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創業故事,要實現追女生的自由

​吳衡最終選擇創業似乎印證了媒體對“35歲陷阱”的熱炒,我們聽到這位80後的長嘆,人到中年,職場你還能走多遠?

深圳創業故事,要實現追女生的自由

吳衡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沉穩親和。在和朋友等待了半小時,我們見到一位略顯發福的中年男子下了出租車快步走來,這是我們今天採訪的主角,80後新晉創業者吳衡。寒暄過後,只見他喜形於色,面滿春風,原來剛從客戶那簽過合同回來。隨後,吳衡興致昂揚的帶著我們參觀正在裝修的兩個店面,向我們講述起他的創業故事。


小試牛刀

吳衡是福建武夷山人,他畢業於2004年,因為學計算就被分配到深圳的一家電子廠。在電子廠上班兩個月後,吳衡結識了一位加盟嘟嘟文具店的朋友。當時市場還不透明,文具辦公用品利潤很高,尤其是嘟嘟文具的品牌效應和完善供應鏈體系帶來的成本優勢,很快就讓這位加盟的朋友小賺一筆。意識到這個商機,吳衡毅然辭去電子廠工作,入股了朋友的文具店。此時,對於剛畢業不過兩個月的吳衡,就已經顯露他的決斷和比同齡人更大闖勁。

彼時的2004年,深圳的房價4000元,不到現在十分之一,這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正是市場瞬息萬變最好寫照。由於加盟文具店門檻低,競爭門店如雨後春筍湧現,再者市場走逐步向透明,利潤率下降,入股不久的吳衡還沒開始嚐到甜頭,就開始面臨經營困難。

艱難維持幾個月後,兩人因為缺乏管理經驗,在財務賬目和日常運營都出現問題,最終還是散夥了。雖然這段加盟開店經歷沒能成事,吳衡還是認識到文具辦公市場大有可為,於是他加入史泰博從事銷售工作,這是一家從事企業辦公用具的採購平臺,也是吳衡往後十多年職場生涯的開端。

深圳創業故事,要實現追女生的自由


職場之路

得益於在嘟嘟文具的經歷,初入史泰博時,大家還以為來了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卻不知吳衡早已比多數老銷售更加深諳文具辦公市場。由於面對企業客戶,對響應效率就尤為看中,比起其他只接觸過銷售的同事,即懂採購又熟悉供應鏈的吳衡,面對複雜繁多的文具品類,更容易提升客戶響應速度。這個大家眼中的小夥子,很快就向舞臺中央走去。

往後十年,吳衡的職場生涯順風順水,從業務走向管理,月收入也從最初的三千元漲到三萬以上,在獵頭的人才庫裡,成為同行竟相爭奪的對象。變化起於2015年,這年正是深圳房價暴漲的窗口,吳衡選擇買房。這個決定,不但消耗了多年的財富積累,還背上了每月一萬多的房貸。在扣除生活成本,孩子的教育支出, 人到中年,這個職場金領重新成了月光族。

這件事讓吳衡感到危機,按他的說法,職場從不給人自由,而他想要的是財務自由,時間自由,不用顧慮物質追求女生的自由,普通人要想實現這些只能創業。當然,追求女生的自由他已經棄權了,“自己早已結婚了”,吳衡訕訕的笑道。

讓吳衡下定決心走出職場的是後來的“裁員風波”。由於業務收縮,公司要求吳衡對其帶領的業務團隊進行大裁員,彼時吳衡團隊有60多人,幾乎都是他親手招聘培養出來的。無奈職場面前無人情,他只能滿心愧疚和大家說明情況,同裁撤的同事一一溝通。他和老闆爭取到了補償金,並動用多年資源和人脈為大家介紹工作。“能做的也就這麼多了”,後來吳衡感慨,“很多時候不是你不好,熊市來了,股神也只能鳥獸散了。”


創業者吳衡

2019年6月,吳衡拉著弟弟一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以老本行起家,計劃和各園區合作,圍繞園區裡的企業提供辦公用具、共享打印、共享設計等等企業所需的服務。他在筍崗倉庫租了兩個店面,這裡號稱深圳的義烏,以批發商城為主,集合了各類文具玩具,小商品,服飾等不一而足。“別人的店面就是我的倉庫,這裡的業主,都是自家沒貨了先去其他業主那裡提貨,相互合作”聊到自己眼下做的事,吳衡情緒激昂溢於言表,據他回憶,除了辦公文具,他還賣過工服,尿不溼等等,只要客戶所提的需求,先承諾在想辦法,因為哪個品類滿足不了,客戶的其他需求就可能拱手於競爭對手了。而在筍崗,你能想到幾乎應有盡有,完善的供應鏈能最快限度響應客戶需求,所以吳衡選擇從這裡開始。

深圳創業故事,要實現追女生的自由

創業至今4個多月,吳衡表示主要的壓力來自資金和家庭關係。吳衡的老婆對其創業一直是持反對意見,她不能理解老公放棄到手三萬月薪的管理工作,變成如今這個早出晚歸的“隱形丈夫”。吳衡的老婆是一家珠寶店的導購員,他表示兩人最大的分歧就是觀念差異,老婆數十年的基層崗位,沒有大的上進慾望,她追求的是安穩。這種安穩,在吳衡看來是沒有風險意識。他沒能說服對方認同自己的創業想法,以至在公司遇到週轉困難,他也沒能得到老婆的資金支持。對此,吳衡理解老婆是在對風險防範,她守著自己工資存款,為預防自己創業失敗預留生活保障。

訪談過後,吳衡又馬不停蹄的去往南山給客戶送樣品。他感慨到,工作的忙碌是常態,但並不為所累,反倒是一次次下班後和客戶的觥籌交錯讓人疲憊,不顧家的抱怨也是由此而來,自己早已有口難辯。

深圳創業故事,要實現追女生的自由

或許創業者都要經歷這個有苦難言的階段,被誤解是創業者的宿命,妄想狂是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籤。對於創業,無論現在的我們是反對亦或保留意見,多數人都曾幻想過成為自己的老闆。我們和創業者的區別就在於35歲那年,面對職場的瓶頸甚至失意,創業者選擇破除藩籬,另造天地,我們則是拘一把水到臉上,面對鏡子裡的愁容,喃喃一句:算了吧。

對於生活,是像多數人一樣做無聲抗爭,還是如創業者一般激流勇進,我們沒有答案,因為這無關對錯,選擇在每個人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