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渭南皮影“守藝人”汪天穩


陝西渭南皮影“守藝人”汪天穩


陝西渭南皮影“守藝人”汪天穩


汪天穩鏤刻愚公移山用的扁擔

陝西渭南皮影“守藝人”汪天穩


上色

陝西渭南皮影“守藝人”汪天穩


檢查鏤刻的造型

陝西渭南皮影“守藝人”汪天穩


日光下觀測剛剛上色完畢的皮影的色澤

皮影創新要跟著時代走。有一些傳統的,現在的人看得不多。那我們就要創新,讓更多的人喜歡皮影。

——汪天穩

5月11日開幕的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將持續到11月底。中國館從12年前首次亮相以來,就一直是聚光燈的焦點,今年陝西渭南的皮影成了中國館絕對的主角。

汪天穩,這位來自陝西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帶著精心雕琢的皮影作品,攜渭曲社6位老藝人一同參展。他們的皮影戲《愚公移山》和《精衛填海》將中國的古老神話帶到了這座歐洲水城。

皮影戲,又叫“燈影戲”“燈影子”“皮猴戲”,是我國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春秋,興於漢朝,盛於宋代,極盛於明清,綿延至今。相傳,孔子弟子子夏曾在夜晚利用“影樂”形式聚眾講學。後來,“影、樂、教”的影戲逐漸演變為皮影戲。

《漢書》中則記載,李夫人染疾故去後,漢武帝思念心切。大臣李少翁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他靈機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顏色,在手腳處裝上木杆。晚上圍起帳子,點起蠟燭,請武帝入帳觀看。皮影也由此起源。

24道工序,灌注雕刻者情緒

“我出生於1950年,那時候渭南華縣的皮影戲很興旺,一個縣就有48個皮影戲班子,農村娛樂活動、紅白喜事、祈雨都要用皮影。” 提起皮影藝術的好時光,汪天穩很懷念。如今,越來越多的娛樂方式使得皮影戲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現在村裡看皮影戲的都是50歲以上的人,唱皮影戲的也越來越少,最年輕的藝人都50多歲了。皮影以前是為戲曲演出服務的。現在看戲的人很少,要皮影的人也不多。”

皮影為何逐漸沒落?汪天穩談了文化環境、受眾群體原因,也談到了工藝原因。“時代變化得太快。現代化的工藝技術,對傳統手工匠人衝擊太大了。”

完成一個皮影需要選皮、過稿、鏤刻、敷彩、綴結等24道工序。“選3至5年的上等黑牛皮,浸泡3天,用溼布潮軟後加油汁推摩,經五六道工序才完成制皮。”繪稿要反覆推敲人物、斟酌線條色彩,一幅圖前後繪製幾十稿是常有的事,然後再一點點推皮走刀……在這期間,任何一個小錯誤都無法修改,隨時有前功盡棄的可能。汪天穩看不上化學試劑浸泡、起皮機起皮、機器雕刻製作的皮影。因為牛皮纖維被燒斷,不好用於演戲,喪失了皮影的本意。再者沒了起刀、落刀,無法灌注雕刻者的情緒,沒什麼收藏價值,只有到此一遊的紀念意義。

路很多,就看咋走

很多人以為做皮影收入高。汪天穩說:“我1961年開始學刻皮影,幹了50多年,一個月也就能刻七八個普通皮影。現在很多公司做機制皮影、激光皮影,電腦一天能刻兩三百個,一個賣50塊錢,純手工皮影在營利方面根本競爭不過。”

現在,很多年輕人看不上手工皮影一個月3000多元的工資,也耐不下性子磨,能把全套傳統手藝工序完整做下來的人太少。提起皮影技藝後繼者匱乏,汪天穩有些擔憂。

工作室的收入經常不夠支付幾個徒弟的工資,汪天穩把國家級、省級傳承人補貼費用和退休工資都貼了進去。“不幹這事生活輕鬆,但是我就愛這個,一干皮影就開心,就沒有煩惱。再說我也不能丟下‘非遺’傳承人的責任,2000多年曆史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斷了。”

儘管皮影藝術現狀不容樂觀,但汪天穩並未失去信心。他說,擺在皮影手藝人面前的路很多,就看咋走。

要做出好皮影,除了有“推皮走刀”的功夫,還得腦筋快。“皮影創新要跟著時代走。畢竟現代人生活不像過去,過去節奏慢,現在節奏快,好多情況都要跟當代結合起來。有一些傳統的,現在的人看得不多。那我們就要創新,讓更多的人喜歡皮影。”今年初,他為百度雕刻的動漫皮影、與悅詩風吟合作的現代版皮影戲,吸引了很多網友。

在他看來,過去只為戲曲演出服務的皮影,如今用途更廣——既是旅遊紀念品,也是裝飾品、收藏品,還能與聲、光、電、影、唱等現代表現形式結合。皮影藝術不是沒有市場,就看如何發揮。只有大家一起努力,創新雕刻手法,提高對皮影藝術的認知,尋找新的表演手段,才能煥發它的生命力。

“皮影咋發展,從內心來說,我不是多麼確定,還得嘗試。觀眾和以前不一樣,藝術家也不一定覺得過去比現在好,我也在摸索。到底哪種好,哪種不好,都不知道。我還是在學的階段。”而這次新媒體皮影戲在威尼斯大受歡迎,讓汪天穩看到未來新的可能。

皮影搭臺 就地取材(小貼士)

皮影戲臺很特別,演員的活動不直接呈現給觀眾,而是通過燈光把皮影人的影像投射到屏幕(亮子)上去。戲臺能掩蔽演員,還要易拆。搭臺用料一般就地取材,有句順口溜說得好:

棉條一卷(沒有現成的屏幕時用床單代替)。清油燈一盞(菜籽油燈做光源)。兩張方桌(鋪於臺架上置放道具)。用椽九長九短(直徑約10釐米的木棍)。5張蘆蓆一卷(遮蓋臺頂及左右、後四面)。4條撇繩一挽(農家用的粗麻繩,用來固定臺架)。12根線串(細麻繩,拉於立木之間,用於捆牢臺架並可掛置物什)。撇一钁頭(钁頭挖坑)。你就甭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