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們不招河南人":這3招讓你破解職場歧視

今年7月,來自河南的姑娘小閆求職一家公司總經理助理一職,被對方拒絕,在不合適原因一欄,對方赫然寫著"河南人"三個字,這讓小閆感到無比傷心。

其實,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很多人都有遭遇職場歧視的問題,尤其女性,更容易受到各種各樣的職場有色眼光的審視。

究其根源,既有長久以來男權社會的封建思想左右,也有社會競爭日亦激烈用人單位唯利是從的功利心作祟。

常見且容易被人們忽略的職場歧視有這幾類:

第一,不是名校畢業生不要

知道你為什麼投這麼多簡歷都石沉大海嗎?因為有可能招聘單位根本就沒有看你的簡歷。

之前一位常年在世界500強企業從事人力資源的同事告訴我一個業內基本默認的潛規則:很多用人單位在崗位招聘時並不會寫明必須只招聘"雙一流"大學畢業。但是,當人力資源部門收到成百上千份簡歷的時候,大多隻看名校畢業生的簡歷,其他非名校畢業生的簡歷,都堆積在一旁無人過問。

這並非駭人聽聞,而且真實存在與很多名企之中的潛規則。

當然,我並不否認某些名校畢業生在能力和品行上確實高人一等,但這並不代表非名校畢業生都是一無是處。對於一些特殊崗位,只招名校畢業生並沒有錯,但請在招聘崗位上註明,沒必要讓一群普通求職者"陪跑"。

全國政協委員,央視註明節目主持人白巖松也多次公開呼籲要"關注非名校畢業生",英雄不問出去,名校只是一個標籤。

第二,非本地人不要

有一些企業,因為害怕外地員工戶籍以及家庭等原因無法在企業所在地長期工作,所以乾脆不招收外地員工。

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肯德基、麥當勞的員工,無論全職兼職,一般都不要外地學生。

企業的行為看似名正言順,其實也透露出對外地應聘者的一種地域歧視。就像河南妹子小閆,只因為出生地不同而失去了一份工作機會,讓人不免氣憤不已。

第三,沒結婚的不要

有一些企業,由於規避法律的規定,雖然不會再招聘信息上寫明應聘者必須是已婚著,但很多人力資源部門在面試的時候,都會問女生有沒有結婚。

如果結過,一般都更受企業歡迎,如果沒結婚,很多企業都會明確表示無法接受,或者會要求應聘者承諾幾年之內不能結婚生子。

看似不可思議的一幕每天都會在不同城市發生。

我之前在某國內排名前三的著名家居建材企業工作,一位財務的女同事正常休婚假,卻恰巧趕上的總部來分公司檢查工作,分公司領導直接讓人力資源部門通知該同事回來加班。因為同事正在老家舉辦婚禮,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突然趕過來,隨後就被人力資源部門以不能勝任本職工作為由辭退了。

之所以企業更喜歡結過婚的女性,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希望可以避開女性的法定產假時間。我國法定女性產假時間是四個月,但很多用人單位擔心職工休產假工作交接太過麻煩,就乾脆默認不招收未結婚女性。

這就造成目前女性最尷尬和無奈的一種就業環境就是:懷孕就意味著失業。

第四,職場性侵也是一種歧視

為了紀念英國女性獲得選舉權100年,BBC拍了一個僅有8集,每集只有15分鐘左右的特別節目,《她說:女性人生瞬間》。

8名女性以長鏡頭獨白的方式,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場景,身處不同的年代,分別講述了她們在生活中的一切不公正的遭遇。

其中,第一集就提到了職場女性遭受到的歧視:職場性侵。

其中就講到一名女演員在導演的脅迫下被侵犯;但更可怕的是,當她把事情說出來的時候,更多的人是責罵她為什麼不拒絕,為什麼不反抗?甚至在質疑她自身不檢點,而沒有人去問責這名導演。

這種事情在國內也屢見不鮮。2016年,中國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商業區管理總部副總經理關某利用職權,以報銷問題和任用去留問題威脅女員工發生關係。

事情的最後僅僅以"因為女孩沒有受到實際侵犯,會以取消該人員季度獎金作為處分"草草了事。

面對各種各樣的性侵,職場女性(當然,也有男性)其實面臨的也是一種歧視,甚至,他們遭受的影響更為深遠。

那麼,面對形形色色的職場歧視,作為求職的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一,堅決對不法行為說不

首先,如果遇到職場性侵,請不要再給對方第二次傷害自己的機會,拿起法律的武器,及時維護自己的權利。

要知道工作只是為了獲取更高的生活,如果偏離了這個主題,甚至於對個人造成的嚴重的傷害,請不要憂鬱,勇敢拒絕。

其次,有些涉世不深的女孩,一定不要抱有僥倖心理,通過威逼利誘得來的絕對不是感情,也不會有什麼利益,惡魔的眼淚永遠都是騙人的,所有的捷徑都表明了代價,不要讓自己陷入無盡的自責與悔恨當中。

二,有明顯違法行為請勇敢維權

對於河南姑娘小閆的遭遇,用人單位侵犯了平等就業權,損害民事權益 ,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小閆就應當走正當法律程序,給這個"目無王法"的公司一個應有的懲罰。

還有職場遭遇的因結婚或生育"被辭退"問題,都應該努力尋求法律幫助,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正當權益。

三,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職場歧視是一個由多種因素造成了歷史悠久的現象,需要政府和用人單位共同努力,多措並舉,同時,也需要我們個人通過提升自己的能力,獲取更大的職場籌碼,才能更加從容應對職場歧視。

一方面是要儘早做好職業規劃。每個人在畢業時就應該對自己有清晰的職業規劃,越早步入職業的正規,就越有利於個人在職場佔據有利的位置;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審自己的職業技能。任何時候,技能都是我們打破歧視獲取別人信任最有效的辦法,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讓別人不敢小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