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婚,雍正含泪赐死儿子,才知父皇为何不对九子夺嫡下死手,你怎么看?

张天承


乾隆大婚,雍正含泪赐死儿子,才知康熙如何不对九子夺嫡下死手,这问题有因果关系吗?




  • 历史上康熙大帝就是因为没有处死儿子之心才造成了九子夺嫡的局面,说是考验,更是无可奈何之局无可奈何之心!
  • 雍正为了避免九子夺嫡的惨剧重现设置了秘密立储的制度。书写两张谕旨,一由皇帝亲藏,另一放于“正大光明”匾后;先皇驾崩之时两张渝旨对照无误确立继承人。

雍正含泪赐死儿子自然无从谈起,只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为了丰富剧情而作的设定情节,表现皇家权位之争的残酷,以及对雍正狠辣无情的形象再塑造。

《雍正王朝》赐死的儿子叫弘时,弘时做了件自寻死路的事,就是与雍正囚禁的兄弟们亲近!

弘时同情囚禁的叔父们,时常在雍正面前替叔父们讲些好话并且还和未囚禁的八叔、九叔联系和走动,这明显是走胤禩的老路,要以和善的形象收买人心,并在雍正面前留下知礼至孝贤王的印象,这心思打算了算盘,正触及了雍正心底之痛。

这种行为在雍正看来就是老八指导弘时做出的套路,在儿子们埋下夺嫡的种子,挑起手足相残的祸端,以报当日之仇。

不管弘时牵涉有多深,夺嫡胜出的雍正马上作出了应对,因为雍正知道当初夺位有多惊险,绝不能让事态重演,置己身于危机之中。只有将夺嫡的种子消亡于萌芽,除掉兄弟还存在的幻想,消灭叔侄勾结的可能性,这样才能威慑人心,使政局稳定。

雍正当即剥夺胤禩“廉亲王”的爵位,免除总理事务官职,削去宗籍,进行圈禁,赐名“阿其那”,意喻猪狗不如,可想而知雍正对这个诱导儿子的兄弟有多恨!

同时圈禁老九,再囚禁弘时,将夺嫡之祸消弥无形之中,也在警告拉帮结派的大臣,明知故犯,罪责难逃,皇子犯法,同罪!


弘历大婚一日,雍正痛苦作出了决定,为了弘历的顺利登基之路,自己做了黑手,除掉老八的影子弘时,态度鲜明地表示支持弘历这个未来的储君,要给弘历留一个无纷争安定的基业。

《雍正王朝》的情节讲完了,再看下真实历史是怎样的。

弘时自作聪明之举酿下了苦果,触动了雍正的心里禁忌而被剥夺了继承权,过继给老八胤禩实则断绝了帝位的争夺的权力。

弘时确实是个有点叛逆的人,对弘历立为太子非常的不满,认为传统长者为先,自己能力并不不比弘历差,因此有意无意把雍正和老八胤禩当初的事搬出来,言外之意应该兄弟竞争,胜者上位。

这好比在雍正心头上挑刺,把曾经企图掩盖的事实又翻出来,而雍正的皇位又来得很多疑点,雍正对于儿子弘时的挑刺认为是对自己威严的挑战,一怒之下将其过继给老八胤禩为子,既然喜欢提你八叔,你就去做个伴吧!

雍正把儿子当做一步监视的暗棋派在老八身边,但这一布局彻底打击了弘时的信心,失去皇位继承权的机会无疑让心高气傲的他无法面对现实,随着老八被削爵赐名“阿其那”,明白自己成为了雍正的弃子,于此郁抑而终,年仅24岁。

弘历即位,才为弘时正名,重新写入皇家宗祠,一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道破了玄机,雍正为了避免儿子同室操戈,骨肉相残才断了弘时的前程,因为弘历是康熙钦点的继承人,是稳定当时局势、平衡各方势力的关键。

弘时的举动成为了雍正清理旧势力的借口,于是彻底把老八打入了深渊,但雍正没想到这一狠手也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如果说雍正流泪,恐怕流的是后悔之泪,是自己断送了弘时的一生,应了那一句老话,“最是无情帝王家”!


