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成孩子主動完成家庭作業的好習慣?

毛哥旅行記


美國作家傑克.霍吉說過:“行為變為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可能有很多人無法理解行為與習慣與性格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一、行為習慣的養成

習慣的養成不是單一方面就可以養成的,都是互為影響的 ,行為習慣也是一種態度,態度是後天習得的,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因素組成。習慣了的行為方式體現了他對現實的態度。行為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加以控制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系統,在頭腦中建立密切關係,條件反射可以起到一個強化作用,也就是反覆給予無條件的刺激,所以要想讓孩子養成主動完成家庭作業,目標一定要明確堅定,不然也有可能引起泛化比如:平時爸爸是個嚴厲型的人,孩子每次看到爸爸就害怕,甚至引起強迫症;也有可能分化比如:爸爸媽媽誰是嚴厲型的誰是嬌寵型的孩子都能做出差異性的反應,分化意味著有機體逐漸能夠分清楚刺激物的好壞,是選擇性的強化還是消退的結果,所以如果已形成條件反射,不在強化慢慢之前鍛鍊的強度減弱甚至消失不再出現,當然消退也不是永久的,如果重新訓練還是可以再建立條件反射的,而且比之前時間要短,例如:原來有個孩子在3歲的時候生了白血病,經過化療基本算控制住了,但是到9歲時該病又發作,住進病房仍舊需要一系列的檢查,孩子死活也不願意做對於他來說有痛苦的檢查,抽血、骨穿等檢查,在他的大腦裡已經知道此病的嚴重性,他說:“就讓我等死好了,反正這個病也是看不好的,早晚一天也是死”這就是的潛意識輸入,比如每天作業什麼時候寫,可以定好時間,時間一到馬上就去寫作業了,在沒寫之前先想寫作業的情境,讓自己的大腦得到清楚的確認,這樣時間到了該去寫作業了,就這樣將孩子養成習慣,輸入大腦潛意識給大腦定型,動力定型是人的習慣的生理基礎,有了習慣,不用花費多少精力就可以把寫作業這項事情維持下去。

二、 性格的養成

單一的行為也是很難養成主動的習慣,還需要養成一個完好的性格,孩子是社會人,人的行為取決於所處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等的影響,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表現出了人格特徵。態度就決定了行為方式,穩定的態度使與這種態度相適應的行為方式,慢慢地就養成了習慣,自然而然就表現出來了。比如說過馬路有老人摔倒了,一個人過去把他扶了起來,這是他性格的特性,遇到別人有困難毫不猶豫的去幫助別人,別人看到他助人為樂也會覺得很自然,很符合他的性格特點。所以把孩子當植物養而不是“寵物”來養,從播種到發芽再到結果,需要精耕細作,給他們暗自開放的空間,信任孩子。讓孩子在社會生活中養成對現實的態度和他的行為方式,他們是密切聯繫的不可分割的。性格就是這樣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固,會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表現出來的。人格雖然穩定的,但並不代表是一成不變的,也具有可塑性的,並不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難移”並非不能改變。所以才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話。“孟母三遷”講的就是環境的重要性!

培養孩子高效能的學習生活習慣.

1、 讓成長型思維紮根(現在不會的落後的都是暫時的,只要認真學習練習就會有收穫)

2、 建立學習和快樂的聯結(模仿榜樣)

3、 幫孩子找到勝任感、被需要感

4、 體驗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 (讓孩子明白和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意義)

5、 培養孩子的多元功能 (技能)

6、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人際、自我、社會 )

7、 培養長性的養成(養成堅持到底的習慣)

8、 培養自覺性(有意識的學習)

9、 培養自控力(培養直面困難(遇到困難給與鼓勵和明確指導或者陪孩子一起完成)

