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閃電戰”與蘇軍“壓路機戰術”,大兵團作戰之典範

“閃電戰”,一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軍賴以成名的戰術,憑此戰術,閃擊波蘭、橫掃歐洲,““閃電戰”屢試不爽。然而當他們執行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時,“閃電戰”還好使嗎?在這裡需要提醒元首一下,別忘了蘇軍有一種更恐怖的戰術“壓路機戰術”。

德軍“閃電戰”與蘇軍“壓路機戰術”,大兵團作戰之典範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希特勒:“列寧格勒第一、頓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的命令中,以550萬大軍,分三路向蘇聯發動了“閃電戰”襲擊。至7月8日,僅僅半個月的時間,蘇軍就有89個步兵師、20個坦克師被殲。至11月,德軍已經深入蘇聯腹地850~1200公里使蘇軍損失了約700萬人,其中被俘者高達300餘萬人,又是酣暢淋漓的大勝。

由於戰前蘇聯對戰爭的危機估計不足,沒有充分做好迎戰的準備,以及戰略指導失誤等原因,至使蘇軍在戰爭初期,遭受了難以承受的損失和恐怖的傷亡數字。

德軍“閃電戰”與蘇軍“壓路機戰術”,大兵團作戰之典範

戰爭開始時蘇軍共有陸軍303個師(其中1/4正在組建),總兵力為470餘萬。但在開戰的十天之後,即1941年7月1日,蘇聯就迅速徵招了530萬人參軍,至11月,蘇軍又有291個師又94個旅開赴前線。至1941年底,蘇軍已重新組建了400多個步兵師,至1942年夏季,蘇軍總兵力已高達1100萬人,其中一線作戰部隊為550餘萬,我們不得不佩服蘇聯的戰爭機器運轉之快。

隨著蘇聯戰時國防工業的迅速發展,以及蘇軍強大的工業基礎做戰略支撐,到了1943年的時候,蘇軍在各項軍事裝備方面,已經取得了對德軍壓倒性的優勢。

德軍“閃電戰”與蘇軍“壓路機戰術”,大兵團作戰之典範

至1943年6月,蘇軍作戰部隊已擁有各種火炮10萬餘門,包括令德軍聞風喪膽的喀秋莎火箭炮,坦克和自行火炮1萬餘輛,作戰飛機1萬餘架。同年底,蘇軍已有5個坦克集團軍、24個坦克軍和13個機械化軍。至1945年初,蘇軍已擁有直接作戰部隊等940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4萬餘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5萬餘輛、作戰飛機2.2萬餘架,這就為蘇軍實施“壓路機戰術”鋪平了道路。

“壓路機戰術”後來被稱為“鋼鐵洪流”,是二戰時期蘇聯軍隊的一種戰術。

“壓路機戰術”是先以大規模的炮火開路,然後是大集群的坦克一字排開向前推進,協同作戰的步兵緊隨其後,空軍配以絕對的制空優勢。“壓路機戰術”被運用最好的是蘇軍名將科涅夫元帥,在蘇德戰爭後期的重大戰役中,“壓路機戰術”都起到了摧毀一切抵抗的作用。試想一下,當蘇軍在先傾瀉了猛烈的炮火之後,無數坦克隆隆的碾壓過來,後邊是望不到邊跟進的步兵,天上的飛機呼嘯而至,這的確對任何之敵都形成摧枯拉朽之勢,不可阻擋的“鋼鐵洪流”。

德軍“閃電戰”與蘇軍“壓路機戰術”,大兵團作戰之典範

蘇軍的“壓路機戰術”與德軍的“閃電戰”不同,德軍的“閃電戰”是以縱向突破,然後形成鉗形攻勢合圍敵人。而“壓路機戰術”則是橫向平行推進,以摧枯拉朽之勢碾壓一切當面之敵,從而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鋼鐵洪流”。

當然,“壓路機戰術”有它的侷限性,不是什麼人都能玩得起的,它必須有超強的實力做支撐,而蘇聯作為當時歐洲第一工業強國,它是完全具備這種實力的。當“巴巴羅薩計劃”展開時,550萬德軍衝進蘇聯境內,這幾百萬德軍可不是養尊處優的老爺兵,而是在經過橫掃歐洲的戰鬥中,將各種技戰術、多兵種協同作戰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德軍“閃電戰”與蘇軍“壓路機戰術”,大兵團作戰之典範

平心而論,在當時也只有蘇軍,才能擋住幾百萬大軍這種亙古未有的攻勢,換別的國家早就投降了。

“壓路機戰術”雖然不是蘇軍的專利,但卻是蘇軍將其發揮到了極至,許多蘇軍名將,諸如朱可夫等人都是這種戰術的大師,而朱可夫也因其在二戰中的卓越戰功,被譽為二戰十大名將之首。“壓路機戰術”的起源於腓特烈二世所創立的“炮騎結合戰術”,這種戰術也曾被拿破崙多次應用,為他席捲歐洲立下了汗馬功勞,這種戰術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最終被蘇軍將領所喜愛和推崇,並將其發揮到了極致。

德軍“閃電戰”與蘇軍“壓路機戰術”,大兵團作戰之典範

所謂的“炮騎結合戰術”,就是在兩軍交戰時,首先使用大規模炮擊轟擊對方陣地,這樣既震懾了敵人,也為主力部隊的進攻開路,然後步兵在騎兵的掩護下,快速突入並且鞏固陣地。而隨著武器的發展進步,坦克取代了騎兵,在衝鋒的過程中傷亡代價更小,而增加了對敵人的衝擊力和震懾力。

蘇軍的“鋼鐵洪流”不但打敗了德軍,迅速解放了東三省,圍殲了關東軍,同時也震懾了美、英盟軍,以至盟軍的許多名將在見識了蘇軍的“鋼鐵洪流”之後,無不憂心忡忡的說“如果有可能,千萬不要與這股洪流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