西游梦红楼


首先我想讲一下,正史中雍正没有赐死他的任何一个儿子。

在雍正皇帝的一生当中一共有十位皇子,这十位皇子的结局是:

1、皇长子:爱新觉罗·弘晖,1697年出生,到了1704年的时候去世,去世以后被雍正皇帝追封为端亲王。

2、皇子:爱新觉罗·弘昐,1697年出生,但是在出生两年后也就是1699年的时候就已经因为夭折去世。

3、皇次子:爱新觉罗·弘昀,1700年出生,在十岁的时候也就是1710年因为生病去世,年仅十岁。

4、皇三子:爱新觉罗·弘时,1704年出生,因为自己的品行不端被雍正皇帝削去宗籍,最终在1727年的时候因为抑郁而死。

5、皇四子: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出生,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在还是皇子的时候被封为宝亲王,雍正皇帝驾崩以后继承皇位改年号乾隆,在1799年因为生病去世。

6、皇五子:爱新觉罗·弘昼,1711年出生,曾经与乾隆皇帝一起被雍正分为和恭亲王,因为是乾隆皇帝的弟弟,所以深的乾隆皇帝的喜爱,在1770年的时候因为生病去世。

7、皇子:爱新觉罗·福宜,1720年出生,出生一年后去世,夭折。

8、皇子:爱新觉罗·福惠,1721出生,在七岁的时候因为生病夭折去世。—1728年),追封怀亲王,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9、皇子:爱新觉罗·福沛,1723年出生,在出生不久后就夭折。

10、皇六子:爱新觉罗·弘曕,1733年出生,在乾隆皇帝继位以后被封为果郡王,在1765年自己三十二岁的时候去世。

题主的问题估计是基于某一部电视剧来问的,清宫戏很多,最著名的雍正赐死自己儿子的桥段应该出现在《雍正王朝》那么就这部电视剧,我来聊聊雍正为何要赐死弘时,他赐死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大家都知道“九子夺嫡”是雍正王朝中最经典的一段戏,雍正登基以后,弘时和弘历争权夺位,其实也是九子夺嫡的一个简单映射,因为其中依然有着八爷胤禩的参与和幕后助推。科考舞弊案弘时出卖考题,导致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被问斩。后来三阿哥弘时被八爷硬是抓住了小辫,因为张廷璐死前将真相告诉了八爷。从此弘时就走上了一条由八爷助推下的夺嫡之路。八爷逼宫,弘时中帮助八爷,让关外铁帽子王的将军共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企图实现八王议政。最后在十三爷,五阿哥弘昼,张廷玉的帮助下,雍正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综上来看,对于“弘时”的死,我觉得就6个字可以概括:自作孽不可活。

按照雍正杀死弘时时候说的话,他觉得弘历没有弘时的心狠手辣,没有弘时的心机,弘历斗不过弘时。雍正想想刚刚结束的逼宫,当初就是因为自己的一念之仁,为自己埋下了如此巨大的祸根。弘时太像胤禩,为了避免弘历重蹈自己的覆辙,雍正决定做那一个残忍的父亲,替弘历背负不好的名声。

虽说自古皇家无亲情,但是虎毒还不食子,雍正大概也能明白康熙不忍下手的苦衷了吧。


吾悦唯尘


自古权力斗争就十分残酷,皇位的争夺更加凶残。面对一个至高无上的皇位,皇子们都使出浑身解数,进行豪赌。什么亲情啊,兄弟手足啊,完全不顾。赌赢了就是天子,输了可能就是阶下囚。

