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工大聚焦“三問”探索新工科建設路徑

齊魯工業大學以問題為導向,以“三問”為切入點,大力實施新工科優先發展計劃,通過系統調整優化新工科專業結構、構建工程教育新模式、打造新工科領域科技人才培養高地等三大舉措,發揮工科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與引領功能,努力為新工科建設提供“工大模式”“工大經驗”。

(一)問產業需求設專業,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改造升級傳統優勢工科專業。推動高新技術與傳統工科專業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深度融合。比如:整合機械、信息、控制等相關學科,打造智能製造學科專業集群。拓展現代工程和製造科學在生命科學、生物工程及生物醫學中的應用新領域,打造生物製造新興學科專業方向。其中,輕化工程專業藉助生物基材料與綠色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堅持多學科交叉,形成了四個研究方向,促進輕工、生物、化學、材料等學科領域的協同交叉發展,使傳統優勢工科專業煥發新活力。

加快建設新興工科專業。增設海洋技術、網絡空間安全、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功能材料、新媒體技術等本科專業並實現招生。其中,以海洋技術專業為基礎,成立了海洋技術科學學院,是學校依託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而成立的第四個科教融合學院。海洋技術專業2019年實現第一年招生,志願滿足率達100%,該專業將為我省實現海洋強省戰略培養具有紮實專業知識、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和較高創新能力的複合型海洋技術專業人才。

(二)問資源整合提內涵,強化新工科專業群建設

加強外部社會資源利用,採用“十強產業+專業群+科教融合”模式,提升專業群內涵建設。比如:對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打造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聯合培養高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對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打造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輸送人才。對接高端裝備產業,打造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培養高端裝備產業人才。

加強內部教學資源利用,採用“核心課程群+在線課程”模式,提升專業群內涵建設。學校制定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實施方案,出臺《齊魯工業大學專業核心課程評審指標體系》,通過“先學院內重點建設、後校內立項建設、再學院內推廣逐步鋪開”的建設思路,利用“核心課程群+在線課程”的模式,打造一批高質量在線課程,進一步凝練專業特色,提升、支撐高水平專業群建設。

(三)問培養模式求創新,打造新工科領域人才培養高地

設立科教融合學院。設置緊密對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十大產業需求和新工科建設要求的新型學院。建設光電工程國際化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海洋技術科學學院及藥學院等。科教融合學院立足新工科人才培養需要,前一階段開展“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的課程教學;後一階段進入科研平臺和實踐平臺,構建“專業方向課+特色實踐課”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探索交叉、融合、跨界、協同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設立科教融合特色班。成立“人工智能+”特色班,採取“2+2”培養模式,小班制教學,邊學習專業課程,邊加入研究團隊提升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契合新舊動能轉換需要、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的人才;應用化學國際班採用全英語(雙語)教學,精英培養,為學生配備專門的科研導師,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把科研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將高質量的科學研究成果和經驗經過轉化之後運用於課堂,讓學生近距離接觸高水平的科研學術成果。目前,本科生都有屬於自己的學業導師和學術導師,並在四年學習和生活中全程跟蹤培養,為學生開展科研啟蒙,精準服務學生學術指導。在研教互動中,高水平科技創新資源轉化成高質量育人資源,科技創新優勢也轉化為育人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