通過這些行為可以樂於學習、嚴於律己,增強意志力,培養習慣性,說到做到,

誇孩子聰明不單單是聰明,誇聰明萬一失敗會有挫敗感,認為不聰明就是笨,就會退縮、膽小、不敢冒險,誇努力有種自我掌控感。所以不做嚴厲型和嬌縱型的父母,這兩種孩子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有欠缺感和自卑感,而要做正面管教的父母,和善與堅定並行融為一體(1.有規律也有自由2.有限制的選擇3.在尊重別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選擇),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早晨起來自己把衣服穿好,整理好床鋪,洗涑完畢,媽媽告訴他今天的早飯只有蛋糕、白煮蛋,他想了想就說:“吃白煮蛋”,可是咬了一口,他改變主意了,說:“想吃煎蛋”,白煮蛋不好吃,媽媽告訴他,你去玩吧,吃飯時再見。注意,媽媽沒有企圖說服他,或者講一些窮苦的孩子的故事,更沒有打孩子,只是讓孩子體驗他的選擇帶來的後果。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特質(家長的口頭禪你真“笨”改為你“試一試”、“學一學” 父母自我修煉:不吼不叫)。

臺灣歌星蕭敬騰在青少年時期是個性格叛逆的孩子,自訴在青春期幹過不少壞事,比如逃課、打架、抽菸、甚至偷搶別人的東西,是個很不受歡迎的孩子,後來在輔導組的鼓勵和幫助下學習了音樂,使其逐漸養成了良好的性格。正是這良好的性格改變了他的命運。所以培養孩子的感知力和技能,讓孩子養成主動良好的習慣!

最後把威廉.詹姆斯的一句話送給讀者朋友們:“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實屬不易,好習慣要從小培養,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學緣課堂


孩子寫作業磨磨唧唧,可能跟孩子的平時的習慣有關係,我家老大今天讀5年級,老二剛上1年級,老大寫作業總是開小差,邊寫邊玩玩具,就寫一會停一會,老大的這種狀態也讓我頭疼不已。

01造成孩子不好好寫作業的原因

1、放養式

老大讀一年級的時候,工作比較忙,所以就送小區的託管班,想著託管班有老師在教,就比較放心,平時也沒有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結果等到孩子四年級的時候,突然發現孩子學習跟不上,寫作業也慢吞吞的。

2、過於嚴厲

孩子四年級的時候就沒有送託管班,我們自己接回來監督寫作業,但是發現了不少問題的存在,孩子由於之前沒有怎麼管教,導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有很多壞習慣。

孩子爸爸在監督的時候,一發現問題就說孩子,導致孩子寫作業的興致一直不高,越寫越慢。

02如果改變孩子的習慣

孩子有寫作業困難症,大多數原因是家長造成的,因此一開始就給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是很關鍵的。

  • 合理安排孩子作業

孩子剛開始寫作業的時候,其實不明白那些作業可以很快完成,那些作業會比較難,因此家長應該教孩子如何合理安排作業。

老大在寫作業的時候,我們會根據作業的內容,給她的作業做出個時間表,讓孩子按照時間表來完成作業。

  • 不要過多的譴責孩子

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家長會發現不少的不規範的地方,我們可以暗暗記在心裡,但不能出聲打斷孩子寫作業,這會打斷孩子寫作業的狀態,而且過多地譴責孩子,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讓孩子厭煩寫作業。

等孩子寫完作業後,我們在跟孩子講他不規範的地方,讓孩子進行改正,這樣即不打斷孩子的狀態,又能讓孩子迅速地寫完作業。


育兒三兩句


大家好,我是兩孩子的寶媽,很高興給你分享我的經驗。



如何養成孩子主動完成家庭作業的好習慣?



第一,父母多陪同孩子學習

我家孩子放學的第一件事情,我是讓他們先完成作業。孩子在做作業,我會在旁邊看書或者寫字,孩子有什麼不懂的,孩子會主動問我。

我們父母在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一定不要看手機,或者做其他無關學習的事情,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學習,從小就給孩子做榜樣。我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這樣孩子也能專心的寫作業,效率自然提高了,久而久之孩子也變得自覺起來,習慣就慢慢養成了。