至于康熙为啥不杀“九子夺嫡”的参与者,因为清朝不是嫡长子继承制。而且“九子夺嫡”其实就是康熙对儿子们的考验,是要从他们之间选出最优秀的,来继承皇位。

康熙最早是立二皇子胤礽为太子,但是康熙活得太久,胤礽的太子也就做的久。这时有人坐不住了,此人便是索尔图。他是胤礽的叔公,也是康熙前期的重臣。他担心时间长了,胤礽的位置不稳,就想推翻康熙,让胤礽早日登基。

康熙是多么精明的人啊,“胤礽一党”才刚又动作,就被康熙拿下。为了不张扬,康熙也就处理了一部分人,索尔图也被囚禁。

随着胤礽的长大成人,越来越不受康熙喜欢。胤礽贪婪自私,性情暴躁,在康熙心中,太子应该符合三点,一是忠,二是仁,三是孝。可胤礽三点全不占,这让康熙动了废储之心。

康熙47年,康熙带着小儿子胤祄出游塞外,回来时胤祄得了风寒。此病在当时治愈率极低,康熙心急,终日在胤祄身旁认真照顾,可其他皇子,尤其是太子胤礽却对小弟弟胤祄不闻不问,就连胤祄病死时,都不表示悲伤,这让康熙心寒万分,接着又发现,胤礽居然派人监视自己的起居,终于康熙忍无可忍,直接将胤礽太子头衔拿去。

没有太子的后果就是朝中出现两个集团——“四皇子胤禛集团”和“八皇子胤禩集团”。

八皇子胤禩支持者众多,先是九皇子、十四皇子向康熙提议立储,康熙没有表态,然后八皇子联合朝中大臣向康熙施压,这样浮躁的做法成功引起康熙的不满,接着八皇子、九皇子、十四皇子先后被康熙禁足。

康熙意识到没有储君对朝政不稳,于是又将原太子胤礽扶正,但还是将他禁足宫中。后来十四皇子靠着战功得到康熙赏识,也成了储君的热门人选。

不过谁都没比过“隐忍”的四皇子胤禛,胤禛特别小心,由于早期与世无争,游山玩水,暗中结交不少朝臣。他表面认真为康熙办事,暗中却也是加紧策划争储,就连其他皇子宫廷争斗闹的沸沸扬扬时,胤禛也没表露自己的心迹。

谁知道,四皇子胤禛无缘无故的入了父皇法眼,在康熙临终前”爆一冷门”,成功夺得皇位继承,让人跌破眼镜。

而雍正即位后,设立了“秘密立储”机制,就是确立储君后,先不公布,将密诏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待皇上去世后,由众大臣拆开密诏,立新君。这样既可以避免皇子夺嫡的事情,也可避免结党营私。

但是事情往往就是不按照“既定规则”发展,当时雍正有三个儿子是热门人选,弘时、弘历和弘昼。其中弘时年纪最大,弘历和弘昼还小。众大臣就猜测储君可能是弘时,于是大部分官员都聚集在弘时身边。

但是弘时做了一件让雍正十分不满的事,让雍正显露杀机。

雍正在登基以后,对他的那些“九子夺嫡”兄弟们,大多采取囚禁政策。但是弘时却对他的这些叔父们有所同情,甚至和还没禁足的八王爷和九王爷有联系。知晓此事后,雍正大为恼怒,差人立刻将“八弟”和“九弟”囚禁,然后又将弘时囚禁。

五年之后,弘历成年大婚,雍正又想起了弘时,雍正害怕将来“夺嫡”事情再次发生,于是忍痛含泪,赐死了弘时。

其实雍正也不想杀死亲生儿子,就像康熙最终都没有动手杀皇子一样。但是雍正还是心太急躁,总把事情想的过于严重,就是他这种偏激的性格,才使他在处理问题上过于残忍。

乱石供稿

春朝青牛


题主所说的应该是《雍正王朝》中的弘时,是被雍正皇帝直接赐死,但像素想说的是二月河先生所写的《雍正王朝》毕竟是小说,这里面的有些内容其实并不符合史实,更多是为了剧情的渲染。


就如题主所说的雍正赐死弘时这一段,弘时为了谋夺皇位,竟然派刺客刺杀弘历(未来的乾隆皇帝),没想到东窗事发,被雍正皇帝所知,雍正大怒,联想到自己当初“九子夺嫡”的艰辛,于是为了避免再一次发生这样的情况,也为了避免弘历再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更为了巩固大清王朝的长治久安,不得已之下赐死了弘时。这一段的描写看似合情合理,但这并不是“史实”。

那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呢?

