,幫助老闆明確你的能力範疇、擅長方向和提升可能,這樣,他對你的預期就會比較合理化。

對於常規任務,我們盡全力完成,甚至超越老闆的預期。無法完成的任務,更需要儘快說清楚。領導者通常管理很多人,關注點分散,有時僅憑一兩件出色完成的工作就對你產生了過高的預期,以至於把難度超出你能力的任務交過來。這時,硬著頭皮接受並不是最佳選擇,在職場中完成任務並不等於負了責任,做完工作與結果優秀是兩件事情。

所以,儘快與上級溝通,並不是簡單粗暴地告訴他“這項任務我完不成”,而是列出完成方案,告訴上級憑藉你一己之力,這項工作無法達到理想效果。比起你個人完不成任務,老闆更在意的是工作的整體損失,這時,順勢提出你的解決方案供他參考,包括:更合適的人選、更合理的時間節點、額外需要的配合,等等。

另外,建議你不要完全退出任務,而是用謙虛積極的態度告訴上級,你有能力並且也希望承擔這項任務中的某一部分。這種主動積極的處理方式,會讓上級對你刮目相看,甚至會在未來給予更多的資源支持,而對於你自己,不僅沒有推辭工作,還從中得到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老闆交代了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怎麼辦?

3.常常給自己設定“無法完成”的任務,就不再害怕“無法完成”

心理研究發現,總是向前看,關注自己距離目標還有多遠的人,完成任務的可能性更高。他們把未完成的工作當作動力。相反,那些總盯著自己已經完成多少工作的人,則很容易懈怠,注意力經常分散。

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回母校哈佛大學做畢業典禮演講時建議,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目標,要有完成更重要任務的計劃。扎克伯格創建的Facebook是社交網站,這家公司的使命是把全球人類連接在一起,公司的各項經營包括他本人的行為,都是在這個大目標指引下運轉。

在這個看似無法完成,或者說很難完成的大目標下,扎克伯格每年都會給自己定下年度目標:2009年,每天打領帶去上班;2010年,學習中文;2011年,吃素;2012年,每天都親手寫代碼;2013年,每天認識一個Facebook公司以外的朋友;2014年,每天寫一封感謝信;2015年,每兩週讀一本書;2016年,跑365英里,並做出一個供家庭使用的人工智能助手。2017年他的年度計劃則是,走遍美國所有州,與每個州的人交談,瞭解他們在想什麼,熟悉他們的生活方式。

這些年度目標都服務於扎克伯格為自己設定的總體目標:通過社交網絡連接起每個人。他的每一個年度目標都方向一致,圍繞瞭解多元文化、瞭解不同人的思想等,最終還是為了建立更廣泛和便捷的社交網絡。

任務分解能檢驗理想是否恰當,假如制定的大目標完全沒法分解細化,其實是在告訴你:它太不現實,必須調整。化繁為簡、化整為零之後,才能把空中樓閣的理想,分解成具體可操作的步驟,明確工作的方向。

所以,我們也要學會給自己設定一些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然後拆解成日常可以重複練習和堅持的動作。目標明確之後,每天的工作更有意義,更容易堅持。坦率地說,很多工作看似無法完成,是因為挑戰了人的舒適區,自我要求也不高。長期只做“容易完成的工作”,提升空間不大。恰當地挑戰“不可能”,更有利於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在職場和生活中走得更遠。

老闆交代了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怎麼辦?

畫重點

任務分解法又叫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簡稱WBS,跟因數分解是一個原理,就是把一個任務分解成若干項工作,形成完整的、可量化的步驟,再把一項項工作細分到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