第二,切忌中途打擾孩子學習

孩子在學習上課,或者做作業的時候,老師都是要求孩子完成作業後才能上洗手間的。所以我們在家也得如此,在書桌

上面只放有關學習的用品。孩子在沒有完成作業時,不可做其他任何事情。我經常看到有的家長,孩子在認真看書或者寫字的時候,會經常問,孩子熱不熱,要不要喝水,或者問一些無關學習的事情。這些都很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孩子的壞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所以父母應該自我檢討。

第三,適當給孩子獎勵

我家兩個孩子特別喜歡貼紙,這個辦法我是在幼兒園學到的。幼兒園老師會給每個孩子製作一個表格,哪位小朋友表現得優秀,就會在優秀的小朋友表格貼上貼紙。所以幼兒小朋友都很聽老師的話,而且會表現的很好。

我是這樣做的,我給我兩個孩子製作兩個表格,只要做了好的表現,就會獎勵一個貼紙,直到貼紙有二十個了,就可以在超市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禮物。

這個辦法很受用,孩子們,不僅主動完成作業,還會經常詢問我需不要幫忙,我建議家長們用這個辦法。

最後,永遠記住孩子就是我們的鏡子,我們的所有好的壞的習慣都會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想要孩子優秀,我們作為家長的必須要給孩子做榜樣。


我提的這些方法,都需要家長堅持和陪同完成。

我閱讀了很多育兒方面的書籍,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歡迎大家關注我。


一月愛八月


主動完成作業是個好習慣。從一年級開始,就要讓孩子養成這個好習慣。低年級養成好習慣,以後就好辦了。

我家大寶今年八週歲,上小學二年級,孩子還在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我就有意的給他培養回家就做作業的習慣了,等他升入一年級的時候一直都是回家就做作業,從來不用催他,他很自己,就是字寫的太慢了,有時候我回在邊上陪著他,就怕他一邊寫一邊玩。等他在二年級上學期的時候,由於我生二寶,忙著做月子,然後不小心腿又骨折了,就沒怎麼管他,導致他回家後先玩會在做。注意力還不專注了,寫字潦草。導致禮拜六禮拜天都是在做作業的狀態。於是我們就召開家庭會議,把孩子做作業拖拉,不主動做作業進行了討論。結果是孩子回家後休息十分鐘,喝水,吃零食,然後做作業,給他規定時間,如果超出時間,就把作業收起來,不準做了,就那樣拿著作也業去學校給老師。做完後要檢查作業,如果我們在給檢查作業有一個錯的打手心一戒尺,除去不會做的。現在還在在作業上進步了不少,覺得這個辦法還是有效果的。

希望能幫助到你。


雲淡風輕78199


🏈🏈好習慣要從一年級一入學就養成。從一年級一開始,家長就應該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作業方法,讓孩子放學養成先複習,再做作業,做完自己檢查一遍的習慣。

⚾⚾二是家長陪伴的時間不應該超過2個月。兩個月的時間讓孩子逐漸適應獨立完成。作業我家大寶今年一年級,現在開學三個多月了,所有複習作業預習都回來自己完成,我下班一般10分鐘就檢查完作業和複習成果了,剩下的時間都可以課外拓展啦。

🏉🏉三是相信孩子,信任孩子。包括手抄報,我家都是孩子獨立完成,不會寫的字拼音代替,每次她做完都會說我要告訴老師這張報紙所有的東西都是我自己做的,媽媽一個字也沒有幫我。

學會放手,孩子會飛的更輕鬆🏂🏂


濃愛淡寫


作為一個80後的晚婚奶爸,我家裡有兩個雙生男寶,現在已經兩歲5個月了,在我看來不只是做作業,生活中要給他們養成很多良好的習慣。

首先我家裡的兩個小寶還沒有達到上學的年齡,所以也不存在家庭作業的問題,但是在我看來,一理通,萬法明,孩子從小的時候就建立起系統科學的認知,並且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隨著他們逐漸的長大,很多東西都會順理成章的完成。

