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了,还只知道焦虑、发脾气,你要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30岁了,还只知道焦虑、发脾气,你要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本文共计2295字,预计阅读2分钟


不知道你会不会被以下的问题困扰:

1. 总是莫名其妙被某个人的行为或某件事情激怒发脾气。

2. 觉得老天爷不公平。

3. 总是喜欢抱怨。

如果你有上述的问题,那么不好意思,你可能是一个特别容易被外界环境刺激的人,情绪多变,而且不容易感到幸福。

30岁了,还只知道焦虑、发脾气,你要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成为一个能掌控自己生活,幸福感强大的人。

30岁了,还只知道焦虑、发脾气,你要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记得在学习李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时,有一节课专门说的是抱怨。他提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他到韩国上学的时候正赶上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是重灾区,电视里会报道很多人自杀的消息,每个人都活得惴惴不安。

在全南大学里,中国留学生不多,但只要这些人坐在一起,2分钟不到就开始各种抱怨。从韩国经济到中国的前途,车轱辘话来回说,但大家就好像谁都说不烦听不腻似的。每次的聚会对于李笑来都是一场漫长的煎熬。

过了几年以后他回国,有一个当时的同学来找他,坐下来没多久又开始抱怨,他自己竟然也在“自然而然”地发出一些抱怨,他被自己“被同化”的事实吓到了。

你应该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跟几个朋友聊天,如果其中的一个人开始抱怨,其他人也开始怨声载道起来,结果时间慢慢溜走了,留下的是一群心情极度糟糕的人。

30岁了,还只知道焦虑、发脾气,你要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抱怨就是这样,它不仅会传染还对任何人都没好处,因为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才能活得更开心。

30岁了,还只知道焦虑、发脾气,你要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几年前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理解。当时以为所谓的“积极主动”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主动一些,心想小学的时候不就学过吗?

上周听了樊登老师对这本书的解读后才恍然大悟,原来“积极主动”还有要精神自由的含义。

很多人都会习惯用下面这种模式说话:

“都是你逼我,我才会这么做的。”

“这个老师教的不好,所以我这科成绩才不好。”

“是他先大声冲我嚷嚷,我才跟他打起来的。”

这些话其实都是把责任推卸给了别人,认为别人应该对一切结果负责。但其实在外界影响和结果之间,我们还有一大部分空间,可以做出自主地选择。

比如“这个老师教的不好”,是一个外界的影响,我们的结果就只有学不好吗?并不是这样的,你可以选择用业余时间补习、自学、报培训课等多种方法把这门课学好,关键是你自己是如何选择的。随着年龄增长,外界的影响和刺激是一方面,我们应该做出正确的选择。

30岁了,还只知道焦虑、发脾气,你要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同理,遇到了一个不讲道理的人,他冲着你嚷嚷,你一定要对他的无礼行为做出激烈的回击吗?做之前先想一想“打起来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上班还得迟到,不如教给专门的人员来处理好了。”

不要把责任都抛给别人,因为最终还是要自己对自己负责。成年人和孩子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可以对事情做出判断,对事情的结果主动负责,而不是怨天尤人。

我复盘自己的成长经历,不成熟时也是情绪一触即发。比如遇到不喜欢的人,或者赶上什么突发事件,一下子就能把心火点燃,我会马上做出回击。事实证明,有时候我们会特别自然地认为自己做出的判断是对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所以马上回击并不是很好的办法。

现在才知道,那时候的我爬虫脑太发达,像动物一样别人打我一下我就要回人家一下,很不理智。直到理性脑越来越壮大,才开始知道遇事停下来思考,理智的面对各种问题。

我们应该做到思维转换,每当遇到问题,不要立即反击,而是要跳出来去看一看。

30岁了,还只知道焦虑、发脾气,你要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更进一步来解释这个问题。

所有的事情,除去我们没兴趣、不关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处在我们的关注圈,而其中一部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对其产生影响的,称为影响圈。如图所示:

30岁了,还只知道焦虑、发脾气,你要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影响圈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关注圈则是还没有能力改变的。如果总把眼光放在关注圈里会怎样呢?

比如,跟女朋友分手了,很难受,她也表示不可能再回头了。如果还是一直关注对方的动态,停留在感情的创伤中不能自拔就会让失恋期的时间无限延长。相反,你应该关注自己影响圈范围内的事。想一想自己如何做才能变得更好,去健身也罢,多阅读也好,不断地提升自己争取下一段更好的恋情。

别人我们改变不了,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关注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让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而且影响圈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总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的影响圈范围会逐渐增大,就可以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

30岁了,还只知道焦虑、发脾气,你要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最后用一个故事来结束今天的文章,看一看别人在死亡和苦难面前是如何做到精神自由的。

30岁了,还只知道焦虑、发脾气,你要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在二战期间,维克多·弗兰克尔作为犹太人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那里的每一分钟都可能被转移到毒气室死掉。

在集中营待上一段时间的人会变得格外麻木,比如当一个人快死亡的时候,其他囚徒会接近还没冰冷的躯体夺走土豆泥,或者换掉他的鞋子、上衣,就连拿到细绳的人都会因此沾沾自喜。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肉体上的折磨是次要的,精神上才是更可怕的,几乎每个人都想过自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跑去触摸电网。

也许你会觉得在那里大家没什么选择的余地,都会变得如禽兽一样。确实很多人都成为了行尸走肉,但弗兰克尔依然看到有少数人会每天给别人送去安慰,把自己的最后一块面包分给别人,他们活得很安详。

所以,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下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每个人每天都面临着选择,是自杀堕落还是积极的相信希望,只有保持自我内在的自由,才不害怕。

弗兰克尔最终成为了幸存者,后来他一生都对生命充满热情,67岁学开飞机,并在几个月后拿到驾照,80岁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当你觉得生活失去方向、没有目标、丧失意义的时候,抱怨、喝酒、旅行都起不了作用。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现状。

遇到任何问题,能解决的问题就去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坦然面对,这才是生命之道。

用一张纸和一支笔解决所有职场难题。欢迎关注萌萌,开启一段奇妙的视觉思维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