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達迪雖死恐怖主義難消

□ 本報記者 陳潤澤

美國總統特朗普10月27日宣佈,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最高頭目巴格達迪已在美軍襲擊行動中身亡。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選擇此時公佈巴格達迪的死訊,意在通過展示其反恐成果來挽回因從敘利亞撤軍行動而丟失的部分顏面,也有為明年大選積累政治資本,避免美國短期內再次捲入地區衝突的考慮。這或許是特朗普政府中東反恐的又一“階段性成果”。然而,現實挑戰表明,國際反恐局勢尚難言樂觀。

高調“炫耀”被指意在大選

在巴格達迪死亡後,特朗普10月26日夜間發佈推文,神秘地透露“剛剛發生了一件大事”。白宮隨後也宣稱將有“重大聲明”。隨後,特朗普於美國東部時間27日9時發表聲明稱:“一個殘忍的殺手、一個造成了如此多苦難和死亡的人已經被消滅,他死得像條狗、像個懦夫,世界現在安全多了。昨晚,美國將世界頭號恐怖分子頭目繩之以法,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已死。”

特朗普27日在白宮新聞發佈會上宣稱巴格達迪已被擊斃時,特意詳細描述了此次行動的細節。特朗普“生動地”還原突襲現場說,巴格達迪“是個懦夫,一路嗚咽、哭泣和尖叫”“像狗一樣死去”。走投無路的巴格達迪最後引爆了身穿的自殺式背心,炸死了自己和三個孩子。

對於這番描述,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穆薩維表示,這不過是這位美國總統在明年大選前的公關噱頭罷了。“每年臨近大選,美國人都會打出這樣的‘公關牌’”,穆薩維說。

俄羅斯《觀點報》網站文章指出,剷除巴格達迪只對一個人而言堪稱“非常重要的事件”,即美國總統特朗普。消滅被妖魔化的“獵物”,將被記入總統的個人功勞簿,助其在2020年的連任選戰中與民主黨人一決雌雄。

有分析認為,作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核心人物,巴格達迪之死固然是國際反恐鬥爭取得的重大成果,但美國政府此時拋出這個“戰果”,更多考慮的卻是自己如何從中獲益。一方面,以此作為美國的“標誌性反恐成果”來回應各方對其從敘撤軍行動的批評,為其中東戰略“背書”;另一方面,特朗普還可藉此應對國內政治壓力,為競選連任積累政治資本。

部分國家質疑行動成效

巴格達迪是“伊斯蘭國”的創始人和靈魂人物。過去5年,巴格達迪為逃避追殺東躲西藏,很少公開露面。此前,媒體多次報道過他的“死訊”,但都被證實是假的。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表示,俄軍方未掌握巴格達迪在美軍行動中身亡的可靠信息,並對這一行動的可信度表示合理的疑問。俄方指出,巴格達迪出現在伊德利卜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該地區被“基地”組織分支“敘利亞勝利陣線”控制,而後者一直是“伊斯蘭國”的死敵。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當地時間10月31日,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對巴格達迪之死表示質疑,美國高調宣揚突襲行動的勝利和公佈突襲行動的畫面,並不能使自己相信巴格達迪真的死亡。阿薩德稱美軍這次行動和殺死“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一樣,有掩飾真相的嫌疑,他還否認敘利亞協助美軍的突襲行動。

據CNN等媒體報道,美國中央司令部戰鬥司令麥肯齊30日在五角大樓舉行的簡報會上,公佈了美軍襲擊巴格達迪的部分經解密的視頻和照片。根據麥肯齊介紹,巴格達迪自殺後,美軍進行DNA測試,與2004年巴格達迪在伊拉克被扣押期間所獲取的樣本比對後,確認了身份。

ISIS在10月31日發佈的錄音聲明中確認了巴格達迪的死亡,並揚言要發動報復,咒罵特朗普是“瘋老頭”,警告美國人不要為巴格達迪之死感到高興。

國際反恐局勢難言樂觀

與特朗普政府標榜的“反恐成果”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東地區仍是全球高風險地區和恐怖主義的重災區。反恐階段性勝利無法根本扭轉安全形勢持續惡化的局面。

英國首相約翰遜評論說,“巴格達迪之死是我們反恐鬥爭中的一個契機,但對抗ISIS的戰鬥還沒有結束”。法國國防部長弗洛朗絲帕利則指出,美方此次突襲巴格達迪只標誌著“恐怖分子(巴格達迪)的提前‘退休’,而不是該組織提前‘退休’”。

在美國國內,前五角大樓官員、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達納·斯特勞爾說:“就像本·拉登的死並沒有讓基地組織消亡一樣,我認為巴格達迪的離去不會成為ISIS組織的最終喪鐘,儘管它具有重大意義。”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眾議員亞當·史密斯也警告說,“我們決不能將ISIS頭目的死亡視為完全或有限的勝利”。美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也坦言,巴格達迪身亡雖意義重大,但不代表“伊斯蘭國”的滅亡,在敘利亞以及全球其他地區仍有眾多該組織的武裝分子企圖擴大影響並實施恐怖活動。

近年來,國際恐怖主義越來越多呈現“化整為零”之勢,恐怖組織結構呈現扁平化和分散化的特徵更加明顯,恐怖組織的分支機構實施襲擊的威脅仍然不容低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