比如我家的兩個雙生小寶,現在兩歲5個月,我們從小寶們開始走路起就培養他們關於物品收納的習慣,首先是他們的鞋子,他們進到家門之後自己的鞋子,要自己拿著,放好到指定的位置,如果忘記了大人是要提醒他們,必須讓他們做好這一步才會進行下一步的,隨著他們慢慢的長大,就開始要求他們學會要自己穿鞋子,自己脫鞋子,進了屋脫了鞋子,還要把鞋子放到指定的位置,出門之前自己穿鞋子,要把拖鞋收納好,漸漸的這就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進門了以後不用大人提醒,他們就知道要去做這件事情了。

類似的吃飯上廁所也是這樣,上廁所要自己脫褲子,上完廁所要喊大人,自己提褲子,吃完飯了要把碗筷交給父母,收納到洗碗的地方。

很多東西都是類似的情況,只是一開始父母或者說是老人不要替孩子,包辦的太多,讓他們養成了依賴的習慣,不是我要去做,而是你幫我做,或者是你說了我才去做,孩子這種思維習慣一旦養成,再糾正過來就會比較麻煩,所以如果說小孩子不主動完成作業,那麼他肯定不是這一點的問題,肯定會出現諸如早上出門拖拉,辦事拖拉不利索,這種各種各樣的類似的問題都是可以以小見大的看到的,只是有些問題在父母看來,會給他們包辦代替他們做了,而做作業這個事情是不可能代替的,所以父母對於這個問題就會上心著急,但反過來想,像我們小時候三十幾年前,父母哪有管過我們,還不是自己上學,自己下學自己回家做作業,當然有些孩子願意讀書讀的多一些,上了大學讀了博士,有些沒有讀出太多書了的,但是也沒有父母管,也都是自己在處理呀,現在的父母不要替孩子包辦太多,會使得孩子培養一種依賴懶惰的思想。

簡而言之就是懶父母養出勤快自律的孩子,而包辦過多的父母一般都會帶出嬌慣惰怠的孩子。


姚凱文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淏仔三年級,玥玥一年級。

前年,淏仔剛剛上一年級,各種令我頭疼的問題都出現了。

  • 不想寫作業,哼唧發愁;
  • 寫不好作業,哭鬧;
  • 作業留得太多,發脾氣,在地板上打滾;……

在地板上打滾兒,之前小的時候從沒發生過。結果,上了一年級在地板上耍了兩次脾氣。可想而知,當時我面對如此的淏仔,該是多麼有壓力、有挑戰啊!

好在,在我們的不斷溝通和改善中,淏仔的狀態變得越來越好!

  1. 淏仔的一年級,是在我每一天的陪伴度過的;
  2. 淏仔的二年級,我陪伴的時間減少了一半;
  3. 淏仔的三年級,不需要我陪伴了。

這三年裡,不但寫作業的狀態在進步,而且淏學習成績也在同步提高。

淏仔在一年級的時候考試分數在平均分上下,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有一科成績在平均分之下。

為什麼淏仔從一年級寫作業的各種哭鬧,轉變為三年級的完全獨立?

我是從這樣幾個方面進行調整的。

(一)觀念的持續灌輸

用愛的目光,鼓勵和支持孩子的事情自己做。

每個孩子理解能力不一樣,我們要用孩子能理解的程度,說出我們關於學習及作業上的態度和看法。

我經常對淏仔說:“媽媽不能代替你學習和寫作業,就像媽媽不能代替你生病一樣。雖然媽媽會著急,也會心疼,但是很多事情,是別人無法代勞的。”

生病的時候,我們都非常心疼孩子,恨不得代替孩子生病;可是,我們知道我們無法代替。寫作業與學習,同理。

當淏仔發愁寫作業的時候,我也會對他說:“媽媽真想幫你寫作業,看你這麼發愁,媽媽有些心疼。但是,媽媽知道,幫你做你能自己做的事情,是會讓你的能力越來越弱的。只有你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了,你的能力才會被更多地激發出來,才會越來越優秀。媽媽雖然不能幫你寫,但是隻要你需要,媽媽就會陪著你,媽媽相信過一會兒你情緒好一些了,能獨立完成這個作業。”


孩子的人生,應該由孩子來做主,我們作為父母,需要給予的不是代勞和包辦,而是引導、鼓勵和支持!