其实在雍正登基之初,就已经秘密将弘历立为储君,这就让弘时心中十分的不平衡,所以经常高谈阔论,描述自己的父皇雍正是如何与自己的政敌允禩争夺皇位。

而雍正自己呢,本身就对“九子夺嫡”那段历史十分的排斥,如今弘时又拿他说事,可以说弘时此举直接戳到了雍正内心深处的痛点。于是雍正便将弘时过继给允禩,既然那么爱说,这么合得来,那就让你们当一对“父子”吧。没过多久,雍正就将自己的八弟从宗谱上除名了,当然弘时也跟着被除名了,做到这份上,弘时自然也没争夺皇位的资格了。


到了雍正五年,弘时不知是什么原因,仅24岁就“意外”的去世了。具体的原因历史上并没有记载。

像素以为,以雍正经历“九子夺嫡”的经历来看,应该不至于会做出那样杀子的事。但在历史上,这件事的争议还是比较大的,大多数的历史学家们认为雍正皇帝虽不是一个能做出“杀子”的人,但将弘时赐死是不得已的。


毕竟弘时做事太过于不择手段,当初雍正亲身经历“九子夺嫡”之时,康熙的儿子们虽然“战况”激烈,但至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暗杀”这种手足相残的事,而弘时则做出了这种事情,直接伤透了雍正的心。


其次,雍正在继位之初,已经将弘历选定为皇位继承人(还有一说乾隆继位是由康熙选定)。而弘时死心不改,去争夺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雍正为避免在发生“九子夺嫡”类似的情况自然要作出一些应对措施。那么弘时没有好下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这就回归到题主前文所说的“雍正赐死儿子”的情况。但这件事还是争议过大,没有直接的证据,我们且先别急着下定论。当然雍正为了稳固江山根基而舍小家,赐死弘时,这也有其道理。


像素说历史


康熙皇帝可以称得上是清朝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平定三番,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叛乱,开启了康乾盛世。康熙不仅是一个君王,而且还是一个慈父。康熙总共24个儿子,并且并没有对他们区别对待,每个皇子到了最后都变得十分优秀,所以最后谁继承皇位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面对最后九子夺嫡的尴尬局面,康熙也是十分的头疼。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皇帝只能够有一个,总不能九个儿子都当皇帝。康熙皇帝为了避免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而手足相残,请出了清朝祖制,对皇子们进行了带有惩罚意味的圈禁。

但是康熙的这个圈禁可不是关在大牢里面,而是有一个专门的住处,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只是当做放松一下心情。但是因为一些皇子的做法实在是过于过分,康熙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将他们圈禁起来,到最后没有一个皇子死在康熙自己的手中,康熙仁慈确实是实至名归。

但是他们这些皇子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将会死在自己亲兄的手上。雍正获得皇位的过程十分的惊险,以至于有些人认为雍正是因为篡改了遗诏才获得了皇位,所以他对之前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丝毫不留情面。

  1. 二阿哥即废太子胤礽:被雍正禁锢在咸安宫,派重兵把守,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被囚禁致死。

  2. 三阿哥胤祉:本没有参加争夺皇位,但雍正以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胤祉守护景陵”,胤祉发了一句牢骚,被雍正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于幽静处。

  3. 五弟胤祺、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胤誐,所有康熙的皇子基本都被雍正软禁,不知康熙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不过题主所说的雍正赐死儿子,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七七谈历史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就有这样的场景描述,弘时雇凶刺杀弘历,后刺杀未遂,被雍正发现,雍正为了防止当年自己的夺嫡悲剧再次上演,故赐死弘时。这一剧情看似合情合理,其实只是编剧为了剧本创作的需要。俗话说的好虎毒还不食子,历史上的弘时并没有被雍正直接赐死。

