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不接受批评,而是讨厌家长这么批评,家长要注意了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当然是要给予批评,帮助他们改正,这是毋庸置疑的方式。但是有的孩子偏偏不受批评教育,家长越是批评,孩子就越叛逆,很多家长为此很头疼,批评也不是,不批评也不是。

这种矛盾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孩子生来就是有反叛的性格,而是因为家长的批评对孩子已经没有了效果。家长无效的批评对于孩子来说只是无用之言,对孩子的错误解决没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家长的批评怎样才有效呢?就要从“超限效应”入手,掌握适当的批评。

孩子不是不接受批评,而是讨厌家长这么批评,家长要注意了

孩子不是不接受批评,而是讨厌家长这么批评,家长要注意了

▏ 孩子最不喜欢什么样的批评?

1. 重复型

有些家长因为对孩子的错误纠正不放心,所以就容易不断重复批评,让孩子有一个深刻的印象,避免下次再犯。

很多孩子都对家长的重复性说教带有很强抵触感,他们认为家长对他们不信任,而且同样的话语听多了就激起烦躁、愤怒的情绪,孩子对此有抵抗行为,例如回房间躲避说教,或者大声地反驳中断家长的重复批评。

2. 没有重点型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批评没有一个好的重点,他们可以从一件小事出发,再连接到其他的错误事件,相当于翻旧账,把孩子的所有错误都摊开来一个个指责

这种做法既让孩子找不到当下真正需要解决的错误,没有改正的意识,也极大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产生叛逆的心理。

孩子不是不接受批评,而是讨厌家长这么批评,家长要注意了

3. 强烈刺激型

“你怎么这么笨,这都能做错”,“这么低级的错误你都犯,书都白读了”,我们经常在生活中听过类似这样的话语,对于家长来说,批评有点压力才会起作用,但是对于孩子有可能是一种强烈的刺激,这是对他们性格、智力等方面的否定,孩子会因为这些批评而感到自卑,或者对家长有所怨恨。

孩子不是不接受批评,而是讨厌家长这么批评,家长要注意了

▏ “超限效应”是什么?对批评有什么启发?

1. 概念

“超限效应”来源于著名的小说家马克·吐温。他有次听牧师演讲时,本来觉得牧师讲得挺好的,还打算捐款。但是十分钟过后,牧师还没有完成演讲,他就有些不耐烦,打算捐些零钱就算了;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是没有演讲完,他决定一分钱都不捐了。牧师的演讲结束的时候,太过于气氛的马克·吐温不仅不捐款,还从捐款的盘子里偷了两元钱来泄愤。

“超限效应”指的是人在承受过多的刺激,或者刺激的作用时间过久的时候,会引起他的心理逆反。

孩子不是不接受批评,而是讨厌家长这么批评,家长要注意了

2. 批评要有度

家长对孩子的批评要保持在一个度之内,才能保证批评对孩子有正面的作用。当批评“超限”的时候,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掩盖掉原来批评的目的,达不到批评的原本效果。

我的朋友小绢就因为批评过度而导致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她的小孩回家经常忘记把鞋子摆上鞋架,她批评过一次,孩子虚心地接受批评。但是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一时之间难以改正,下一次还是照样忘记摆鞋子。

于是小绢就对孩子经常提起这件事,想让她有个深刻的印象,在她重复批评的频率到达一个度的时候,孩子就变得不耐烦,之后只要小绢一提到这件事,孩子就会尖叫,把鞋子乱甩,气冲冲地回房间。

批评的确是能够让孩子去有意识地改正错误,可是批评过多就会有很强的反效果,就像一只小鸟偶尔在树梢叫是愉悦的事情,但是小鸟从早到晚一直不断地叫,让人心里疲惫,激起烦躁的情绪。

孩子不是不接受批评,而是讨厌家长这么批评,家长要注意了

3. 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

批评的方式方法很重要,这对于孩子错误的矫正有一个直接的效果。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改正,不一定要使用言语才有效果,也可以借助其他的工具来达到最终的目的。

像上面小绢的孩子不愿意一直听妈妈的重复批评,但是她又容易忘记,那小绢可以在鞋架处挂一个提醒的牌子,既不让孩子的心理烦躁,也能让孩子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

批评的时候,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孩子的刺激是否刺激过大,时间过长,避免“超限效应”,学会换个角度,换个说法,让孩子从内心接受。

孩子不是不接受批评,而是讨厌家长这么批评,家长要注意了

▏ 怎么做才是适当的批评?

1. 掌握尺度,避免冗长的批评

家长在批评的时候注意时间、地点和时机,观察孩子的注意力和情绪,看孩子接受批评的刺激时长为多久。如果孩子明显地注意力分散,有烦躁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行为,那么家长就应该及时地停止自己的批评,因为批评过度的话,就成为了没有意义的言语,说再多孩子都会听不进去。

家长要避免过度重复的冗长批评,这些批评只会变成一种肤浅的刺激,而实际的内涵孩子是领会不到的。

孩子不是不接受批评,而是讨厌家长这么批评,家长要注意了

2. 批评围绕错误,使用有效的办法

家长的批评要到位,切中要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除了告知孩子下次不能再犯之外,重要的是告诉孩犯错的危害是什么,这样孩子通过理解,印象才会真正地深刻。同时,不要牵扯到其他曾经犯过的错误中去,让孩子面对当下的错误立即改正,也要适时地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改正行为进行表扬,孩子同样会因为心理安慰和鼓励而积极改正错误。

3.批评也可以是春风细雨

批评的意思为对错误和缺点指出意见,但是在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固化了批评的表达方式,认为批评一点要严厉才会有效果。其实不然,温柔的批评也能督促孩子改正错误,让他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错误中,因为指点而豁然开朗,积极改正,更加上进。

对孩子的批评里要注意爱的传递,春风细雨的批评既能让孩子改正错误,又能温暖孩子的心灵,让他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孩子是需要管教的,家长要注意管教时采用的批评方法到底有没有效果,对孩子是否造成了伤害。及时反思,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批评方式,让孩子从内心真正接受批评,主动矫正自己的错误,养成良好的品格,未来的路会宽阔得多。

孩子不是不接受批评,而是讨厌家长这么批评,家长要注意了

今日话题:你的孩子面对批评是什么样子的?对于“超限效应”,你还有什么看法吗?欢迎留言分享。

————————

听精英爸妈讲述育儿故事,分享育儿知识,和宝宝一起快乐成长。

育儿不易,希望我的点滴经验能帮助你们在育儿的路上不迷茫。

孩子不是不接受批评,而是讨厌家长这么批评,家长要注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