從收拾書包開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

  • 完成了,及時給予肯定;
  • 如果完成不了,我們無需批評孩子,因為孩子到了學校,老師會批評。這是他需要承擔的責任和後果。

我們需要做的是提醒孩子完成,如果孩子被老師批評了,我們要安慰孩子,理解孩子,並引導孩子自己想到改善的方法。

(二)家長要端正心態,劃清界限!

想當初,我上學的時候,在高中之前都是年級前三名,是別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即使如此,我也不能拿淏仔與之前的自己相比,我也要心平氣和地接納淏仔的狀態,接納淏仔的成長節奏。

【端正心態】

就是不要拿孩子與之前的自己相比,不要拿孩子與同齡的孩子比較。

我們要有一顆接納的心態,尊重孩子的發展節奏。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更好地成長!

【劃清界限】

我們要告訴孩子,媽媽能做的事情是:

  • 在你需要的時候陪伴你;
  • 在你不會做題的時候引導你;
  • 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適當地幫助你;
  • 在你情緒糟糕的時候安慰你;……

孩子要做的事情是:

  • 自己收拾書包;
  • 自己完成作業;
  • 自己檢查作業;
  • 在媽媽的引導下慢慢建立時間觀念;……

如果你越過界限幫著孩子收拾書包,有可能孩子還會要求你幫他檢查作業,然後再幫他思考數學題等等。

我們先堅守住我們的邊界,孩子自然就能意識到我們和善而堅定的態度,慢慢地適應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

(三)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

有的孩子,不是故意拖拉,而是沒有時間觀念。他真的認為八點寫作業就能把作業寫完,而不是故意拖到八點才去寫。

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年級的孩子,在下半學期就學會了認識表和時間。所以,除了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要想些其他辦法外,其他的小學生都可以直接用鐘錶才建立時間規則。

我當時是讓淏仔從“預估完成每一項作業的時間”開始的!

比如今天語數外一共下發了6項作業,我會引導他預估每項的完成時間。

如果孩子預估的誤差比較大,我們也要淡定,因為我們要給孩子試錯的機會,讓孩子根據實際情況自己去調整預估時間,次數多了,時間自然會越來越準確。

當總體作業完成時間預估出來之後,那麼其餘就是自由時間了。

【關於額外作業】

如果你有必須讓孩子寫的其他的額外作業,就要在預估作業時間的時候,給孩子列出來。

別等著孩子把作業寫完,終於鬆了一口氣打算去玩的時候,你再拿一些東西出來讓孩子做!

——孩子一定不會給你好的反饋!

他們不是消極抵抗、磨蹭著不願意做,就是明著拒絕、對你發脾氣。

【做作業的時間選擇】

比如總體預估時間是兩個小時。

那麼:

  1. 是飯前一個小時作業時間、飯後一個小時作業時間呢?
  2. 還是飯前把全部作業做完?
  3. 或者飯後七點再去做作業?

無論孩子選擇哪種情況,我們都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自己體驗這三種不同選擇帶來的不同結果和不同感受。

如果我們這一步不能尊重孩子的意願,非要讓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那麼這個時間管理就會慢慢廢棄,你們依然會恢復到對抗狀態。

關於寫作業,就如同婆媳關係一樣,是一個怎麼談也談不完的話題。每個父母面對孩子,都有共性和特性,某一個小方面都蘊含著很多不同的感受、想法和育兒方法。

這個問答就先寫到這裡,希望對大家能有一些啟發。

如果還有其他方面的困惑,歡迎關注我,與學習和作業相關的內容,我會持續更新。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非暴力溝通的推廣者。我的文字都是根據我的學習和實踐所寫,不一定全部正確,希望大家建設性的參考。如果喜歡我,歡迎關注我。希望我們都能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擁抱更好的世界。


<strong>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非常榮幸能回答您這個問題,如何養成孩子主動完成作業的習慣。

我家有兩個孩子,大的今年讀初一,小的今年讀三年級,因為我要工作,所以也沒時間接送他們,每天他們放學回來都是自己完成作業的,我最多是問一句‘’寫完作業了嗎?‘’