真实的历史上,弘时对弘历被立为太子的事情十分不满。自古都是“立长不立贤”,并拿自己老爸雍正帝和自己的八叔胤禩争夺皇位的事情作为自己的理由。雍正帝本就对当年那段争夺皇位的事情闭口不谈,奈何自己的亲身儿子还反复提起,这一点深深的刺痛了雍正帝的心,气愤之下将弘时过继给当时身为廉亲王的胤禩。而后雍正帝为了巩固地位,消除异己,将廉亲王胤禩从皇室族谱中除名并加以软禁,而作为名义上 “儿子”的弘时自然也是不可幸免。再之后没多久,年仅24岁弘时突然死了。直到乾隆帝继位后,才称这个同父异母的兄长是“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把他重新写入皇室宗祠当中。

对于弘时的死因,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关于雍正杀子的说法,也都是人们的猜测,个人觉得,父亲杀害儿子这个不至于,因为雍正成年的儿子并不是很多,而且雍正刚登基的时候和弘时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中国历史秘闻轶事


在清朝历史上,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个皇帝是最被人所熟知的。

相对于皇太极的骁勇善战,康熙的文韬武略,乾隆的风流倜傥,雍正给后人留下的印象可能就是“残忍”二字了吧。

康熙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总共有61年。

同时,康熙也是儿子最多的一位皇帝,总共有35个儿子,活下来的也有24个之多。

儿子众多,烦恼也众多。康熙一生中最大的烦恼可能就是来自于家事,而不是治国大事。


(康熙剧照)

由于康熙在位时间非常长,所以他迟迟没有立储,再加之他对自己的每个儿子都比较宠爱。

这样就致使所有的阿哥都以为自己有成为未来皇帝的可能性。

所以,就出现了历史上让后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九子夺嫡。

在这场斗争中,九位皇子互相残杀,各不相让。这场手足夺权中,四阿哥成为这场兄弟斗争中的胜利者。这位四阿哥就是雍正。


(九子夺嫡)

传言中雍正是通过把圣旨“传位十四子”篡改为“传位于四子”而获得皇位的,其实这应该是后人对他的误解。

众所周知,清朝是满人入关,虽然他们积极向汉人学习,讲汉话用汉字,但是他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语言文字。

所以,在重要决策时,清朝一般汉文和满文双语同时存在。

立储,这关系到社稷天下的大事,肯定也是满汉文双份的。

所以,即便是能把汉文中的“十”加一笔变成“于”,满文也是无法更改的。


因此,雍正通过篡改圣旨夺位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被人抹黑的)

在这场斗争中,康熙被儿子间的斗争搞得心烦意乱,大为恼火。

于是他对参与其中的皇子采取了圈禁的刑罚,虽为圈禁,但其实就是闭门思过而已,并未对其人身安全完成任何威胁。

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虎毒尚不食子,更何况是人类。

但是,雍正即位后,就开始想方设法得去铲除异己。支持他的大臣年羹尧,自己的舅舅隆科多,都先后被赐死,如果这些尚可理解,但是赐死自己被圈禁的兄弟就未免太过残忍了。


(雍正剧照)

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也是为了对九子夺嫡的报复,雍正把圈禁变成了变相的“死刑”。