就我個人經驗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1 從孩子上學開始就要給孩子輸入一個訊息,那就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爸爸媽媽的事情。

這樣讓孩子知道,上學是我自己的事情,那學校佈置的作業也是我的事情,不是爸爸媽媽的事情。

可以一直灌輸孩子這個思想,比如有一次,我家女兒向我抱怨,‘’媽媽,你昨天檢查作業都沒檢查對,我今天錯了一題。‘’ 我立即說‘’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寫完作業沒有檢查,怎麼能怪我沒有檢查出來呢? 學習是你的事情,工作賺錢是媽媽的事情,我們大家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

女兒知道了,然後,她說‘’我下次做完之後,就自己檢查一次。‘’

2.從孩子上學一年級開始,就要讓其養成先把作業寫完再玩的習慣。

有的孩子,放學回到家就想著玩,或者看電視什麼的,總是把作業拖到最後實在拖不下去的時候再去完成。

人總會有拖延的習慣,大人也是一樣,這個共性很難去克服,爸媽在平時也要起到帶好頭的作用,因為你就是孩子的榜樣,說好了要做一件你認為比較重要,或者比較難的事情,就馬上去著手去做,不要拖延

3.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一個愛閱讀的孩子,一定是一個主動性很強的孩子,知道約束自己,要不,他不會放下玩或者看電視📺這麼大的誘惑而選擇去看書。

平時可以跟孩子一起親子閱讀,選擇安靜的環境,讀給孩子聽,或者一人讀一段都可以,閱讀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不是一兩天就能看到效果的。

養娃路上有你有我,歡迎@知心爸媽懂孩子



知心爸媽懂孩子


這個問題,也是我女兒上一年級時特別讓我頭疼的問題。尤其是第一個學期,剛從幼兒園過度到小學,習慣還是和幼兒園一樣,放學後先玩,玩累了才開始不太情願的趕作業。

所以第一個學期基本都是在我的催促和陪伴下完成作業的。但全程陪寫作業並不好,一是我盯著她寫作業,發現她哪裡有一點不對勁的我就會忍不住指出來,這樣很影響孩子的情緒和專注力。二是我會越看越冒火,最後導致不是變成指責孩子,就是讓自己生氣鬱悶得不行。而且每天寫作業都要搞到很晚,家裡一時間真有些雞犬不寧。

一個月下來,我就完全理解了網絡上那些孩子寫作業被罵哭或者家長陪寫作業被氣病的報道是完全真實存在的。

孩子累,大人也累,這樣下去肯定不行。

一年級下學期我作出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她放學回來休息半個鍾後開始寫作業。雖然開始她很不樂意,還跟我哭鬧,但在我的堅持下還是慢慢接受了。

為了讓她對時間有一定概念,還特意買了個沙漏讓她寫作業時用。然後我還給她製作了一張寫作業時需要注意的事項表貼在書桌前,好對她有個提醒的作用。

通過又一個學期的磨合,獨立自主寫作業這條,她已經完成得非常好了。現在二年級每天放學回來,不需要我提醒,自己就會自覺去寫作業。之前寫作業導致的爭吵,現在基本也沒有了。

不過到目前為止,她還有一點需要改進的,就是寫作業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沒能按時按量完成,專注力不足,需要提升。我想下一步需要改變的該從這點出發。




儷米悅讀


完成作業的習慣是學習習慣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最好要在上學之前就培養好。


我先說說我家孩子培養作業習慣的經驗,然後再從兒童心理學角度為大家分析一下。


我家孩子作業習慣非常好,很多朋友跟我取經,不過我分享給她們之後,未必會有效。因為我最大的秘訣就是“作業是孩子的事,我從來不管,他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想當初,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我也是管的。看著他寫,寫得歪歪扭扭,就著急,看一行裡有的能寫很好,有的就差許多,這說明能寫好,那為啥不能把一行都寫好呢?也拿著橡皮行使“警察”般的權力。有一次還把他的作業紙給搓成團了,孩子也沒有發火,只是默默地伸展開,輕輕地撫平皺褶。這一點深深觸動了我,刺疼了我。我非常後悔自責,跟孩子鄭重道歉,然後決心放手。我告訴他:“作業是你的事,我插手反而大家都不愉快,我相信你自己能做好。媽媽一直都在,你需要媽媽,隨時叫我。”


兒童心理學裡對學習和行為有兩個關鍵詞,一個叫“內驅力”,一個叫“自我效能感”。內驅力,就是指的推動孩子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當孩子進行學習的時候,有了自己學習的體驗,並且產生了自信心,就有了自我效能感。這兩者互相結合,一個激發、調節孩子的學習熱情,一個幫助孩子堅持,有耐性。


您提問裡講的“讓孩子主動完成家庭作業”,能夠達成的前提就是:孩子對完成家庭作業這件事有了內部驅動力,並且產生自我效能感。


那麼如何才能實現呢?具體給您幾點建議:


1. 在認知上明確“作業是孩子的事,不是家長的事”。


2. 孩子在每個年齡段身體和心理發育水平不同,多學習和了解兒童各個階段發育發展特點,按照客觀規律理解孩子、接納孩子。有的事,大人覺得很簡單,但是對孩子來說,當神經系統發育不到位,肌肉控制不到位,做不好就是正常的,是由當前發育發展水平決定的,並非孩子的意願。因此多理解孩子,接納孩子,靜等花開。


3. 把對作業的掌控權放給孩子,培養孩子對作業的責任感。

作業是孩子的事,孩子如何安排寫作業,讓孩子自己說了算。是想一放學就寫,還是先休息一會再寫?是想先寫語文,還是先寫數學?寫幾分鐘需要休息一下?。。。。各種各樣的細節問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相信孩子最瞭解自己,可以做出對自己最適合的決定。


4. 信任孩子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放手就是對孩子最大的信任。

有的家長就是感覺不放心,都讓他自己說了算,還還不光玩不寫作業了,那怎麼行?其實,學習兒童心理學,瞭解了兒童發育發展的特點就可以知道,兒童天生就有好奇心和學習力,遠遠超乎成人。兒童自帶的精神內核促使孩子會“向陽”發展,就是說會自動向對自己好的方向發展,只要不被成人所扼制或破壞。 當我們信任孩子,孩子可以有很好的感覺。感覺好的孩子才能做得好。孩子可以做得比我們期待的更好。


5. 孩子寫作業時不打擾孩子

不要覺得孩子寫作業很辛苦,一會給端杯水,一會給切點水果。那就是打擾孩子,分散孩子作業注意力。 寫作業就是寫作業,坐在學習桌前就一心一意地完成作業。如果休息就離開座位。不要邊吃零食邊寫,在學習桌上又吃又玩。 這樣也會形成內在的條件反射,當孩子坐在書桌前,就會集中精力,提高效率。


6. 建議不要給孩子額外佈置家庭作業,尤其是剛上小學的孩子

老師佈置的作業都是根據教學大綱,和絕大多數孩子的水平需要發展的進度。只要緊緊跟上老師就可以了。有的孩子寫完老師佈置的作業,媽媽又佈置日記,又佈置計算題,孩子覺得很累,又不知道怎麼說,或者提出了不滿也得不到家長的支持,這就讓孩子自己找辦法去逃避,最常見的就是寫作業拖拉。反正我寫不完老師佈置的作業,就不用寫家長給的額外作業了。這樣也非常不利於孩子培養作業習慣。


如果孩子某些方面弱一點,想多練習補足一下,要怎麼做?積極引導,讓孩子自己說:媽媽給我找點題練習吧。 不要以為孩子永遠不可能這樣主動,引導到位,共情孩子到位,一點也不難實現。這樣也是調動孩子的內驅力和自我效能感。


其實鼓勵和引導孩子還有話術和技巧,在這裡就不展開了,歡迎去看一下我之前的問答內容和頭條文章,或者有具體的留言,我也幫您回答。 非常喜歡跟大家交流,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