先后八阿哥,九阿哥,三阿哥都死于其中。如果你觉得这就叫做残忍,其实更残忍的还在后面。

雍正一生中有十位皇子,然而当他即位有资格去立储的时候,只有四位皇子了。

雍正为了避免出现自己继位时的九子夺嫡斗争重现,所以他明确立储,只不过他这次是秘密立储,这也是历史上首次秘密立储,只有他自己知道哪位皇子是未来的皇位的接班人。


在这次立储中,很多人认为大阿哥弘时(其实应该是三阿哥,前面两位阿哥早早就夭折了)就是未来的皇帝。

于是,这些大臣就千方百计得讨好弘时,为自己寻找未来的靠山,其中就有八皇叔和九皇叔。

在这过程雍正再三警告弘时不要跟八皇叔和九皇叔走得太近。

然而,弘时心直口快,再加之仗着自己可能就是未来的皇帝而有恃无恐,再加之,他时不时就流露出对雍正当年九子夺嫡的不满,并对八皇叔和九皇叔抱有同情怜悯之心。

这些都让雍正极为恼怒。但是,弘时当时已经成年,而且也有了自己的儿子,所以雍正对他一忍再忍,但是内心依然存有芥蒂。


(《甄嬛传》,雍正剧照)

而此时,雍正的另一位皇子,四阿哥弘历因自己母亲为出身卑微的宫女,所以在宫中一直谨言慎行,言行举止异常低调。

虽然他也对雍正参与九子夺嫡的行为深感不解,但是却从来不表现出来,平时对雍正也是宽言相待,所以极得雍正欢心。

(《延禧攻略》,乾隆剧照)

后来,弘时的儿子夭折,雍正对弘时的忍耐之心开始动摇。

这怒火终于在弘历大婚的时候熊熊燃烧起来,雍正赐死了弘时,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

弘时死时年仅24岁。 其实细想,一位父亲怎么会忍心杀死自己的亲骨肉呢?

这其中可能既与雍正的刚烈的性格有关,也与作为皇帝稳定江山社稷大局有关,当然也与弘时张扬跋扈,有恃无恐的行为有关。

总之,不管原因如何,最终结果都是让世人给雍正冠上了“残忍”的称号。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首先,雍正并没有赐死三阿哥弘时。

雍正讨厌这个儿子是事实,雍正四年二月,他把儿子弘时过继给了允禩,这个他称之为“阿其那”的最讨厌的人。

雍正二年,雍正就开始表露出对胤禩的厌恶。雍正四年正月,胤禩被革去皇族象征“黄带子”,时隔一个多月,弘时就被过继给有儿子的胤禩。

想想,雍正是多么厌恶弘时。把自己的亲儿子过继给最讨厌的政敌,我想从人之常情来讲,很有可能弘时很傻地参与了康熙末年的“九龙夺嫡”,而且是站在胤禩的队伍里,肯定还有帮胤禩害过雍正。

所以雍正才会把她过继给胤禩。而且这还不够解恨,雍正五年弘时也被削除宗籍,理由是放纵不谨。雍正五年八月,弘时抑郁而死。

其次,康熙总的来说是比较宽仁的。

一方面是没有必要杀子,在九龙夺嫡中,虽然很多阿哥有些表现都比较出格,但是大多数都还在他可控范围内,也就没有必要对自己的儿子下比毒手。

另一方面,康熙心肠软,对自己的政敌,比如鳌拜,鳌拜诉一诉自己的功劳,康熙就不忍心杀了,更何况九龙夺嫡中的都是自己的儿子。

最后,弘时的死和弘历大婚并无关系。

弘历大婚于雍正五年七月,弘时死于雍正五年八月。二者之间并无很大关系,更不可能出现雍正在乾隆大婚时赐死弘历。其实,小丞相认为,弘时根本不是弘历的对手,雍正也并没有因为要替弘历扫平障碍而赐死弘时。

雍正本来就喜欢弘历,而不喜欢弘时。也有可能因为雍正偏心,弘时才会和胤禩走的近。如果雍正只是单纯认为弘时会影响弘历登基,何必要那么早将其过继给胤禩,直接干脆解决掉弘时不就得了。

您觉得小丞相回答的有道理吗😊有的话欢迎关注[小丞相123],了解更多内容(๑>؂

小丞相123


“九子夺嫡”不论放在任何朝代,都属于非常惨烈的结局,这对于后来的胜利者雍正皇帝也有很大的影响。他作为这场夺嫡的参与者,对其中的凶险和艰难比别人理解会更深刻。他曾经因为夺嫡而奋力去拼博,也经历过一蹶不起,万念俱灰,他深深知道夺嫡是万丈深渊,只有前进才有活路,这是他作为皇子时的感受。只有够狠,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雍正皇帝在夺嫡过程中,只想着打败其他的兄弟,自己荣登皇位,他不会想到自己兄弟的生死,他的眼睛只看到皇帝的宝座,其他的所有东西都可以舍弃,包括亲情。

他为了得到皇位,只会拼命争夺,心中的疼痛早已麻木,对于他来说,特别是那些和他争抢的人,兄弟亦不是兄弟,更谈不上骨肉亲情,更多的是竞争者而已。所以在争抢的过程中,杀死了他们,他没有愧疚感。



但是等雍正做了皇帝,他的心境和做皇子的时候又不一样了。看着自己从小养到大的儿子开始夺嫡,也为了皇位,同他当年一样,骨肉相争,兄弟反目,他才理解到他父亲康熙皇帝当年的心境和艰难。所有的儿子对于他来说,都是骨肉至亲,手心手背都是肉,舍弃任何一个都是令人痛彻心扉。

雍正皇帝的性格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很冷漠寡情,但我们相信他对自己的后代和对外人是不一样的,儿子总还是亲近的,情感的付出会更多。对于雍正皇帝来说,儿子们在自己面前互相残杀,不论是死了任何一个,或者废了任何一个,都是割他的肉、伤他的心。



雍正之所以会在乾隆结婚的时候,赐死另一个儿子,也是为了国家大局考虑。他为了避免重现当年的九子夺嫡,才杀死自己的儿子,这是他为国家大义做出的牺牲,也是他作为皇帝不得不做的事情。

但在情感上,雍正皇帝肯定是不愿意看到这些的,他也希望父慈子孝,享受天伦之乐。只是身在皇家,自古身上就有重担,他为了国家利益,他不得不这么做。

雍正除了是一个皇帝,他也是一位父亲。作为亲父,在立场上,所有的儿子对于他都是一样的,一个父亲下诣赐死一个儿子,是何其残忍!毕竟虎毒不食子,亲手赐死自己的儿子,心痛是难免的,不论多么不情愿,还必须由他来做这件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他会痛苦的原因。


昊阳闲看历史


我以前就思考过一个问题,有个皇帝爸爸是幸,还是不幸?虽然说有个皇帝老子就能够享受到大多数人不能享受到的物质,也拥有很多令人羡慕的权力。可这帝王家的水真是太深了,不小心说错一句话,就有可能丢掉性命。

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个勤勤恳恳的皇帝,虽说他的功绩没有他爹那么出色,但是他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在历史上一直有一个关于他的谜团,那就是他儿子弘时的死。

在雍正继位后,他一方面处理着国事,另一方面,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开始打压那些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他的儿子弘时那时候还正年轻,肚子里也没那些大人们的弯弯绕绕,看到了父亲打压叔叔们的手段后觉得很是不忍,因为那些人毕竟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叔叔,于是他就为这些人求情,可是不料却惹恼了雍正,直接废去了皇子之位,而且还有史料记载,雍正在这之后直接将弘时处死了。而雍正是否真的杀了弘时,历史学家们一直在讨论这个话题。关于雍正的杀子说有以下几种说法。

清朝的史官唐邦治写道,弘时由于说话不注意,做事太随心被雍正赐死。

这是雍正杀子说最基础的证据,因为他毕竟是清朝的史官,是最接近这段历史的人,他的话自然是比较可信的。

民初的史学家孟森则说,弘时是由于对雍正打压兄弟这件事不满,站在了雍正的对立面,而被雍正赐死。

史学家中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雍正并没有杀死弘时,而是将弘时逐出了皇宫。

在雍正的十六弟呈上的奏折中详细地交代了雍正对于弘时的处理方式。而从这份奏折中可以看出雍正还是顾念了几分父子之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